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城市道路篇)课件.ppt
《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城市道路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城市道路篇)课件.ppt(2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 市 建 设 指 南 与 范 例(城市道路篇),江 苏 省 建 设 厅二七年六月,目 录,序言1 总则 1.1 概述 1.1.1 问题初步探讨 1.1.2 原因分析 1.2 目的与意义 1.3 编制依据 1.4 适用范围2 道路规划设计 2.1 路网规划 2.2 道路交通设计 2.3 路幅分配型式,目 录,3 道路主体设施 3.1 机动车道 3.2 非机动车道 3.3 人行道 3.4 路缘石及护栏 3.5 检查井及路面排水设施 3.6 道路照明设施 3.7 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 3.8 路边停车场 3.9 无障碍设施4 道路绿化 4.1 规划与布局 4.2 设计要点 4.3 植物选择 4.4
2、 注意事项,目 录,5 道路附属设施 5.1 交通管理设施 5.1.1 信号灯 5.1.2 交通标志 5.1.3 交通标线 5.2 公用设施 5.2.1 废物箱 5.2.2 休憩设施 5.2.3 书报亭及信息栏 5.2.4 电话亭 5.2.5 消防栓 5.2.6 配电箱及公用管杆线 5.2.7 邮筒 5.2.8 广告牌,目 录,6 工程实例 6.1 南京长江路改造工程 6.2 南京江东路改造工程 6.3 无锡太湖大道改造工程 6.4 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道工程 6.5 常州延陵路改造工程(暂定) 6.6 扬州文昌西路延伸工程(暂定) 6.7 宿迁发展大道改造工程(暂定),序 言,城市道路是城市交
3、通和众多公用设施的载体,也是城市景观和文化传承的要素,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城市道路具有的公共性、公用性、公益性等特征,其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与市民生活休戚相关;城市道路又凸显了城市的形象魅力,蕴涵着城市的人文历史和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城市建设者也投入了大量的心智。在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道路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江苏作为一个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域,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形象稳步提升,城市投资环境持续改善,在全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十五”期间,我省城市道
4、路建设发展迅速,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要素,在发挥城市正常功能,实现城市交通基本目标,方便人们生活和出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效能,也对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省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城市公用服务功能和周边环境等方面要求将日益增强,尤其表现在对城市道路由局限于功能性的基本需求,上升到要求道路具有更好的交通性、舒适性和景观性功能的层面。 但由于我省城市建设存在着地区差异、个性差异,建设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城市建设的效果迥异;也由于城市道路建设规划理念未能完全适应发展需要,设计施工尚存在各种缺陷,管理养
5、护未能到位等原因,道路建设在反映整个城市的景观、美观和环境,实现经济、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展现城市的总体姿态与风貌,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便利等方面未能体现很好的作用和效果。一些城市道路的基本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建设美观性能未能与周边环境较好融合,投资效能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与城市现代化进程、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现有的城市道路各类规划设计和建设规范又不能完全满足江苏省的发展水平和建设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合适的标准、规范来引导城市道路建设高水平、高起点地发展。,不少城市道路的网络、结构、线形、横断面、交叉口、绿化、周边建筑与有关设施在造型、尺度、比例、空间轮廓、平面构
6、图、节奏、色彩等方面存在着某种不协调、不均衡、不统一、不和谐、不美观的现象,甚至给城市景观、城市宏观特点,造成难以挽回的缺陷。诸如此类问题已成为影响我省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已成为全省城市建设与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和挑战。 城市道路建设和管理应体现规范、秩序、和谐;应与社会需求相配套,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社会文明相同步。城市道路的景观、道路网络、道路平面、道路纵断面、道路横断面以及相应配套设施应体现规范、合理、有序、美观。有鉴于此,我们从道路规划、交通设计、横断面分配等方面入手,研究分析各类部件的设置条件,探讨各类部件的形式、位置、标准以及管理要求,并通过南京、无锡、苏州等
7、地道路工程建设的实,例,图文并茂地加以展示,以指导城市道路工程建设,便于工程建设管理者对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的把握,实现城市道路建设的设计合理性、投资经济性、管理便捷性,建设与环境和谐的精品道路之目标。 诚望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全省城市建设者的共鸣和反响,能够有效的推广城市建设的成功范例,引导全省城市建设的正确方向,推动城市建设的不断向前发展。 2007年6月,1 总则,1.1 概述,1.1 问题初步探讨 城市道路应当具备功能性、耐久性、舒适性、景观性、经济合理性,但是,很多城市道路不能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城市建设指南
8、与范例,1.功能性缺陷,1) 功能定位不准确 城市道路的潜在交通流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划、设计阶段缺乏前瞻性,会导致道路功能定位不准,与未来城市需求发生偏差。,图1.1.1-2 不能满足交通需求压缩非机动车道,图1.1.1-1 结构层未充分考虑未来交通流量和交通荷载,造成病害,2) 功能不全 道路基本设施配备不到位导致功能不全,造成市民出行不便。,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1.1-4无障碍设施不全,图1.1.1-3 无人行道,3) 功能不到位 道路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脱节,导致城市道路的基本功能不到位,出现路幅不足,造成通行能力障碍。,图1.1.1-5机动车道宽度不足,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
9、1.1-6 人行道宽度不足,4) 功能改变 城市道路投用后的管养不到位,导致道路功能发生改变,出现车行道、人行道被不恰当占用,无法发挥基本功能。,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1.1-7 机动车道不能满足交通需求压缩非机动车道,图1.1.1-8机动车道成为停车场,2. 耐久性缺陷,设计标准降低、施工管理技术水平不高,或者综合管线、交通管理设施不同步建设,造成二次开挖等现象的发生,使道路耐久性下降。,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1.1-9二次开挖道路造成的路面沉陷,图1.1.1-10井周碎裂、下陷,3. 舒适性缺陷,由于设计不合理和施工的缺陷,道路通病不断出现。在南京开展的道路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中,梳理
10、出五类主要通病:道路交叉口及公交站台处路面车辙、拥包;检查井室周围路面破损、下陷,井盖位移、坠落;桥头跳车;沟槽处路面下沉;人行道板松动、碎裂、下陷,混凝土道路侧缘石质量差、弯道不顺等。此外,还有如车行道井框盖布置过多或在交叉口集中,道路平整度差等现象都直接影响了车辆、行人通行的舒适性。,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1.1-11 路面破损,图1.1.1-12 沟槽沉陷,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1.1-13 井周碎裂、下陷,图1.1.1-14 路口井框盖密集,4. 景观性缺陷,附属设施布点与景观不协调甚至造成通行障碍;道路周边环境建设不和谐;设施损坏维修或道路挖掘后无法达到原功能性、舒适性要求;
11、交通信号灯乱设乱放;道路与道路之间在交叉口衔接不顺,高低不一,排水不畅;路缘石与收水井尺寸不一致;检查井盖设置在路缘石位置上;绿化岛头路缘石损坏;附属构筑物设计、选材标准不一;各施工环节不精细等,均影响道路美观。,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1.1-15 附属设施位置不当,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1.1-16 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图1.1.1-17 井盖隔断侧平石,5. 经济合理性缺陷,主城区道路通行不畅,行人无路可走,边远地区却交通不饱和,投资效能无法实现,有的人行道设置过宽却无人行走,有的支路选用大理石、花岗岩等作为路缘石、绿岛材料,却未能完善必要的功能设施。主城区也有不经济合理的表现,如道
12、路片面追求新颖,分隔带用高档材料营造小品,却没有人行道等基本设施。再如,工程建设过于强调个性,忽视未来养护管理的便捷,很多地区提倡 “一路一景”,投资大、效能低,道路配套设施品种繁多,形态不一,难于管理,导致部分设施损坏后,无法配套更换,不利于后期养护。,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1.1-18 路幅宽度与交通流量不成比例,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1.1-20 支路侧石选材过于高档忽视排水基本功能,图1.1.1-19 分隔带片面追求新颖忽视绿化,图1.1.1-21 片面追求景观忽视人行道基本功能,图1.1.1-18 路幅宽度与交通流量不成比例,1.1.2 原因分析,(1)规划体系不够完善,部分
13、城市规划受很多外部因素的干扰,过于强调规模、档次,致使城市无限度的扩张,而规划一旦确定后,工程的基本条件已经明确,设计的空间也受到制约,工程建设存在了先天不足。 (2)建设程序不够规范,道路工程的建设周期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执行建设程序易出现偏差,“三边”工程时有出现,少量道路工程投用时,未能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3)建设过程组织、协调工作难度大,交通疏导、拆迁、杆线迁移下地等工作对工程建设管理和工期干扰很大,一旦造成影响,经常导致工期的不合理压缩和建设标准的降低。,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4)设计、施工等环节执行规范标准不严格,或者过于教条的执行,而不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导致工程质量通病出现。 (
14、5)管理体制的多极化。现有管理体制导致了工程建设牵涉的管理部门很多,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对工程的要求、标准不一致,往往导致工程建设者们无所适从,最终的结果往往背离了建设的初衷。 (6)道路投入使用后,未能及时按照标准进行管理和养护,也是道路及附属设施未能达到原设计要求的原因之一。,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1.2 目的与意义,经过以上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现状是不能完全让人满意的,在老百姓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需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如何建设出让老百姓满意的工程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个建设者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因此,我们计划从路网规划、道路交通设计、横断面分配型式入手,研究分析道路主体设施
15、、绿化、附属设施的形式、位置、标准以及管理要求,编制工程建设指南,并以我省各地若干道路建设的实例作出说明,从而指导城市道路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城市道路建设的设计合理性、投资经济性、管理便捷性、形式统一性、施工精细化的目标。,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1.3 编制依据,道路工程术语标准(12488)城市道路设计规范(379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502209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50200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7597)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6995)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90)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362006)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452006)道
16、路交通标志和标线(57689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D5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D402002)道路交通信号灯(148872003),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城市公共交通客运设施 城市公共汽、电车候车亭(1071999)混凝土路缘石(8992002)城市道路内汽车停车泊位设置标准(32022005)城市容貌标准(121999)江苏省城市容貌标准(3201200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500142005)城市道路标准图集(苏Z012002)给水排水图集(苏S01200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规范(14886-9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
17、50289-98),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1.4 适用范围,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养护等活动,可供领导决策、规划设计参考、施工管理借鉴和养护作业指导。,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2 道路规划设计,路网规划主要依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50220-95)中相关规定。,2.1.1道路分类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络中的作用、功能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性质等,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 快速路的功能是快速疏解跨区间长距离大运量机动车流,既提高路网的总体容量和快速疏解能力,又减轻主次干路网的交通压力和交通污染的影响面。快速路应尽量保证其交通流的连续性。 主
18、干路是交通性道路,承担跨区间长距离或较长距离机动车交流的输送。城市主干路可以是景观性的,但不应当是生活性的,尤其不应当是商业性的。 次干路的交通功能是为主干路和快速路承担交通分流和集散。次干路兼具交通性和生活性两种主要功能。 支路主要是为地区或地块的出入交通或通达交通服务的。,2.1 路网规划,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2.1.2路网分布路网分布密度应满足表2.1-1、表2.1-2要求:大中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表一,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表2.1-1,小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以南京市为例,主城快速路规划为“井”字型,主干路间距为2公里,次干路与主干路间距为1公里,支路与次干路间距为500米。各类城市应
19、根据城市规模和形态,对道路布局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表2.1-2,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2.2 道路交通设计 2.2.1 公交停靠站的设置 (1)公交停靠站的布设应根据城市总体布局,并结合地下铁道、缆车、索道、轮渡等交通站点设站。城区停靠站间距一般为500800米,郊区停靠站间距一般为8001000米。在路段上设站,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在不设中央分隔带的道路上,应对称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图2.2-1 公交停靠站之叉位设站布置图,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2)新建交叉口,公交停靠站须布置在交叉口下游。改建或治理交叉口,公交停靠
20、站应布置在交叉口的下游;在下游布置停靠站有困难时,可将直行或右转线路的停靠站设在交叉口的上游。公交停靠站具体位置应根据交叉口展宽和车辆排队长度等确定。(3) 在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道路上,公交中途停靠站不应占用车行道,并应采用港湾式布置。在机非混行道路,采用沿人行道边布置停靠站或专设机非分隔带布置停靠站;机动车专用道,采用沿人行道边布置停靠站;有机非分隔带的道路,沿分隔带设置停靠站。,图2.2-2 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间设置的港湾式停靠站,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2-3 沿机非分隔带设置的港湾式停靠站形式,(4)新建、改建交叉口,公交停靠站应设置在平坡或坡度不大于1.5%的坡道上;
21、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坡度最大不得超过2%。(5)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候车站台长度应大于57m,站台宽度应大于2.0m;改建及综合治理交叉口,当条件受限时,站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25m。,图2.2-4 公交港湾式停靠站最小设计尺寸,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2.2.2 人行过街设置(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设置(1)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应设置在交通繁忙过街行人稠密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的路段或平面交叉处。同一街道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统一考虑。主要设置原则如下:设置在过街行人密集,影响车辆交通,造成交通严重阻塞处。设置在车流量很大,车头间距不能满足过街行人安全穿行需要,或车辆严重危及过街行人安全的路段。设
22、置在与公交停靠站等交通换乘处。(2)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出入通道的梯道、坡道宽度应根据设计年限人流量确定。每端梯道或坡道宽度之和应大于通道宽度。(3)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设计应适应不同的气象条件,并考虑方便残障人使用。,图2.2-4,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a)有天棚的天桥;长坡道方便残障人使用,b)有电梯的天桥,c)天桥梯(坡)道采用防滑和适应伸缩的铺装材料,d)跨越快速路的天桥,图2.2-5,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2.2.3 各类交通设施衔接(1)各类交通设施的衔接设计应符合“一体化”原则,在满足各类交通枢纽的功能时,须充分考虑客流换乘接驳方便、高效,努力做到“零换乘”。(2)贯彻满足功能、集约用地
23、的原则进行各项设施配置,交通组织方案应体现地下、地面、地上的立体化,体现公交优先、人车分离、长效管理的原则。(3)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及行人过街等设施应统筹布置,实现无缝对接。,图2.2-6 公交停靠站与行人通道、天桥衔接,图2.2-7,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2-8 快速公交与行人通道衔接,图2.2-9 铁路站与公交站衔接,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2.2.4 道路交叉口的设计(1)城市道路交叉口应按照城市规划道路网设置,宜采用正交。交叉口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流向及自然条件等进行。(2)道路与道路交叉包括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种,应根据技术、经济及环境
24、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高速公路与城市各级道路交叉、快速路与快速路交叉、快速路与主干路交叉时,应采用立体交叉。进入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的交通量超过40006000,相交道路为四条车道以上,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措施、调整交通组织均难收效时,两条主干路交叉或主干路与其他道路交叉,当地形适宜修建立体交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为合理时,可设置立体交叉。(3)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应符合行车舒适、排水迅速和美观的要求。立体交叉的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标高协调,便于布设地上杆线和地下管线,并宜采用自流排水,减少泵站的设置。(4)为提高通行能力,平面交叉可在进口道范围内采取适当措施以增设车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应设置变速车道
25、与集散车道。平面交叉的进口车道的宽度对大型车辆可采用3.253.5m,对中小型车辆则可采用3.003.25m。,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2-10 机动车专用道路的交叉口渠化,图2.2-12 一般道路的交叉口渠化,图2.2-11 偏移中央分隔带,2.3 路幅分配型式 2.3.1设计原则 (1)道路横断面分配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2)道路横断面型式应按道路等级、功能及设计年限的交通量、交通流特性、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3)道路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2.3.2横断面布置(1)道路横断面一般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建设 指南 范例 城市道路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87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