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雨巷ppt课件.ppt
《诗两首雨巷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两首雨巷ppt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两首,-走近新诗雨巷 再别康桥,“新诗”,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出的不断变化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对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诗的特点就是冲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采用与口语想接近的
2、白话和现代音韵,文体整齐,押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易为群众所接受。,注意不要将古典诗歌分类中的 近体诗(今体诗)与新诗混为一谈,“自由诗”,自由诗,是诗体的一种,是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为自由的诗,它不受格律的约束,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形式上自由变化,但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创始人为美国诗人惠特曼,我国“五四”以来十分流行这种诗体。,两只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tian)。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huan)。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lian);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dan)。,诗歌区别于散文的主要特点是音韵特点上。语言学家王力说;有韵为诗,无
3、韵为文。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是有音律的纯文学。这两个诗论大家不约而同,一语中的,十分简洁明了地说出了诗歌本质的特点。诗歌是用韵律语言表现生活和思想的艺术。新诗破除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但不代表放弃了韵律,放弃了对音乐美的追求。,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在1916年8月23日写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虽然胡适破律心切,不惜矫枉过正,“胡说”新诗“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是,他的两只蝴蝶,还是深受传统诗歌的影响,采用五律样式。平仄和压韵基本上符合律诗的要求。,“雨巷诗人”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
4、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主要作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代表作品为雨巷 我用残损的手掌等,作品风格,戴望舒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诗作也表现出孤独、抑郁的特点。后期诗歌则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
5、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写作背景,雨巷产生于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当时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诗人隐居江苏松江,感受到了“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雨巷这首诗便反映了这种郁结在诗人心头的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的时代情绪。,现代诗派,该诗派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围绕这个刊物并
6、且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诗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现代诗派的鼎盛时期。现代诗派并非西方现代派诗歌的简单移入,它实际上是对象征诗派与新月诗派变革性的继承与发展。因而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现代诗派的核心是象征主义。,凄美 哀怨 惆怅,诗中重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对江南雨巷有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小巷两边是寂寞人家,中间小道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背景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像空间。,雨巷象征着诗人的“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阴郁潮湿的
7、雨巷中徘徊、迷惘,我在期待着什么?,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濛濛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雨巷 悠长 寂寥,篱笆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就是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诗中重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丁香(丁香般的姑娘)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丁香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也像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留下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8、。,表现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我,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表面上是说姑娘,实际上是在说诗人自己。他因为理想难以实现,心情是冷漠,凄清又惆怅的。,我,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仍然怀着对理想的追求和憧憬虽然理想渺茫难以实现,但诗人,诗人继续追寻着丁香一样的姑娘,艺术特色,1.雨巷的音节特色(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总体节奏:舒缓悠扬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行首
9、。韵律诗停顿时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减慢诗的节奏使总体节奏更为舒缓,并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可以说是诗歌内在情调的巧妙拉长,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词的重叠运用,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
10、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寻梦者,戴望舒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诗歌的押韵,雨巷共7
11、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3.诗歌的修辞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
12、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4.诗歌的用词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主题,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练习:结合本诗意象写一段话,(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两首雨巷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17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