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课件.ppt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内容,绪论国内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室安全操作技术菌(毒)种管理 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一 、绪论(1),微生物实验室是开展微生物检验活动的特别场所,而且是很独特的工作环境,具有使工作其中或其附近的人们感染相关传染病的危险。1941年Meyer和Eddie发表了对美国74例受布鲁氏菌病感染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调查情况,结论是:对培养物、标本的操作及吸入含有布鲁氏杆菌的灰尘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是极其危险的。多数病例是由在处理传染性材料时不小心或技术欠佳引起的。,一 、绪论(2),1949年,Sulkin和Pike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实验室感染的系列调查报告,
2、总结了222个病毒感染病例,其中21例死亡。至少三分之一的病例感染的可能与操作已感染的动物和组织有关。1951年Sulkin和Pike对5000名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表了第二篇系列调查报告,在发病的1342个病例中,只有三分之一在文章进行了分析报告。在所有报告的实验室感染中,布鲁氏杆菌病病例最多,连同结核病、兔热病、伤寒病和链球菌感染占总细菌感染病例数的72,占总感染病例数的31,全部病例数的平均病死率是3。16与已知的意外事故有关,主要是嘴吸吸管、针头和注射器的使用不当。1965年对这一调查重新做了修订,增加了641例新的或以前没有报告的病例。1976年再次修订,共搜集3921例
3、病例。其中布鲁氏杆疾病、伤寒、兔热病、肺结核、肝炎和委内瑞拉马脑炎是最多见的病例,与已知意外事故有关的病例不到20。那些在工作中接触病原体感染的病例中,80以上的感染怀疑与暴露在含有传染因子的气溶胶有关。,一 、绪论(3),1967年Hanson等报告了428例明显与实验室相关的虫媒病毒感染。原因实验人员无意中受感染所致。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暴露于传染性气溶胶。1974年Skinholj发表的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丹麦的临床化验室工作人员肝炎的感染率(23/1000),比正常人群高7倍。 以上报告显示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生相关病原体感染的危险性在增加,与正常人群相比实验室工作人员染患肺结核、痢疾和肝炎
4、的几率较高。,二、国内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1),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2006年7月10日卫生部部务会议通过 2006年8月15日卫生部令第50号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2006年3月2日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第二次局务会议通过 2006年3月8日国家环保总局第32号公布 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2006年1月11日 卫科教发200615号)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2005年11月24日卫生部部务会议通过 2005年12月28日卫生部令4
5、5号发布 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年11月5日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4年11月12日国务院令第424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二、国内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2),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2004年5月27日卫生部、环保总局令第21号公布 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保障接触病毒或细菌科研人员医疗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年5月9日 卫医发2004144号)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2003年12月26日 环发2003206号)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示规定(2003年11月20日
6、 环发2003188号)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8月14日卫生部部务会议通过 2003年10月15日卫生部令地6号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年10月10日 卫医发2003287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6月4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3年6月16日国务院令第380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三、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和安全操作技术(1),(一)、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级 1、我国规定病原微生物分类: 在我国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人间传染病原微生物名录中,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4类:第一类
7、: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2、有害微生物的分类,3、人间传染病源微生物名录摘录表,4、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评价标准和等级划分与我国的规定基
8、本一致,但危害程度由1级至4级递减,即1级危害度最低,4级危害度最高。,(二)、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类、分级和技术指标,1、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类 生物安全实验室可分为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和试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两类。 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 每类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实验室操作技术、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组合的不同而分为四级生物安全水平。即BSL-1、BSL-2、BSL-3、BSL-4。 BSL-1和BSL-2实验室称为基础实验室,BSL-3称为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4称为高度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适用微生物范围:,1、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1):结构和设施、安
9、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 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2):适用于对人和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险的微生物 3、三级身亡安全防护实验室(BSL-3):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 艾滋病病毒的研究(血清学试验除外)应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 4、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4):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不明微生物,也必须在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
10、,3、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技术指标,三)生物安全柜的选择和使用,生物安全柜的种类 级生物安全柜 级A型生物安全柜 级B型生物安全柜 级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的摆放 远离实验室门口,空调出风口,减少外部其他气流的干扰;,生物安全柜操作的注意事项,可产生气溶胶的设备(例如混匀器、离心机等)应靠近安全柜的后部放置;有生物危害性的废弃物袋、盛放废弃吸管的盘子以及吸滤瓶等体积较大的物品,应该放在安全柜内的某一侧;将工作区域内的污染物质与洁净物质分开放置,在工作台面上的实验操作应该按照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的方向进行; 耐高压灭菌的生物危害性废弃物袋以及吸管盛放盘不应放在安全柜的外面,否则在使用这些物品时双臂就必须频
11、繁进出安全柜,这样会干扰安全柜空气屏障的完整性,从而影响对人员和物品的防护;不要过载; 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有物质溢出或液体溅出,在将物品移出安全柜前,一定要对其表面进行消毒,实验结束对安全柜内表面全部消毒;,(四)、实验室感染,80% 是不明原因的感染。 20% 感染的原因是明确的。 80% 是由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 20% 是由设备故障引起的。导致感染最多的4种实验室事故 溢出和泼洒 针头和注射器 锐器、碎玻璃 动物或动物体外寄生虫的咬伤或抓伤,1、感染因子的种类:,1 含有感染因子气溶胶吸入 2 锐器针头和注射器、锐器、碎玻璃等刺伤 3 接触溢出和泼洒的感染因子 4 染菌动物或动物体外
12、寄生虫的咬伤或抓伤,2、感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和皮肤接触 等,3、实验室感染的原因,除与实验室建筑、设置、制度、人员素质、清洁、消毒等有关外,检验标本含有大量的、种类繁多的隐匿病原体。检验操作时形成气溶胶检验器材、仪器和环境等被污染一些偶然事故也会造成实验室人员感染工作人员易感性 免疫力低下 微生物大量侵入,4、实验室感染的预防,一般防护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 实验操作必须穿工作服,手有伤口时戴手套 试验区域内禁止饮食、吸烟、化妆、储存食物等 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 移液禁止口吸 实验室经常保持清洁 严格锐器管理,防止利器损伤 所以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高压灭菌 有效
13、的防鼠防虫措施 必要的预防接种 特殊防护 不同微生物在相应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设备中操作,(五)、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1、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 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由单位法人担任 生物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保证生物安全 制度管理制度 监督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 决定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工作人员,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 (1 ) 生物安全实验室入口处必须张贴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负责人和相关负责人姓名和电话。 生物危险标志的颜色应为黑色,背景为黄色。 (2)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准人制度 外来进修、学习和参观人员必须学习实验室的一切规章制度和有关操作规程,并经实验室之人批准,
14、(3) 实验室主任为该实验室的第一生物安全责任人,有权决定参加实验的人员数量和开展实验的种类。 (4) 每次进入实验室必须填写工作日志,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一切操作规程。 (5) 加班工作必须事先征得实验室主任同意并通知安全员尽量避免单独工作,以减少偶然事件发生的危险性。,3、实验室人员管理 (1) 实验室负责人的职责 组织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保证实验室运行的安全和实验室工作质量的准确可靠 组织对新工作人员的培训,对培训的结果进行考核,包括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实验室操作技术考核,以决定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工作的资格。 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各项技术参数,组织对实验室装备的常规保养 在实验室内发生事故或
15、紧急情况时,决定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报告上级。实验室负责人由高级职称的人员承担,必须具有如下资质: 具有强毒微生物实际工作经验 对所操作的病因微生物有全面、完整的了解 具有组织实验室工作的能力 对工作有高度责任心,(2)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一般行为规范生物安全实验室为专用实验室,只允许进行实验目的的规定操作,与此无关的活动一律不得进行。必须按规定着装,方可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实验室内禁止吸烟、饮食、访客和喧哗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每项工作完成之后,必须清洁台面,恢复实验室的待运转状态。注意个人的健康状况,出现身体不适情况,应及时向负责人报告,(3)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必须了解实验室的安全原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室 生物 安全管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89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