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与车身电控技术电子ppt课件第六章.ppt
《汽车底盘与车身电控技术电子ppt课件第六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底盘与车身电控技术电子ppt课件第六章.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汽车悬架电控技术 学习目标: 1. 掌握汽车电子调节悬架系统EMS的功能和组成。 2. 掌握汽车车身高度控制系统的功能、分类、组成和调节原理和方法。 3. 掌握汽车悬架刚度电控系统的功能、分类、组成和调节原理和方法。 4. 掌握汽车变阻尼悬架系统的功能、优点、分类、组成和调节原理和方法。 5. 熟悉电控悬架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第一节 电控悬架系统的组成 汽车悬架是连接在车身与车轮之间的所有“传力装置”的总称。通常称为电子调节悬架系统EMS。电控悬架又称为主动悬架,其弹簧弹力、减振器阻尼力以及车身高度和行驶姿态都是主动发生变化的,故称为主动悬架。由于电控悬架结构复杂、成本高,通常配置在高级
2、轿车上。一、电控悬架系统的功能,电控悬架系统的功能是:在汽车行驶路面、行驶速度和载荷变化时,自动调节车身高度、悬架刚度和减震器阻尼的大小,从而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即乘坐舒适性)。电控悬架的基本功能就是高度控制(包括自动高度控制、高车速控制和停车控制)、车身姿态控制(包括防侧倾控制、防点头控制、防后仰控制和改变悬架阻尼力)。阻尼是指振动体或振荡电路的振幅随振动能量的减小而相应减小的现象。 电控悬架能够平衡地面对汽车的反力,使其对车身的冲击和振动减小到最低程度。在装备电控悬架系统的汽车上,乘坐者在正常行驶情况下感觉悬架比较柔软,而在急转弯、急加速和紧急制动的情况下能够感觉悬架比较刚硬。因此,近年
3、来其应用范围日趋广泛,不仅许多高挡轿车,而且中挡轿车、豪华大客车以及越野车都开始装备电控悬架系统。二、电控悬架系统的组成 1)电控悬架系统EMS基本组成:由前、后身高度传感器、转向盘转向与转角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控制开关、执行器和电子调节悬架电控单元EMS ECU组成。2)电控悬架系统EMS的工作过程:车身高度传感器采集其、后车身高度信号、转向盘转向与转角传感器采集汽车行驶方向信号、节气门位置传感器采集驾驶员加速或减速信号、车速传感器采集汽车行驶速度信号传感器和控制开关向EMS ECU输入车身以及汽车行驶的状态信息EMS ECU接受上述各种信息后经过比较、计算和判定然后向执行
4、元件发出控制指令使执行元件产生一定的机械动作从而改变车身高度、空气弹簧的刚度或减震器的阻尼。丰田汽车电子调节悬架系统是组成如图6-1所示。,三、电控悬架系统的分类 根据EMS控制功能的不同,电控悬架系统主要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电控变高度空气弹簧悬架系统; 2)电控变刚度空气弹簧悬架系统; 3)电控变阻尼减振器悬架系统; 4)电控变高度与变刚度空气弹簧悬架系统; 5)电控变高度、变刚度空气弹簧与变阻尼减振器悬架系统;第二节 车身高度电控系统一、车身高度电控系统的功能与分类 1. 车身高度电控系统的功能车身高度控制系统又称电控变高度空气弹簧悬架系统,其功能是当车内乘员或载荷变化时,自动调节车身
5、高度,使汽车行驶姿态稳定,以提高通过性和乘坐舒适性。 2. 车身高度电控系统的分类车身高度控制系统分为两大类:,1)仅对两个后轮悬架控制:如早期福特公司礼貌牌轿车所采用的电控变高度空气弹簧悬架系统。它仅对两个后轮悬架进行控制,主要由一只高度传感器、电控单元、空气压缩机及其驱动电机和继电器、空气干燥器、排气电磁阀、空气软管以及后轮空气减振器等组成。其高度传感器安装在后车架与悬架控制臂之间,用以检测车身后部高度的变化。 2)进行四个车轮悬架的高度控制:如福特公司后来生产的汽车,采用三只高度传感器。其中两只前悬架高度传感器安装在横悬臂与下控制臂之间;一只后悬架高度传感器安装在车架与悬架控制臂之间。由
6、于该系统分别进行两个后轮和两个前轮的高度控制,不仅能够控制车身高度,而且能够控制悬架的刚度。二、车身高度传感器的功能 车身高度传感器又称车身位置传感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当车辆载荷或乘员变化时,其高度就会变化。为了保证汽车的通过性、行驶稳定性、制动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均需要将车身高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车身高度传感器的功能是:及时将车身高度变化的信号输入到EMS ECU以便EMS ECU根据汽车各项性能的需要和既定的控制程序发出控制指令及时调节车身高度且将其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调节范围一般为1030mm)。,三、车身高度电控系统的组成 目前汽车普遍采用的车身高度控制系统如 图6-2 所示:,
7、图6-2 车身高度控制系统的执行器组成简图,三、车身高度电控系统的组成 目前汽车普遍采用的车身高度控制系统如 图6-2 所示:,图6-2 车身高度控制系统的执行器组成简图,四、 车身高度传感器的结构特点 车身高度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如 图6-3 和 图6-4 所示:图6-3 车身高度传感器的结构a) 传感器结构; b) 信号发生器结构,图6-4 车身高度传感器的连接关系,3. 车身高度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光电耦合元件固定在传感器壳体上,传感器壳体固定在车架上。故当车身高度变化时,光电耦合元件便随车身一起上、下移动,同时,“遮光盘”将随悬架臂的摆动而转动。 当车身高度升高时,悬架臂右端离地间隙增大,并
8、通过拉紧螺栓和连杆带动传感器轴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一个角度。反之,当车身高度降低时,悬架臂右端离地间隙减小,并通过拉紧螺栓和连杆带动传感器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一个角度。 车身高度传感器的测量原理以及车身高度传感器的电路如 图6-5 所示:,图6-5 车身高度传感器的电路,图6-5 车身高度传感器的电路,表6-1 车身高度与4组耦合元件输出信号的关系,表6-1 车身高度与4组耦合元件输出信号的关系,表6-2 车身高度与2组耦合元件输出信号的关系,四、车身高度的控制 车身高度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是: 1)当乘员或载荷增加时EMS ECU将立即发出控制指令控制悬架高度调节机构自动调高悬架使车身高度升高; 2
9、)当乘员或载荷减小时EMS ECU将立即发出控制指令控制悬架高度调节机构自动调低悬架使车身高度降低。其控制过程可分为车身高度不变时悬架系统的控制、车身高度降低时悬架系统的控制和车身高度升高时悬架系统的控制三种情况,如 图6-6 所示:,图6-6 车身高度控制原理,图6-6 车身高度控制原理,五、系统安全保护措施 为了使车身高度控制系统安全稳定的工作,采取了如下几项安全保护措施: 1)保护干燥剂的再生系统:从减振器中放出的干燥空气经过干燥器时带走了其中干燥剂中的湿气这样,使得干燥剂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不会被湿气浸透。此种能够保护干燥剂的再生系统为许多空气悬架系统所采用。 2)保持干燥器中的最
10、小压力:不低于55165Kpa,以保证系统中始终有一定量的空气当乘员或载荷减少使减振器伸长时使空气弹簧的气压腔不至于“凹瘪”。 3)为了防止悬架系统正常运动时,EMS ECU使车身升高或降低:采取“当高度传感器发出车身高度变化信号713s后EMS ECU才会向执行元件发出控制信号”的措施在这段时间内,如果高度传感器无输入信号EMS ECU就不会改变车身高度。 4)采取使得EMS ECU控制空气压缩机每次运转时间最长不超过2min;同时排气电磁阀打开最长不超过1min以防系统漏气时,压缩机不停地工作,并阻止排气孔不停地放气。,第三节 悬架刚度电控系统 在电控悬架系统中,每个车轮上都采用了空气弹簧
11、和普通减振器的结构。通过改变空气弹簧气压腔中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即可改变空气弹簧悬架的刚度。一、悬架刚度电控系统的组成 悬架刚度电控系统又称变刚度空气弹簧悬架系统,由高度传感器、控制开关、EMS ECU刚度调节执行器(气压缸、高度控制电磁阀、空气压缩机、干燥器和空气管路)等组成。可见变刚度空气弹簧悬架系统与变“高度”空气弹簧悬架系统的组成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空气弹簧气压内部结构及其调节机构不同。变刚度空气弹簧悬架系统内部结构如 图6-7 所示:,图6-7 变刚度空气弹簧悬架结构,二、空气弹簧悬架刚度的调节 在主气压腔与“辅气压腔”之间的气阀阀体上设有大小两个通道气阀控制杆由步进电机驱动当控制杆
12、转动时,阀芯随之转动当阀芯转过一定角度时气体通道的大小就会变化主、辅气压腔之间的气体流量就会改变从而使得空气弹簧悬架的刚度发生变化其刚度分为“低”、“中”、“高”三种状态。空气弹簧悬架刚度调节原理见 图6-8 :,图6-8 空气弹簧悬架刚度调节原理1-阻尼调节杆;2-空气阀控制杆;3-主、辅气压腔通道;4-辅气压腔;5-主气压腔;6-气阀阀体;7-小通道;8-阀芯;9-大通道。,图6-8 空气弹簧悬架刚度调节原理1-阻尼调节杆;2-空气阀控制杆;3-主、辅气压腔通道;4-辅气压腔;5-主气压腔;6-气阀阀体;7-小通道;8-阀芯;9-大通道。,第四节 悬架阻尼电控系统 在电控悬架系统中,最常用
13、的是变阻尼悬架系统。其突出优点是质量轻。因为变阻尼悬架系统只需增加电控元件和改变减振器阻尼的执行元件。一、悬架阻尼电控系统的组成 汽车变阻尼悬架系统的结构组成如 图6-9 所示:,图6-9 丰田汽车变阻尼悬架系统1-变阻尼执行元件;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3-工作模式选择开关;4-车速传感器;5-EMS ECU;6-制动灯开关;7-转向与转角传感器;8-空挡起动开关。,图6-9 丰田汽车变阻尼悬架系统1-变阻尼执行元件;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3-工作模式选择开关;4-车速传感器;5-EMS ECU;6-制动灯开关;7-转向与转角传感器;8-空挡起动开关。,二、变阻尼悬架系统控制部件的结构原理 1
14、. 转向与转角传感器 转向盘转动方向与转动角度传感器简称转向与转角传感器,其功能是检测转向盘(或转向轴)的转动方向与转动角度。转向盘转动方向与转动角度传感器一般均采用光电式传感器,安装在转向轴上,其结构如 图6-10 所示:图6-10 光电式转向盘位置传感器的结构a) 安装位置; b) 传感器结构1-传感器壳体;2-信号圆盘;3-光电耦合元件;4-透光孔;5-转向轴。,二、变阻尼悬架系统控制部件的结构原理 1. 转向与转角传感器 转向盘转动方向与转动角度传感器简称转向与转角传感器,其功能是检测转向盘(或转向轴)的转动方向与转动角度。转向盘转动方向与转动角度传感器一般均采用光电式传感器,安装在转
15、向轴上,其结构如 图6-10 所示:图6-10 光电式转向盘位置传感器的结构a) 安装位置; b) 传感器结构1-传感器壳体;2-信号圆盘;3-光电耦合元件;4-透光孔;5-转向轴。,图6-11 光电式转向盘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a) 耦合元件电路; b) 输出信号波形,2. 变阻尼执行元件 丰田汽车的电控悬架系统的执行元件安装在减振器支柱的顶部,其结构原理见图6-12:图6-12 变阻尼减震器执行元件1-挡块;2-扇形齿轮;3-驱动小齿轮;4-步进电机;5-电磁线圈;6-阻尼控制杆。,2. 变阻尼执行元件 丰田汽车的电控悬架系统的执行元件安装在减振器支柱的顶部,其结构原理见图6-12:图6-1
16、2 变阻尼减震器执行元件1-挡块;2-扇形齿轮;3-驱动小齿轮;4-步进电机;5-电磁线圈;6-阻尼控制杆。,回转阀的结构如 图6-13 所示:图6-13 回转阀的结构,回转阀的结构如 图6-13 所示:图6-13 回转阀的结构,3. 运行模式选择开关 电控悬架系统减振器阻尼的工作模式选择开关又称为运行模式选择开关。其功能是用于选择减振器阻尼的工作模式。一般分为“标准”、“中等硬度”、“坚硬”3种模式。【案例6-1】丰田汽车电控悬架系统调节减振器阻尼的工作模式 1)两种工作模式:丰田汽车电控悬架系统调节减振器阻尼分为“NORM(标准)”和“SPOT(运动)”两种模式。驾驶员可以根据汽车运行条件
17、,通过操作仪表盘上的工作模式开关进行选择。 2)当仪表盘上的工作模式开关处于“NORM(标准)”模式时:EMS ECU将使减振器保持“柔软”状态工作。但是当当车速超过120Km/h时EMS ECU将自动控制减振器变为“中等硬度”状态工作。而当车速下降到100Km/h时EMS ECU将再控制减振器变为“柔软”状态工作。 3)当驾驶员选择“SPORT(运动)”模式时:EMS ECU将控制减振器处于“中等硬度”状态工作。但在下列条件下,EMS ECU将控制减振器从“柔软”或“中等硬度”状态变为“坚硬”状态工作: 当转向盘转角转向传感器显示汽车急转弯时;, 车速传感器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显示汽车在低于2
18、0Km/h的速度下进行急加速时; 车速传感器和制动灯开关显示汽车在高于60Km/h的速度下进行制动时; 车速传感器和空挡起动开关显示汽车在低于10Km/h的速度下,自动变速器从空挡或停车挡换为其他挡时。 反之,在下列条件下,EMS ECU将控制减振器从“坚硬”变为“中等硬度”状态 或“柔软”状态工作: 根据转向盘转动程度,转弯行驶2s或2s以上时间时; 加速时间达到3s或汽车上的达到50Km/h时; 制动灯开关断开2s时间之后时; 自动变速器从空挡或停车挡位置换为其他挡位达到3s或汽车速度达到15 Km/h时。 三、减震器阻尼的控制 减震器阻尼的控制过程可分为阻尼“柔软”、阻尼“中等”和阻尼“
19、坚硬”三种情况,如 图6-13、图6-14 和 图6-15 所示,分述如下: 1. 阻尼“柔软”的控制 阻尼“柔软”的控制过程如 图6-14 所示:,图6-14 扇形齿轮旋转方向与位置a) 柔软阻尼; b) 坚硬阻尼; c) 中等阻尼,图6-14 扇形齿轮旋转方向与位置a) 柔软阻尼; b) 坚硬阻尼; c) 中等阻尼,图6-15 阻尼孔与油液孔的相对位置,2. 阻尼“中等”与“坚硬”的控制过程 阻尼“中等”与“坚硬”的控制过程如 图6-15 所示:,图6-15 阻尼孔与油液孔的相对位置,4.变阻尼悬架系统指示灯的控制 EMS ECU在控制执行器的同时,还必须控制仪表盘上的3只悬架系统指示灯。
20、 当悬架减振器处于“柔软”阻尼状态时,控制左边的一只指示灯发亮; 当悬架减振器处于“中等”阻尼状态时,控制左边和中间的两只指示灯发亮; 当悬架减振器处于“坚硬”阻尼状态时,控制三只指示灯全部发亮。 当接通点火开关时,悬架系统的指示灯大约发亮2s之后自动熄灭。以便驾驶员检查指示灯及其线路是否完好。而当悬架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EMS ECU将指令这些指示灯闪烁报警,以提醒驾驶员检修故障。,第五节 电控悬架系统综合实例【案例6-2】三菱汽车变高度、变刚度、变阻尼悬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过程一、三菱车变高度、变刚度、变阻尼悬架系统的组成 三菱汽车变高度、变刚度、变阻尼悬架系统的组成如 图6-16 所示:,
21、图6-16 三菱汽车变高度、变刚度、变阻尼悬架系统的组成1空气压缩机继电器;2-空气弹簧;3-前变阻尼执行器;4-节气门位置传感器;5-前控制阀总成;6-系统功能指示灯;7-转向与转角传感器;8-后控制阀总成;9-EMS ECU;10-后变阻尼执行器;11-后高度传感器;12-门控灯开关;13-车速传感器;14-电源继电器;15-制动灯开关;16-空气压缩机;17-横向加速度传感器;18-前高度传感器;19-空气干燥器;20-流量控制阀;21-储气罐。,图6-16 三菱汽车变高度、变刚度、变阻尼悬架系统的组成1空气压缩机继电器;2-空气弹簧;3-前变阻尼执行器;4-节气门位置传感器;5-前控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底盘 车身 技术 电子 ppt 课件 第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90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