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的环境和生态毒理学课件.ppt
《纳米材料的环境和生态毒理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材料的环境和生态毒理学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纳米材料的环境和生态毒理学Environmental and Eco-toxicologicalResearch of Nanomaterials,一、纳米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疑问,纳米技术实现了以纳米尺度研究、定义及控制材料的结构特性,藉以创造新的物质,包括生命体。 然而基因工程不只是带来乐观后果。科学家用显微操作技术移动果蝇染色体的基因,培育出了比正常果蝇多长了一个胸脯和翅膀的果蝇;可以通过基因操作把果蝇的眼睛搬到不该有眼的地方,把翅膀搬到不该长翅膀的地方。 不难想像若用纳米技术操纵生物基因会制造出什么样的“怪物”来。,基因芯片,基因芯片就是典型的纳米技术与基因生物学结合的产物,人们通过基因芯
2、片能迅速查出自己基因密码中的缺陷,并利用纳米技术对错误基因进行修正。然而当可以治愈各种遗传缺陷疾病和肿瘤的一天来到的时候,可怕的社会问题也许会随之而来。,生物医药,对纳米最有兴趣的恐怕要数医药公司了。依靠纳米技术很容易把药物直接送到肺、心、肝、肾和大脑中去,能轻易进入皮肤,穿越血管,可是,这些“伟大能力”治病救人却又很让人担心,因为它对人体的破坏性也同样巨大。,因其反光度强,化学反应度低,二氧化钛在很多物质中存在,包括白色的油漆。普通防晒霜靠加入二氧化钛阻挡紫外线的辐射。 二氧化钛在纳米尺度下颜色出现异变,由一般的白色变成透明,由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制作的防晒霜也是透明的,它挡住紫外光却允许其他光
3、进入。 科学研究指出,二氧化钛纳米微粒可以进入皮肤甚至细胞,并在细胞内产生自由基,破坏原有的基因。 加入二氧化钛纳米微粒的防晒霜已和原先的产品不同,但法律常常滞后于科技,世界上还没有对纳米产品的制造及销售提出相应的规则、监管措施,也没有标识产品,消费者目前还无从选择。,纳米机器人,医学界最津津乐道的是纳米技术渗入仿生学制出的机器人。它们微小得几乎看不见,仅由数千个原子组成,可以在细胞之间工作。据说在瑞典研制的这种机器人由多层聚合物和黄金制作,有点像人的手臂,很灵活,能捡起和移动肉眼看不见的玻璃珠。科学家希望它能在血液、尿液和细胞介质中工作,可以捕捉和移动单个细胞。然而正因无可替代和无与伦比的功
4、能,它必将成为最有争议的技术。,这些纳米机器人移动和重新安排人体细胞中的原子排列顺。被修改了的细胞按照新的指令发挥功能。利用自然界原有的生命体(某些细菌、病毒等等)改造它们的生命过程,例如把细菌的尾巴去掉装上纳米管道,这种活的东西被称做“生物发动机”。就是这样一批又一批功能相关的蛋白质组群可以在人的身体里不断替换更新,不断复制。 原本细胞中发生的所有更新和运行都是按照DNA分子中的基因密码序列指令井然有序地进行的。纳米技术将可能仿照生命过程的各个环节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微型机器人,它们在血管中负责清除血管壁上沉积物,进入组织间隙清除癌细胞。 问题是还没人研究由此引发的负反应。,纳米材料污染环境,绿
5、色和平组织的报告认为,现在各国政府都没有为新型纳米材料制定严格管理制度。这样,细微的纳米颗粒有可能经呼吸被吸入人体,从而危害人民健康;而且某些纳米材料可能与有害的金属结合,从而污染环境。,有人认为,有关纳米技术的宣传有点过热。人们对于纳米技术关注已经开始产生副作用。“当人们过分炒作对于纳米技术的期望时,公众会认为我们的研究水平的实际要高很多。”,美国和日本一些大企业已经计划大量生产纳米碳管材料。在一些商业化的材料中,纳米碳管已经被采用。 在纳米碳管的生产过程中,工人是否可能吸入这种纳米材料从而影响健康。 在IBM,纳米碳管已经用于集成电路。从长远看,将来纳米碳管大量生产,并应用于衣物或是汽车车
6、身,那么人们接触这种材料的机会要大得多。 纳米碳管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到那时可能显现出来。,“福兮祸所伏”究竟是福是祸要看人类如何把握。,纳米技术的生物安全性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美国、欧盟及日本都对该领域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经费。 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2006 财政年度为环境健康和安全方面研究提供的资助高达3850 万美元,约占整个纳米科技投入的4%,并计划在今后几年将这一比例提高13%。20042005 年美国环保署(EPA)对纳米安全性的合计资助金额达到362 万美元,项目涉及内容广泛,主要包括资助氧化锌纳米颗粒的环境影响、纳米技术对生物体及生态系统的影响、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迁移
7、、转化及毒性研究、光催化纳米颗粒对细菌、藻类和浮游生物的慢性毒性研究等。另外,美国国家自然基金委(NSF)和EPA 给普渡大学碳纳米材料的环境转归项目提供了约200 万美元的资助,研究介质包括所有类型的土壤和水体,主要观察碳纳米材料对细菌和真菌的毒性。 目前可以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仍然屈指可数。,二、纳米材料的环境和生态毒理学,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而成为纳米污染物(nano- pollutants)。,1.1 纳米材料进入环境的途径,纳米药物或基因载体系统,虽然它并不直接用于环境,但是可以通过废弃物排放而污染土壤和水体; 纳米材料的环境直接释放,如纳米监
8、测系统(如传感器)、污染物控制和清除系统以及对土壤和水体的脱盐处理等。纳米材料的应用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及影响的程度如何,还有待研究; 工厂和实验室的废物排放也成为当前纳米材料进入环境的重要途径; 纳米产品,如个人防护品(化妆品、遮光剂)、纳米运动器材以及纳米纤维等都可以通过使用或废物处理等过程被释放到环境。 研究、生产、运输、使用及废物处理等过程中的间接和直接释放是纳米材料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但目前还不清楚这些过程的释放程度。,1.2 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一旦纳米材料进入环境,明确它的环境行(environmental behavior)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包括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迁移、
9、纳米材料特性的改变以及毒性作用等。目前我们对这些方面还知之甚少,有限的资料主要来源于纳米材料环境治理的相关研究。,环境纳米污染物的共同特征为以下10 点: 1)分子量和粒度的多分散性; 2)化学官能团的多样多变性; 3)形态结构和形貌的序列性; 4)反应活性部位的各异相关性; 5)电性与极性的显著取向性; 6)生物大分子的强烈结合性; 7)生态系统的潜在累积毒性; 8)微界面反应的错综复杂性; 9)多种污染物的组合复合性; 10)扩散和迁移的传播广阔性。 其中前5点为纳米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后5点为环境生态特征,粗略概括了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1.3 纳米材料的环境迁移及其影响因素,分散(d
10、isperse)和聚集(congregate) 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其表面缺少邻近的配位原子,因而具有很高的活性,而正是这种高活性导致纳米材料较难分散,极易发生聚集,尤其在水体环境中,如研究发现富勒烯易在水中聚集形成较大颗粒。 吸附(absorption) 一般来说,两性颗粒、具有电荷的颗粒以及粒径较大的纳米颗粒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多种类型的分子可以吸附到纳米颗粒的表面,而被吸附的分子对纳米颗粒的迁移与转归可能具有明显的影响,如可大大增加被吸附分子的生物吸收;另外纳米颗粒还可能通过吸附而成为某些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的运输载体。,生物吸收(bio-uptake)、生物蓄积(b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纳米 材料 环境 生态 毒理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83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