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基本知识概述课件.ppt
《城市经济学基本知识概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经济学基本知识概述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基本知识概述,一、城市集聚经济二、城市产业集群三、城市经济增长四、城市与区域关系理论五、城市经济发展的理念与模式,一、城市集聚经济,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空间集聚性。 城市集聚经济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力。1. 集聚经济内涵 德国学者韦伯(A.Weber,1909)最早提出集聚经济的概念,他在1909年出版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最先系统阐述了他的集聚经济理论。 他认为:集聚经济是由于把生产按某种规模集聚在同一地点进行,因而给生产或销售方面带来的利益或产生的节约。 人们将因为地理上的集中所带来的额外经济收益现象,称为集聚经济。P072,分工意味着 专业化 与 多样化 的同时发展。规模经
2、济能够带来专业化,专业化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可以节约交易费用,由此获得了范围经济。对范围经济的追求使得企业多样化发展。与专业化相联系的 规模经济 利益和与多样化相关联的 范围经济 利益是集聚经济内涵中缺一不可的两方面。集聚经济 是一种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获得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系统力量。,2.集聚经济性质(1)集聚经济是一种规模经济利益 规模经济:指随着生产力的扩大,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内部规模经济由于企业内部生产规模的扩大,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及各种费用,从而引起的产品成本下降和收益的增加。,外部规模经济由于企业的外部的成本节约优势,使企业获得更多方便
3、条件。 地理空间上的集聚 经营领域的延伸,(2)集聚经济是一种范围经济利益 范围经济:企业通过扩大产品的范围而带来的总体上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情况,就称为范围经济。(P073 )即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内部范围经济同一企业内部生产或经营多样化产品而带来的成本节约,垂直一体化的企业内部分工深化。,外部范围经济企业因事业领域或经营区域的广泛而获得的经济利益。即多样化发展。,3.集聚经济类型(1)地区(域)化经济 当某一行业的企业在特定地域内聚集,并因此由于总产量扩大
4、而导致行业内企业的长期成本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地区(域)化经济。P074 地区化经济的成因是:企业集聚的正外部性 工业群集型经济 购物外部经济,(2)城市化经济 当单个企业的长期成本下降并非因为行业性的集聚,而是因为城市经济总量上升和不同行业企业更多聚集时,就出现了城市化经济现象。P075 由于产业之间存在外部经济,一个产业的发展通过其前向和后向联系,可能对多个产业降低成本做出贡献。 例如,大城市常常是一些从事商务服务的公共服务中心, 如金融、保险、会计、咨询、医疗、环境保护等,这些服务可以同时为多个行业所用。只有当城市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对服务的需求才会上升,这些服务的质量才能更高或者价格
5、才能更低,从而有益于该城市的多个行业。,4.集聚经济效应(1)临近效应(2)分工效应(3)结构效应(4)规模效应(5)洼池效应,(1)临近效应 共享经济利益 集聚在一定区位上的企业,由于共同利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获得的外部经济利益。 劳动力市场经济利益 集聚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企业区位上的相互靠近,可以形成共同劳动力市场。 信息经济利益 集聚为系统中各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外部经济条件的同时,也促进了信息交流及技术的推广和扩散。,(2)分工效应 集聚导致分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可以较采用专业化生产方式以前能够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或生产资源的节约。(3)结构效应 结构关联效应 城市产业联系方式及产
6、业部门间相互联系状况对城市集聚质量的影响。 结构成长效应 资源流向生产率更高部门的再配置效应。 结构开放效应 城市时刻处于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流动之中。,(4)规模效应 生产规模效应 企业或城市各产业部门随着产出规模扩大所带来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收益。 消费规模效应 消费者单位消费品的平均支出随着城市集聚规模的扩大而下降。,(5)洼池效应(城市场效应) 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作用力呈现距离衰减规律,即距离城市愈近,场效应愈强,距离城市愈远,场效应愈弱。,二、城市产业集群,1.产业集群内涵2.为什么会出现产业集群3.典型案例,1.产业集群内涵,(1)产业集群概念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
7、特(Michael E.Porter ):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连结。意大利社会学家,巴卡提尼(G.Becattini):具有共同背景的人们和企业在一定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台湾学者,吴思华:由一群独立自主又彼此依赖的成员组合,成员间常具有专业化分工,资源互补现象,彼此间维持着长期非特定合约关系,并认为凭借此种关系可维持长久的交易,这些交易不一定以契约维持,而通过承诺进行,使集聚内的企业获得集群外企业所没有的竞争优势。北京大学,王缉慈:具有专业化特征的企业和有关机构在地理空间集结成群的现象。东北财经大学,冯云
8、廷: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所组成区域内的一种创新协作网络。,空间特征 地理集中性,大量的相关产业相互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产业特征 产业具有技术可分性,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应在生长技术上具有垂直分离的特征,并能形成较长的价值链,产业内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能有高度深化,能形成大量的工序型企业和中间产品的交易市场; 产业是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产品差异化潜力大; 产业竞争环境具有动态多变性和速度经济性。组织特征 产业集群是生产系统; 产业集群是社会系统; 集群组织最根本的联系纽带是竞争与合作联系。,(2)产业集群特点,经济特征 企业及其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从
9、而形成集聚经济。发展特征积累因果性路径依赖性 当某些成功的发展因素,在区域中不同行为主体间存在较紧密的联系时,一种产业的扩张会增加其他公司的利益,依赖于成功因素所产生的“极化效应”将促进进一步的扩张和积累因果作用。环境特征 创新环境,(3)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聚节约了搜索信息的成本,有助于集聚区内企业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技术和市场信息,以保持在生产和经营处于信息优势状态。 产业集聚的地方一般存在明显的经济外部性,使得企业可以共享行业内的公共用品,而且容易接近客户。 创新促进集聚区内的企业更具有生产效率,始终追踪先进的技术。 产业集群有利于内部的专业化分工,提升区内的产业竞争力。,2.为什么
10、会出现产业集群,(1)共享中间投入品(2)分享劳动力储备(3)劳动力的匹配性(4)知识溢出(5)自我强化效应(6)地区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7)城市规模的其他收益,(1)共享中间投入品 一部分企业的所在地域其他企业的所在地相互靠近,那么它们就可以分享其他企业所提供的中间投入品。 eg:服装制作厂与纽扣厂 服装生产需求:低成本,多样化 纽扣生产需求:生产受规模经济影响 面对面交流的时间 修正成本的降低,(2)分享劳动力储备 电视节目的制作者和计算机软件的编写者有共同之处吗? 每年有几十套电视节目在播放,而被观看的电视节目仅占少数;发展迅速的软件产业,每年都有几百种产品问世,但是仅有少数产品获得了成
11、功。对于这两个产业来说,今年的新产品电视节目或者计算机程序可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下一年可能会失败。在市场需求迅速变化的环境中,不成功的企业将解雇工人,而那些成功的企业会在统一时间雇佣这些工人。企业集群的出现促进工人从不成功的企业向成功的企业转移。 劳动力储备分享正是发生在企业从繁荣走向衰落的阶段。,劳动力储备模型: 产业层面上,劳动力的总需求是固定的,但是每个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每年都在变化。 所有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都有两种可能性:高需求,低需求。 分析企业如何被激励向一个地区集聚,去分享产业集聚所带来的劳动力储备。,孤立企业 孤立企业无劳动力竞争,假设一个封闭地区内,劳动力供给完全没有弹性,
12、固定为12人。则工人的工资将随着对企业的产品需求的改变而上涨或者下降。 则:高需求:工资为16 低需求:工资为4 孤立企业在产品市场需求较高或者较低时会雇佣相同数量的工人,当产品的市场需求较低时,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下降,工人的工资也会随之降低。,集群内的企业 假设:一个产业,两个企业,劳动力总需求为24, 集群使劳动力出现竞争性和工资可变性。 若工人可以在封闭的地区和集群中移动,在均衡状态下,这两个地区的工资将无差异。 公理:通过调整价格实现区位均衡 期望工资=1/216+1/24=10 则集群内固定工资为10 则:高需求21人 低需求3人,集群内较高的期望利润 分析:如果一个企业由封闭地区迁入
13、集群地区,第一年面临高需求,第二年面临低需求可能会发生哪些情况呢? 当产品的市场需求高时: 付给工人的工资减少1610 雇佣的工人数增加1221 获得较高利润 当产品的市场需求低时: 付给工人的工资增加410 雇佣的工人数减少123 获得较低利润 高需求的好信息与低需求的坏信息哪一个比较具有支配性? 由于企业可以对产品需求变化作出反应,根据市场状况改变雇佣工人数量, 因此集群内仍将获得很高的利润。,(3)劳动力的匹配性 每个企业都希望雇佣到与自己企业需求相符的技术工人,现实中,工人的劳动技能与企业的需求之间并不总是十分匹配,若出现不匹配的现象,企业就必须支付昂贵的培训成本。企业的集聚使得相似或
14、相同技能的工人得以在企业之间流动,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雇佣具有匹配性的劳动力。,(4)知识溢出 知识溢出(知识溢出)能够引起企业集聚,那些具有创新性的产业往往更倾向于形成产业集群。 eg: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是世界著名电子工业集群,知识溢出效益对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这里的专业化网络公司之间形成了相互协作、借鉴和分享知识的氛围。,(5)自我强化效应导致的产业集群 自我强化效应:指促使已经发生变化的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产生额外变化的过程。 企业集聚具有非常高的正外部效应,因为它允许企业利用集聚经济去分享中间投入品、劳动力储备、技能匹配性和知识溢出效应。当然集聚也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当集聚经济效应
15、非常强,以至于抵消了集聚经济所带来的成本时,企业将向一个地区集聚,并形成产业集群。 只要集聚收益集聚成本,这种集聚将持续存在。,(6)地区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 地区化经济的实践 地区化经济指同一行业的企业或一组密切相关的产业,由于集聚在一个特定地区,通过产业功能联系所获得的外部经济 地区化经济 = 集聚经济效应 城市化经济的实践 由于产业之间存在外部经济,一个产业的发展通过其前向和后向联系,可能对多个产业降低成本做出贡献。,(7)城市规模的其他收益 大规模城市经济的其他三个有利因素: 就业机会,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劳动力供给 学习机会 社会交往机会,三、城市经济增长,1.城市经济增长一般概念2.城市
16、经济增长机制3.城市经济增长模式4.城市经济增长政策,1.经济增长一般概念,(1)概念 城市经济增长: 指城市经济的动态演化过程,是城市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规模扩张与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社会总产品的增加 GDP,人均GDP等 生产能力的增加 投入生产中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累计数量与质量,技术水平高低,土地经济,规模经济,集聚经济,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竞争力等,(2)城市经济增长的测度国民收入指标 GDP,人均GDP就业量指标 用一个城市经济系统中的就业量来代表城市的经济规模;用就业量的变动来表示城市经济的波动。,2.城市经济增长机制,城市经济增长机制:指引起城市经济增长的城市经济各
17、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作用方式 (1)城市基础模型 将城市的产业部门按照是否向城市域外出口产品和劳务而分成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基础部门向非基础部门提供需求,城市经济增长取决于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的比例,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这一比例越高,城市经济增长率越高。 (2)供给基础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 城市经济增长取决于城市内部的供给情况。城市区位资源和生产能力条件好,就能获得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3.城市经济增长模式,城市经济增长模式指城市经济实现长期增长所依赖的基本源泉、机制与路径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总体特征。(1)粗放(外延)型增长模式 以资源趋于充分供给为假定条件,通过不断增加要素
18、资源投入,并以外延性扩张的形式放大城市经济规模总量为特征,以达到城市增长的目的。 粗放型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低效的 粗放型增长模式往往伴随着规模效益的损失,(2)集约型增长模式 以资源供给有限为前提,通过不断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和重新配置资源而提高城市增长质量的一种增长模式,它强调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注重城市整体效益的提高和技术进步的作用,着眼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资源转移、规模经济、学习效应等因素形成的动力所推动; 在同样的增长规模和增长速度下 ,所受的资源约束和通货膨胀压力较小; 如果宏观调控得当 ,则增长过程基本上可以保持持续稳定的状态,一般
19、只存在较小的属于动态经济的自然波动; 产品的品种较多、质量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库存积压较少。 这是一种增长代价较小 ,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较高的增长方式。,(3)粗放型增长模式与集约型增长模式差异 在经济发展的目标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片面追求社会生产总量的增长,突出产值的增长速度;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强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在经济发展的手段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张,增加人财物的投入;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在经济发展的途径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投资规模;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靠充分利用
20、现有基础,着重于更新、改造和挖潜。 在经济发展的表现状态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经济周期性波动地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4.城市经济增长政策,(1)产业政策 确定城市基础部门,制定扶持基础部门的产业政策,发展地方化部门政策,培育产业集群 (2)要素投入和收益政策 劳动力,资本,公共设施,金融市场(3)技术进步政策 知识创新,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开发与生产关联(4)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政策 鼓励创业(5)公共环境政策 投资环境,商业孵化,公共服务,四、城市与区域关系理论,1.辐射理论2.增长极理论3.梯度理论,1.辐射理论,(1)经济辐射概念 辐射指能量高的
21、物体和能量低的物体通过一定的媒介互相传送能量的过程。 经济辐射 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的流动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2)经济辐射特点 经济辐射前提条件是经济对外开放和资源自由充分的流动 双向辐射,差距缩小 经济辐射的速度和程度与其距离和关系有关 经济辐射的媒介主要是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等,即经济辐射是通过交通、信息和各种关系进行的 经济辐射具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种效应 经济辐射的方式主要有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2.增长极理论,(1)增长极概念 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认为,
22、现实世界中经济要素的作用完全是在一种非均衡的条件下发生的,增长并非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它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果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做力场,那么位于这个力场中的推进单元就可以描述为 增长极。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不仅能迅速增长,还能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 此后,一些学者将佩鲁抽象的经济空间的增长极概念和思想与地理空间概念相融合,形成了增长极理论,(2)增长极理论要点 其地理空间表现为一定规模的城市(载体) 必须存在推进性的主导产业和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主体/核心) 具
23、有扩散和回流(极化)效应(方式) 扩散效应: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输出要素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极化效应(回流效应):指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发展。 如果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结果有利于增长极的发展; 如果极化效应小于扩散效应,结果有利于周围地区的发展。,(3)增长极的应用 增长极理论提出后,被许多国家用来解决不同的区域发展和规划问题。70年代以后,增长极理论曾广泛应用于不发达经济和不发达地域经济发展,成为指导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许多国家试图运用这一理论消除落后地区的贫困,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e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经济学 基本知识 概述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87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