湿地公园案例分析课件.ppt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地公园案例分析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湿地公园案例分析,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念,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有以下两个主要目的:为多种湿地生物提供最大限度地饲养、栖息和繁殖机会。让参观者在不破坏保护地价值的情况下、近距离观察野生生物,并在游憩之余学习更多有关湿地的知识。,Page 3,目录,伦敦湿地公园,伦敦湿地公园,背景介绍 伦敦湿地公园位于伦敦市西南部泰晤士河围绕着的一个半岛状地带:巴艾尔姆(BamElms)区中,于2000年5月建成开放,被誉为“一个让人惊异的、奇迹般的地方,使得人类和野生生物在我们美好的城市中相聚”,伦敦湿地公园背景介绍,湿地公园共占地425 hm2,由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泽组成,中心填
2、埋土壤40万土石方,种植树木2万7千株。良好的绿化和植被引来了大批的生物,使公园成了湿地环境野生生物的天堂,每年有超过170种鸟类,300种飞蛾及蝴蝶类前来此处;同时,公园也给伦敦市区的居民提供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游憩场所,营造出了大都市中美丽绿洲,改善了周围都市的景观环境。,设计理念,从自然属性来讲,湿地公园的灵魂是“水”。水是流动的,贯穿于整个公园。然而因为各种生物饲养和繁殖有不同的需要,每个区域中水位高低和涨落频率也各不相同,因此,每一个水域都需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技术上最大的难点。从社会属性上说,这个公园不得不考虑“人”的因素。人流也是活动着的,散布于整个公园,水般流动。但如何让这
3、两者之间和谐共存,则是设计中最大的难点。经过广泛的调查之后,伦敦湿地公园的详细设计图在1995年通过。为了实现以上这两个目的,湿地公园在设计上针对水体和人流两方面作出了精心的处理。,设计理念,按照物种栖息特点和水文特点、湿地公园被划分为6个清晰的栖息地和水文区域,其中包括3个开放水域:蓄水泻湖,主湖,保护性泻湖,以及1个芦苇沼泽地、1个季节性浸水牧草区域和1个泥地区域一这6个水域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在总体布局上以主湖水域为中心,其余水域和陆地围绕其错落分布、构成了公园的多种湿地地貌。,伦敦湿地公园,水域和陆地之间均采用自然的斜坡交接。陆地上建立了一个复杂的沟渠网将水引入,沟渠之间是平缓的丘
4、陵和耕地,精致的地形设计使得水位稍微提高一点,就能产生一大片浅浅的湿泥地。,设计手法,设计手法,因为各种生物的饲养和繁殖对环境的要求不同,伦敦湿地公园设计的关键点,就在于让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成为水文学上的“孤立湿地”。这个难点是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技术手段来解决的:通过在原有5 m的混凝土坝上加筑一道泥堤以提高最高水位的办法,水库原有的水得到了保留。通过保留和扩展堤坝,以及在一些区域使用泥墙,让每个栖息地区域达到了完全的水域隔绝,成为水文学上的孤立湿地;再加上从北到南的几个水域之间都设有操作杆、使得各个栖息地都具有精确地控制水位能力,能不受季节限制地达到必须的水位变化。,设计手法,公园
5、内的水体是相对静止的、而人流却是相对活动着的。作为一个公共游憩场所,伦敦湿地公园对参观者开放,但同时力求让游客在近距离观测野生生物的同时,不惊扰生物的休养生息、不破怀保护地的价值。为了处理好这一矛盾,公园设计者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将整个公园分成了若干的区域和点。第一,入口:所有车辆都停在公园外围的停车场上,游客步行进入湿地公园。公园为全步行区域,入口处有一个小湖,水面形成的屏障有效地将城市嘈杂隔绝在外围。游客走过湖上的桥,便到了湿地公园的访客中心。,设计手法,第二,聚焦:彼得史考特访客中心(PeterScott)位于公园入口处,是一个封闭性较强的建筑组群,6幢功能不同的建筑围合了一个“活动核
6、心”,通过升降梯、望远镜和玻璃墙来观测外界的生物,是访客和教育的活动焦点。所有进入公园的人流在此汇集、在最程度上不惊扰外界生物的情况下,完成公众性较强的一系列活动。,设计手法,第三,动静分区:在访客中心聚集后,参观者便沿着通往各个观察点的观光小径散去。观光小径分为两路,分别朝向东方和北方。小径曲折回环,无形中组织起了一个曲折蜿蜒的视觉长廊。参观人流在移步换景时,便被不知不觉地逐渐分流,小股的人流对环境造成的干扰力减低,自然地渗入到周围环境。沿这两条路径向前走,访客将会先后通过静与动2个区域。静:沿着观光小径往前走,进入的第一个区域是定点观测区。它由十多个用于安置被俘的猎鸟景区组成,反映了世界各
7、地受威胁的洼地栖息地的特征。这十多个小景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封闭性,设有固定座位,游客可以在此安静地近距离观测湿地生物。动:第二区域强调湿地和人类之间的紧密关系,鼓励游客的积极参与。通过各种身边随处可得的经历,比如浸手于池塘,喂食飞鸟和参与园艺,让前来的游客在积极参与中领会了湿地的基本价值和多样性。,设计手法,第四,建筑:公园中的建筑稀少,而这些建筑作为凝聚人流的“点”分布在公园中,对整个湿地公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主体建筑集中在人口处,和一般传统英国建筑类似,都是用黄或红砖砌成,外墙不粉刷。其余建筑散布在公园内,大都是些简朴的小平房木屋。此外观察平台,桥,栏杆,椅子,路牌,垃圾桶等等也是木
8、制,和周围自然环境结合得非常融洽。建筑多为一到二层,最高的孔雀观测塔也只有三层。散布在公园中的人流在这些“点”上聚集起来,游客的观测活动都在建筑物内部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这些湿地生物的打扰。,伦敦湿地公园设计,深入分析了在这个特殊而复杂场所解决人与自然基本矛盾的方法,对水体和人流都作出了妥善而精巧的处理,从而成功地将原先废弃的水库恢复成了城市中心的美丽公园,成功地让自然和人类活动在此达到了和谐的平衡,在提供给野生生物一个舒适庇护所的同时,也给游客提供了了解和欣赏湿地的机会。,伦敦湿地公园综述,香港湿地公园,香港湿地公园,背景介绍1987 年,天水围南部约220hm 土地首先发展,建造了供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湿地 公园 案例 分析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