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的护理课件.ppt
《药物外渗的护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外渗的护理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药物渗出/外渗预防及处理,1,.,2019/11/26,药物渗出/外渗事件,患者使用留置针于左侧肘部输注多巴胺液体,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穿刺处皮肤发白,面积为7cm3cm。,长春瑞滨注射液+注射用顺铂方案化疗,家属及患者拒绝使用PICC。输注过程中患者诉穿刺部位疼痛,护士查体发现穿刺部位存在2cm*3cm药液外渗。,医嘱输注顺铂化疗药物,患者及家属拒绝使用PICC。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顺铂化疗药物外渗,局部红肿,有疼痛感,红肿面积2cm2cm。,7月4日患者血小板18*109/L,9日外周静脉输入葡萄糖酸钙过程中,患者右前臂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局部出现张力性水泡:0.5*0.5cm,5*0.5c
2、m,0.2*0.2cm。,患者持续泵入特利加压素和生长抑素,穿刺部位出现颜色发红皮温较高立即拔除,给予硫酸镁湿敷,半小时后换用人工皮亲水敷料,四小时后皮肤出现暗红色,立即报告护士长。,01 多巴胺,02化疗药物,03化疗药物,04钙剂,05加压素,2,.,2022/12/1,葡萄糖酸钙外渗,3,.,2022/12/1,特利加压素外渗,4,.,2022/12/1,CONTENTS,目录,药物渗出/外渗定义,1,2,3,4,5,药物渗出/外渗预防,药物渗出/外渗护理措施,药物渗出/外渗原因,常用药物渗出/外渗处理,5,.,2022/12/1,定 义,药物渗出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
3、外的周围组织药物外渗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6,.,2022/12/1,渗出/外渗分级,7,.,2022/12/1,外渗性损伤分期(WHO),8,.,2022/12/1,药物外渗原因,病人因素老年、肥胖、吸毒、小儿;慢性病、癌症、微循环障碍(休克、严重脱水、病危)、昏迷、躁动、感觉知觉障碍等药物因素酸碱度、渗透压、浓度、刺激性护士因素 操作不熟练、反复穿刺、穿刺工具选择不当、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固定不牢固、拔针及按压方法选择不当;健康宣教,巡视不到位,外渗后未专业处理,9,.,2022/12/1,药物按外渗后对组织损伤程度分类,强刺激性(发泡剂) 腐蚀性药物:指能引起
4、皮肤黏膜形成水疱并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刺激性(刺激剂):指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灼伤和轻度炎症而不引起坏死的药物。非刺激性:指无明显发疱和刺激作用的药物。,药物外渗原因药物因素,10,.,2022/12/1,药物外渗原因药物因素,细胞毒性药物,11,.,2022/12/1,非细胞毒性药物,阳离子药物:10%KCI、10%NaCl、10%葡萄糖酸钙、10%氯化钙等血管活性药物(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高渗性药物(渗透压900mosm/L的药物)强酸强碱类药物,药物外渗原因药物因素,12,.,2022/12/1,高渗药物,药物外渗原因药物因素,13,.,2022/1
5、2/1,强酸性(PH 5)、强碱性( PH9 )药物抗生素:万古霉素(2.8-4.5)、阿奇霉素(3.5-4.5)、氨苄西林(8.0-10.0) 、环丙沙星(3.5-4.5)心血管活性药物:盐酸去甲肾上腺素(2.5-4.5)、利血平(2.5-3.5)、多巴酚丁胺(2.5-5.0)、阿拉明、可达龙(3.0-4.0)、洛贝林、多巴胺(3.0-4.5)强酸性药物:胃复安(2.5-4.5)、氯丙嗪(3.0-5.0)、异丙嗪(4.0-5.5)、谷胱甘肽(4.9-5.0)、 昂丹琼司琼(3.8-4.0)强碱性药物:速尿(8.5-9.5)、氨茶碱(8.6-9.3)、苯巴比妥(9.5-10.5)、奥美拉唑钠(
6、10.3-11.3)、杜冷丁(10-12),药物外渗原因药物因素,14,.,2022/12/1,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装置评估治疗方案、治疗时间、血管条件、年龄、伴随疾病、输液治疗史、血管通路装置位置偏好、管理输液设备的能力和资源选择导管内腔数量最少,对患者创伤最小,外径最小的导管连续输注发泡剂、胃肠外营养渗透压900mOsm/L的药物避免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中长期导管头皮钢针只可用于单剂量给药,不可留置,药物外渗预防,15,.,2022/12/1,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装置优先选择血流丰富,避开关节和静脉瓣,血管粗直弹性好,综合考虑到患者舒适,肢体功能,美观大多数输液治疗应考虑使用20-24G的导管
7、对于新生儿、儿童患者及老人考虑使用22-24G导管,以使穿刺伤害降至最低对于儿童患者 选用最可能在规定的全程治疗中都保留的静脉位置,考虑手部、前臂及肘窝以下的部位的静脉,避免失败率较高的肘前区域 对于婴幼儿可考虑头皮静脉,如果尚未学会走路,也可用脚部静脉,药物外渗预防,16,.,2022/12/1,外周静脉短导管穿刺部位的选择选择最可能完成全程治疗的穿刺部位(IV)在前臂部位可以增加留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的疼痛,有助于自我护理,并防止意外脱落和栓塞不要使用下肢静脉,因为它会导致组织损伤,血栓性静脉炎和溃疡(IV)对血管穿刺困难和/或静脉穿刺尝试失败后的成人和患儿使用超声技术(I)对所有患者:建
8、议选择非惯用手臂上的部位(V)每名临床工作者用短导管进行外周静脉穿刺时,尝试次数不超过2次,限制尝试总次数不超过4次 (IV),药物外渗预防,17,.,2022/12/1,外周静脉置管首选穿刺部位变化,从末梢到近端,INS标准33:应在上肢的末梢区域按常规开始部位选择,后续插管应接近以前的插管部位,前 臂,INS标准27:在前臂部位可以增加留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疼痛,有助于护理,并防止意外脱落和血栓,药物外渗预防,18,.,2022/12/1,血管通路装置的固定,药物外渗预防,固定方法:不影响对穿刺部位的评估、血液循环或既定药物治疗,禁止环形固定及不留观察窗,不要使用卷绷带:固定不稳定掩盖并发
9、症的指征和症状 破坏血液循环或输液速度,19,.,2022/12/1,评估频率中心血管通路装置和中等长度导管:至少每天检查一次(V)外周静脉短导管(V)至少每4小时检查一次对于危重症/麻醉后镇静患者或有认知障碍的患者,应每1-2小时检查一次新生儿/儿童患者应每小时检查一次进行发疱剂药物输液时检查频率应更高,药物外渗预防,20,.,2022/12/1,评估内容肉眼观察:发红、发白、肿胀、渗液或脓液,沿静脉方向出现条索状红线触诊:皮温的改变、水肿、硬结患者主诉疼痛、感觉异常麻木麻刺感不典型外渗:液体滴速明显减慢,有回血,无肿胀;输注过程中,患者主诉输液部位疼痛, 但无肿胀、无回血,药物外渗预防,2
10、1,.,2022/12/1,经外周静脉输注外渗高危药物注意事项,使用留置针;选用弹性好,粗直、不易滑动的血管穿刺;除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外一般不宜下肢静脉给药;经常更换穿刺部位,切勿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如输注发疱剂或强刺激性药物,应尽量建立新的静脉通道进行给药,且使用后不宜保留;经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禁止使用注射泵或输注泵;静脉输注过程中,重视患者主诉,对于化疗药物的外渗,不能只局限于肿胀这一外渗显著特征,患者只要主诉输液部位有烧灼感或疼痛,不论局部是否肿胀,都应即停止用药,按外渗程度予以处理。,22,.,2022/12/1,冷敷用于抗肿瘤药物 蒽环类药物(如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物 外渗 护理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90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