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课件.ppt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实践中的几个问题,徐子林,一、我国固体矿产储量分类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特点三、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联合 国分类框架对比四、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实践中的几个 问题,一、我国固体矿产储量分类,1954年,我国地质部全国储委决定将苏联1954年批准的“固体矿产储量分类”作为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的参考。1959年,编制了我国第一部“固体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1977年,在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之后,调整了分类分级,编出了新一轮金属矿、非金属矿的勘查总则,提出了新的分类分级。,固体矿产储量分类,1992年,为适应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再次调整了有关
2、内容,出台了所有固体矿产的勘查总则和新的分类分级。1999年,编制出台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思路、概念与前完全不同。采用的是市场经济的观念。编制主要依据是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采纳了联合国分类框架和矿业发达国家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一些概念形成,同样采用了三维的结构形式来表示。,固体矿产储量分类,勘查阶段由低到高依次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地质可靠程度对应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探明的。预测的为潜在矿产资源,其余三个为查明的矿产资源。在地质轴上用的是地质可靠程度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由低到高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可行性评价的经济意义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
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五种分别在可行性评价轴和经济轴上表示。,固体矿产储量分类,1992年以前规范的主要区别: 1、分类条件上,1992年的分类在能利用储量一类中,又分出了a亚类内外部条件都具备当前能利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b亚类内部条件好,外部条件较差者(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不合理); 2、级别条件上,1977年后的与以前的有较大差别。1959年前的是将矿石加工技术性质和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作为级别条件,而其后的规范是将其从级别条件中提出,作为矿床开发的条件。,固体矿产储量分类,分类条件主要依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是否符合矿山生产的技术经济条件,在当前是否有经济效益;
4、(现在还应考虑环境上允许)。分级条件可分为:研究程度和控制程度两个方面。研究程度:包括勘查区地质、矿石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评价等;控制程度主要指对矿体形态、矿体连续性、以及对矿体的形态、矿石质量造成影响的构造、岩浆岩的控制程度。 级别条件中可靠程度的用词:A级准确查明、准确控制(由矿山承担);B级 详细查明、详细控制;C级 基本查明、基本控制;D级 大致查明、大致控制;,固体矿产储量分类,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的确定: 矿产勘查所获不同的地质可靠程度; 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固
5、体矿产储量分类,一、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各勘查阶段要求一览表,固体矿产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储量分类,我国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固体矿产储量分类,地质可,靠程度,类型,说明: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 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特点,(1)利用联合国分类框架中三维的概念进行分类,E轴经济轴,F轴可行
6、性轴,G轴地质轴;(2)采用国际惯例的分类;(3)增强了经济观念,强调了时效性;(4)“分类”中的三大类十六种类型概念界定清楚,不存在交叉现象;(5)采用联合国分类框架中的编码制;(6)矿产勘查与可行性评价两者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关系。(7)用途更加广泛,它将成为矿业市场交易中的重要技术标准。,固体矿产储量分类的特点,固体矿产储量分类的特点,三、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联合国分类框架对比,矿产资源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联合国分类没有。地质轴用的是地质可靠程度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联合国分类框架中分为详勘, 一般勘探、普查、踏勘四个阶段。经济轴将联合国分类中的潜在经济分
7、解为边际经济的、次边界经济的。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资源量及联合国分类框架中没有的基础储量三类,分为十六个类型,较联合国分类框架多了6个类型(基础储量)。,分类框架对比,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类型对比,分类框架对比,四、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实践中的几个问题,(1)矿产勘查的目的:是要准确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为矿山设计和建设提供地质依据。勘查阶段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实践中的几个问题,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化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实
8、践中的几个问题,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已进行了类比研究。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实践中的几个问题,联合国分类框架中对普查(333)的要求是数量的估计值是根据露头检查、地质填图、间接方法和有限的取样推测的。国际采矿冶金协会委员会认为,普查(333)这部分矿产资源是根据地质证据推断和假设的,但连续性未证实,通过适当的勘查技术在诸如露头、探槽、探井、坑道和钻孔位置上收集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固体 矿产资源 储量 分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86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