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企业现场核查要点课件.ppt
《食品生产企业现场核查要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生产企业现场核查要点课件.ppt(1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食品生产企业现场核查要点,阜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6年2月,2,第一部分 申请材料审核,组织领导1.1.1申请人治理结构中至少有一人全面负责质量安全工作,判定标准,制度规定了该人负责质量安全工作的职能,符合; 制度对质量安全工作负责人规定不清楚,基本符合; 1.制度未规定质量安全工作负责人。 2.有规定未执行,不符合。,组织领导1.1.1申请人治理结构中至少有一人全面负责质量安全工作,问询法 如对话问询、座谈会问询、走访员工,观察法 现场观察被核查人员的情绪、反映、议论等,资料查阅法 查阅记录、报表、台账、文件、标准、证件等信息,现场查看法 如现场查看生产、检验人员相关操作,公共关系法
2、 通过人际关系横向收集信息,现场实地核查的方法,寻找符合性证据,未发现、未找到,未提供、未出具、未能有效证明,核查方法,跟踪法 对各种不合格项纠正情况进行验证,组织领导1.1.1申请人治理结构中至少有一人全面负责质量安全工作,核查方法,体系科学性 环境符合性机构合理性 人员适配性 设备精良性 操作精细性,采购,配料,投料,生产,包装,仓储,物流,配送,销售,全过程,质量体系,人员机构,生产环境,生产现场,设备设施,生产管理,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全方位,全要素文件(起草、修订、审核、批准、复制、发放、执行、回收、归档、销毁)、供应商评价、物料采购、物料验收、操作规程编制、关键质量控制点监控、清场
3、、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过程检验、出厂检验、留样、(物料、中间品、成品)放行、产品交付与防护、不合格品处理、召回产品处理、投诉处理、纠正和预防,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审核侧重点,组织领导1.1.1申请人治理结构中至少有一人全面负责质量安全工作,例,核查方法,申请人治理结构中是否明确至少有一人全面负责质量安全工作,核查要点,组织领导1.1.2申请人应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工作,申请人有明确的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符合; 1.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不完整 2.体系执行的不完善,基本符合; 1.没有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2.无机构和人
4、员负责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 3.其他不符合规定要求,不符合。,判定标准,组织领导1.1.2申请人应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工作,1. 查看企业管理文件,企业是否设置相应的质量安全管理机构,以文件形式规定质量安全管理的职责,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应能独立于生产、销售等其他部门开展工作,与其他部门平行设立,不应从属或附属。2.质量管理机构必须能独立行使不合格产品的否决权。3.企业应配备专职质量安全管理人员,不能与其他部门人员兼任,其职责、权限明确。,核查方法,职责:负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实施 、持续改进,组织领导1.1.2申请人应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
5、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工作,4、建议建立并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受权人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或授权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全权负责质量安全,并以文件形式授权其对产品质量安全负责,承担产品生产和出厂放行责任。质量安全受权人主要承担产品放行的责任,确保每批已放行产品的生产、检验均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在产品放行前,质量安全受权人必须出具产品放行审核记录,并纳入批记录。放行审核内容应包括原料进厂、生产过程、产品出厂检验等全部记录的审核。,核查方法,组织领导1.1.2申请人应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工作,5.根据产品判断,查看企业是否严格
6、执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良好生产规范(GMP)等标准,建立监控指南和评价措施制度,以防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并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方法,什么是HACCP,什么是GM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是一个预防性的、用于保护食品,防止产生生物、化学、物理危害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良好生产规范(GMP)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质量安全要求。,组织领导1.1.2申请人应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工作,6、
7、建议生产企业应建立自主研发机构,配备相应的专职研发人员。研发机构至少能够完成以下任务:研发新产品;跟踪评价产品的营养和安全;确定产品保质期;研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 研发机构应有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及资金保证。,核查方法,质量目标1.2申请人应制定明确的质量安全目标,有明确的质量安全目标,符合; 质量安全目标不明确,基本符合; 无质量安全目标,不符合。,判定标准,质量目标1.2申请人应制定明确的质量安全目标,1.查看企业管理文件,是否制定了明确的质量安全目标。2.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对质量安全目标进行知晓、量化分解、评价和改进。3.对质量目标应有相应的考核记录。,核查方法
8、,质量安全目标,质量安全目标构成,管理职责1.3.1申请人制定各有关部门质量安全职责、权限等情况的管理制度,制定了管理制度,并规定各有关部门质量职责、权限,且内容合理,符合;规定的内容不全面或执行的不完善,基本符合;没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或制定了部门质量管理制度但内容不合理,不符合。,判定标准,管理职责1.3.1申请人制定各有关部门质量安全职责、权限等情况的管理制度,1、查看文件,应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质检总局2009年第119号公告)等规定需具备的(14项)制度。2.座谈了解或询问有关部门、人
9、员在相关制度中各自的质量职责和权限以及相互关系。,核查方法,管理职责1.3.2申请人应当制定对不符合情况的管理办法,对企业出现的各种不符合情况及时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制定了不符合情况管理办法,符合;制定了不符合情况管理办法,但内容不合理,基本符合;未制定不符合情况管理办法,不符合。,判定标准,管理职责1.3.2申请人应当制定对不符合情况的管理办法,对企业出现的各种不符合情况及时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1.企业应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采购的不合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处理记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应包括对原辅料、包
10、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出现不合格的管理办法,及纠正和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内容如右图。,核查方法,返工补救、降级、让步放行、另作他用、拒收、报废、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例,个别不合格品:由发现岗位处置批量不合格品:需由品控部组织生产等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处置、纠正、预防,管理职责1.3.2申请人应当制定对不符合情况的管理办法,对企业出现的各种不符合情况及时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2.企业应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不安全食品自主召回、被责令召回的执行情况的记录。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内容应包括对出现不安全的管理办法,及纠正和预防措施。 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内容如右图。(详见食品生产
11、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总局2009年第119号公告)第十五条),核查方法,预防措施的实施,当产品会给人体的健康带来威胁时,要及时通过公共媒体发布公共警示,必要时,对召回产品进行扩大抽样检测,管理职责1.3.2申请人应当制定对不符合情况的管理办法,对企业出现的各种不符合情况及时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3.企业还应建立的、对不符合情况管理有帮助的制度,核查方法,产品信息网站查询系统(建议)系统提供但不限于标签、外包装、质量标准、出厂检验报告等信息,方便消费者查询。,产品追溯制度确保产品从原料采购到最终产品及产品销售都有记录,确保所有环节都可有效追溯。,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对消费
12、者提出的意见、投诉,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应作记录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应实施模拟追溯演练,人员要求1.4.1.申请人应规定生产管理者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生产管理者的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明确,符合;符合资格规定,责任、权力或者义务规定不明确,基本符合;资格不符合规定,或未明确责任、权力和义务,不符合。,判定标准,人员要求1.4.1.申请人应规定生产管理者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生产管理者的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核查方法,核查人员身份真实性(可以通过核查工资、缴税等记录),具有食品或相关专业学历,食品相关专业包括食品、化学、生物、营养、预防医学、管理等专业,现场人员(“现场人员”是指能
13、接触到原辅料、过程产品及终产品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或有明显皮肤损伤未愈合的,应当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培训内容应覆盖质量安全、质量管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加工技术、专业技能、生物化学、安全防护及紧急救护等方面。培训效果需要验证。,人员要求1.4.1.申请人应规定生产管理者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生产管理者的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核查方法,1.合理编制、安排、调配生产计划,节约能源、降低费用; 2.加强人、机、料、法
14、、环的管理工作; 3.对生产活动全过程进行控制,包括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控制,机、物、料消耗控制; 4.制定、分解生产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达成对策; 5.组织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安全、消防安全、改扩建工程竣工验收); 6.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管理; 7.负责工序管理、生产过程环境管理; 8.负责审核生产过程中各项记录; 9.建立生产、技术后备人才梯队及培养计划,保证后备人员的快速提升。,职责,人员要求1.4.2.申请人应规定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质量管理人员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明确,符合;符合资格规定,责任、权力或者义务规定不明确,基本符合;资格不符合规定
15、,或未明确责任、权力和义务,不符合。,判定标准,人员要求1.4.2.申请人应规定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质量管理人员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核查方法,1.按照相应质量标准的要求,策划、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2.收集、分析、处理质量信息,记录实施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所取得的业绩,以及所需作的改进; 3.制定公司内部质量管理的运作流程和质量运行方案; 4.负责新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的推进; 5.组织制定质量年度目标和年度计划,定期考核各部门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6.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及与外部各方的联络工作(如外部抽检过程跟踪及结果反馈); 7.监督、检查质量控制和质量
16、职能的实施,具有独立行使不合格产品的否决权; 8.参与有关食品安全的应急性处理; 9.负责质量安全管理检验工作,按时组织完成原辅料进货检验、生产过程监控 和成品出厂检验工作。,职责,人员要求1.4.3. 申请人应规定技术人员的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技术人员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明确,符合;符合资格规定,责任、权力或者义务规定不明确,基本符合;资格不符合规定,或未明确责任、权力和义务,不符合。,判定标准,人员要求1.4.3. 申请人应规定技术人员的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技术人员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核查方法,1.实施质量计划、执行质量标准; 2.负责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及对测量和监视装
17、置的控制; 3.收集相应的市场信息和质量信息,并分类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或方案; 4.新产品试产过程跟踪及评估; 5.新技术的推广和生产工艺的管理; 6.负责生产过程的控制,并负责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7.开展各类检验(验收、过程、出厂检验)工作,认真执行技术标准,填写原始记录,出具检验报告,对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职责,人员要求1.4.4. 申请人应规定生产操作人员的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生产操作人员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明确,符合;符合资格规定,责任、权力或者义务规定不明确,基本符合;资格不符合规定,或未明确责任、权力和
18、义务,不符合。,判定标准,人员要求1.4.4. 申请人应规定生产操作人员的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生产操作人员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核查方法,1.组织均衡生产,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2.认真执行工艺文件,保证产品合格率; 3.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搞好安全生产; 4.对生产、检验过程中产生不合格品的控制和所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进行验证; 5.保证生产厂房、车间、现场、设备、设施、工器具、人员清洁卫生; 6.参与供方评价及采购信息的提供; 7.负责顾客财产和产品的防护; 8.操作、维护、保养、清洗基础生产设备和实施; 9.负责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 10.做好特种作业过程的安全防护、危险化学品的
19、安全使用。,职责,技术标准1.5.1. 申请人应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具有审查细则中规定的产品标准和相关标准,符合;缺少个别标准,基本符合;缺少若干个标准,不符合。,判定标准,技术标准1.5.1. 申请人应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核查方法,标准文件: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预先制定的书面要求,技术文件:生产技术活动中,由国家、地方、行业及企业颁布和制定的技术性规范、准则、办法、标准、规程和程序等书面要求,管理文件:为了行使管理职能,使管理过程标准化、规范化而制订的制度、规定、标准、办法等书面要求,操作文件:以人的工作为对象,对
20、工作范围、职责、权限、工作方法及内容所制订的规定、标准、办法、程序等书面要求,文件的分类,记录(凭证)文件:反映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执行标准情况的结果,具体分为报表、台账、各种提供客观证据的记录等,验证文件:为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而制定的标准文件,技术标准1.5.1. 申请人应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查看企业是否收集体系标准、法律法规通知通告、所生产产品的产品标准、原辅料产品标准、卫生(安全)标准、相关基础标准、检验方法标准等,是否现行有效。,核查方法,体系标准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良好生产规范(GMP)
2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等标准),1,2,法律法规、通知通告 (79号令、119号公告、129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0版)、审查细则、卫生部公告等),3,终端产品标准,技术标准1.5.1. 申请人应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核查方法,原辅料产品标准 (包括原料、辅料、添加剂、包装材料、生产用水【食品加工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的规定,对加工用水水质有特殊要求的应符合相应规定】、洗涤消毒剂、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直接接触产品的生产工具),4,5,卫生(安全)标准,6,
22、相关基础标准 (如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JJF1070、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9685等),检验方法标准,7,技术标准1.5.2.明示的企业标准应按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经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纳入受控文件管理,符合要求,符合;已经过备案,但未纳入受控文件管理,基本符合;未经过备案,不符合。,判定标准,技术标准1.5.2.明示的企业标准应按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经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纳入
23、受控文件管理,核查方法,1、企业标准需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要求,鼓励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五条),2、企业标准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且在有效期内,3、查看企业标准是否纳入受控文件管理,工艺文件1.6.申请人应具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产品配方、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产品配方中使用食品添加剂规范、合理,企业完全符合规定要求,符合;部分符合规定要求,基本符合;1.记录系统性缺失 2.工艺文件和现场存在多处不符合 3.产品与配方、标准不一一对应、未组织配方设计、论证工作,没有相关文件 4.其他不符合规定要求。
24、不符合。,判定标准,工艺文件1.6.申请人应具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产品配方、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产品配方中使用食品添加剂规范、合理,核查方法,工艺文件的合理性,工艺文件的执行情况,是否制定了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产品配方、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工艺文件应能覆盖生产全过程及相关环节,工艺文件的设置合理并满足生产与质量控制的需要,工艺文件应确定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和设备工装、检具的技术要求。文件目录明细表、工艺过程卡、工序卡、作业指导书、检验规程等工艺文件内容应完整,不定期检查工艺文件的有效性,生产过程中要定期监控和检查各工序的执行、记录状况,工艺文件的制定,工艺文件1.6.申请
25、人应具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产品配方、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产品配方中使用食品添加剂规范、合理,核查方法,工艺文件1.6.申请人应具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产品配方、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产品配方中使用食品添加剂规范、合理,3、企业建立的台账和生产过程的重要记录如左图。 有关记录保存3年。 审核时应重点核查相应记录有效性、完整性及可追溯性。,核查方法,记录要当时填写,不准事后补记。如笔误,允许双线杠改,不得涂改,杠改时必须同人同笔。,工艺文件1.6.申请人应具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产品配方、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产品配方中使用食品添加剂规范、合理,4、产品配方中使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 生产 企业 现场 核查 要点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17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