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药(总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中成药(总论)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用中成药,中成药概论,一、中成药的概念 中成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中药材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加工制成的制剂。其特点是具备相应的名称、规格、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适当的包装,标明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一些中成药须根据医生处方投药,但绝大部分可以由患者自主购买,因而具有保存、使用方便,可以大规模生产的特点。,中成药的特点 除了少数中成药是单方即由单味药构成,大多数中成药组方慎密,配伍严谨,立意深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以随时取用,使用方便,剂量较小,便于贮运,便于携带,可应急需。 由于中成药依据固定成方生产,临床应用时不如汤剂可以随证加减变化,这是它不如汤剂灵活之处。,药品:是指用于预防
2、、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二、中成药的历史 先秦时期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掘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中成药的剂型有饼、曲、酒、油、药浆、丸、散、膏、丹、胶、熏、灸、熨等剂型,并详细介绍了膏剂、丹剂、胶剂的制备方法。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书中不仅提出“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为遣药组方、成药配方的依据,而且还记载了丸、散、膏、丹、酒等常用成药剂型,并系统介绍了制剂过程、主治病证、使用方法及奇偶大小方制规
3、律,为后世方剂学、成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东汉末年 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号称方书之祖,两书除去重复,共载方269首,收载成药60余种,有丸剂、散剂、酒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软膏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及脏器制剂等十几种剂型。首次记载了用动物胶汁、炼蜜和淀粉糊为丸的赋形剂,一些著名的中成药如五苓散、理中丸、肾气丸、乌梅丸等一直沿用至今。书中还详尽地记载了中成药的制作、服法和禁忌,为中成药的普及和应用奠定了基础。,两晋南北朝时期 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四卷,收载成药数十种,其方剂多有验、便、廉特色。研制了干浸膏、蜡丸、浓缩丸、锭剂、条剂、灸剂、饼剂、硬铅膏、尿道栓剂等多种
4、新剂型。并首次提出“成剂药”概念,最先把成药列为专卷,称“丸散膏诸方”,对推动中成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南北朝齐人龚庆宣著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主要介绍痈疽的鉴别诊断及痈疽、疮疥、金疮的治疗经验,载内治、外治方140个,清热解毒、止血、敛疮、止痛的软膏、膏药等外用成药已广泛应用。,唐代 孙思邈著千金要方载方5300首、王焘著外台秘要6000余首,两书均记载了临床各科大量成药配方及制剂内容,其中千金紫雪散、磁朱丸及外台苏合香丸,至今仍是著名的中成药。,宋代 著名方书太平圣惠方载方16834首,圣济总录载方近2万首,书中收集了大量中成药,惟选材庞杂,难以推广。为了推广成药
5、应用,由国家设立和剂局,并编辑、增补、修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刊行的成药典,也是我国第一部成药配方范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书收载成药配方788首,已备及临床各科用药,每方对主治病证、药物组成、药材炮制、药剂修制及配伍应用等均有详细说明,对中成药制作、普及推广及应用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著名的中成药如黑锡丹、至宝丹、逍遥散、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等沿用至今,久负盛名。,此外,宋代民间名医方书对成药发展也各有建树。如儿科名医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收录儿科方剂114首,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成药配方,由他研制的七味白术散、五味异功散、泻青丸、抱龙丸等,至今仍是儿科常用的著名成药。针对小儿为纯阳之体的特点,
6、创制六味地黄丸,为“直补真阴之圣药”。钱氏对推广成药在儿科中的应用及地黄丸系列成药的问世,功不可没。严用和著济生方收载内外妇科有效方剂450首,其中归脾丸、橘核丸等都是著名的中成药。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载方300余首,其中四神丸、玉真散沿用至今,久盛不衰。,金元时期 医学争鸣,促进了中成药的发展,对方剂的运用、成药的制作各有发挥。刘河间善用寒凉,创制防风通圣散、六一散、益元散;李东垣专于补土,创制补中益气汤(后世改制丸剂)、橘皮枳术丸、半夏枳术丸、香砂枳术丸;张子和主张攻下,创制木香槟榔丸、禹公散;朱丹溪长于滋阴,创制大补阴丸、虎潜丸等,沿用至今,熠熠生辉。,明代 朱棣等编写的普济方载方6173
7、9首,集明以前方书之大成,介绍了许多有关成药的理论和经验。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载方11096首,记载成药制剂有40余种,集传统中药成药制剂之大成,为中成药制剂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陈实功著外科正宗,书中所载冰硼散、金锁匙、紫金锭、如意金黄散、生肌玉红膏、立马回疔丹、提毒丹等均为外科、五官科的灵丹妙药,推动了外用成药制剂的发展。,清代 温病学派的兴起,为研制治疗急性热病的新中成药开辟了道路。吴鞠通著温病条辨中创制的银翘散、桑菊饮及安宫牛黄丸;王孟英温热经纬中所载的神犀丹、甘露消毒丹等都被后世制成成药用于临床。外科名医王洪绪外科全生集中的犀黄丸、醒消丸、小金丹、阳和丸等,使外科成药日
8、臻完备。,现代 解放后,全国各地都建立了中成药的科研、生产、经营的专业机构,对其发掘、整理和提高,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关中药成药的专门著作如雨后春笋相继问世,如冉晓峰著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收集中成药2623种;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单位合编的中药制剂手册收载中成药555种等。特别是196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首次收载中药成药197种,使中药成药的发展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近年来,随着现代制剂技术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剂型,如注射剂、气雾剂、片剂、胶囊、软胶囊、浓缩丸、滴丸、糖浆剂等,大大丰富了中成药的品种,扩大了应用范围和疗效。中成药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倍受各国朋友们的欢迎
9、。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中药成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将以崭新的姿态贡献于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三、中成药的分类方法1按成药功用分类:便于临床应用。如解表类、止咳祛痰类、清热降火类、调肝理气类、祛暑类、开窍类、补益类等。2按治疗病证分类:便于临床应用。如感冒类、咳嗽类、头痛类、胃痛类、食滞类、便秘类、腹泻类、眩晕类、失眠类等。3按各科分类:便于临床应用。4按成药剂型分类:便于经营保管。5按成药名称笔画顺序分类:便于查阅。6按拼音分类:便于查阅。,四、中成药的组成结构方剂的组成结构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明确地指出方剂的组成结构为君、臣、佐、使四个部分
10、。君药(主药):是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必个可少的主要药。臣药(辅药):是辅助主药加强治疗主证的药物。佐药:(1)佐助药;(2)佐制药; (3)反佐药。使药:(1)引经药;(2)调和药。,五、中成药的辨证应用 辨证是正确使用中成药的前提,是确定立法的主要依据。立法是针对辨证的结果而确定的治疗原则,如治疗表证用汗法,热证用清法,寒证用温法,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等,依次才能有的放矢地选用中成药。,中成药的组方遣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中药的功效、药性和归经,并体现君、臣、佐、使的原则,因此每种中成药都有一定的组成、功效和主治范围,我们必须精通中成药的组成规律和中成药自身的功效主治
11、特点。根据病人表现的症状,从多种症状的综合分析中确立疾病的证候,选用相适合的药物,做到药证相符,达到辨证使用中成药的目的。,总之,中医使用中成药是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的,必须综合疾病的证候、个体差异、气候的变化、药物的功效等诸方面因素之后才能恰当地选择使用,所以往往会出现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现象。,六、中成药的配伍规律 (一)中成药的配伍的目的有四: 一是为了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由于中成药的组成成分是固定的,因此其主治病证、适用范围也是有一定局限的,然而临床所见病情往往是十分复杂的,或表里同病,或寒热错杂,或虚实互见,或病同而兼症各异,或合病并病造成数病相兼,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复杂病情的需要,
12、必须采用配伍联合用药的形式。 二是为了增强药效的需要。,三是某些疾病在治疗方法上的特殊需要,如外科、皮科、五官科、骨伤科等许多疾病必须采用内服与外用两种中成药配合应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四是为了抑制偏性,降低毒性,以确保用药安全。,(二)中成药的配伍的形式: 中成药配伍应用形式,主要包括中成药与中成药的配伍应用、中成药与引子的配伍应用、中成药与汤剂的配伍应用三种形式。,1、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 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为明清以来的历代医家广泛采用,如明薛己用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合用治疗气阴不足之证;清代叶天士用大补阴丸、水陆二仙丹、牡蛎金樱膏配伍同用,治疗阴虚火旺、淋浊、早泄之证;近代临床
13、采用磁朱丸、杞菊地黄丸同用,治疗肝肾不足,阴虚阳亢所致视网膜、视神经、玻璃体病变及房水循环障碍等眼科疾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中成药之间配伍应用也基本上符合“七情”配伍用药规律。如将两种功效相似的中成药同用治疗一种病证,以起到增强药效的协同作用,也就是“相须”配伍,例如:附子理中丸与四神丸合用;归脾丸与人参养荣丸合用。也有功效不同的中成药配伍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够提高主药功效,即所谓“相使”的配伍,如以清胃散为主药,配合导赤散同用治疗口舌生疮,胃火牙痛。,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有的是为了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 如治疗小儿痰热急惊当以牛黄抱龙丸为主,以清热化痰,息风定惊;若兼见喉间痰鸣,
14、风痰壅盛者,常配猴枣散同用,以豁痰开窍;若痉厥抽搐,角弓反张者,可配止痉散同用,以息风止痉;若热结便秘者,可配一捻金同用,以清热通便,泄腑降浊;若高热烦躁者,可配紫雪散同用,以清热解毒,息风定惊,这些是属治疗兼证的配伍应用。,也有些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是因为部分疾病的治疗必须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如妇女宫冷不孕,需内服艾附暖宫丸,外贴十香暖脐膏或妇女万应膏,共奏养血调经,暖宫散寒之效;瘰疬痰核,常需内服西黄丸、夏枯草膏,外贴化坚膏,共收化痰散结,解毒消肿之效;又痔疮肿痛,当内服槐角丸,局部外敷九华软膏,共成清肠泻火,凉血消痔之能;筋骨折伤,可内服跌打丸,外敷七厘散,合奏活血伸筋,疗伤止痛的功效;
15、又火毒上攻,咽喉肿痛,可内服六神丸、喉症丸,外用冰硼散吹喉,共奏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这也是中成药之间配伍应用的另一形式。,(二)中成药与药引子的配伍应用 所谓药引子又称引药,是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剂型的不同特点,要求患者按医生指定自备的中药饮片或辅料,经过煎煮后配合成药或成方使用的物质。药引子的正确应用对引药入经,直达病所,提高药效,照顾兼症,扶助正气,调和药性,降低毒性,矫味矫臭,便于服用等都有着重要作用。,临床选用配伍药引子,主要根据中成药的功效主治,药性特点,结合病情变化,病程长短,病变部位,体质强弱,发病时间季节的不同,以及药引子的自身功效而酌定,但必须以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照顾
16、兼症兼病,顾护正气,便于服用为前提,尽快治愈疾病为目的。,医学读书记云“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强调了引药的作用:“酒入药为引者,取其活血通经,姜入药为引者,取其发表注凝,小枣入药为引者,取其消散开胃,大枣入药为引者,取其宁心利水,灯心入药为引者,取其得睡神归,葱白入药为引者,取其发散诸邪勿住,莲实入药为引者,取其清心养胃和脾。”,临床常用的药引子有生姜、姜汁、葱白、苏叶、荆芥、薄荷、菊花、芦根、西瓜、竹叶、灯心草、藕汁、萝卜汁、生地黄、白茅根、玉米须、赤小豆、木瓜、金银花、红花、橘皮、牛膝、大黄、童便、小茴香、地龙、菖蒲、琥珀、酸枣仁、乌梅、人参、大枣、蜂蜜、盐、酒、醋
17、、米汤、红糖、饴糖、梨汁、甘蔗汁、荸荠汁、麦冬汁、竹沥水等,举不胜举,可随证加减。,(三)中成药与汤剂的配伍应用 一是采用中成药与汤剂同服,即根据病情的需要辨证施治,遣药组方,并选用所需的成药,用煎好的汤剂来送服选定的成药的一种配伍应用的方法。一般这类成药一是多含有贵重药材,汤剂饮片无法供应;一是多含有挥发成分,不能与汤剂同煎;一是所用药味太多,汤剂处方无法概括。如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紫雪散、行军散、苏合香丸、十香丸及活络丹、再造丸等。,二是中成药与汤剂交替使用,一般以汤剂为主要手段以解决主要矛盾,交替使用一些成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或以照顾兼症,或以扶正固本。如肝阳眩晕兼大便秘结者,常用
18、天麻钩藤饮加减煎服,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并可交替使用当归芦荟丸以泄肝通腑,照顾兼症。又如治疗癥瘕积聚,常投以大黄、土鳖虫、水蛭、桃仁等破血消癥之剂为主,同时交替服用人参养荣丸或十全大补丸为辅,以补益气血,扶正祛邪。,三是中成药混入汤剂中包煎同用,同样有提高药效,照顾兼症,扶正祛邪等多种目的。如治疗肺失宣降,小便不利的癃闭证,常于宣肺利尿之剂中配滋肾通关丸10克包煎,以加强膀胱气化;如治疗暑热烦渴。常于益气生津,清热解暑之剂中加入六一散或益元散、碧玉散69克包煎,以增强清热泻火,解暑除烦之功;如治痰火咳嗽,吐痰黄稠,常于清气化痰之剂中加黛蛤散10克包煎,以增强清肺凉肝,化痰止咳之效;再如治疗小
19、儿遗尿常用固涩收敛缩尿之剂,气虚者加补中益气丸6克包煎,肾虚者加金匮肾气丸6克包煎,以固本缩尿。,七、中成药的剂型特点 1露剂 系指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用水蒸气蒸馏制成的芳香水剂,如金银花露等。 2合剂 系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单剂量灌装者也可称“口服液”)。合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改进而制成的,既保留了汤剂能使有效物质易于煎出,容易吸收,奏效较快的优点,并减去临时煎药的麻烦。,3. 饮剂 系选用适当药物直接用沸水温浸而不需要煎煮的制剂,如清咽饮、金钱草饮剂、胖大海饮剂,可频频代茶饮服。 4. 袋泡剂 系指将中药材粉碎成粗粉,分装于通透性好、机械强度高的纸袋中,沸
20、水浸泡服用的一种剂型。具有溶出快,体积小,服用方便的特点。如午时茶袋泡剂、刺五加袋泡剂。 5乳剂 系选用含挥发油或油脂的中药材经提“油”后,加乳化剂制成的液体制剂。它克服了中药汤剂、合剂、水剂溶解油量少的缺点,达到临床用药要求的一种新剂型,如莪术油、荆条油等乳剂。,6糖浆剂 系指含有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酒剂 古称“酒醴”,后世称“药酒”,系指药材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多用于体虚补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 .酊剂、醑剂、酏剂 酊剂系指药材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醑剂为含芳香挥发性药物的一定浓度乙醇溶液。酏剂为含甜料的中药乙醇溶液
21、。均系与酒剂相近的新制剂。,.煎膏剂 又称膏滋,系指药材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因含有大量蜂蜜或糖,有滋养补虚、润肺止咳及防腐的作用,并有容易吸收,奏效迅速,便于服用的特点,常用于久病体虚、燥咳劳嗽等患者。,10.流浸膏、浸膏剂 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至规定浓度而成的制剂。一般流浸膏l毫升的有效成分,相当于1克原生药材。流浸膏与酊剂中均含醇,但流浸膏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酊剂高,因此服用量小,溶媒的副作用亦少,且有便于吸收的特点。如甘草流浸膏、益母草流浸膏等。浸膏剂分两种,一种稠胶状半固体的称稠浸膏,如毛冬青浸膏,多供制片或制丸用;
22、一种粉状固体的称干浸膏,如紫珠草浸膏、龙胆草浸膏等,可直接冲服或装入胶囊服用。一般浸膏剂每1g约相当于25克药材。浸膏剂不含溶媒,有浓度高、体积小、剂量小的特点。然而容易吸潮结块,甚至吸水变软,是干浸膏剂的主要缺点。,11散剂 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内服剂散剂末细量少者,可直接冲服,如紫雪散、龟龄集、行军散等;内服散剂也有研成粗末,临用时加水煮沸取汁服用的,如香苏散。外用的散剂一般用作外敷、掺散疮面或患病部位,如七厘散、如意金黄散等;也有吹喉、点眼、搐鼻取嚏的如冰硼散、八宝眼药、通关散等。,12.颗粒剂 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
23、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制剂,分为可溶颗粒、混悬颗粒和泡腾颗粒。由于它具有散剂与汤剂的特点,且生产、运输、携带和服用方便,为广大患者所喜用。常用的有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等。,13胶囊剂 系指将药材用适宜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辅料填充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制剂,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丸)和肠溶胶囊等,主要供口服用。硬胶囊 系指将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或与适宜辅料制成的均匀粉末、细小颗粒、小丸、半固体或液体,填充于空心胶囊中的胶囊剂。软胶囊 系指将药材提取物、液体药物或与适宜辅料混匀后用滴制法或压制法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胶囊剂。肠溶胶囊 系指不溶于胃液,但能在肠液中
24、崩解或释放的胶囊剂。,14丸剂 是将药物研成细末,以蜜、水或米糊、面糊、酒、醋、药汁等作赋形剂制成的圆形固体剂型。 水丸:系将药物细粉以水(或根据制法用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蜜丸:系将药材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其中每丸重量在0.5g(含0.5g)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量在0.5g以下的称小蜜丸。,水蜜丸:系用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因用蜜量小,而且经过烘干,故质地坚硬,较蜜丸作用缓慢持久,且防霉变质的性质优于蜜丸,南方潮湿地区多采用之,如苏合香丸等。 糊丸:系指药粉用以米粉、米糊或面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糊丸因干燥之后硬度较大,崩解时间比水丸和
25、蜜丸缓慢。内服后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蜡丸:系将药材细粉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由于蜂蜡在常温中呈固体状态,服用后溶化缓慢,其崩解速度比糊丸还慢,使药效缓缓发挥,故蜡丸是中药一种长效制剂。调节一定用蜡量可以使蜡丸不在胃中溶解而在肠中溶解,防止中毒或对胃强烈刺激。所以若方剂中含有较多剧毒药物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药物,均可采用蜡制丸。,15.浓缩丸 系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浓缩后,与适宜的辅料或其余药材细粉,以水、蜂蜜或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浓缩丸分两类,以水为黏合剂,照水丸法制备的叫水丸型浓缩丸,如牛黄解毒浓缩丸等;以蜂蜜为黏合剂,按蜜丸法制备的叫蜜丸型浓
26、缩丸,如安神补心丸等。浓缩丸有体积小,有效成分含量大,易于服用,贮运方便,节约赋形剂等优点,惟崩解时间缓慢,煮提过程中可能有部分有效成分损失,是其不足之处。,16滴丸 系指药材经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并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液而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目前研制成功的中药滴丸有苏冰滴丸、芸香油滴丸、牡荆油滴丸等。本类剂型具有生产设备简单、制作方便、服用量小等优点,尤适于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制剂。,17.丹剂 系传统剂型之一,有外用和内服两种。伴随炼丹术的兴起而研制的中药成药丹剂,多系用水银、硝石、雄黄等矿物药经加热升华或熔合方法制成的含汞、砷类成分的粉状剂型
27、,如红升丹、白降丹、三仙丹等,这类丹剂仅供外用。,18.锭剂 系指药材细粉与适宜黏合剂(或利用药材本身的黏性)制成不同形状的固体制剂。多磨汁内服或外用,如至宝锭、定搐化风锭、八宝药墨、万应锭等。 19.饼剂 和锭剂为同类剂型,即用模具压成饼状的称饼剂,统属传统制剂。 20.茶剂 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液)与茶叶或其他辅料混合制成的内服制剂,有块状茶剂、袋装茶剂和煎煮茶剂之分。茶剂具有一定疗效,服用方便,为患者所喜用,如午时茶。,22.注射剂 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注射剂具有剂量准确,作用迅速,给药方便,药物不受消化液
28、和食物的影响,能直接进入人体组织及适用于急救等特点,如柴胡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莪术注射液、生脉散注射液、四逆汤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21.片剂 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或用其他适宜方法制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制剂,有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分片。中药片剂的优点是剂量准确,质量稳定,便于服用,携带运输方便,生产条件卫生,便于工业化大生产。目前中药片剂的生产发展很快,其品种和数量在中成药生产中均居首位,且应用广泛,如穿心莲片、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葛根芩连片等。随着制剂工艺的革新,片剂剂型也不断发展,如泡腾片、缓释片、分散片等,以满足临床需要。,2
29、2.膜剂 系将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在成膜材料中,然后再制成膜状的固体制剂。可供口服,舌下含化,眼结膜囊、阴道、皮肤、黏膜表面覆盖等给药途径应用,使药物在局部或全身发挥作用。目前中成药比较成功的膜剂有万年青苷膜、口腔止血膜、养阴生肌散膜等。,23.气雾剂 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在具有特制阀门装置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喷出,呈雾状、泡沫状或其他形态的制剂。中药气雾剂属于新剂型之一,多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哮喘、冠心病、烧伤等,如胡椒酮气雾剂、热参气雾剂、宽胸气雾剂、烧伤喷雾剂等。主要优点是奏效迅速,使用方便卫生,给药剂量及副作用小等。由于制备工艺难、成本高
30、,普及有一定困难。,24.膏药 系指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或宫粉(铅粉)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有黑膏药和白膏药之分。应用时加热熔化,贴于患处或适当部位。既可用于外科病的消肿、拔毒、生肌以治疮疖肿毒,如阳和解凝膏、拔毒膏等;又可通过外贴起到内治的作用,以达到祛风湿,强筋骨,通经络,和气血,散痰结,止疼痛等作用,以治风湿痹痛,筋骨痿软,跌打损伤等,如追风膏、狗皮膏、金不换膏等。,25.软膏剂 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软膏剂主要供外用,涂于皮肤黏膜起局部治疗作用及保护作用,也可通过局部吸收对全身发挥治疗作用。多适用于外
31、科痈肿疮疡等证,如生肌玉红膏、紫草膏、吸疮膏、三黄软膏等。,26.洗剂 系指药材经适宜的方法提取制成的供皮肤或腔道涂抹或清洗用的液体制剂。中药洗剂一般具有清洁皮肤,舒筋活络,消除疲劳,并兼有对妇科病或皮肤病的治疗作用。如妇舒净洗剂、了哥王洗剂、四季青搽剂等。,27.栓剂 系指药材提取物或药材细粉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此类给药大部分不经肝脏直达大循环,可减少药物被肝脏破坏和对肝脏的毒副作用,并可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防止胃酸及消化道酶类对药物的破坏作用,因此栓剂具有比口服给药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尤其适用痔漏、肛肠、阴道等局部疾患及不适于使用丸剂、片剂的患者,如三黄栓、苦参栓、
32、野菊花栓、喘立平栓等,使中药栓剂又被人们重视起来,逐渐把栓剂也视为重要剂型之一,使栓剂这一古老剂型又有新的发展。,28线剂 又称药线,是将丝线或棉线浸泡于药液中,并与药液同煮,经干燥而成的一种外用制剂,为中医外科传统剂型。主要用于结扎瘘管、赘疣、痔核等,可切断血运,使其自行萎缩、脱落。 29条剂 又称药捻,是将皮纸黏药粉后捻成细条,或将皮纸捻成细条后再黏着药粉而成,是中医外科常用的传统制剂。只供外用,插入疮口或疾管内,以利于引流脓液,拔毒去腐,生肌敛疮,如化管药条。目前改用可溶性高分子多聚物接甲基纤维素代替皮纸制条剂,既保持了适宜的韧性,又因有可溶性而克服了纸捻异物的缺点。,30钉剂 系指用药
33、物细粉拌以糯米粉加水和匀,再加热成适宜软材,分剂量搓成细长两头尖锐或呈圆锥形干燥而成的外用固体剂型。钉剂为中医外科传统剂型之一,主要用于治疗瘘管流脓、疮疡不敛、痔疮肿痛及早期宫颈癌等,如枯痔钉。,八、中成药的用法用量 (一)中成药的服用方法:内服法:直接吞服法;开水送服法;沸水冲服法;药汁送服法;煎服法;舔服法;调服法;噙化法;炖服法;鼻饲法;吸入法;外用法:撒敷法;调敷法;涂敷法;吹敷法;点入法;贴敷法;注射法 中药注射法给药主要分为皮下、肌肉、静脉、穴位及患处局部等不同给药方法。,此外,洗擦剂煎汤薰洗患处如骨伤科洗药;栓剂、坐药将药物置于肛门或阴道中待药物溶化吸收后在局部或全身发挥治疗作用
34、如苦参栓、野菊花栓等;线剂结扎痔核漏管;条剂用于痈疽化脓引流;钉剂插入痔核枯痔;离子透入剂置换进人体内等均属于外用法的给药形式。不过,近代外用剂已渐渐突破局部用药治疗,扩展为全身治疗的更广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了。,(二)中成药的使用剂量 凡中成药均标明常用剂量,因此,无论医生临床用药或患者自行购用都应按规定剂量用药。 然而临床用药是千变万化的,由于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程长短、病人体质强弱、发病季节不同,医生可以酌情增减用量的。但剂量的确定要求要适中,剂量过小,病重药轻达不到治疗目的,反之剂量过大,损伤正气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总之以安全有效为目的。 小儿用药剂量要适当减少,一般情况3岁以内服1/
35、4成人量,35岁的可服1/3成人量,510岁的可服1/2成人量,10岁以上可与成人量相差不大即可。,九、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证候禁忌每种中成药都有特有的功效和一定的适用范围,主治相应的病证,因此临床用药都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如安官牛黄丸,功能清热解毒,豁痰开窍,属于凉开宣窍醒神救急之品,主治中风、热厥、小儿急惊风证,用于心肝有热,风痰阻窍所致高热烦燥,面赤气粗,舌绛脉数,两拳固握,牙关紧闭的热闭神昏证,若见面青身凉,苔白脉迟,属于寒闭神昏者,当用苏合香丸以温开宣窍,则当禁用本药。,(二)注意妊娠禁忌 某些中药具有损害母体及胎元以致引起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使用的药物。
36、根据药物对母体及胎元损害的程度不同可分为禁用药与慎用药两类。凡禁用药妊娠期间绝对不能使用,慎用药可根据孕妇体质及病情需要审慎使用,一般应尽量避免应用妊娠禁忌药,以免发生医疗事故。同时深信,伴随着对妊娠禁忌药进行广泛深入的毒理学研究,通过对妊娠禁忌药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筛选,中成药中的妊娠禁忌药也就更加科学化、客观化、标准化了。,(三)注意配伍禁忌 中药在复方配伍应用中,有些药物应避免配合使用,以免降低和破坏药效,或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这就是神农本草经所谓“勿用相恶、相反者”,历世把这些药物视为配伍禁忌药,并具体概括为“十八反”和“十九畏”,累计反药37种。,(四)注意饮食忌宜 在服用中成药治
37、疗疾病期间,对饮食的忌宜,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要注意饮食禁忌,即在服药期间对某些饮食要有所禁忌,简称食忌,又叫忌口。在古代文献中曾记载有“甘草忌猪肉、菘菜、海菜;薄荷忌鳖肉;麦冬忌鲫鱼;常山忌生葱、生菜;鳖甲忌苋菜;牡丹忌蒜、胡荽;丹参、茯苓、茯神忌酯及一切酸;威灵仙、土茯苓忌面汤及茶”等。这说明在服用某些药物时,要忌食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破坏药效,或发生不良反应。,由于病性、药性和食性的不同,具体到不同的疾病,其饮食禁忌各不相同。如阳热证,宜忌食辛辣油炸及温补性食物和烟、酒等刺激性品;阴寒证要忌食生冷瓜果、清凉饮料及清泄性食品;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痨嗽咳血的患者宜忌食辛辣、鱼肉油腻、甜粘食品及烟酒等刺激性物品,以免助火生痰;脾胃虚弱,胃脘疼痛,消化不良,泄泻痢疾的患者,应忌食生冷寒滑,油炸坚硬,粘腻壅滞,阻塞气机的食物;湿热黄疸,肝郁胁痛,肝阳眩晕,癫痫发狂等,应忌肥甘,动物脂肪、内脏及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蕴湿积热之品;肾病水肿,淋病白浊患者,应忌食盐碱过多和酸辣太过的刺激性食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18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