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影像学课件.ppt
《耳鼻咽喉影像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咽喉影像学课件.ppt(2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耳鼻咽喉影像学,耳,正常最大横径3.2mm,正常不超过2mm,内听道46mm,颈动脉管,颈静脉窝,MPR技术显示中内耳结构,正常听小骨重建图像,砧骨、镫骨的显示,面神经管的显示,鼓室段、垂直段和鼓膜张肌的关系,上半规管的长轴显示和测量,后半规管的长轴显示和测量,耳蜗,横断及冠状面均可见其骨迷路呈蜗牛状,较清楚的螺旋至少有2周,正常共2.5周,顶周甚小。骨迷路壳呈致密骨密度,与相邻颞骨结构有明显对比。薄层能显示骨螺旋板3D图能显示全貌,MRI,四、耳部病变的影像诊断,耳先天畸形1. 外、中耳畸形,外耳道狭窄及闭锁: 为最常见的外、中耳畸形,常合并有耳廓畸形。CT能显示其狭窄程度及闭锁范围。多同时
2、有中耳畸形,如听小骨与闭锁板粘连、鼓室狭小及各种听小骨畸形。并常伴有面神经管走行异常。单纯听小骨畸形: 为最轻的外、中耳畸形。外耳道正常,单纯的镫骨畸形多见,但常规CT难以显示,螺旋CTMPR技术有助于诊断。,耳部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例2:曹亚静,女性,11岁,双传导性耳聋。图示:双侧砧骨长脚、镫骨小头发育不良。,Right,Right,Right,Left,Left,2. 内耳畸形,内耳原基为外胚层衍生的听板及以后的听囊。内耳畸形包括由听囊衍生的前庭、半规管、耳蜗、内淋巴囊、前庭导水管以及非听囊原基的内耳道的畸形。平片对内耳畸形难于诊断。CT所能显示的内耳畸形都基于骨质改变,无骨质改变者CT
3、则无能为力。MRI由于能显示膜迷路影像,对内耳畸形又能提供新的信息,扩大了影像诊断的范围。,耳部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前庭、耳蜗畸形,空耳蜗,前庭导水管扩大,又称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前庭导水管扩大,颞骨骨折,症状:耳出血、耳聋及面瘫。平片对诊断帮助不大,故多需CT诊断。(横断面和冠状面)并根据症状推测骨折部位,确定扫描目标。纵行骨折最多见,多累及乳突部而不累及迷路。横行骨折可累及外耳道、内耳道、鼓室盖、前庭、耳蜗及半规管。听小骨可见外伤性脱位,也可发生骨折,常规CT难于确诊,螺旋CTMPR图像有助于诊断,纵行骨折,横行骨折,砖头砸伤,右耳流血2天。,导静脉,1.分泌性中耳炎,(1)临床检查鼓膜
4、凹陷,无穿孔;(2)平片及CT示鼓室及乳突含气腔透亮度低,鼓室内软组织密度影,可见液平,随体位而变化;(3)听骨链移位不明显,无骨质破坏。,耳感染性疾病,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外耳道流脓可见骨质破坏,但平片多难于显示骨质破坏,CT可显示蜂房状骨壁有吸收破坏,边缘不整,边界不清,或在骨破坏区有游离死骨。听小骨可大致完整或部分侵蚀。残余乳突蜂房间隔增厚。乳突顶壁或后壁破坏中断则示感染问颅内发展。,耳感染性疾病,耳硬化症,为骨迷路的软骨骨化及血管发育异常,多在1041岁发病活动期造骨细胞、破骨细胞增生,骨迷路骨质增厚、血管增生、骨质吸收海绵化,故又称耳海绵化症。静止期为硬化期,活动期的骨质松化逐
5、渐修复硬化,密度增高,骨增厚仍持续可见。常见有两型,即镫骨前庭窗型及耳蜗型。前者较晚期CT可示镫骨底板增厚、前庭窗线增厚。窗变小或封闭。可累及蜗窗。耳蜗型主要累及耳蜗,由于骨迷路海绵化而密度普遍减低,且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或中断,与周围骨质对比度差,有小硬化灶。,颞骨肿瘤及类肿瘤疾患,胆脂瘤,根据发病机制有原发、继发之分,而病理改变则相同,均为脱落角化上皮之堆积,继发性多见。发生于外耳道或上鼓室,沿鼓窦入口向后扩展,以软组织影占据气腔。平片表现:较小者常不能显示,平片最初常见上鼓室扩大及其中听小骨破坏致上鼓室变“透明”。,胆脂瘤的CT、MR表现,CT能显示胆脂瘤的软组织影向鼓室突入形成隆起边缘
6、,不强化,可见鼓室盾板破坏,Prussak间隙扩大,听小骨移位。继而CT可显示听小骨、上鼓室侧壁(骨桥)破坏,鼓窦入口扩大,鼓窦扩大,岩鳞板消失。继发性者中耳有炎症,鼓室及乳突气房透明度低。胆脂瘤的 MRI表现在 T1WI信号较脑灰质低或相等。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T2WI信号似脑脊液,为高信号。增强不强化。,外耳道胆脂瘤,胆脂瘤破坏面神经管,自然引流,听神经瘤,平片可显示内耳道扩大边缘破坏的间接征象,但阳性率低,不能早期诊断。CT不仅能显示内耳道的骨质破坏而且能显示肿瘤本身,大大提高了影像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平扫CT多与脑组织等密度,仅平扫CT很可能漏诊。较大的肿瘤压迫第四脑室向对侧移位,有
7、助于发现异常。CT对直径小于1cm的肿瘤仍可能漏诊,诊断听神经瘤的最佳影像方法是MRI,无创伤且能显示小肿瘤。,听神经瘤,C+,位置、形态特点:桥小脑角区,有突起伸入内耳道。 T1权重像呈低信号,部分呈等信号,T2权重像呈等或稍高信号,囊变区高信号。T1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有明显强化呈高信号,囊变部分无强化,呈低信号。,听神经瘤MR表现,听神经瘤,面神经瘤,临床上以面肌瘫痪为首发症状,可伴听力减退。X线及CT显示局部面神经管区占位病变。发生于小脑脑桥角及内耳道内者影像所见与听神经瘤相似。发生于颞骨其他部位者CT见面神经管扩大,边缘光整,内有软组织影,类似于胆脂瘤,但增强CT有强化且临床症状不同。
8、MRI对肿瘤部位显示更为清楚,有沿面神经管蔓延的特点,面神经管以外的肿瘤延续也能清楚显示。面神经瘤T1权重像呈低信号,T2权重像呈高信号,增强MRI有明显强化。,鼻,鼻与鼻窦,平片仍有一定作用,CT是更主要的手段,可显示骨和软组织。空气、骨、牙、钙化和干结物等在MRI上呈无或低信号,CT则可有明显密度区别,一般主张应先行CT检查,MRI可配合应用。,鼻腔与副鼻窦,正常表现(平片、CT)外伤炎症占位性病变,正常表现和病变(外伤),青枝骨折复位前后 M11,鼻骨CT正常表现和骨折,华柯氏位正常表现,平片副鼻窦炎,CT正常副鼻窦,CT正常副鼻窦冠状位,副鼻窦炎,粘膜下囊肿CT,鉴别诊断:牙源性囊肿,
9、黏液囊肿,霉菌性炎症,息肉,出血坏死性息肉,鼻腔乳头状瘤,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鼻腔癌 强化、中鼻甲破坏,右上颌窦鳞癌,鼻咽增殖体,鼻咽部正常表现,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咽癌 协助诊断明确范围,早期局部小肿块咽后淋巴结(特征)中晚期弥漫大肿块颅底骨质破坏海绵窦侵犯颈淋巴结转移,颅内侵犯,咽喉,喉部正常侧位平片,乳头状瘤,正常咽喉部CT表现 会厌,假声带和声带层面,声门下环状软骨层面,虚拟内窥镜,气道异物 瓜子吸入,气道异物病史明确,咽后壁异物和脓肿,咽后壁脓肿,舌甲囊肿,喉咽癌,喉癌,声门上型 颈块1月咽痛半月,声门型,声门下型,眼及眼眶,眼及眼眶,适应证: 1 眼球及眼眶外伤: 2 眼眶炎性疾病
10、3 眼球疾病 4 眶内肿瘤 5 眼眶血管畸形 6 突眼查因 7 眶周及全身疾病累及眼眶,检查方法,X线平片造影检查CTMRI,眼及眼眶,检查方法,一、X线平片 眼眶正位:柯氐位(Caldwell)病人俯卧,头矢状面与床垂直,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520主要显示双侧眼眶、额、筛窦的骨性结构。眼眶侧位:头矢状面与床面平行,中心线垂直于眼眶。观察金属异物或眶骨质病变。视神经孔位:病人俯卧,头微伸,头矢状面与床面成53,显示视神经孔,眼及眼眶,二、造影检查:眼动脉造影: 经股动脉穿刺行患侧颈内动脉或眼动脉超选择插管造影,用于诊断眶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等。眼眶静脉造影:采用内眦静脉、额静脉穿刺或面静脉穿刺插
11、管进行造影,观察眶内静脉曲张或海绵窦瘘等。泪囊泪道造影:滴注法造影、灌注法造影两种,了解泪囊大小,泪道有无阻塞等,已很少应用。,眼及眼眶,检查方法,三、CT 1 横断面扫描:扫描线与AB线(人体基线)平行,保持与视神经走行方向一致。 2 冠状面扫描:扫描线与AB线相垂直,有利于显示病变上下范围。 3 层厚/层距=25mm,必要时也可用1mm或重叠扫描。范围包括眶上下壁。 4 增强扫描用于定性诊断 5 采用软组织窗和骨窗分别观察软组织与骨质结构,检查方法,四、MRI1 线圈:头部线圈或眼球线圈2 扫描层厚和平面:横断/冠状/斜位(与 视神经长轴一致),2-5mm3 成像参数:T1WI、T2WI,
12、脂肪抑制技术4 增强扫描: 5 注意事项:眼内有金属异物者禁忌,闭 眼,减少运动, 去除金属物品,眼及眼眶,检查方法,一、眼眶壁二、眼球三、眼后组织四、泪器,正常影像解剖,眼及眼眶,肌锥内间隙肌锥外间隙骨膜外间隙,一、眼眶:锥形顶壁:前颅凹底,前为额骨水平板, 后由蝶骨小翼组成,外上方有泪腺窝。内壁:前由上颌骨额突和泪骨,后为筛骨纸板和蝶骨体。外壁:前由额骨颧突和颧骨额突,后为蝶骨大翼下壁:上颌窦顶壁,由颧骨、上颌骨和腭骨眶板组成。眶后壁:大部由蝶骨组成,眶上裂、眶下裂。,正常影像解剖,二、眼球 前后径24mm,垂直径23mm, 水平径23.5mm 眼球壁: 外膜:前1/6为角膜,后5/6为巩
13、膜; 中层: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 眼内容物:房水、晶体和玻璃体。,眼及眼眶,正常影像解剖,三、球后组织 肌锥:上、下、内、外直肌,上、下斜肌,提上睑肌 球后脂肪: 视神经:球内段,球后段,管内段,颅内段 眼动脉和眼上静脉:四、泪器泪腺:位于眶上壁泪腺窝内;泪道:由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眼及眼眶,正常影像解剖,眶上裂,无名线/眶斜线,圆孔,一、X线眼眶壁:后前位,眼眶呈稍椭圆的四方形,两侧对称,眼眶投影致密浓白,边缘清晰。 正常两侧透光度相同,密度较鼻窦低眼球:X线平片显示两眶内眼球密度相同,不能分辨眼球的形态和结构。球后组织:X线平片不能分辨球后组织形态结
14、构,仅能显示视神经管,直径4-5mm。泪器:X线平片不能分辨泪器,正常影像表现,视神经孔位:形状(椭圆,圆形),大小(3-7mm),两侧对比(10%,1mm),视神经孔正常,视神经孔扩大,二、造影眼动脉和眼上静脉在X线血管造影检查或DSA上显示清晰,泪囊、泪道造影可见泪小管充盈,鼻泪管通畅、引流正常时泪囊显示较小,长1012mm,宽24mm;鼻泪管长1820mm;宽23mm。,眼及眼眶,正常影像表现,眼静脉造影:眼静迂曲,扩张,泪腺造影,三、CT表现 1 眼眶:高密度,结构清晰,骨质光滑整齐 2 眼球 眼环:厚度均匀(24mm),中等密度, CT不能区分三层结构 玻璃体:均匀水样低密度 晶状体
15、:双凸透镜形高密度 3 眼外肌:均匀线条样或结节样等密度 4 视神经:带状等密度,36mm,粗细均匀 5 球后脂肪:均匀低密度 6 泪腺:均匀等密度,泪点和泪小管不易显示,眼及眼眶,正常影像表现,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正常眼球、眼外肌,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正常眼球、视神经、眼外肌,四、MR眼眶:骨皮质T1、T2像均呈低信号眼球及球内结构:球壁,晶状体,房水及玻璃体。 视网膜与脉络膜紧密相连不易区分,巩膜T1及 T2WI均为低信号,可区分视神经:T1及T2WI均为软组织等信号,3-4mm眼外肌:T1及T2WI均为中等信号眶内脂肪:多位于球后,T1及T2像均为高
16、信号6 血管:T1及T2WI均呈管状低信号7 泪腺:外上象限,T1中等信号,T2略高信号。,眼及眼眶,正常影像表现,正常眼眶横断面,正常眼部(冠状面),正常眼部(斜矢状面)脂肪抑制T1加权像,炎性假瘤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概述 为原因不明的眼眶内软组织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所形成的肉芽肿病变,占突眼性病变50%左右。 亦称假性淋巴瘤、瘤样淋巴组织增生、慢性肉芽肿等,病理 早期病理改变为水肿、渗出和少量炎细胞浸润,后期病变部位纤维化。 分型 弥漫炎症型、泪腺炎型、血管炎型、肌炎型、脂肪坏死型、肉芽肿型、纤维硬化型。,炎性假瘤 (Inflammatory Pseudo
17、tumor ),临床1 发病年龄与病变类型有关,泪腺炎型多见成人,肉芽肿型多见于青少年。2 多单侧发病,少数双侧同时/先后发病。3 早期眼部不适、疼痛、红肿、畏光,后期可出现突眼、复视、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检查于眶下缘或内缘触及质硬、边界不清肿块。4 激素治疗有效。,炎性假瘤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一、X线 1、常无异常发现。 2、严重病例可有眼眶内密度增高及眼球 受压前突。,炎性假瘤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二、CT 眼环增厚,眼球后形态不规则中等密度肿块包 绕眼球。 眼外肌增粗,肌腹及肌附着点均增粗,肌边缘不 光滑。 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鼻咽 影像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17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