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筑设计经验总结课件.ppt
《图书馆建筑设计经验总结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馆建筑设计经验总结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图书馆建筑设计,第一章图书馆建筑综述,第一节 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图书馆作为一种建筑类型,其实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建筑也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自从有了文字以来,人类便孕育了保存文字记录的必要,远古的人类将历史刻在石头上和甲骨上,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历史的进步,慢慢出现了收藏和利用这些载休的特殊建筑物,后人称之为图书馆。 图书馆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千多年。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发展,新载体、新印刷技术的不断涌现,造成管理、功能上的变化。使图书馆不断变化和发展。,第一节 图书馆的发展过程,最初的单一形态:古埃及、希腊罗马帝王、皇室出资修建的皇家、贵族图书馆,空
2、间单一,馆藏有限、规模不大,以藏书为主,藏阅一体,功能简单,空间却极度高大豪华。,第一节 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宗教影响下的发展:12世纪欧洲出现了中世纪的大学。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大学图书馆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大学图书馆都以教堂或修谴院的图书馆为蓝本。典型实例为英国三一学院图书馆。,第一节 图书馆的发展过程,15世纪后,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继而西方掀起产业革命;当时活字印刷书籍的大量普及、图书馆藏书倍增、促使图书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于是便出现了一种圆形屋顶下设中央大厅的屋筑构造形式。在空间形式上依然比较单一。这在设计、建筑技术上都是很大的迸步。在精神上也给人以宁静肃穆、博大崇高,置身其中。如入知识
3、宝殿的感觉。,第一节 图书馆的发展过程,19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又迸一步发展。特别是滚筒印制术的广泛应用;使出版物迅速增加。空间趋于序列化,丰富化,从原始的单一空间的以藏为主,藏阅合一,向复合空间的藏阅并重、藏阅分离转变,也就从原来简单的藏书楼逐步发展形成阅览与藏书分别占用建筑空间,并与借书出纳空间截然分隔的近代图书馆布局形式、藏书形式开始使用铸铁或型钢书架重叠向上发展,形成高密度、大容量的闭架书库即基本书库。,第一节 图书馆的发展过程,现代图书馆是从20世纪初开始出现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给入类带来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促使了知识载体的繁衍、提高和大量增加,也促使图书馆专业设备的产生和广泛应
4、用。仅仅经过短暂历史时期的近代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的形势变化。从这个世纪开始,西方国家的图书馆建筑,在规模上更超越了以前的历史时代。“在平面布局上首先开始突破了房间的固定分隔;并以大柱网、大空间适应了使用上调整互换的灵活性;其次是开始采用了“藏阅合一”的管理方式,大量实行开架借阅,促使传统式截然分隔 的“三大空间”解体, 基本书库大大压缩 或根本取消” 。以 后经过遂步完善, 形成了“模数式图 书馆”的设计模式。,第一节 图书馆的发展过程,我国图书馆建筑的发展历史 1,建于明朝的浙江宁波“天一阁”是中国现 存最早的图书馆建筑。其主要功能是藏 书,很少借阅。,第一节 图书馆的发展过程
5、,2,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始建具有近代公共图书室性质的图书馆建筑,如北京的京师图书馆、南京的江南图书馆。开始社供读者使用的阅览空间。,第一节 图书馆的发展过程,3。20世纪初,欧美图书 馆建筑文化影响我国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基本形成了藏、借、 阅、管的独立系统。 读者与图书分离,互 不交叉干扰。如清华 大学图书馆、东南大 学孟芳图书馆。,第一节 图书馆的发展过程,4,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图书事业发展较快。大致分三个阶段: 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我国图书馆采用闭架管理,强调藏、借、阅、管功能的独立分区,四大空间按书刊流通路线布局。 70年代后期,以读者为主,开架阅览、进库借阅。最大限度地缩短读
6、者与知识载体的距离。 80年代起,我国图书馆建设进入由传统型向开放式的现代化的图书馆转变时期。引入“模数式”图书馆设计方法。尝试柱网、荷载、层高“三统一”原则。采用大开间、大进深,用轻质隔断分割空间,使空间具有调整、移位、变更使用功能的可能性和灵活性;以读者为主,形成有序的组团组合空间系列。出现集藏、借、阅、管于一体的阅览单元,或以藏、借、阅、管四个功能单元组成“四合院式”的独立建筑单元。,第一节 图书馆的发展过程,5,当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人们在精神生活上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图书馆的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数量还是服务质量都在不断提高。普及
7、范围从开始的城市,发展到郊区、乡镇、以及社区。从开始的以书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从单一的阅读借阅功能,发展为现在的研究、展览、学习、交流、休闲、娱乐等综合性功能。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生活的活动场所。,第一节 图书馆的发展过程,6,图书馆的分类(一)、公共图书馆 1国家图书馆 2省(市)自治区图书馆 3县(市)图书馆 4区图书馆 5基层图书馆(街道、厂矿、企业) 6少年儿童图书馆,1,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全国图书馆事业的中心。其它公共图书馆均系按行政区划分设置的群众社会文化机构,分别为本地的广大群众服务,担负社会教育、普及文化及科技知识的任务。,第一节 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二、科学研究系统图书
8、馆 1专业图书馆 2综合图书馆 三、高等学校图书馆 1学院图书馆 2学院图书馆分馆 3科系图书馆 四、中小学图书馆,2,为研究生产及管理部门所设。一般只服务于本系统本部门人员,有时也对外开放,开展咨询服务,多采用开架管理 3,为教育及科学研究服务一般情况下阅览室的面积比例较大,采用开架管理,除本校师生员工外,有时也对外开放藏书特点取决于学校的性质 。 4,为学校教育的辅助机构,一般不接待校外读者,常附设在教学建筑中,第二节 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一般性要求,规模 图书馆规模由藏书量、阅览席总数来确定。此项数字确定后,应根据馆的性质、管理方式、结构型式等因素选取设计指标,通过计算分别求出读者使用空间、
9、藏书空间及辅助空间各部分的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然后求出总建筑面积。 (参考数字)一、小型图书馆:藏书量50万册以下。二、中型图书馆:藏书量50150万册。三大型图书馆:藏书量150万册以上,第二节 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一般性要求,第二节 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一般性要求,基地要求1地点适中,交通方便。公 共图书馆应符合当地城镇 规划及文化建筑的网点布 局。2环境安静场地干燥、排 水流畅。3注意日照及自然通风条件, 建设地段应尽可能使建筑 物得到良好的朝向。,第二节 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一般性要求,4远离易燃易爆 物噪声和散 发有害气体的 污染源。5留有必要的扩 建余地,以便 发展。6图书馆规模的 确定,图书
10、馆建筑设计,第二章总体规划及功能空间组织,第一节 总体规划,1图书馆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结合现状,集中紧凑,功能分区明确,简化交通流线,同时使各种功能的用房彼此联系方便,又不相互干扰。2合理、高效地组织交通,使读者人流、书流和服务人流分开,互不干扰而又便捷。道路布置应便于图书运送、装卸以及消防和疏散。并根据图书馆平均每日读者流量设置足够的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町立图书馆,停车场,第一节 总体规划,3馆区总平面宜结合建筑的形体,利用地形及自然景观条件布置绿地、庭院、广场等,创造优美的室外阅览环境,,第一节 总体规划,4规模较大的公共图书馆,少年阅览区应有单独的出入口和室外活动场地。5为了使读
11、者、工作人员以及藏书均有一个舒适、满足要求的环境,在总体规划时,主体建筑应争取良好的朝向和自然通风。6在选址和总图规划时,应留有扩建用地,以便日后发展。7 满足规划及规范要求建筑密度不宜大于40%,绿化率不宜小于30%,第一节 总体规划,8在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图书馆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基地的客观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做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第二节 室外环境设计,幽雅、大方、生态、宜人1,人车分流,避免干扰。尽可能做到车行出入口与人行出入口分开设置。如果条件有限,必须共用,应在车行道旁边设置人行步道,还可根据需要,在人行步道上进行铺装图案设计。,湖东 町立图书馆,第二节 室外环境设计,2,除了必要的
12、道路和广场外,尽量减少硬质地面。3,绿化尽量以树木为主,根据城市的气候,选择不同的树种,草坪宜用当地草种,注意及时修剪。,第二节 室外环境设计,4,室外阅读场所应选择安静的位置,考虑供读者阅读、交流时坐的设施。,第二节 室外环境设计,5,儿童室外活动场地,应考虑儿童的活动特点,注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置,并宜有专门的看护人员。,第三节 内部功能分区,1,图书馆建筑的用房分为四大部分:办公用房、阅览用房、和书库和一些公共用房。书是读者和办公人员之间的媒介。办公人员通过书来为读者提供服务。2,办公用房分为技术和管理两类,其布局除了满足方便使用外无特殊要求。书库的要求是便于藏书。阅览室是要求最高的,要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图书馆 建筑设计 经验总结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86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