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仪表原理与设计ppt课件.ppt
《智能仪表原理与设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仪表原理与设计ppt课件.ppt(4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智能仪表原理与设计任课教师:王久龙,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电信学院60-321,课程的性质:电子与测控、电气类专业课、考查课。 学时:40学时。 成绩评定:开卷考试等。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教材: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原理与设计 第2版,课程的作用与任务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特别是单片机的出现,正在引起测量控制仪表领域内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通过它能够很容易地将计算技术与测量控制技术相结合,组成新一代的所谓“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在计算机与仪表一体化设计中具有其他微型计算机无法比拟的优势。,适用专业:电子与测控、电气类,参考书 : 1. 吕能元等编著,80C51单片微
2、型计算机原理,科学出版社,1993年 2. 赵新民等编著,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 3. 杨吉祥编著,智能仪器,南京工学院出版社, 1986年,第一章 绪论,基本要求: 了解智能仪表的组成、发展趋势、主要功能特点及基本设计思想和研制步骤。,重点:智能仪表的组成难点:1.智能仪表的功能特点2.智能仪表的设计方法,学时:2,作业:1,教学内容:1.智能仪表的基本组成与发展2.智能仪表的功能特点3.智能仪表的设计方法,一、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概念: 以单片机为主体的测量控制仪器仪表。二、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特点:1. 测量过程自动化2. 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最突出的特点)
3、 a.对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进行处理 b.数值处理和非数值处理3. 多功能 如电力需求分析仪,可测量有功功率、电能、频率、功率因素、峰值等,可预置用电需求计划,并有记录、打印、报警、控制等功能。,第一章 绪论,三、功能: 数据运算、存储、逻辑判断、命令识别、自诊断自校正、自适应自学习等功能。 设计重点从模拟和逻辑电路转向单片机、功能部件、接口电路、输入输出通道设计等。,1.1 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基本组成与发展,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主体:单片机。 单片机内部:CPU、存储器、定时器/计数器、并行I / O口、串行口甚至A/D等。,一、 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基本组成:,二、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发展
4、。 国内市场上比如:能自动进行差压补偿的智能节流式流量计、能对各种频谱图进行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智能色谱仪、能进行程序控温的智能多段式温度控制仪、能实现数字PID控制和各种复杂控制规律的智能式调节器等。 其发展速度很快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如80C51 、80C552等。DSP芯片如TMS320系列。,光纤荧光光谱仪的结构框图, 1.2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功能特点,一、传统测控仪表对输入信号测量的准确性和正确性方面不能保证。,1、准确性: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采用自动校准技术消除零点漂移,用校正算法(自校准)消除系统误差,提供数字滤波算法消除随机误差。,2、正确性:设有自检功
5、能确保对输入信号测量的正确性。,主要功能特点:利用单片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可消除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二、其他方面功能: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对仪表进行非线性特性的校正(线性化);利用串行和并行通讯接口组成自动测控系统等。 GP-IB的接口能力及总线结构图。, 1.3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设计方法,一、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设计的主要内容:1)硬件2)软件3)仪表结构工艺。,在设计一台智能仪表时首先应根据仪表要完成的任务确定其具体的功能。 1)在硬件设计时首先考虑单片机的选择。,选择单片机时应考虑的因素:字长 用于工业现场的单片机和用于通用计算机系统的微处理器不同。字长为8位、时钟频率为20-30MHZ满足
6、要求。2. 寻址能力 64K3. 指令功能和执行速度 111条指令4. 中断能力 5个基本中断源5. 市场上对该单片机的软硬件支持状况 80C51,其他几种51系列单片机的选择(了解): 1、AT89C52 内部有3个定时器T0、T1、T2,6个中断源,有256字节内部RAM可供使用,其中: 低128B(007FH)可以直接或间接寻址 高128B(80FFH)只能间接寻址 特殊功能寄存器只能直接寻址,它与高128BRAM是靠寻址方式不同来区分的,2、ADuC831 具备AT89C52的全部资源,另外,还有: 片内扩展的2KB数据XRAM,占用外部数据存储空间的低2KB空间,必须用MOVX指令访
7、问 4KB片内EEPROM数据存储器 8通道12位ADC,可247KSPS高速采样,可实现ADC至RAM的DMA控制器 2路12位电压输出DAC 另外还有 :SPI串行接口,看门狗定时器等。,3、STC89C54RD+ STC89C54RD+单片机在引脚和外形与AT89C52完全兼容,另外扩展了1KB内部XRAM,其地址为0003FFH,必须使用MOVX指令访问,另有2KB EEPROM数据存储器,可存放非易失性数据。STC单片机可用普通单片机开发装置开发、在线下载,,输入输出接口包括:1. A/D接口2. D/A接口3. 键盘显示器打印机接口4. 通信接口先画电路图,在试验板上调试,PCB板
8、。,2)软件设计常用的程序设计方法:模块法 监控管理程序三大模块: 监控主程序 接口管理程序 命令处理子程序2. 自顶向下设计方法3. 结构化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三种基本结构:a. 顺序结构b. 选择结构,c. 循环结构:,以上三种结构可嵌套任意层数优点:利用该三种结构可构成任意程序。缺点:1. 执行速度慢,占用存储器多。 2. 只采用三种结构,某些复杂任务实现 困难。,第二章 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专用微处理器,基本要求: 了解80C51系列单片机的特点和结构。,重点难点:1. 80C51系列单片机的特点2. 80C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 3. 80C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学时:4,作业:,
9、教学内容:1. 80C51系列单片机的特点 2. 80C51单片机的结构3. 80C51单片机的存储器结构4. 80C51单片机的CPU时序5. 80C51单片机的复位信号与复位电路6. 80C51单片机的并行I/O口7. 80C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8. 80C51单片机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实用子程序9. 80C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10.80C51单片机的串行口11. 80C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12. 80C51单片机的节电工作方式13. 80C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第二章 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专用微处理器,很多仪表厂家都采用8位微处理器。 单片机在内部集成:CPU、ROM、RAM、定时
10、器/计数器、串行口、并行I / O口、中断系统、时钟电路等。 目前市场上单片机的硬件支持芯片及软件应用程序十分丰富,许多仪表厂家都采用80C51系列单片机作为其生产的测量控制仪表的专用微处理器。,80C51系列单片机在片内集成了: CPU、并行I / O口、异步串行口、16位定时器/计数器、 中断系统、片内RAM、片内ROM等。 80C51系列单片机分为无片内ROM型(80C31)和带片内ROM型( 80C51、 87C51 、 89C51 )。 80C51系列单片机在存储器上采用ROM 和RAM分开结构;七种寻址方式;111条指令;5个中断源。,2.1 80C51系列单片机的特点,2.2 8
11、0C51单片机的结构,2.2.1 基本组成,80C51单片机通常采用40引脚双列直插式封装。,2.2.2 引脚功能,2.3 80C51单片机的存储器结构,80C51单片机的存储器结构组成:四个存储器空间:64K内部ROM64K外部ROM128B内部RAM64K外部RAM,80C51单片机特殊功能寄存器一览表:,工作寄存器组选择由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中的两位RS0和RS1决定。,RS1、RS0与工作寄存器组的关系:,2.4 80C51单片机的CPU时序,CPU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以机器周期为单位, 80C51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包括12个振荡周期,分为6个S状态:S1S6。 指令的执行速度与
12、其需要的机器周期数有关,机器周期数越少速度越快。,2.5 80C51单片机的复位信号与复位电路,80C51单片机在启动时需要复位,使CPU和系统的各个部件处于一种确定的状态。 80C51单片机复位电路有上电自动复位电路和按键手动复位电路。 复位以后不影响片内RAM内容。,80C51单片机有4个并行I/O口:P0、P1、P2、P3,每个口都有8根引脚,都是双向通道,每个引脚都能独立地用作输入或输出。,2.6 80C51单片机的并行I/O口,80C51单片机并行I/O口一位的逻辑图:,80C51单片机并行I/O口一位的逻辑图:,P0、P2口用作地址/数据总线,P3口用其第二功能,可以对外形成地址、
13、数据和控制三总线。在利用三总线时需在P0口加接一地址锁存器,而P2口不用。,单片机与外部存储器、I/O端口的连接:,2.7.1 指令和助记符,2.7 80C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2.7.2 指令的字节数,指令是一组二进制代码。助记符一般采用英文单词缩写。,一条指令通常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1)单字节指令2)双字节指令3)三字节指令,2.7.3 寻址方式,寻址:寻找操作数的地址。,1.寄存器寻址2.直接寻址3.立即寻址4.寄存器间接寻址5.变址寻址6.相对寻址7.位寻址,可以位寻址的SFR:,2.8 80C51单片机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2.8.1 汇编语言格式与伪指令,汇编语言源程序转换为目标
14、程序称为汇编。,1.设置程序起始地址ORGORG nnnn,2.定义字节DB标号:DB 项或项表,3.定义字DW标号:DW 项或项表,4.保留存储器空间DS标号:DS 表达式,5.为标号赋值EQU字符名 EQU 表达式,设计应用程序时首先要确定算法。一般先编写一个主程序框架,再编写各个功能子程序。,2.8.2 应用程序设计,6.源程序结束END END,2.9 80C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方式控制寄存器TMOD的控制字格式:,2.9.1 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寄存器与逻辑结构,80C51单片机内部有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T0和T1。定时器/计数器在硬件上由双字节加法计数器TH和TL组成
15、。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由TMOD和TCON编程决定。,运行控制寄存器TCON的控制字格式:,1)方式0和方式1 以定时器/计数器T1为例,方式0为13位定时器/计数器,由TL1的低5位和TH1的8位构成。方式1为16位定时器/计数器,TL1和TH1均为8位。,定时器T1方式0和方式1逻辑结构:,2)方式2,定时器T1方式2逻辑结构:,3)方式3,定时器T0方式3逻辑结构:,T2CON控制字格式:,80C52:T2,其控制寄存器T2CON地址为C8H。,T2定时器操作方式:,1)常数自动装入方式 当T2工作于此方式时,由TL2和TH2构成16位计数器,RCAP2L和RCAP2H组成16位常数
16、寄存器 。,常数自动重新装入方式时定时器T2的逻辑结构:,3)串行口波特率发生器方式,2)16位捕捉方式,捕捉方式时定时器T2的逻辑结构:,80C51定时/计数器在进行定时或计数之前要初始化,初始化步骤:1. 确定工作方式,即给TMOD写入控制字。2. 设置初值,将初值写入寄存器TL0、TH0或TL1、TH1。3. 对中断控制寄存器IE置初值,即决定是否开放定时器中断。4. 使TCON中TR0或TR1置位,以启动定时/计数器。,2.9.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举例,2.10 80C51单片机的串行口,异步通信字符格式:,80C51单片机在与外设或其他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时,通常采用并行通信和串行通
17、信方式。,2.10.1 串行通信方式与串行口控制寄存器,1. 异步串行通信方式,串行通信分为异步传送和同步传送。,同步传送格式:,在串行通信中有个反映串行通信速率的重要指标:波特率。 波特率不等于时钟频率,时钟频率通常是波特率的16或64倍。,2. 同步串行通信方式,串行通讯中数据传送方式:,80C51串行口组成。,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格式:,串行口工作方式:,波特率系数控制寄存器PCON格式:,2.10.2 串行口应用举例,串行口一般用定时器T1作为波特率发生器,通常将T1设置为工作方式2。,2.11 80C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中断的类型:1. 屏蔽中断。2. 非屏蔽中断。3. 软件中
18、断。,2.11.1 中断的概念,中断就是CPU暂时终止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转而执行中断服务子程序。,中断系统的任务:1. 开中断、关中断。2. 中断的排队。3. 中断的响应。4. 中断撤除。,2.11.2 中断申请与控制,80C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由若干个SFR组成:定时器运行控制寄存器TCON中断允许寄存器IE中断优先级寄存器IP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80C51有5个中断源:外部中断0外部中断1T0T1串行口,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ON格式:,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格式:,中断允许寄存器IE格式:,中断优先级寄存器IP格式:,80C51单片机的5个中断源及其优先级固定查询次序:,表2-8
19、80C51单片机的中断源:,2.11.3 中断响应,响应中断的条件:1. 没有同级或更高级别的中断正在得到相应。2. 等到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执行完毕后,CPU响应新的中断申请。3. 若正在执行的指令是RETI或任何访问IE或IP的指令,要在执行完该指令以及其后的一条指令后才响应新的中断。,80C51单片机5个中断源中,响应后系统能通过硬件自动清0的有:1. T0或T1的中断请求标志TF0或TF1。2. 外部中断0或1的中断请求标志IE0或IE1。80C51单片机对于串行口的中断请求标志TI和RI不予以自动撤除。,80C51单片机中断系统的初始化:1. 开中断。2. 确定各中断源优先级。3. 若
20、是外部中断,应规定是低电平触发还是负边沿触发。中断处理包括: 1. 保护现场。2. 为中断服务。,编写中断服务程序时需注意:1. 如果中断服务程序的长度超过8个地址单元,应在中断入口地址处安排一条转移指令。2. 若执行当前中断服务程序时需要禁止更高级中断源,则要用指令关闭中断。3. 在保护和恢复现场前关中断。4. 及时清除不能被硬件自动清0的中断请求标志。,2.12 80C51单片机的节电工作方式,80C51单片机的两种节电工作方式:1. 空闲方式2. 掉电方式,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格式:,2.12.2 节电方式的应用,2.13 80C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2.13.1 程序存储器扩展,1.
21、地址线2.数据线3.控制线,2.13.2 数据存储器扩展,80C51单片机采用哈佛式存储器结构,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在物理上是独立的,且各自具有不同的控制信号。,2.13.3 并行I/O端口扩展,对于无ROM型单片机,由于P0和P2口不能再用作并行I/O口,所以很多情况下需要进行外部并行I/O口扩展。,为了唯一选中某个外部存储器单元或外部I/O端口,必须进行两种选择操作:片选和字选。,1. 线选法,2. 地址译码法,1. 线选法,线选法利用单片机的一根空闲高位地址线选中一个外部扩展I/O口芯片。,2. 地址译码法,80C51单片机的工作方式,1.复位方式,2.程序执行方式 80C51单片机的
22、基本工作方式。所执行的程序可放在内部ROM、外部ROM或同时存放在内外ROM中。,3.单步执行方式 使程序的执行处在外加脉冲的控制之下,使程序指令逐条执行。 单步执行方式可以利用80C51单片机的中断控制来实现。,4.编程和校验方式,(1) 8751H EPROM的操作方式:,8751H EPROM的编程线路:,8751H EPROM的校验线路:,8751H EPROM的保密位编程线路:,87C51 EPROM的操作方式:,(2) 87C51 的编程方法:,CMOS型单片机的EPROM编程线路:,CMOS型单片机的EPROM校验线路:,第三章 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ADC和DAC接口,基本要求:
23、 了解智能仪表的过程通道接口技术,掌握A/D,D/A转换接口及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法。,重点难点:1. DAC接口技术 2. ADC接口技术 3. 数据采集系统,学时:8,作业:7,教学内容:1. A/D及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2. DAC接口技术 3. ADC接口技术 4. 数据采集系统,第三章 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ADC和DAC接口,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工作过程:,1.分辨率2.精度3.量程(满刻度范围)4.线性度误差5.转换时间,3.1.1 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3.1 A/D及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3.1.2 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3.2 DAC接口技术,D
24、AC的功能是将数字量转换为与其成比例的模拟量。,几种常用DAC芯片的特点及性能:,将电流型DAC芯片连接成电压输出方式:,将电流型DAC芯片连接成电压输出方式:,将电流型DAC芯片连接成电压输出方式:,3.2.1 常用DAC芯片的接口方法,1.无内部锁存器的DAC接口方法,10位DAC接口,(a)无内部锁存器的DAC接口,(b)毛刺,采用双组缓冲器的10位DAC接口:,图3.4 采用双组缓冲器的10位DAC接口,DAC0832逻辑框图,2.带内部锁存器的DAC接口方法,图3.5 DAC0832逻辑框图,DAC0832与80C51单片机的接口,图3.6 DAC0832与80C51单片机的接口,二
25、路DAC0832与80C51的接口,图3.7 二路DAC0832与80C51的接口,多通道模拟量输出接口,图3.8 多通道模拟量输出接口,DAC1208的结构,图3.9 DAC1208的结构,DAC1208与单片机80C51接口,图3.10 DAC1208与单片机80C51接口,3.2.2 DAC接口的应用,DAC0832与80C51单片机的接口,图3.6 DAC0832与80C51单片机的接口,3.2.2 DAC接口的应用,正向阶梯波,双通道正交可程控正弦波发生器原理图,图3.13 双通道正交可程控正弦波发生器原理图,正弦波形的离散化:,调制型DAC任意波形发生器原理图, 3.3 ADC接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能仪表 原理 设计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20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