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律与词律课件.ppt
《诗律与词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律与词律课件.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诗律与词律,2,近体诗,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唐代正式形成的一种字句数相对固定,以押韵严格、讲究平仄和对仗为特点的诗体。 古体诗,又叫古风,是唐代以后的作家们按照古诗的作法写的诗,除要求押韵和句式大致整齐(多用五言或七言)之外,在字句数等方面比较自由,少束缚。,3,近体诗的格律,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4,一、句数,句数相对固定:律诗为八句,绝句为四句,八句以上(限偶数)为排律,也称长律。但也有一种变体,即三韵律诗。如韩愈李员外寄纸笔: 题是临池后,分从起草馀。 兔尖针莫并,茧净雪难如。 莫怪殷勤谢,虞卿正著书。,5,二、字数,只有五言诗和七言诗,
2、即五个字一句的诗和七个字一句的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共四十字;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共二十字。 七言律师简称七律,共五十六字;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共二十八字。 排律多为五言诗,由于不限长短,故字数无定。,6,三、押韵 1.用平水韵。 平水韵,也称诗韵。宋以前韵书,依据切韵分韵为二百零六部,为了便于作诗叶韵,按当时实际语音,在二百零六部中或注独用,或注同用等字。南宋平水人刘渊在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中把“同用”的韵并合为一,成为一百零七韵,同时金人王文郁新刊平水礼部韵略并上声“迥”、“拯”为一百零六部。后来,人们把这种为作诗用的一百零七韵或一百零六韵的韵书都称为平水韵。,7,2.押句尾韵。 3.除首句可入
3、韵也可以不入韵之外,押偶句韵。 4.一般押平声韵。 5.除首句之外,要求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不能出韵和换韵,只能取同一韵部中的字作韵脚。 近体诗的第一句押韵时,可以在主要元音相近条件下与邻韵通押。首句入韵时能用邻韵字来通押,是因为这是一个多余的韵脚,入韵与否很自由。,8,四.平仄 声调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里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使汉语抑扬顿挫、铿锵和谐。古代诗人在长期朗读和演唱的实践中,发现有一类声调不升不降并且可以任意延长,称之为“平声”,有一类声调或升或降并且很短,古人称之为“仄声”。“仄”即“侧”,是倾倒、不平的意思。仄声,指的是上、去、入三声。,9,作家为了追求诗歌等韵文的音乐美,有意
4、识地安排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在韵文中让平仄字交替,利用音节上的长短交替、平调与升调或降调的交替,构成诗律学上所说的“长短律”或“短长律”,形成有规则的节奏和旋律。 近体诗的平仄,是依中古音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来分别的。,10,中古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声调已发生了变化。例如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中,中古音声调就有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四声等变化,而各地的现代汉语方言的声调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11,因此要分析近体诗的平仄,首先要能区分古代的平声和仄声。而要区分古代的平声和仄声,必须先掌握自己所使用的普通话或方言的声调系统以及它与古代四声的对应关系,然后再去定字的声调、确定其古代
5、是平声或仄声。,12,近体诗讲究平仄,有平仄交替、平仄相对、平仄相粘等三条规则。 1.平仄交替 近体诗的句式五言者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者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基本上以两字为一节拍。平仄交替,本是就五言二二一和七言二二二一两种句式而言的,指每句诗中每个节拍所在,平声字和仄声字要交替递用。这样,五言的二二一句式,就有平平仄仄平和仄仄平平仄两种平仄形式;七言的二二二一句式,就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和平平仄仄平平仄两种平仄形式。,13,由于近体诗只押句尾韵,逢偶句必然押韵,除首句之外,单句都不入韵,一般只用平声韵,因此一句诗的末一字的平仄必然要受到韵律的影响,当五言的二二一句式和七言的二二二一句式的末一字的
6、平仄不合韵律时,后两个节拍就必须换位,以调整平仄,也就是选用二一二或二二一二这两种句式,就有了平平平仄仄和仄仄仄平平这两种五言诗平仄句式,以及仄仄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两种七言诗平仄句式。 显然五言二一二和七言二二一二这两种句式的平仄形式是变式,并不太合乎平仄交替的规则。,14,五言诗平仄的四种基本句式: A.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a.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 B.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 b.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七言诗平仄的四种基本句式: A.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 a.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 B.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 b.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15,2.平仄相对
7、近体诗中每两句相配叫做一联,单句叫出句,偶句叫对句。平仄相对,指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平仄要相互对立,是相反的类型,即出句如系平头,对句就必须是仄头,出句如系仄头,对句就必须是平头。 如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当为“平平仄仄平”;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就当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则为“仄仄仄平平”;如出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对句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16,平仄对立,本是就五言二二一和七言二二二一两种句式而言的。由于要受韵律的影响,一句诗的后两个节奏,即后三个字的平仄,有时要因押韵或不押韵的关系而作调整,引起句式的变化而用二一二或二二一二句式,故一联中出
8、句和对句的平仄有时并不是每一个节奏都对立而相反,但五言的第二字和七言的二、四两字都必然是对立而相反的,17,3.平仄相粘 所谓粘,就是粘连在一起,平粘平,仄粘仄。平仄相粘,指下联的出句和上联的对句平仄要相同,是相同的类型,即上联的对句如系平头,下一联的出句也必须是平头,上一联的对句如系仄头,下一联的出句也必须是仄头。例如: 五言诗的上联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那么下联就应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的上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那么下联就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18,平仄相粘,本来也是就五言二二一和七言二二二一句式而言的。由于受韵律等的影响,两联
9、之间平仄相粘,实际变成主要针对五言诗的第一个节拍的第二字,七言诗的前两个节拍的第二字和第四字而言了,它们的后两个节拍节不完全相粘,19,按照近体诗平仄规则和韵律的要求,便有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1)五言律诗基本格式 首句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20,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21,首句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10、。,22,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23,2)七言律诗基本格式 首句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24,首句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25,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
11、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26,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27,律诗和绝句、排律的格式都不必死记硬背,只须记住四种基本句式,利用平仄的三条规则和韵律,就可以掌握一首诗所要用的基本格式。,28,下面介绍一种据四种基本句式推出近体诗基本格式的方法:我们在前面把五言“二二一”和七言“二二二一”平仄交替的平声收尾句称为A式句,仄声收尾句称为b式句;把五言“二一二”和七言“二二一二”平仄交替的平声收尾句称为B式句,仄声收尾句称为a式句。用这四种基本句式分别作首句,再按“每联不同字
12、母相配,一大配一小;两联同字母相粘,一大粘一小;首句入韵全用大,一A配一B。”进行推断,可得任何一首近体诗的平仄基本格式。,29,例如: 平平仄仄平(A) 平平仄仄平平仄(b) 仄仄仄平平(B) 仄仄平平仄仄平(A) 仄仄平平仄(b) 仄仄平平平仄仄(a) 平平仄仄平(A) 平平仄仄仄平平(B) 平平平仄仄(a) 平平仄仄平平仄(b) 仄仄仄平平(B) 仄仄平平仄仄平(A) 仄仄平平仄(b) 仄仄平平平仄仄(a) 平平仄仄平(A) 平平仄仄仄平平(B),30,要推出一首具体的近体诗所用的基本格式,只要看首句的第二字和最后一字的平仄,先确定首句的句式,再据上面的方法就可以推出。,31,例如: 行
13、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能判断出首句是仄起平收的五言B式句,故全首绝句诗平仄基本格式为: 仄仄仄平平 (B) 平平仄仄平 (A) 平平平仄仄 (a) 仄仄仄平平 (B),32,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杜牧 百感中来不自由, 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 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 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 千首诗轻万户侯。 能判断出首句是仄起平收的七言A式句,故全首律诗平仄基本格式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A),平平仄仄仄平平(B)。 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A)。 仄仄平平平仄仄(a),平平仄仄仄平平(B)。 平平仄仄平平仄(b
14、),仄仄平平仄仄平(A)。,33,赠苏味道杜审言 北地寒应苦, 南庭戍不归。 边声乱羌笛, 朔气卷戎衣。 雨雪关山暗, 风霜草木稀。 胡兵战欲尽, 汉卒尚重围。 云净妖星落, 秋高塞马肥。 据鞍雄剑动, 摇笔羽书飞。 舆驾还京邑, 朋游满帝畿。 方期末献凯, 歌舞共春晖。,34,能判断出首句是仄起仄收的五言b式句,故全首排律诗平仄基本格式为: 仄仄平平仄(b), 平平仄仄平(A)。 平平平仄仄(a), 仄仄仄平平(B)。 仄仄平平仄(b), 平平仄仄平(A)。 平平平仄仄(a), 仄仄仄平平(B)。 仄仄平平仄(b), 平平仄仄平(A)。 平平平仄仄(a), 仄仄仄平平(B)。 仄仄平平仄(b
15、), 平平仄仄平(A)。 平平平仄仄(a), 仄仄仄平平(B)。,35,不符合“平仄相对”的规则的,叫“失对”,不符合“平仄相粘”的规则的,叫“失粘”。“失对”在唐诗中很罕见,“失粘”在唐诗中稍有一些。 “失对”和“失粘”,在五言诗中实际上是就第二字而言,在七言诗中实际上是就第二字和第四字而言。,36,例如: 温庭筠春日“楚宫云影薄,台城心赏违。”这一联诗实际平仄为“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字都为平声,失对了。 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联诗实际平仄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上联的对句第二字“国”为仄声,下
16、联的出句第二字“蓬”却是平声失粘了。,37,除了讲究粘对外,近体诗还要避免孤平、三平调和三仄调,讲究拗救。 孤平:是就A式句而言的,指平起平收的五言句中第一字、仄起平收的七言句中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叫犯孤平。具体说“平平仄仄平”不能变为“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不能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其之所以称为孤平,是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38,例如: 戴叔伦送友人东归中“出关送故人”,李颀野老曝背中“百岁老翁不种田”,都是犯孤平的诗句。,39,三平调和三仄调:指一句诗的最后三个字连用三个平声或三个仄声。由于近体诗的句末三字是两个节奏,声律上必须有变化,连用
17、三个平声或三个仄声就显得平板而不和谐,故避忌三平调和三仄调。,40,例如: 韦应物路逢崔元二侍御避马见招以诗见赠中“相问良殷勤”,李商隐偶题二首中“曲房小院多逢迎”,都是有三平调的诗句。 杜甫奉汉中王手札中“悲秋宋玉宅”,白居易白牡丹中“应似东宫白赞善”,都是有三仄调的诗句。,41,拗:指近体诗中违反平仄格律,不依照一般平仄要求的情况,即把一个该用平的地方用了仄,或把一个该用仄的地方用了平。有拗的句子叫拗句。 救:指一个句子拗了,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或把该用平声的字改为仄声,以作补救。,42,1.本句自救 (1)平收句中孤平拗救。指平起平收的五言诗句“平平仄仄
18、平”第一字改用仄声,仄起平收的七言诗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改用仄声,这就犯了孤平,那么把该五言诗句的第三字或该七言诗句的第五字由仄变平,使全句平仄成为“仄平平仄平”或“仄仄仄平平仄平”,以作补救。,43,例如: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中“月中明素盘”,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笑问客从何处来”,都采用了这种自救措施。,44,(2)仄收句中倒数第三字由平变仄的拗救。指平起仄收的五言诗句“平平平仄仄”和仄起仄收的七言诗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倒数第三字由平变仄,会造成三仄调,那么把该五言诗句的第四字或该七言诗句的第六字,也就是倒数第二字,由仄变平,使全句成为“平平仄平仄”或“仄仄平平仄平仄”以作补救。,4
19、5,例如: 李嘉佑送裴五归京口中“还归五陵去”,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中“东阁官梅动诗兴”,都属这种本句自救。,46,2.对句相救 (1)仄收句中倒数第二字由平变仄的拗救。指仄起仄收的五言诗句“仄仄平平仄”和平起仄收的七言诗句“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倒数第二字,不用平而用仄,违背了“两四六分明”的原则,那么必须在对句中倒数第三字,即五言诗句的第三字或七言诗句第五字,由仄变平,以对句相救,使一联诗的平仄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或“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47,例如: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杜牧润州二首中“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20、都用此种拗救方法。,48,(2)仄收句中倒数第三字由平变仄的拗救。指仄起仄收的五言诗句“仄仄平平仄”和平起仄收的七言诗句“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倒数第三字,不用平而用仄,可把对句的倒数第三字由仄变平,一联诗平仄变为“仄仄平仄,平平仄平”或“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来作补救,也可不作补救。,49,例如: 李白寄孟浩然中“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王维辋川别业中“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都以此法补救。,50,这种救法,有时与该句倒数第二字的拗救或孤平拗救结合,收到一举数得之效。例如: 杜甫送远中“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其实际平仄为“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霜”字救了句的“岁”和
21、“月”两个拗。 陆游夜泊水村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其实际平仄为“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无”字既救本句的孤平拗“向”,又救出句的“有”和“万”,一字三救。,51,元代刘鉴在切韵指南中提出过一个做近体诗的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意思是说,七言近体诗的第一、三、五字(五言则为第一、三字)平仄可以不论,即可平可仄;第二、四、六字(五言则为第二、四字)平仄必须分明,即平仄不能随意变更。这个口诀所言,大体上是对的,但并不完全正确。,52,准确的讲,仄收句都可以“一三五不论”,平收句只有在不出现孤平与三平调时,才可“一三五不论”;平收句都必须“二四六分明”,仄收句一
22、般情况下必须“二四六分明”,但在其倒数第三字或第二字拗而有救的情况下倒数第二字也可以不分明。,53,怎样确定近体诗所用字的平仄? 一般说来,不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今念上声、去声的字都是仄声;普通话和入声已消失的方言中今念阴平和阳平的字,除去古入声字,都归平声;现代还保留入声的方言,则今念阴平和阳平的字都是平声,而上、去、入三声字都是仄声。由此可见,现代人区分古代的平声和仄声,只是使用普通话和入声已消失的方言的人会感觉困难的问题,而解决困难的关键在于能辨识古入声字。,54,识别古代的入声字,对现代还保留入声的方言区中的人,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方言的读音来辨别。无入声方言区的人,要识别
23、古代的入声字,有如下多种方法:,55,一是查工具书,如查辞源,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唐作藩上古音手册、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等。,56,二是通过入声字的谐声偏旁来识记。例如:已知“白”是入声字,则以“白”为声符的“柏、帛、魄、泊、迫”也必为入声字。 “白”这种可以推断古入声字的谐声偏旁较多,详见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下册第1058页至1065页古韵三十部常见谐声表中入声韵“职、觉、药、屋、铎、锡、月、质、物、缉、葉”等韵部的谐声偏旁。,57,三是通过自己的方言来识记,例如成都重庆两地人可根据古入声在本地方言中的读音特点,按下面的口诀辨析:“韵母须是无尾韵,阳平字内找入声。六音六韵八声母,除去特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90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