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课件.ppt
《苏轼《定风波》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定风波》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定风波,苏轼,整体感知1.字词详解,千古:风流:樯橹(qing l):故国:华发:羽扇纶(gun)巾:,长远的年代。,有文采有功绩。,樯,桅杆;橹,浆。这里指北军的战船。,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白头发。,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上一课检测,基础积累,1、通假字:2、古今异义:3、词类活用:大江东去:羽扇纶巾:灰飞烟灭:4、文言句式:多情应笑我:,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酒杯。),古义:长江 今义:流量较大的河流,名词作动词,拿着羽扇,戴着纶巾人。,名词作状语,像灰那样,像烟那样。,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应笑我多情。,名词作状语:向东
2、方,学习目标,1.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3.学习本词的表现手法。,“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 -苏轼答李端叔书 “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林语堂苏东坡传,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被贬的岁月里,他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而他却能以超人的旷达的胸襟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集中体现了苏轼“失之泰然”的大胸襟,大气魄。,诵读课文,积
3、累感悟,朗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读出感情,1、读准字音,同行 xng 吟啸 yn xio 芒鞋 mng 料峭 qio 萧瑟 s 一蓑烟雨 su,2、读出节奏 3、读出感情,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解读小序了解背景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思考: 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地点:沙湖道中。 天气:雨,晴。人物:同行,余, 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
4、 事件:遇雨 已而遂晴 感觉: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故:交代写作缘由。,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整体把握 初步鉴赏,(一)疏通词意上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下片: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走进文本,1、找出景物描写:2、各用一句话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穿林打叶声、料峭春风、山头斜照,
5、上片:冒雨徐行时的景物和随想。 下片:雨过天晴后的景象和感受。,14,雨,偶然 客观 ,淋or躲,选择 主观 ,1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置之不理,无所畏惧气定神闲,雨大,挑战,轻松欢快,神态自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苏轼是如何做的呢?,东 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合作探究 重点鉴赏,1、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定风波 苏轼 风波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516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