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的诊断和治疗课件.ppt
《颅脑外伤的诊断和治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脑外伤的诊断和治疗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颅脑外伤诊断&治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毛 青,-,2,损伤机制,加速性损伤:石头砸鸡蛋-静止的头部突然受到外力打击,着力点处头皮、颅骨和脑组织的损伤,称冲击点损伤;脑组织因惯性冲击在对侧颅腔内壁上,引起远离着力点部位(通常位于对侧)的一系列损伤,称对冲性损伤。,减速性损伤:鸡蛋砸石头-运动着的头部突然撞到静止的物体,造成颅脑损伤。同时脑组织也因惯性作用在颅腔内移位,与凹凸不平的颅底碰撞摩擦而受伤,-,3,损伤机制,间接暴力也可能造成颅脑损伤:外力作用于足部或臀部,经脊柱传导至头部,造成颅底骨折和脑组织损伤。 外力作用于胸腹部,使胸腹腔内压突然增高,致使上腔静脉压力骤升,血液
2、逆流至颅内,造成颅内外广泛点状出血。,-,4,病理生理,脑水肿:血管源性脑水肿:外伤后血脑屏障的破坏导致的水肿,脑外伤早期主要为这种类型。细胞性脑水肿:外伤后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细胞缺氧和能量代谢障碍导致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所引起的水。渗透压性脑水肿:外伤后下丘脑或垂体功能障碍,出现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水钠潴留,血液渗透压降低。脑积水性脑水肿:脑外伤后继发脑积水时,脑室内压力显著高于脑组织内的压力,使脑脊液透过脑室室管膜渗入脑室周围脑实质内,引起脑室周围白质脑水肿。,-,5,病理生理,颅高压:颅内压有三部分组成:脑组织、脑血流量和脑脊液。正常情况下,颅腔内容物总体积维持稳定。颅内容物体积的增加与
3、颅内压力的升高有一临界点,超过这一临界点,颅内容物体积微小的增加,可使颅内压剧增。代偿机制:颅高压时,脑脊液吸收速度增加,而生成速度基本不变;脑脊液重新分布,从颅内转移至脊髓内;颅内血流量减少;脑组织受挤压向压力低处移位(脑疝)。,-,6,病理生理,脑疝:小脑幕裂孔疝:幕上一侧的血肿,常使颞叶内侧的海马钩回向下移位,挤入小脑幕裂孔,压迫中脑。可出现意识障碍、同侧瞳孔散大、对侧偏瘫及生命征改变,晚期因脑干功能衰竭而致呼吸心跳停止。,-,7,-,8,病理生理,脑疝:枕大孔疝:后颅窝血肿将小脑扁桃体挤入枕大孔,压迫延髓。可产生颈枕部剧烈头痛、颈项强直、意识障碍和小脑体征,由于呼吸中枢受压,呼吸功能衰
4、竭表现更明显,可迅速导致呼吸骤停,死亡。,-,9,头皮损伤,额顶枕区分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层和骨膜五层。 颞区分皮肤、皮下组织、颞浅筋膜、颞深筋膜、颞肌和骨膜六层。头皮裂伤:出血多,抗感染能力强,一期缝合时限可适当延长至伤后48小时甚至72小时。头皮血肿: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 头皮撕脱伤:是头皮损伤中最严重的一种。可有创口大量出血而致休克处理原则为纠正休克。,-,10,颅骨骨折,颅盖的线性骨折:对于一般的闭合性线性骨折无临床表现,无需特殊处理。对于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沟或静脉窦者,需提防有硬膜外血肿的可能。颅底骨折:典型的前颅底骨折可出现“熊猫眼”(Raccoon
5、Eye)征,伴有脑脊液鼻漏和嗅、视神经的损伤。中颅底骨折可有脑脊液耳漏、鼓室积血和Battle征。后颅底骨折乳突皮下淤血和颈部肌肉肿胀,治疗原则主要是预防颅内感染,合并脑损伤者按脑损伤原则处理。,-,11,-,12,颅骨骨折,凹陷性骨折:骨折凹陷不深,不伴有脑组织受压症状时,可保守治疗。当骨折深度1cm,脑局部受压,应及时手术去除凹陷的骨折片。,-,13,颅内血肿,按血肿所在的解剖部位可分为:硬膜外血肿,血肿位于硬膜外和颅骨的间隙中;硬膜内血肿,又可分为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 前者位于硬膜下间隙,后者位于脑实质内。,按血肿症状出现的时间分为:急性血肿,症状在伤后3天内出现;亚急性血肿,症状在伤
6、后3天至3周内出现;慢性血肿,症状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14,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出血主要来源于:脑膜血管;静脉窦;颅骨板障静脉诊断:有外伤史。意识障碍(可有以下5种类型:一直清醒;一直昏迷;伤后清醒随即昏迷;伤后昏迷随即清醒;伤后昏迷,有一中间清醒期,随即又昏迷。通常认为这种意识状态的变化不仅是硬膜外血肿的典型,还是其他颅脑血肿的典型表现。神经系统症状及颅内压增高。CT扫描血肿表现为高密度、双凸面状的、存在于颅骨和硬膜之间。 治疗:诊断明确,血肿量30ml原则上应立即手术清除血肿。,-,15,-,16,颅内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出血来源:将皮质与静脉窦之间的桥静脉撕断,也可由于脑组织挫
7、伤后的皮质血管出血流入硬膜下腔所致。 诊断:颅脑外伤后,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伴有颅高压及局灶性体征。确诊主要依靠头颅CT扫描,表现为高密度的、新月形影, 可伴有严重的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 治疗:CT表现为血肿厚度超过5mm,占位效应和中线移位明显的病人需急诊手术清除血肿。,-,17,-,18,颅内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多数病人的年龄超过50岁,有1/4-1/2的病人无明确的外伤史,而有受伤史的病人的发病时间一般为1-3个月。 发生原因为硬膜下腔的少量、持续性出血积聚而成。出血主要来源于皮质小血管或桥静脉的损伤。扩大原因多数研究认为,血肿腔的不断扩大于脑萎缩、颅内压降低、静脉张力增高和凝血机制有
8、关。,-,19,颅内血肿,诊断:由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头颅损伤轻微,出血缓慢,当出现临床症状时,血肿形成已有较长时间。CT扫描是有力的诊断手段。受伤后1周,血肿在CT表现为新月形高密度影;3周内可表现为等密度或混合密度影;3周后表现为低密度影。治疗:一旦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明确,及时手术,疗效多满意。手术可酌情采取钻孔引流或开颅血肿清除术。复发原因为:血肿包膜的新鲜出血、脑萎缩、硬膜下腔闭合困难等。,-,20,-,21,颅内血肿,脑内血肿:诊断:有外伤史,临床表现以血肿的部位、大小、发展速度及周边脑组织水肿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急诊CT扫描可明确诊断。一般急性的脑内血肿在CT上表现出高密度团块,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颅脑 外伤 诊断 治疗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18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