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异同比较汇总课件.ppt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异同比较汇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异同比较汇总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923年的一个仲夏之夜,两位年轻人荡漾在秦淮河的波影中,在游玩结束后,他们约定各自写一篇同题文章。 不久这两篇文章就被刊登出来,文章风格不同、各有千秋,名噪一时。 这两位年轻人就是著名的作家朱自清,和红学家俞平伯。这两篇文章也就是被称为双璧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件事也成为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异同比较,中文132班 沈爽,目录,文章及作者简介,二者的异同比较,南京秦淮河,它那旖旎的风光,尤其是它那蕴含历代兴亡的史迹,历来就是许多骚人墨客歌咏凭吊的场所。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2、后庭花。”把对秦淮美景的抒写与对时局的深沉感慨结合了起来。 到了清代,孔尚任作传奇桃花扇,更是极写秦淮河笙歌繁华的气象和国破家亡的惨景。因此人们神往秦淮河。,文章简介,这两篇散文写于“五四”革命风潮刚刚过去三四年的时候。当时,随着革命的深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分化,“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比之“五四”当时来,整个文化领域显得比较冷落。 由于新的革命高潮还没有到来,一些知识分子感到前途茫茫。两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叙了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引人发思古之幽情。 富有诗情画意是文章的最大特色,秦
3、淮河在作者笔下如诗、如画、如梦一般。奇异的“七板子”船,足以让人发幽思之情;平淡中见神奇,意味隽永,有诗的意境、画的境界,正所谓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过渡页,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四卷朱自清文集。 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享有盛名的散文作家。,俞平伯 (19001990.10)古
4、典文学研究家, 红学家。诗人,作家。原名俞铭衡,浙江德清 人。 朱自清、俞平伯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后出现的年纪相当的著名学者作家。 他们同为浙江人,同从北京大学毕业,同做过北京大学教授;同时写诗写散文,同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同有成果。朱自清写景散文以“绘画的美”从描述的对象“呼之欲出”,在现代写景散文中占有重要地位,,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本文选自朱自清踪迹,上海亚东国书馆1924年版。,他的实践打破了当时流传的“美文不能用白话”写作的“迷信”。俞平伯则成为红楼梦研究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 这样两
5、位现代文学史上几乎齐名的大家,同乡同学同事同志同情趣,同为好友,连做文章也同题,这不能不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佳话。国内某知名作家撰文说,朱自清、俞平伯不但把秦淮河作尽了;也把同题散文作尽了;把写景散文也作尽了,把作文才气也作尽了;把同题作文也作尽了。一连串作尽,吓得后人不敢再作同题文章了。事实上也是这样,作同题文章在朱、俞同题散文前后都曾有过,都不曾有朱、俞二位大家取得的齐名成就。,二者的异同比较,一、写作背景相似 都写于“五四”革命风潮之后,革命热情消退,知识分子陷入迷惘,内心苦闷,却找不到出路。无论是俞平伯还是朱自清,由于他们都困缚在知识分子的狭小天地里他们也有所不满,有所追求,但是又感到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灯影 秦淮河 异同 比较 汇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82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