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之特殊句式课件.ppt
《古汉语之特殊句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之特殊句式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汉语之特殊句式,例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3分)(2010江苏),翻译: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得分点:殓;倒装句,例2: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3分)(2011广东),翻译:(罗提督)还邀请文人详细地(或:清晰地)记载他的事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奇异的男子汉啊。(3分。历、洵、句式,各1分),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1)古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和词类活用。(2)“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一)判断句,翻译下列句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柳敬亭者
2、,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秦,虎狼之国。,一、判断句:,判断句的格式: 1、 “者,也”表判断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 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 对比吾二臣者皆不欲也。非判断句,注意:并非所有的“者也”都表判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2、“也”直接表判断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 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汉书) 农,天下之大本也。(汉书),3、 “者”表判断 天下者,高祖天下。(史记) 地者,先君之地。(史记) 粟者,民
3、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4、“者”“也”全无:名词对名词直接进行判断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刘备,天下枭雄。 荀卿,赵人。(史记),可以转化为“者,也”句式。,5、强调式判断句:用副词“诚、乃、即、则、皆、素”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吾乃梁人也。(国策) 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 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且相如素贱人,6、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其中“是”表示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是,代词,这样。),7、否定判断句用副
4、词“非”表否定判断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非君子之道。(孟子) 子非鱼,安只鱼之乐?(庄子),判断句式小结:,(1)用“者也”配合表判断。(2)直接用“者”或“也”表判断。(3)用副词“乃”“则”“即”“皆” “素”等表示判断。(4)用动词“为”“是”表判断。(5)用“非”等词语表示否定性判断。(6)没有词语标志,名词对名词直接进行判断。,1、六种形式:,判断句式小结:,3、断句规律:,“是”,2、翻译的标志:,(1)“者,也”或“者” 表判断,主谓要断开,(2)名词与名词直接判断,主谓要断开,二、被动句,1、意念上的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得不焚。项脊轩志,没有语言标志,
5、动词从意思上表被动。,2、有标志的被动句 於(于、乎);见于;受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吾舅死於虎 不能容于远近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为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卒为天下笑。 为所 如姬父为人所杀 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见 彭成括见杀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臣被尚书召问。,被动句式小结:,(1)用 “于” “见”“见于”“受于” 表示被动。(2)用“为”和“为所” 表示被动。(3)没有语言标志,动词从意思上表被动。(4)用“被”表被动。,2、翻译的标志:,“被”“受到”,1、四种形式
6、:,三、倒装句,即变式句的种类:,主谓倒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注意:若有选择题要区分句式时,先区分大类(是不是倒装),再区分小类(哪一类倒装),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汝之不惠,甚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能解救他人的危难表现在哪里?,主谓倒置句,宾语前置句的三种形式: 第一、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有“不、未、毋、无、莫、勿、弗、否、非”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我)多年供养你,(
7、你)却不肯顾念我!,第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包括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1)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2)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大王来何操?您来的时候带了什么?,沛公安在?沛公 在 哪里?,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唯利是图。只贪图利益。,孔子云:何陋之有?有 什么 简陋呢?,“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汉语 特殊 句式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8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