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第十二章 汇率决定课件.ppt
《国际经济学 第十二章 汇率决定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 第十二章 汇率决定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十二章 汇率决定,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铸币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资产市场论,2,第一节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一、长期因素国际收支差额通货膨胀差异经济增长差异,3,国际收支差额,国际收支逆差外汇收入小于外汇支出外汇市场外汇供不应求外汇升值本币贬值国际收支顺差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外汇市场外汇供大于求外汇贬值本币升值,4,通货膨胀差异,通货膨胀率越高,货币的单位价值越少。通常认为当一国通货膨胀率超过了外国通货膨胀率时,该国货币要贬值。通货膨胀差异通过贸易收支影响汇率变化: 一国高通胀率会加大商品生产的成本,削弱该国商品国际竞争力,进而出口减少,同时刺激进口。BOP逆差导致本币贬值。通货
2、膨胀差异通过资本项目影响汇率变化: 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导致人们愿意抛售本国货币持有外国货币,造成本币贬值。 另一方面导致实际利率的降低,刺激资本流出,导致BOP逆差,造成本币贬值。,5,经济增长差异,从经常项目看:一方面经济增长快的国家,相对于经济增长慢的国家而言,国民收入增加,因而增加了进口需求,进而增加外汇需求,导致外币升值本币贬值。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率的提高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促使本国生产成本下降,增加本国产品竞争力,从而促进出口,促使本国货币升值。上述两方面的作用之和决定了经济增长差异对汇率的影响的结果。从资本项目看: 一国经济增长率高,则商业利润率也高,促进国外资本流入。促进本币
3、升值。,6,二、短期因素,利率差异中央银行的干预心理预期,7,(一)利率差异一国利率水平相对于外国利率水平,因而吸引投资者,导致资金流入,对本币的需求增加,导致本币升值,外币贬值。(二)中央银行的干预 如固定汇率、浮动汇率的制定。(三)心理预期 一方面受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对汇市产生预期;另一方面受信息、新闻和传闻的影响,对汇市产生心理预期。,8,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9,第一节 铸币平价理论(Mint Par),国际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包括金(铸)币、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一次大战前,盛行典型的金币本位制。金(铸)币本位制。特点:金币为本位币;自由铸造和溶化;金币
4、与银行券自由兑换;金币作为世界货币自由输出入。 各国规定了每一金铸币单位包含的黄金重量与成色,即含金量Gold Content, 两国货币间的比价以含金量来折算。,10,铸币平价 (Mint Par),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为铸币平价。1英镑铸币的含金量为113.0016格令1美元铸币含金量为23.22格令铸币平价为113.001623.22=4.8665,即1英镑约折合4.8665美元。,1英镑,1美元,1美元,1美元,0.86美分,1美元,11,黄金输送点(Gold Transport Points),但外汇市场买卖时的价格在黄金输送点内波动。黄金输送点=铸币平价运费,$4.8665,+
5、0.03,-0.03,$4.8965美国购买黄金运往英国,$4.8365用英镑购买黄金运回美国,12,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 黄金法定平价,13,第二节 购买力平价理论 (Purchasing Power Parity),1922年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认为: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所代表的购买力之比,汇率的变化取决于两种货币购买力的变化。主要内容:一价定律购买力平价绝对形式购买力平价相对形式,14,(一)一价定律,当不存在运输费用和人为的贸易壁垒时,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用相同货币表示的售价相等。否则商品套购活动就会发生,直到其价格差异的消除。,为直接标价下的汇率。,1
6、5,一价律不成立的原因,交易成本的影响。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影响。非贸易商品的影响。,16,(二)购买力平价论的基本思路和观点,理论基础:一价定律和货币数量论。 基本思路: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但却代表着一定的价值,可以在货币发行国购买一定量的商品,但不同国家的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是不同的。 基本观点: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两国纸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汇率是两国物价对比,即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之比。,17,(三) 购买力平价论的基本形式,(1)绝对购买力平价前提条件 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都成立。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同。基本公式,18,绝对购买
7、力平价不成立的原因,不同国家居民在商品消费偏好上的差异导致了产品的巨大差异性。不同的国家在设立物价指数时,各种商品的权重不可能是相对的,甚至一国在不同时期权重也是不同的;市场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关税、贸易壁垒以及交易成本也加大了这种偏离。,19,(2)相对购买力平价,主要观点 相对购买力平价从动态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与变动,认为汇率的变动由两国通货膨胀率差异决定,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变动率之比。基本公式,20,例,假如某段时期,日本商品价格从100日元上升到150日元,同期美国商品价格从1美元上升到1.25美元,那么,相对购买力平价为:,于是日元与美元的汇率应由原来的: USD1 = JPY
8、100调整为: USD1 = JPY120,21,汇率变动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22,四、购买力平价论的检验和评价,在实证研究中,一般只有在高通胀时期购买力平价才能成立。而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汇率分析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 (1)在短期内,高于或低于购买力平价的偏差经常发生,并且偏离幅度较大。 (2)从长期看,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购买力平价成立。 (3)汇率变动非常剧烈,远超过相对通胀率。 上述结论说明购买力平价论并不能得到实证检验的支持,23,评价,1.购买力平价的基础是货币数量论。2.揭示了通货膨胀与购买力平价之间的关系。3.在所有汇率理论中,购买力平价最有影响力。4.购买力平价在计
9、量检验中存在困难。但:物价除了受到货币数量影响外,还受到生产的禀赋:生产能力过剩投资:投资需求旺盛储蓄:消费不足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入与流出,24,第三节 资产市场论,产生背景资产市场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其产生背景是固定汇率制的崩溃及国际资本流动的高度发展。研究方法(1)将国内外资本市场与商品市场结合起来研究汇率。(2)决定汇率的是存量因素而不是流量因素。(3)在即期汇率的分析中考虑到预期的因素。,25,假设前提条件,(1)外汇市场是有效的。(2)一国的资产市场包括:本国货币市场、本币资产市场、外币资产市场。(3)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抛补套利的利率平价始
10、终成立。,基本思路资产市场的失衡引进汇率的变动,而汇率的变动促使资产市场从不平衡达到平衡。均衡汇率是资产市场平衡时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26,主要理论类型,资产市场论,货币分析法,资产组合分析法,弹性价格论,粘性价格论,27,一、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假设: 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可以完全替代,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具有完全弹性,因此货币市场均衡决定了汇率的变动。汇率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求决定汇率。国民收入、利率的变化,都通过对货币需求的作用而影响汇率。 总供给曲线垂直、货币需求稳定、PPP成立,,28,基本模型,本国货币市场均衡条件是: Ms = Md = k P Yi,取对数调整后可得本国价格水平
11、表达式: LnP = - Lnk LnY Lni + LnMs,同样方法得外国价格水平表达式: LnP* = - Lnk LnY * Lni * + LnMs *,29,购买力平价提供了国内外价格水平之间的联系: P = eP*,取对数整理后可得: Lne = LnP LnP*,上式便是弹性价格分析理论的基本模型。,那么,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为: 国内外国民收入、利率水平、货币供给水平,30,分析Lne =( LnY * LnY) + (Lni * - Lni)+ (LnMs - LnMs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国货币当局一次性增加货币供给,将导致在现价格下货币供给过剩,由于价格具有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经济学 第十二章 汇率决定课件 国际 经济学 第十二 汇率 决定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8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