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分类鉴赏之登赤壁矶【宋】韩驹课件.ppt
《诗歌分类鉴赏之登赤壁矶【宋】韩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分类鉴赏之登赤壁矶【宋】韩驹课件.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水,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下列题目: 登赤壁矶 韩驹 缓寻翠竹白沙游,更挽藤梢上上头。 岂有危巢尚栖鹘?亦无陈迹但飞鸥。 经营二顷将归老,眷恋群山为少留。 百日使君何足道,空余诗句在江楼。,注释补充,注:(1)据张邦基墨庄漫录载:“靖康初,韩子仓知黄州,颇访东坡遗迹。常登赤壁,而赋(指东坡前后赤壁赋)所谓栖鹘之危巢不复存矣,悼怅作诗而归。” 岂有危巢尚栖鹘?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
2、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注释补充,注:(2)经营二顷:史记苏秦列传:“使吾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2、“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肥阳,二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多金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城边)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二顷田:指供温饱的田产,或用作归隐之词。,1、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述登赤壁矶的过程,“寻”和“挽”点明了题目中的“登”。B、颔联写登上赤壁矶后所见,暗用了苏轼后赤壁赋句意,说自己登上赤壁矶
3、已不再见到当年栖鹘的危巢,也看不见从前苏轼贬谪黄州的陈迹。C、颔联景中有情,将怀慕前贤之情与世事沧桑之感寓于写景中,给人一种空廓虚无之感。D、尾联是说在黄州当百日地方长官,与苏轼那样的大文豪相比实在不相称,又为自己的诗句能留在江楼而感到无比的高兴。D(要点:本诗末句是说自己被贬黄州,无比惆怅失落,为只能赋诗题诗而自嘲。并无高兴之意。一个“空”字可证,“空”,只,仅仅。),2、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加以解析。经营二顷将归老,眷恋群山为少留。颈联写作者登赤壁矶所感 上句用了苏秦的典故,借“经营二顷”表达自己因人世沧桑而兴归隐之心,希望经营田园以返乡终老; 而下句则说由于眷恋这里的山川风物
4、的壮美,又不能不为之少留时日。 这两句既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志,又赞美了这里的壮美景色。(要点:先分说,再总说。情感离不开细节和诗意,故要结合诗意而说感情),三、田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下列题目:二月二日出郊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1、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初出郊时,大雾微雨,连城池都看不见了,其中“失”用得好,秦观曾写出的“雾失楼台”句亦同样工妙。B. 颔联写雾消天晴后的景色,着重描写了天、山、云、石,从大处着笔。C. 颈联是近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
5、描绘了烟村、黄鹂、麦陇、紫燕,烘托出一片春日的生机。D. 尾联描绘清晨罢牛耕,放牧归村,是一幅农家乐图,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惆怅之情。D(要点:本诗无比愉悦,本无惆怅之意。),2、颔联描写生动,苏轼在新城道中亦有类似的句子“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请比较两者的优劣异同。(新城道中前两句:“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相同: 两诗都描写了清晨雨过天晴的景象,都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2、颔联描写生动,苏轼在新城道中亦有类似的句子“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请比较两者的优劣异同。相异: 苏轼描写了雨后早晨,白色的雾霭笼罩着高高的山顶,山峰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分类 鉴赏 赤壁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17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