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学基础概论课件.ppt
《药物学基础概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学基础概论课件.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药物学基础,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概论,目 录,第一节 绪言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安全、合理用药意识 掌握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概念及意义 掌握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要因素 熟悉药物体内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熟悉各种给药途径的特点 熟练掌握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学会处方、药品说明书的识读和正确使用药物,学习目标,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概论,第一节 绪言,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概论,12/1/2022,学习内容,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1,药物学基础的学习方法,3,1
2、-1 绪言,临床用药护理中护士的工作任务,2,12/1/2022,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以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绝大多数药物是能增强或减弱机体某些器官的生理功能或细胞代谢活动的活性物质。,1-1 绪言,12/1/2022,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药物学 药物 机体,1-1 绪言,12/1/2022,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1-1 绪言,12/1/2022,药物学基础是护理、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本门课程的任务:,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1-1 绪言,12/1/2022,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安全、合理使用药物,为了加强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
3、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物。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1-1 绪言,12/1/2022,二、临床用药护理中护士的工作任务,用药前,1-1 绪言,12/1/2022,二、临床用药护理中护士的工作任务,用药时,1-1 绪言,12/1/2022,二、临床用药护理中护士的工作任务,用药后,1-1 绪言,12/1/2022,1.要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
4、务2.要密切联系本专业先修课程知识 3.要善于总结归纳 4.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5.要密切联系护理专业实际6.要充分利用现代学习手段,完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三、药物学基础的学习方法,1-1 绪言,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概论,12/1/2022,学习内容,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导入情景: 李女士,25岁,因咽痛、发热、寒战、周身不适入院医治。经医生检查,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医嘱:注射用青霉素钠静脉滴注,一日400万U,一次给药。对乙酰氨基酚片剂口服,1次0.1g,一日3次。工作任务: 1告知病人使用青霉素、对乙酰氨基酚的用
5、药目的。 2拟定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预防措施。 3. 归纳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合理安全使用药物。,工作情景与任务,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药物的基本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原有功能活动的影响。 根据药物作用的结果,将其分为: 兴奋作用:是指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作用, 如用药后,腺体分泌增加、脉搏加快、酶活性增强等。 抑制作用:是指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作用, 如用药后,肌肉松弛、腺体分泌减少、酶活 性减弱等。,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一)局
6、部作用和吸收作用局部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接触后,药物在被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部位出现的作用。 吸收作用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机体相应的组织器官而产生的作用。如口服阿司匹林产生解热镇痛作用。,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又称原发作用,是指药物在所分布的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 间接作用又称继发作用,是指由直接作用引发的其他作用。 如强心苷能选择性的作用于心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增加衰竭心脏的排出量,此作用为强心苷的直接作用。同时,可反射性提高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使心率减慢,此作用为强心苷的间接作用。,二、药物作用的
7、主要类型,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三)选择作用 药物的选择作用或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指多数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某些组织或器官作用特别明显,而对其他组织或器官的作用不明显或没有作用。 药物的选择作用是临床选择用药的基础。 药物的选择作用是相对的,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其作用范围逐渐扩大,选择性逐渐下降。,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四)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防治作用(1)预防作用 指提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的作用。 (2)治疗作用 指符合用药目的,能够缓解症状或消除病因以 达到治疗效果的作用。 对因治疗是指针对病因进
8、行的治疗,用药目的是消除原发致病 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对症治疗是指用以缓解疾病症状的治疗。,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2.不良反应 药物应用时出现的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的药物反应。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的固有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少数较严重且较难恢复的不良反应称为药源性疾病。,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不良反应的分类: 副作用 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 后遗效应 继发反应 停药反应 特异质反应 药物依赖性,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
9、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特点:一般都比较轻微,可给病人带来一定的不适,是可逆性的功能变化。随用药目的的改变而改变,防治作用与副作用可以互相转变。产生的原因:药物的选择性较低,当其中一种作用作为治疗作用时,其他作用就成为副作用。如阿托品,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毒性反应:药物在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 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 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出现的毒性反应。 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因药物蓄积而缓慢出现的毒性反应。常见的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 反应、血液系统及肝、肾毒性等。 特殊的慢性毒性:致
10、癌、致畸胎、致突变作用 。产生原因: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指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原因:药物或药物的代谢产物或药物制剂中的其他物质作为致敏物质进入机体引发。 特点:与剂量无关,与药物原有作用无关,不易预知,但过敏体质者易发生,且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可发生交叉过敏,而且变态反应的程度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常见症状:皮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致
11、死亡。 过敏性休克的症状 预防措施:对易致过敏反应的药物或过敏体质者,用药前要详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并按有关规定确定是否需做药物过敏试验,凡有过敏史或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如服用长效巴比妥类药物催眠时,次日清晨仍有困倦、头晕、乏力等现象。继发反应: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时,因菌群失调引起新的感染,即二重感染。,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停药反应: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
12、使原有疾病复发或加剧的现象,如长期使用普萘洛尔治疗高血压病时,突然停药可致血压骤升。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因遗传异常对某些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很少的剂量即可产生超出常人的强烈的药理效应,如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病人,应用新鲜的蚕豆以及伯氨喹、磺胺类药物时可发生溶血性贫血。特异质反应与剂量无关,但剂量加大,反应程度加重。,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药物依赖性: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后,病人对药物产生主观和客观上连续用药的现象,称为药物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或习惯性。如果连续用药突然停药,病人仅表现为主观上的不适而没有其他生理功能的紊乱,但
13、有强烈的继续用药的欲望。生理依赖性:又称成瘾性。如果用药时病人产生欣快感,停药后不仅出现主观上的不适,还会产生严重生理紊乱的戒断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流泪、出汗、疼痛、恶心、呕吐、惊厥等,甚至危及生命,再次用药后症状消失。,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产生药物依赖性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滥用。 在药品管理上,将易产生成瘾性的药物称为“麻醉药品”。 此类药品要严格按照麻醉药品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管理与使用。,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三、药物的作用机制,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药物与受体的结合(1)受体
14、:是存在于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中,能识别、结合特异性配体并通过信息传递引起特定生物效应的大分子蛋白质。 (2)配体:是指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 配体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三、药物的作用机制,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3)药物与受体结合:药物能否与受体结合,可否发生生物效应,取决于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 亲和力大的药物与受体结合得多 内在活性大的药物激动受体的能力强,三、药物的作用机制,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根据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作用不同,将与受体结合的药物分为受体激动药和受体阻断药。 1)受体激动药(又称受体兴奋药):是指与
15、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2)受体阻断药(又称受体拮抗药):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根据他们与受体结合是否可逆,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阻断药。,三、药物的作用机制,1-2 药物效应动力学,12/1/2022,(4)受体的调节 在生理、病理、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下,受体的数量、分布、亲和力和效应力发生变化,此为受体的调节。 1)向下调节:在长期使用受体激动药时,可使相应的受体数量减少,敏感性降低,此为受体脱敏或向下调节。这是导致药效降低,产生耐受性的原因之一。2)向上调节:长期使用受体阻断药时,使体内相应受体的数量增多,敏感性增强,此为受体增敏或向上调节。这是造成某些药物
16、停药后出现反跳现象的原因,临床用药护理时应予注意。,三、药物的作用机制,1-2 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概论,12/1/2022,学习内容,药物的跨膜转运,1,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有关概念和参数,3,1-3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的体内过程,2,12/1/2022,导入情景: 小张,32岁,因误服苯巴比妥片后,出现昏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入院抢救。经医生检查,诊断为巴比妥类药物急性中毒。医嘱: 排除毒物: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10g硫酸钠导泻,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或乳酸钠。支持和对症治疗。 工作任务: 1.分析苯巴比妥的中毒途径。 2.说明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17、或乳酸钠的目的。 3.说明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和硫酸钠导泻的治疗意义。,工作情景与任务,一、药物的跨膜转运,1-3 药物代谢动力学,12/1/2022,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通过对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过程的研究,阐述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一、药物的跨膜转运,1-3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体内过程示意图,12/1/2022,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过程称为药物的跨膜转运。跨膜转运的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1-3 药物代谢动力学,12/1/2022,1.被动转运 指药物从细胞膜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其转运的
18、作用力来自于细胞膜两侧的浓度梯度,浓度差越大,转运速度越快。大多数药物在体内的转运为被动转运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1-3 药物代谢动力学,12/1/2022,一、药物的跨膜转运,1-3 药物代谢动力学,12/1/2022,2.主动转运 药物逆浓度差转运,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 特点:,一、药物的跨膜转运,1-3 药物代谢动力学,12/1/2022,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自进入机体到从机体消除的全过程。 1.吸收 2.分布 3.生物转化 4.排泄,二、药物的体内过程,1-3 药物代谢动力学,12/1/2022,1-3 药物代谢动力学,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一) 吸收 (1)口服给
19、药 (2)舌下含服 (3)直肠给药 (4)注射给药 (5)吸入给药 (6)经皮给药,12/1/202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分子大小、脂溶性高低、解离度大小。 改变吸收环境的pH可使药物解离,影响药物的吸收。 (2)吸收环境 口服给药时,胃的排空、肠蠕动的快慢、胃肠内容物的多少及性质都可影响药物的吸收。 吸收部位的血液循环状态。,二、药物的体内过程,1-3 药物代谢动力学,12/1/2022,(3)药物的剂型和制剂 药物的不同剂型其吸收速度不同,口服给药时,溶液剂的吸收速度快于片剂和胶囊剂;注射给药时,水溶液比混悬剂、油制剂吸收快。 同种剂型的不同制剂,其吸收速度也有
20、差异。 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可用生物利用度来表示。,二、药物的体内过程,1-3 药物代谢动力学,12/1/2022,影响药物吸收的两个重要概念:首关消除:药物在吸收过程中部分被肝脏和胃肠道的某些酶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这种现象称为首关消除,又称首关效应。 首关消除较多的药物不宜口服给药,如硝酸甘油口服后约90%被首关消除。,二、药物的体内过程,1-3 药物代谢动力学,12/1/2022,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的速率和吸收程度的一种量度。其计算公式为: F =(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给药剂量)100%,二、药物的体内过程,1-3 药物代谢动力学,12/1/2022,(
21、二) 分布 药物吸收后经过体循环到达机体组织器官的过程。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 1.与血浆蛋白结合 2.与组织的亲和力 3.局部器官血流量 4.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pH 5.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二、药物的体内过程,1-3 药物代谢动力学,12/1/2022,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1.与血浆蛋白结合特点:结合是可逆的;结合型的药物分子量加大,不易透出血管壁,使其不易转运,故暂时失去药理活性;具有饱和现象;两种以上的药物可能与同一蛋白结合而发生竞争性抑制。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影响其分布,故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起效慢、作用维持时间长,而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短。,
22、二、药物的体内过程,1-3 药物代谢动力学,12/1/2022,2.与组织的亲和力 有些药物与某些组织有较高的亲和力,使药物在该组织中具有较高的浓度,如碘主要集中在甲状腺,而氯喹在肝脏中浓度较高。 3.局部器官血流量 血流量大的组织、器官,药物分布的较多。,二、药物的体内过程,1-3 药物代谢动力学,12/1/2022,4. 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pH 脂溶性药物或水溶性小分子药物易通过毛细血管壁,由血液分布到组织;而水溶性大分子药物或解离型药物难以透出血管壁进入组织。 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体液pH的影响。,二、药物的体内过程,1-3 药物代谢动力学,12/1/2022,5. 血脑屏
23、障和胎盘屏障 血脑屏障是血液-脑组织、血液-脑脊液及脑脊液-脑组织三种屏障的总称。 脂溶性高、非解离型、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药物可以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胎盘屏障通透性与一般毛细血管无显著差别。所有药物均能从母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因而在妊娠期间应禁用对胎儿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二、药物的体内过程,1-3 药物代谢动力学,12/1/2022,(三) 生物转化 1. 概念和意义 药物在体内经过某些酶的作用,使其化学结构发生改变 称为药物的生物转化或药物的代谢。大多数药物经生物转化 后失去药理活性成为代谢产物排出体外,此为灭活。 有些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其代谢产物仍然具有药理活 性,有少数药物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物学 基础 概论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90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