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和他的翻译思想课件.ppt
《鸠摩罗什和他的翻译思想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鸠摩罗什和他的翻译思想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鸠摩罗什和他的翻译思想,一、鸠摩罗什生平简介 二、鸠摩罗什的翻译思想概述三、开设译场 四、鸠摩罗什翻译思想再探讨,1,鸠摩罗什生平简介,鸠摩罗什(344-413)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人,原籍天竺, 博学多闻,游历西域各国,幼年便成为西域各佛教国公认的佛经大师。公元384年苻坚遣吕光灭龟兹国,鸠摩罗什随军东来。公元401年后秦姚兴灭后凉,请鸠摩罗什到长安,尊为国师,并在译场“逍遥园”主持译经事业。他和南朝的真谛,唐代的玄奘和不空,并称为我国佛经的四大翻译家。鸠摩罗什精通佛经,又通晓梵汉两种语言。他得到姚兴的大力支持,又得到释道安门下众多名僧的帮助。在这些优越的主客观条件下
2、,他把我国的佛经翻译事业大的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他译出佛经近300卷,在所译的佛经中大品般若经、金刚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都是传诵后世的重要经文。,2,鸠摩罗什的翻译思想概述(1)翻译方法和翻译标准,“天竺国俗,甚重文藻,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尊。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秽也。” (高僧传-鸠摩罗什传) 罗什的意译原则,最早实践了“信”、“达”、“雅”三项翻译标准。他译经时紧跟原文的意旨,对原作或增或减,务在达旨。僧肇评他译的维摩诘经“一言三复,陶冶精求,务存圣意”即是 “信”;“其文约而诣,
3、旨婉而彰,微远之言,于兹显然”即是“达”;在“信”、“达”之外,罗什还要求译文雅正,以便阅读。,3,鸠摩罗什的翻译思想概述(2)翻译文体,我国翻译史上有名的译例就是罗什推敲正法华经的译句:古译原为“天见人,人见天”,罗什译经至此,觉得太过质直,就与僧睿商量,改译作“人天交接,两得相见”。此译顺应当时趋向绮丽的文风,讲究译文的文采。 罗什对译经文体的改革还表现在他对音译的处理上。僧睿大品经序说到罗什翻译时,“胡音失者,正之以天竺,秦言缪者,定之以字义;不可变者,即而书之。是以异名斌然,胡音殆半。斯实匠者之公谨,笔受之重慎也”。罗什对于那些难以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梵语是坚持音译的。,4,鸠摩罗什的翻
4、译思想概述(3)重译,在罗什之前的译者,往往以中国玄学唯心主义的立场去理解佛经,因此经常借用玄学名词来译佛学概念,释道安反对这种“格义”的方法,罗什译经则完全屏弃“格义”,付出不少心血去创立佛教专用名词。罗什在翻译时,通过采用汉字音译等方式,重新定名,改掉了以前译本中直接援引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概念术语,从而避免了理解上的歧义,基本上还了佛典的本来面目,使译文更加忠实于原作。,5,鸠摩罗什的翻译思想概述(4)翻译态度,罗什的意译并非毫无原则的乱译。他运用意译法,目的是使中土诵习佛经者易于接受理解。可以说,罗什是我国较早考虑读者接受能力的译者,与后来西方奈达的“读者反映论”不谋而合。 罗什译经庄重
5、严谨。他先将梵文译成口语,讲出义旨,并拿旧译来对照,经过详细讨论,写成初稿,还要以“论”证“经”,再做修改。他的译场也是论场,有不同的意见,可以互相辩论,互相斟酌,所以“一言三复”,“详其义旨,审其文中,然后书之”。 罗什对翻译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其以前译者多不署名,道安编撰综理众经目录时,在确定译者方面花了不少工夫。因此,罗什首倡译者署名,以负文责。,6,开设译场(1),一、美国翻译培训派(The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1)翻译培训派创立翻译培训班的前提:归根到底,就是能否进行文学翻译教学的问题。耶鲁大学的策德内斯(Jonans Zdanys)在翻译
6、教学:翻译教材结构的几点说明(1987)一书对此做了论述。最初他对文学翻译教学也持怀疑态度,通过实践,策德内斯打消了疑虑,认为翻译确实可以进行教学,并希望能吸引有志于文学的青年一起“探讨诗歌翻译的理论与实践”(Zdanys,1987:10)。他说:虽然我仍坚持创作不宜教学的观点,但我确实认为认真讨论不同理论的文章,仔细研读原诗,对翻译的反复推敲以及对翻译各方面的探索会使每一个参加培训班的人更深刻地了解翻译的动态过程.对文学的复杂性肯定会有更深的理解。(Zdanys,1987:11) 2)翻译培训派理论和实践的代表人物应首推哈佛大学的里查兹(I. A. Richards)。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里
7、查兹在哈佛大学创办了阅读培训班。这实际上是以后创办创作培训班及翻译培训班的前奏。里查兹的真正目的是要创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法,用来“充分地理解”文本,以求得正确而统一的反应。在里查兹所办的培训班里,里查兹企图就交流问题(communication)寻求某种统一的答案。为此他制定了一些规定和条款,他说:制定这些规定和条款的目的是为了使交流更有效、更准确。更具有辨识能力(Richards,1929:11),7,开设译场(2),二、罗什开设译场1)背景罗什入华时,正是佛教在南北中国大面积推广之时,随着佛教信徒的增加,规范佛经翻译已经成了社会的一种必需。罗什是我国最早开设译场的译家,他在长安逍遥园与长安
8、大寺设立译场,率弟子八千余人,大规模地翻译佛经。开创了中国集体翻译佛经的先河,从而为以后译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罗什所做出的贡献培养翻译人才:罗什不但翻译,而且讲授,使翻译与讲习相结合。培养了许多造诣很深、名冠华夏的僧人,其中著名的有僧睿、僧肇、慧观、道融、昙影等。他使得佛经翻译由个人行为或少数人行为变成一种近乎大众的行为,开创了中国集体翻译佛经的先河。这不仅避免了少数人翻译在技术上存在的不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所译佛经的信誉度,使伪经市场大大缩水。他坚持以梵文本佛经为翻译原本。这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重译”带来的衍误,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佛经翻译的标准本或者说是范本。他利用国家政权的介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鸠摩罗什 翻译 思想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1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