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程序和方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程序和方法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风景区规划,规划的程序和方法,委托书、合同书,资料收集评价,确定大纲,初步设计,基础资料,设计规范,地方志、专业志,文学作品,走访相关人士,相关研究、设计,统计资料,档案部门,下一步设计依据,基础资料汇编,对风景区开发过程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现场考察,总体规划,专家审核,上级领导批准,规划实施,评议、批准,评议,测量资料 自然与资源条件 人文与经济条件 设施与基础工程条件 土地与其他资料,基础资料,确定风景名胜区的特色和核心部分 特色如何保护 特色的发现(发现展示保护) 风景区容量确定(以生态为标准、以实际预测游人数为标准)这是确定旅游设施的依据,需要论证的重大问题,现状分析 风景资
2、源评价 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规划结构与布局 风景名胜区容量及生态原则 各专项规划 实施规划的对策及措施,总体规划程序,现状分析包括:自然和历史人文特点;各种资源的类型、特征、分布及其多重性分析;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潜力、条件与利弊;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矛盾的分析;风景区的生态、环境、社会与区域因素等五个方面。 现状分析结果:必须明确提出风景区发展的优势与动力、矛盾与制约因素、规划对策与规划重点等三方面内容。在对社会需求或客源市场分析是可以仅仅分析优势、劣势、机遇、挑战,也称SWOT分析。,现状分析,评价的三条原则: 1.风景资源评价必须在真实资料的基础上,把现场踏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
3、,实事求是地进行; 2.风景资源评价应采取定性概括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景源的特征; 3.根据风景资源的类别及其组合特点,应选择适当的评价单元和评价指标,对独特或濒危景源,宜作单独评价。,景源评价,景源调查内容分类,景源层次,景源评价指标层次表,风景资源分级标准,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景源评价分级必须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五级;2.应根据景源评价单元的特征,及其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分值和吸引力范围,评出风景资源等级;,风景资源评价结论,组成:景源等级统计表、评价分析、特征概括。评价分析应表明主要评价指标的特征或结果分析;特征概括应表明风景资源的级别数量、类型特征及其综合特征
4、。,风景名胜区范围划分,遵循原则: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遵循生态的格局: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单元,而不应该认为地将其中的生态要素割裂开,否则会造成生态流不畅,引起生态系统失调。,风景资源分布与行政区界的关系,风景资源完全在一个行政区域内,风景资源在两个行政区内非均衡分布,采取“规划守界、保护过界”的规划原则,也就是将外围保护地带划在相邻行政区范围内。,采取“近期分管、远期调界”的原则,风景资源在两个行政区内均衡分布,遵循“维持现界、分而治之”的原则,风景区性质的确定,风景区性质的界定模型:X=A+B+CX=风
5、景区性质A=风景区地理特征(如山岳型、海滨型、丹霞型、岩溶型、森林型、湖泊型等)B=风景区主要基本功能(如游览观光型、革命纪念型、文化型、民俗型、科学考察型、休养避暑型,综合型)C=风景区批准级别(指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或其他地方性风景区(点)。其中A是最重要的定性标准和依据比如崂山风景区性质的确定:崂山风景区是青岛崂山风景区域的主体组成部分,它以山海奇观和历史名山为风景特征,可供欣赏风景、游览观光、度假康复,以及开展部分科学文化活动的国家级风景区。,风景区发展目标,自身目标社会性目标当有多个目标时,应确定各种目标之间的层次法、可能性、优先顺序及其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的目标体系。,风景
6、区分区、结构与布局,风景区分区,目的:为了使众多的规划对象有适当的区划关系,以便针对规划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分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实施恰当的建设强度和管理制度。应用最多的是景区划分和功能分区,风景区职能结构,三种基本类型:单一型、复合型、综合型单一型:由风景游赏一个职能系统组成复合型:由风景游赏和旅游设施两个职能系统复合组成综合型:由风景游赏、旅游设施、居民社会等三个职能系统综合组成。凡含有一个乡或镇以上的风景区,或其人口密度超过100人/km2时,应进行风景区的职能结构分析与规划,西湖风景名胜区,一、风景子系统:按三级配置西湖风景名胜区九大景区一百二十二处景点(群)二、旅游服务子系统:按四
7、级配置杭州主城区(旅游服务基地)四处一级旅游服务点(服务半径三至四千米)十六处二级旅游服务点(服务半径一至二千米)分布于各景点的三级旅游服务点(分布于各景点)三、地域及居民点子系统:按三级配置西湖风景名胜区按景区范围划分的九个社区七个城居型居住点、12个村居型居住点四、风景养护及管理子系统:按二级配置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按景区划分的九大景区管理处加水域管理处,风景名胜区容量及生态原则,确定依据:综合该地区的生态允许标准、游览心里标准、功能技术标准等因素,依据风景名胜区特点来确定。内容:游人容量、居住容量、景区建筑容量,游人容量,游憩地生态容量:(游憩地生态容量表)游人合理容量:计算方法高峰日游
8、人容量:不是景区固定基础及服务设施的执行标准,但在设置景区的临时应急性基础设施时,应考虑高峰日游人容量,游人容量计算方法,线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道路面积计,5-10m2/人。有利于在不同宽度的游路中使用。面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游览面积计。其中:主景景点:50-100m2/人(景点面积);一般景点:100-400m2/人(景点面积);浴场海域:10-20m2/人(海拔0-2以内水面);浴场沙滩:5-10m/人(海拔0+2m以内沙滩)。卡口法:实测卡口处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合理游人量。单位以“人次/单位时间”表示。,生态原则,生态原则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风景区室
9、外允许噪声标准、放射防护标准等。环境生态保护措施,保护培育规划 风景游赏规划 典型景观规划 旅游设施规划 基础工程规划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分期规划,专项规划,目的:对需要保育的对象与因素,实施系统控制和具体安排。使被保护的对象与因素能长期存在下去,或能在被利用中的得到保护,或在保护条件下能被合理利用,或在保护培育中能使其价值得到增强。内容:查清保育资源,明确保育的具体对象,划定保育范围,确定保育原则和措施。 分类保护、分级保护、综合保护,保护培育规划,分类保护,分级保护,景观特征分析与景象展示构思 景观分区、分区特征及规划要求 游赏项目组织 游览组织,风景游
10、赏规划,环湖景区:西湖十景荟萃之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主体与代表北山景区:城景结合区,以历史街区、登山观湖及名人文化为特点吴山景区:城景结合区,以城市民俗文化为特点凤凰山景区:南宋、吴越文化积聚区虎跑龙井景区:以龙井茶、虎跑水为代表的西湖山林文化区和龙井茶保护区植物园景区:以植物多样性和植物资源保护为代表的杭州西湖休闲型生态景观灵竺景区:佛教文化积聚区五云景区和钱江景区:登高揽胜与寻涧访幽,竹径、清溪相结合的钱江文化积聚地。,游赏项目,区域性旅游网络分析风景区周边的旅游资源,组织以风景区为中心的辐射型游览线路 风景区内部游览路线组织(一日、二日、多日游)传统观光线(自助)旅行社组织的车游线环形游
11、线特殊游览线路,游览组织,目的:为了使风景区中的典型景观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能长久存在,永续利用下去。 包括:典型景观的特征与作用分析;规划原则与目标;规划内容、项目、设施与组织;典型景观与风景区整体的关系等内容。 原则:保护典型景观本体及其环境,挖掘和利用景观特征和价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植物景观规划、建筑景观规划、溶洞景观规划、竖向地形规划(具体参见规范)。,典型景观规划,各项游务设施配备的直接依据是游人数量。 游人与游览设施现状分析客源分析预测与游人发展规模的选择游览设施配备与直接服务人口估算旅游基地组织与相关基础工程游览设施系统及其环境分析等五部分。,旅游设施规划,应包括交通道路、
12、邮电通讯、给水排水和供电能源等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还可进行防洪、防火、抗灾、环保、环卫等工程规划。原则:1.符合风景区保护、利用、管理的要求;2.同风景区的特征、功能、级别和分区相适应,不得损坏景源、景观和风景环境;3.要确定合理的配套工程、发展目标和布局,并进行综合协调;4.对需要安排的各项工程设施的选址和布局提出控制性建设要求;5.对于大型工程或干扰性较大的工程项目及其规划,应进行专项景观论证、生态与环境敏感性分析,并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基础工程规划,内容:现状、特征与趋势分析;人口发展规模与分布;经营管理与社会组织;居民点性质、职能、动因特征和分布;用地方向与规划布局;产业和劳力发展
13、规划等内容。基本原则:1.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建立适合风景区特点的社会运转机制;2.建立合理的居民点或居民点系统;3.引导淘汰型产业的劳力合理转向。 具体操作方法:在风景区中分别划定无居民区、居民衰减区和居民控制区。在无居民区,不准常住人口落户;在衰减区,要分阶段地逐步减少常住人口数量。这些分区及其具体指标,要同风景保育规划和居民容量控制指标相协调。4种基本类型:搬迁型、缩小型、控制型、聚居型,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内容:包括经济现状调查与分析;经济发展的引导方向;经济结构及其调整;空间布局及其控制;促进经济合理发展的措施等内容。遵循原则:1.应明确风景区内部经济、风景区周边经济、风景区所在地经济等
14、三者的空间关系和内在联系;应有节律的调控区内经济、发展边缘经济、带动地区经济;2.明确风景区内部经济的分区分级控制和引导方向;3.明确综合农业生产分区、农业生产基地、工副业布局及其与风景保护区、风景游览地、旅游基地的关系。,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目的:综合协调、有效控制各种土地利用方式。内容:1.土地资源评析;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平衡表;3.土地利用规划及平衡表,土地利用协调规划,风景区用地平衡表,风景区用地分类的代号,大类采用中文表示,中类和小类各用阿拉伯字母表示。土地利用规划应扩展甲类用地,控制乙类、丙类、丁类、庚类用地,缩减癸类用地。,一般分为三期:近期、中期、远期;有时也分为四期:进期、
15、中期、远期、远景,每个分期年限,一般应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便于相互协调和兼容。第一期或近期规划:应从规划确定后并开始实施的年度标起,5年以内;近期发展规划应提出发展目标、重点、主要内容,并应提出具体建设项目、规模、布局、投资估算和实施措施等。第二期或远期规划: 5-20年;应使风景区内各项规划内容初具规模。并应提出发展期内的发展重点、主要内容、发展水平、投资框算、健全发展的步骤与措施。第三期或远景规划: 大于20年。远景规划的目标应提出风景区规划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和目标。,分期发展规划,成果规定 应包括风景区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基础资料、规划图纸、四个部分。 文本规定 规划文本应以法规条文方式,直接叙述规划主要内容的规定性要求。以便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作为法规权威,严肃实施和执行。 图纸规定: 应清晰准确,图文相符,图例一致,并应在图纸的明显处标明图名、图例、风玫瑰、规划期限、规划日期、规划单位及其资质图签编号等内容(具体见表)。 其他规定 风景区规划成果成形后,通常要经过相应级别的专家评审会或鉴定会审查通过,并以书面形式提出审查意见或局部修改补充意见。规划单位和规划小组可以据此对规划成果进行必要的修订、补充和完善,并将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基础资料、规划图纸等四部分内容和专家审查意见及专家签名材料一并印制成正式文件。至此,本次风景区规划终结。,规划成果与深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1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