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ppt课件.pptx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ppt课件.pptx(1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概述 (对象、范围、发展简史、方法、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社会化、社会化的结果、自我身份与自尊) 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知觉概述、印象形成与印象整饰、归因) 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社会动机概述、主要社会动机、社交 情绪)第五节 态度(态度形成、态度改变及其理论、态度测量)上述三节为强调个体的心理学层面 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沟通两个单元、人际关系三个单元) 第七节 社会影响(从众、社会促进和社会惰化、模仿暗示与社会感染) 第八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 上述三节为强调群体的社会学层面,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简史第三单元 社会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它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的影响。,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以对人类的反应、沟通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3、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社会心理学越来越强调整合的趋势,文化人类学可试为这一趋向的代表,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3、(一)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 E) B行为; 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 f函数关系其意义是,行为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二)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层面: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等2、人际层面: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3、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社会影响等4、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等。,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一、哲学思辩
4、阶段(启蒙期)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焦点为对人性的争论。二、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特点几大影响理论与人物,三、实证分析阶段时间、转向时的三大特征、特里普里特和墨德是这一时期的先驱,奥尔伯特是实验的代表。,二战之后的发展特征八十年代之后的发展特征为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1、价值中立原则(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伦理原则,二、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是所有研究方法的基础自然观察与参与观察(特点)2、调查法:访谈(取得成功的条件)问卷(优点)3、档案法(以内容分析为基本方法),实验法:是指在
5、控制各种实验结果因素的条件下,有目的有组织的操纵某个因素,以研究对被试心理效果的影响的方法。效度与信度随机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室实验(控制条件严格、内在效度较好)自然实验模拟实验(多用),实验法和调查法是社会心理学应用最广的方法。心理测验相关研究,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一、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沃尔特斯)基本观点与学习机制:社会行为通过学习获得:联想、强化、模仿,二、社会交换论(霍曼斯)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和缩小代价,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之一,提出五个普遍性命题,三、符号互动论(詹姆斯和米德)人的社会行为是对刺激意义的理解(符号),而且是在互动(内、外)过程中实现,四、精神分
6、析论(弗洛伊德)强调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的理论古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弗洛伊德的意识结构论、人格结构论、本能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体潜意识思想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新精神分析论:把文化、社会条件等因素作为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重要基础代表人物有:霍妮、沙利文、艾里克森等。,五、社会认知论 社会认知论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强调认知结构的意义,。代表人物为勒温,提出了场理论、心理生活空间、力、紧张与冲突等概念。,练习1、F.H.奥尔波特(F.H.A llort,1924)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 )的学科”。2、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强调群体与互动作用的是( )取向。3
7、、勒温( K.Lewin,1936)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 P, E ) 其中,E的含义是( ),4、社会心理是( )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5、在社会心理学有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 )的研究内容。6、( )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7、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 )8、历史上最早的心理学研究,是围绕( )的哲学家思辩。9、口头调查又称为( )10、参与观察的优点是( )11、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第一单元 社会化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与自尊,第一单元 社会化一、社会化的概念
8、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与个人的视角社会化的过程,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3、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方向4、培养社会角色,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时间与心向)2、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能力),四、社会化的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五、社会化的分类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心理学的概念)、道德社会化(知、情、行)、政治社会化,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一、社会角色的概念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心理状态。角色理论(米德),二、角色扮演1、角色期待(社会和公众)
9、2、角色领悟(认识和领悟)3、角色实践,三、角色失调,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与自尊一、自我1、定义也叫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2、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镜我),3、自我的功能:(1)保持个体的内在一致性(2)解释经验(3)决定期待,4、自我的形成: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5、自我概念的测量:在六、七分钟内写出15个“我是谁”的叙述句,6、自我意识的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二、身份1、身份的定义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稳定)及处境地位(易变)所决定的自我认同。,2、身份的特点:(1)、客观性 ( 2)、主观性( 3)、
10、多重性(4)、稳定性 (5)、契约性,3、自尊定义公式及其含义自尊的培养,练习1、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 )的过程A、成年人 B、社会人C、心理健全的人 D、合格社会成员,2、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 )的机制。A、继续社会化 B、终身社会化C、早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3、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 )、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A、社会地位 B、社会认知B、社会情感 D、社会意识,4、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 )A、角色内冲突 B、角色失调C、角色不清 D、角色间冲突,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
11、念,是( )A、主我 B、客我 C、镜我 D、社会自我,6、詹姆斯(1980)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是( )A、自尊=成功/自信 B、自尊=成功/抱负C、自尊=自信/抱负 D、自尊=抱负/成功,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第三单元 归因,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一、定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自己的知觉,二、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1、认知者的经验(图式)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3、认知者的情绪,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一、 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形成对他人印象的过程,二、印象形成的效应:1、首因效应(先入为主)与近因效应2、光环效应(以点代面)3、刻板印象(凝固化)
12、,一、印象管理(印象整饰):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与印象形成的关系,一、策略:1、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已2、隐藏自我与抬高自我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已4、投人所好,第三单元 归因一、归因的概念:归纳与寻找行为的原因二、行为原因的分类1、内因与外因2、稳定与易变性归因,内归因 外归因稳定 能力 任务难度不稳定 努力 运气 韦纳两维归因理论图示,3、内控与外控,三、控制点理论:控制点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观点。认为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控制点在个人的内部,称为内控者;控制点在个人的外部,称为外控者。,由于内控者与外控者理解的控制点来源不同,
13、因而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也不相同。内控者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而外控者倾向于以无助、被动的方式面对生活。这种态度与行为方式是不可取的。,四、归因的原则1、不变性原则(海德),2、折扣原则3、协变原则:刺激(客体)、主体、背景 (凯利)称为归因三维论三三种信息:特异性信息、 共同性信息、一致性信息,1、,归因规律:三高归为客体 特异性高归因为情景 一致性高归因为主体,五、影响归因的因素:1、社会视角(对自己有利)2、自我价值保护(心理价值)3、观察位置4、 时间因素,练习1、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 )基础的A、人际沟通 B、情景判断C、社会
14、知觉 D、人际知觉,2、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A、印象管理 B、第一印象C、首因效应 D、印象管理,3、刻板印象往往具有( )的性质。A、积极 B、消极 C、凝固 D、定向作用,4、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 )A、成败归因 B、稳定归因C、综合归因 D、不可控归因,5、( )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变,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A、行动者 B、内控者 C、外控者 D、观察者,6、人形成的经验网络叫( )A、经验系统
15、B、模式C、图式 D表象,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概述第二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机第三单元 社交情绪,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概述一、社会动机的概念社会动机是指由社会需要产生的,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二、动机的产生过程需要、动机、行为,三、社会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维持与调节行为,四、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型曲线,中等效果最好。容易的任务强一般难度中等困难的任务低,第二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机一、亲合动机1、亲和起源于依恋2、作用:满足个体的社会需要,获得信息,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窘迫3、影响亲合的因素:情境、情绪、出生的顺
16、序,二、成就动机1、重要性(个人、社会 )2、抱负水平(定义),与成就动机呈正比,三、影响因素:目标的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4、培养儿童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1)家庭教育方式(自律性) (2)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三、权力动机温特积极的权力动机:谋求更高的地位和权力消极的权力动机:害怕失去权力和地位引起权力动机的因素:社会控制的需求,无能力的恐惧。,四、侵犯行为(攻击行为)侵犯是侵犯行为的简称。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侵犯构成三要素:,侵犯的原因:1、本能学说:是人的死本能的表现(弗洛伊德),来源于动物适应环境的习性(罗伦茨)。2、多拉德的挫折侵犯说3、习得
17、论,五、利他行为(一)定义: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又不期待任何回报的行为。,(二)利他产生的条件1、外部因素(1)自然环境:良好的环境促进利他(2)社会情境: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而且在场人数越多,利他越小。这是由于责任扩散的缘故,即把责任分给在场的其他人,个人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责任减轻了。相反,独自一人时利他的可能性增大。(3)时间压力:时间紧迫难于利他(4)利他的对象:容易帮助与自己相似的人,有吸引力的人,没有伤害过自己的人。,2、个体内在因素 3、利他技能,第三单元 社交情绪一、社交情绪的概念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与社会需
18、要有关,二、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一)社交焦虑(二)嫉妒(三)羞耻与内疚,练习1、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 )A、U型曲线 B、倒U型关系C、线型关系 D、指数曲线2、( )是指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A、亲合动机 B、权力动机C、亲社会动机 D、侵犯动机,3、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的侵犯性( )A、增加 B、减少C、不变 D、不确定4、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一般情况下,在场的人数越多,助人行为( )A、越少 B、越多 C、越难预测 D、迅速增加5、社会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 ),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A、主观体
19、验 B、社会知觉C、社会动机 D、社会态度,第五节 态度第一单元 态度的形成第二单元 态度的转变第三单元 态度的测量,第一单元 态度的形成一、态度的定义:1、定义与特点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态度的特点:(1)内在性 (2)对象性(3)稳定性,2、态度的成分:认知成分(cognition)、情感成分(affection)、行为倾向(behavior)成分3、态度与行为态度含有行为的倾向性,通过态度可以预测人们的行为,4、态度与价值观有价值-肯定的态度无价值-否定的态度呈正比,二、态度的功能:(1)工具性功能 (2)自我防御功能(3)价值表现功能 (4)认知功能,三、态度的属
20、性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四、态度的形成1、依从2、认同3、内化,第二单元 态度转变一、态度转变的模型美国学者霍夫兰德等人提出一个态度转变模型,二、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 (一)传递者1、信息传递者的威信与相似度 2、说服的意图3、说服者的吸引力,(二)沟通信息1、信息差异 2、畏惧:中等强度的畏惧信息能达到最好的说服效果 3、信息倾向性,(三)接受者1、原有的态度与信念2、接受者的人格因素3、逆反心理、心理惯性等,(四)情境1、预先警告 2、分心 3、重复,三、态度转变理论(一)海德的平衡理论在人们的态度系统中存在某些情感因素之间或评价因素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即如果出现不平衡,则向平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8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