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南芣苢解释课件.ppt
《诗经周南芣苢解释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周南芣苢解释课件.ppt(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经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又如汉代乐府民歌中的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芣苢与江南诗产生的时代都晚于今日雨。但甲骨文被发现已迟至清代末年,所以,这两首诗又不可能直接受到过今日雨的影响。但若从形式的相似这一点着眼,则又不妨将这首今日雨视为后世那些句式整齐、写法铺排的同类诗作的滥。,芣(fu):古书指车前(草名)二声苢(y):古书指车前(草名)三声掇(duo):采摘,拾取 一声捋(luo)又lv祮(jie):用衣襟兜着。二声襭(
2、xie):用衣襟兜东西。二声采:精神,或摘。,注释:1.采采:茂盛,众多貌。这个词意在诗经中经常出现,如卷耳:“采采卷耳”;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等等。2.芣苢(音浮以):亦作“芣苡”。车前子。车前,多年生草本。叶子长卵形,夏天开花,淡绿色,果实纺锤形。叶子和种子可以入药,有利尿、镇咳、止泻等作用。朱熹诗经集注:“或曰其子治产难(有人说车前子可治难产)”。因常见生长于道路旁,故名“车前”。车前有很多别名,又称当道、马舄(音细)等。3.薄言:薄(音泊),语气助词。言,我。孔颖达毛诗正义曰:“毛传言薄,辞,故申之言我薄也。我训经言也,薄还存其字,是为辞也。”又如诗经第二篇葛覃:“言告(我告
3、诉)师氏”其中的“言”也含有“我”的意思。诗经中有很多篇的都用到“薄言”两个字,“薄”大部份都是当语助词。“薄言”意思是“我想做什么或我想如何如何”,这是先秦以来古人的口头语,一直到宋代还有人用。如,宋陈普文公书厨含英咀华:“薄言采撷之,入品如含咀。”宋陆游急雨:“呼儿持故襦,买酒具一醉。薄言煮园蔬,雉兔未可议。”,4.采之、有之:采,采撷、取。有,得到后存放或贮藏起来。5.掇之、捋之:掇,说文:“掇,拾取也。”读音“多”但需读短促音,它的古音为入声字。捋,用五指抓住东西采摘下来。读音“啰lu”,短促音。6.袺之、襭之:袺(音结),用衣襟兜着(芣苢)。襭(音谐),把衣襟下摆插在腰带上兜东西。,
4、芣苢”(否以)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周南芣苢 解释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90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