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课件.ppt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课件.ppt(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的影像学诊断,2014级研究生:王思丹,导师:孙学进教授,一、概 述,(一)纵隔的概念,1、概念: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2、包括的结构:心包、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胸导管、神经、胸腺、淋巴结等。,(二)纵隔的位置,水平面,冠状面,(二)纵隔的位置,胸腔正中偏左。,(三)纵隔的境界,侧界:左右纵隔胸膜,前界:胸骨及两侧的肋软骨,后界:脊柱胸段,上界:胸廓上口,下界:膈,(四)纵隔的分区,纵隔分区的意义(定位相当于定性) 不同纵隔占位性病变有不同的好发部位,纵隔分区的意义主要是为了根据病变的部位提供相应的诊断范围。,(四)纵隔的分区,1
2、. 三分法,前纵隔,后纵隔,上纵隔,下纵隔,气管,2. 四分法,上纵隔,下纵隔,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四)纵隔的分区,(四)纵隔的分区,3. 五分法,前上区,前下区,中上区,中下区,后区,(四)纵隔的分区,4. 九分法,中上,前上,后上,前中,中中,中下,后中,前下,后下,九分法各区所含结构,(1)前上纵隔:内有胸腺、左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上段、胸廓内血管、淋巴结等。(2)前中、下纵隔:内有胸廓内血管、疏松结缔组织、淋巴结等。(3)中上纵隔:内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气管、迷走神经、膈神经和淋巴结等。(4)中中纵隔和中下纵隔:内有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左右肺静脉、上腔静脉下段、心及心包、
3、气管杈及左右支气管、淋巴结等。(5)后纵隔:内有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迷走神经、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交感干和淋巴结等。,(五)纵隔的整体观,1.前面观,上:胸腺,下:心包,2.左侧面观,中部:肺根,前下方:心包隆凸,前方:左膈神经、左心包膈血管,后方:胸主动脉、左迷走神经、 左交感干及内脏大神经等,上方: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等,食管上三角: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 和脊柱围成。内有胸导管和 食管胸段上份。,食管下三角:心包后界、胸主动脉和 膈围成。内有左迷走神经 和食管胸段下份。,3.右侧面观,中部:肺根,前下方:心包隆凸,前方:右膈神经、右心包膈血管,后方:奇静脉、
4、食管、右迷走神经和 右交感干及内脏大神经等,上方: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奇静脉弓 和气管等,(五)纵隔的整体观,下方:下腔静脉,(一)层次,前层(胸腺静脉层) 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中层(动脉神经层)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后层(管状层) 气管、 食管、左喉返神经、胸导管,二、上纵隔,左肺,主动脉弓,左膈神经,右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右迷走神经,左喉返神经,胸导管,食管,上腔静脉,气管,二、上纵隔,(一)层次,1.前层,胸腺,左头臂静脉,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胸腺静脉层,二、上纵隔,(一)层次,2.中层,动脉神经层,主动脉弓及三大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主动脉弓的毗邻,1.
5、左前方,左肺及左纵隔胸膜,左膈神经及心包膈血管,左迷走神经,左肺,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2.右后方,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左喉返神经,胸导管,胸导管,上纵隔,主动脉弓的毗邻,左肺,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左喉返神经,胸导管,3.上方,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左头臂静脉,4.下方,肺动脉,动脉韧带,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左主支气管,上纵隔,动脉导管三角,1.位置,主动脉弓的左前方,2.构成,前:左膈神经后:左迷走神经下:左肺动脉,3.内容,动脉韧带,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心浅丛,4.临床意义,手术寻找动脉导管,上纵隔,二、上纵隔,(一)层次,3.后层,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胸导管,管
6、状层,气管胸部及主支气管,1. 位置,2. 特点:,气管杈,气管隆嵴,左主支气管 细长、稍倾斜右主支气管 粗短、稍陡直,上纵隔,气管胸部及主支气管,上纵隔,3.毗邻,前方(前后) 胸骨柄、胸腺、左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及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心深丛、淋巴管等后方 食管,左后方有左喉返神经 下方 左、右肺静脉和左心房左侧 左锁骨下动脉、左迷走神经右侧 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奇静脉弓、右迷走神经、右纵隔胸膜等,(一)前纵隔,1.位置,上:胸骨角平面下:膈前:胸骨及两侧肋软骨后:心包前界,2.内容,胸腺、脂肪结缔组织、纵隔前淋巴结,三、下纵隔,(二)中纵隔,1.位置,上:胸骨角平面下:膈前:心包前界后:心
7、包后界,2.内容,心心包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心包膈血管,3.心包,纤维心包,浆膜心包,壁层,脏层,心包腔,4.心包窦,心包横窦,心包斜窦,心包前下窦,(二)中纵隔,心包斜窦,(三)后纵隔,1.位置,上:胸骨角平面下:膈前:心包后界后:第5-12胸椎体,2.内容,食管、胸导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迷走神经、胸交感干、内脏大神经纵隔后淋巴结等,(三)后纵隔,3.食管胸部,分段,临床上以主动脉弓的上缘和肺下静脉的下缘为界,上段:自食管起始处至主动脉弓的上缘,中段:自主动脉弓的上缘至肺下静脉的下缘,下段:自肺下静脉的下缘至食管末端,食管颈部,食管胸部,食管腹部,胸上段,胸下段,气管
8、杈,3.食管胸部,毗邻,胸上段的前方:气管、气管杈、主动脉弓 及分支、左喉返神经等,胸下段的前方:左主支气管、左心房、 左迷走神经等,3.食管胸部,毗邻,后方,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胸主动脉、右肋间后动脉等,3.食管胸部,毗邻,左侧,胸上部:左锁骨下动脉、胸导管上份、主动脉弓 左纵隔胸膜等,胸下部:胸主动脉、左纵隔胸膜等,右侧,奇静脉弓、右纵隔胸膜等,3.食管胸部,毗邻,三个生理性狭窄,血供,胸导管,行程,T5,2. 毗邻,上段:,下段:,左 左纵隔胸膜,右 右纵隔胸膜,纵隔间隙,纵隔组织器官之间,存在着某些恒定的间隙,这些间隙含有脂肪组织、小血管、淋巴组织。包括:胸骨后间隙气
9、管前间隙食管后间隙,纵隔原发性肿瘤与肿瘤样病变诊断要点,1、定位2、形态、边缘、密度(信号)3、活动性,一、定位,(一)纵隔与非纵隔病变定位,1、病变中心线的位置2、病变边缘是否清楚3、病变与纵隔的夹角4、纵隔组织受压移位的情况 ,纵隔病变与纵隔旁肺内病变的鉴别,纵隔良性肿瘤与纵隔旁肺癌的鉴别,上腔静脉综合征:是肿瘤常见的并发症,通常被认为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肿瘤急症上腔静脉综合征是上腔静脉梗阻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上半身血液回流受阻,上腔静脉压升高,形成广泛的上腔静脉侧支循环,并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上腔静脉是头、颈、上肢、上胸部血流回流的主干。当该血管受压可导致这些区域静脉压升高和淤血,继而发生上肢
10、水肿,胸腔和心包渗出,甚至气管水肿,脑水肿,以及心搏出量减小,伴有意识改变、视力下降、头痛等症状。若上腔静脉受压过久,则可导致局部血栓形成,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在缓慢的受阻过程中,可发生乳房内侧、脊柱、奇静脉、胸廓的侧支循环形成,表现出特征性胸壁浅静脉怒张。,(二)纵隔内肿瘤的定位, 起源于纵隔内某组织的肿瘤有其好发部位,所以根据肿瘤部位,常可推出肿瘤类别。,(四)九分法常见肿瘤的好发位置,二、形态、边缘及密度(信号),良性肿瘤边缘常光滑锐利清晰,与邻近结构界限清楚,脂肪间隙存在恶性肿瘤常为分叶状及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较大时,邻近的脂肪间隙常消失,附近的骨骼呈侵蚀性破坏,形态与边缘,囊性病
11、变( 含液性肿块)病变呈水样密度,CT值常为0HU20HU,MRI上呈长T1、T2信号,见于甲状腺囊肿、胸腺囊肿、淋巴管囊肿、支气管囊肿和心包囊肿 实性病变 ( 软组织密度肿块)病变呈软组织密度,CT值常为30HU50HU或以上, MRI上呈稍长/等T1、T2信号,见于甲状腺肿、胸腺瘤、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 脂肪类病变 (含脂肪性肿块)病变CT值一般为负值,其范围常为-80HU -50HU, MRI上呈短T1、长T2信号,常见于皮样囊肿、畸胎瘤、脂肪瘤,密度、信号,三、活动性: 甲状腺的肿瘤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支气管囊肿则随呼吸运动而与气管活动一致。,发病率居前六位、神经源性肿瘤(neu
12、rogenic neoplasms)、恶性淋巴瘤(lymphoma)、胸腺瘤(thymoma)、畸胎瘤(teratoma)、胸内甲状腺肿(intrathoracic goiter)、支气管囊肿(bronchogenic cyst),(一)胸内甲状腺肿,正常甲状腺位于颈前正中,起自甲状软骨,下至第6气管环,(一)胸内甲状腺肿, 胸内甲状腺瘤的来源:(1)胚胎时期在纵隔内遗存的甲状腺组织,以后发展成为胸内甲状腺瘤;(2)原为颈甲状腺瘤,以后下坠入胸骨后间隙,一般多见于前上纵隔,亦可见于中、后纵隔。,临床,该病常见于50岁左右的人群,以女性为主 迷走甲状腺多无临床表现,也可有甲亢表现者。 胸骨后甲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纵隔 解剖 常见 肿瘤 影像 诊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8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