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全套PPT课件.ppt
《《制度经济学》全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经济学》全套PPT课件.ppt(6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制度经济学,经济学院,教学内容,第一章 制度分析的流派 第二章 制度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第三章 制度的分类及其功能 第四章 交易费用理论 第五章 社会资本理论 第六章 产权理论 第七章 企业理论 第八章 国家理论 第九章 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主要参考著作: 1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3.柯武刚 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一章 制度分析的流派 制度是规范人的行为规则。它具体表现为产权安排 、法律体系、意识形态、习俗和习惯以及组织形式等。 制度规定了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
2、交往方式和交往目标,进而规范着社会的基本结构和人们的选择方式。 制度是重要的,有完善的制度,就有规范的秩序;有好的制度,就有好的社会;有成熟的制度,就有文明的生活。制度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及其对人的交往和经济选择的影响的科学,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制度是最好的?如何建立更好的制度?,制度分析的演进历史: 1,李斯特为代表的德国历史学派(19世纪40年代-90年代) 2,旧制度经济学(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3,演化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 4,新制度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至今) 5,认知经济学(20世纪90年代至今),一、(德国)历史学派 1、产生的背景 一)
3、19世纪初,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一些思想家呼吁国家的统一,并企图依靠国家政权来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 二)批判鼓吹自由贸易的英国古典经济学。 三)实质是德国资产阶级在向当时统治世界市场的英法资产阶级争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争夺对世界尤其是殖民地的控制权。,历史学派以历史主义为旗帜,从德国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地为德国寻求强国之策。他们所得出的某些结论及思路,对后进国家的起飞仍有借鉴意义。 历史学派反对以世界主义,以静态的、单因素的分析方法作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和方法论。他们强调国家民族(具体是德国)的特殊性,以发展的眼光、从宏观上为德国设计强国之路。,2、历史学派方法论 一)历史学派方法论的基本
4、的和独特的信条是:科学的经济学应该专注于历史专题研究。 二)经济学家所应该掌握的首先是历史的技能。 三)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调查研究各时各地的种种具体类型或过程的活生生的细节。 3、历史学派的基本观点 一)重视国家的作用;反对以全人类的名义开展研究。 二)重视法律的作用; 三)重视伦理道德因素的重要。 4、德国历史学派有旧新之分。 旧历史学派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代表人物是李斯特;新历史学派是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代表人物是施穆勒。,1)旧历史学派:李斯特(G. F. List, 17891846) 1789年8月6日,李斯特生于德国符藤堡(Wurttemberg)罗伊特林根(Reutli
5、ngen)的一个皮革匠家庭 1806年开始在符藤堡政府部门供职 1817年任图宾根大学教授 1820年当选为符藤堡国会议员。后因触犯当局被捕入狱 1822-1824年流亡法国、瑞士 1825年赴美,1830年加入美籍,此后多数时间以美国公民身份游荡于比利时、法国和德国之间 1825年到美国经营农场并开办媒矿 1832年回到欧洲参与莱比锡德累斯顿铁路建设工程 1834年,德国关税同盟建立 1837年在美国的矿山破产,在德国没有一份固定职业。法国和俄国政府邀 请他,他拒绝 1841年被委任为莱茵报主编,由于健康原因未能成行(不久后马克思担任了这一职务) 1846年11月30日,李斯特在一个小镇开枪
6、自杀,结束了57岁的生命,德国经济学家,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积极参加反封建活动,倡导成立德国工商业协会,力图废除关卡,统一关税。 主要著作有: 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1827) 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1837)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 一)李斯特的经济学说以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德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为中心思想,采取历史方法论证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强调政治经济学的民族性,从而与英法经济学家大不相同。 二)李斯特认为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缺陷在于宣扬世界主义经济学而忽视了经济发展的民族特征。李斯特认为不存在政治经济学,而只存在国民经济学,力图证明政治经济学应当探讨的是本民族经济
7、发展的条件,而不是普遍的理论概括。,三)旧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 其一,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各个民族经济发展特殊道路的科学,而不是研究共同规律的科学; (以国别研究为主) 其二,经济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历史方法。按照时代的顺序研究经济问题(以史为鉴,认识现在,展望未来) 其三,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时,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根据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相应的特殊的政策),李斯特的生产发展阶段学说 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中,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五个阶段: 1)原始未开化时期, 2)畜牧时期, 3)农业时期, 4)农工业时期, 5)农工商业时期。 德国当时还是个农业国,处于第
8、三阶段,所以李斯特主张德国应保护关税,过度到第五阶段,同英国争霸,向世界扩张。,旧历史学派的B.希尔德布兰德(18121878)则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的三分法,他以财货的流通形态为标志,将经济发展阶段分为: 实物经济; 货币经济; 信用经济。 这里的“实物经济”是指物物交换的经济;“货币经济”是指近代市民社会,包含有资本主义经济一切特征的经济阶段。由于“货币经济”阶段产生了种种的弊害,他认为“信用经济”是可以解除“贫困”的理想的经济状态。,新历史学派更偏重于理论的发展阶段的划分。G.von施穆勒在重商主义及其历史意义(1884)一书中提出: 种族及马尔克经济; 村落经济; 城市经济; 领域经济;
9、、 国民经济。 这种划分方法是根据经济生活的平面的扩大和经济政策的主体变化,,K.比歇尔(18471930根据欧洲各民族的发展和财货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财货由生产者到达消费者所经由路程的长度,将发展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 封锁的家庭经济阶段, 城市经济阶段, 国民经济阶段。 第一阶段包括古代和中世纪庄园制时代,没有交换。 第二阶段指中世纪城市经济的时代,以及近代统一的国民国家成立以前的经济阶段,存在交换。 第三阶段是统一的国民国家成立以后的经济阶段。是企业生产的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要经历许多流通环节的阶段。,把人类经济生活划分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早在希腊罗马时代,对人类经济生活的发展,就已
10、被划分为狩猎、游牧和农耕三个阶段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沿用三阶段划分来说明市民社会以前的人类经济发展过程。,马克思的观点 一、社会经济形式(生产力): 1)自然经济、 2)商品经济、 3)计划经济。 二、社会经济制度(生产关系): 1)原始社会、 2)奴隶社会、 3)封建社会、 4)资本主义社会、 5)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经济成长的阶段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斯托1960年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提出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在该书中将经济发展分为: 1)传统社会阶段、 2) 起飞前提阶段、 3)经济起飞阶段、 4)成熟推进阶段、 5)
11、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其中经济起飞阶段指经济发展由传统经济进入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增长阶段。,“传统社会”阶段 这个阶段不存在现代科学技术,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农业居于首位。 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 从传统社会向“起飞”阶段过渡的时期,近代科学知识开始在工、农业中发生作用。 “起飞”阶段 即产业革命的早期,工业化开始阶段,新的技术在工、农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投资率显著上升,工业中主导部门迅速增长,农业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向“成熟”发展的阶段 现代科学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经济持续增长,投资扩大,新工业部门迅速发展,国际贸易迅速增加。一般从“起飞”到成熟阶段,大约要经过60年左右。
12、成熟后就要销费。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起飞”和“追求生活质量”是两个关键性阶段。他把美国看成处在最先进的理想阶段,第三世界国家是处于“起飞”阶段。,起飞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次突变。一国经济要能起飞,必须具备3个相互有关的条件: 提高生产性投资率,使积累占国民收入的10以上。 建立和发展一种或多种重要的制造业部门即主导部门。 进行制度上的变革,迅速出现一种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推动现代部门的扩张。 3个条件互相联系,缺一不可。,日本经济的起飞阶段大体从1957年到1975年,这段时期日本的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5%,而通货膨胀率年平均值只有4.7%。 战后日本百
13、废待兴,根本不具备经济起飞的条件,只是在美国的扶持和朝鲜战争的刺激下逐步恢复国内经济,当积累起一定经济实力后,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支持私人企业发展,扶持重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改革促使日本进入将近二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时期。,韩国经济的起飞阶段从1963年到80年代末期,这段时期韩国的平均GDP增长率达到10,这段时期韩国平均通货膨胀率只有3.6, 韩国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和日本一样,韩国政府在60年代为促进经济发展也开展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扩大财政赤字投资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投资,扶持钢铁、石油、有色金属等重工业优先发展。,2)新历史学派:施莫勒(1838 1917) 施穆
14、勒系统论证了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方法论,将之归纳为“历史归纳法”、“历史生理法”和“历史统计法”三类。认为罗雪尔的研究是“历史生理法”的代表,他自己的方法是更科学的“历史统计法”。他力图通过归纳历史和统计资料,建立他所谓的国民经济学,全面讨论所有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在此认识的指导下,他创立与主编了被称为“施穆勒年鉴”的德国立法、行政和经济年鉴,全面搜集和记录历史资料。因此也使历史学派成为当时德国的主流经济学派。 他坚决反对门格尔所采取的“英国演绎学派”的方法,认为他们将经济学说建立在一两个心理命题上的做法,把经济学弄得过于狭隘,演绎方法的使用要服务于和从属于归纳方法。他宣称:“政治经济学的
15、一个崭新时代是从历史和统计材料的研究中出现的,而绝不是从已经过一百次蒸馏的旧教条中再行蒸馏而产生的“。,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是施穆勒(1838-1917),瓦格纳(1835-1917),谢夫莱(1831-1903)等。 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特点是: 一)对归纳法采取更为极端的看法,把历史方法和演绎方法完全对立起来,认为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必须利用历史的方法,抽象演绎方法是不可能得到任何成果的。,二)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大量地利用统计资料,统计学和历史统计学被认为是最基本的研究经济学的方法。(旧历史学派:历史生理学) 三)强调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施穆勒特别强调,人类的经济活动不光是仅仅局限于
16、满足自身物质方面的欲望,还有为满足高尚的、完美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欲望。 生产、分工、分配、交换不但是技术范畴,同时也是伦理范畴。经济组织是被伦理道德所规范的一种秩序。经济问题只有和伦理道德联系在一起才能予以说明。,四)强调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是集体经济的最高形式。在前进的文明中,国家公共职能正在不断地扩大和增加。十八世纪末叶的德国后康德时期的哲学中的国家有机学说是其渊源。 (该学说反对人是独立的个体,而主张人是社会全部有机组织的一个部分。国家有机说旨在取代法国卢梭提出的国家契约说。费希特(1762-1814)代表人物) 五)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关系。瓦格纳认为,一个人的
17、经济地位不是决定于所谓的自然权利,而是决定于法律制度,而法律制度是历史的产物。经济自由,财产权利,契约关系,都决定于法律制度。 六)他们的社会理想是建立国家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一方面同意对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私有制的改良,同时,又要求在社会利益的前提下给予国家以管理社会经济和节制私有制经济的权利。,二、美国旧制度学派 (一)以凡勃伦、康芒斯和密契尔等为代表的老制度学派。 20世纪20年代制度学派是美国经济学界的主流。他们中包括凡伯伦、康芒斯、米切尔、汉弥尔顿、JM克拉克等。 康芒斯致力于分析资本主义的法律体系与经济体系的关系; 米切尔则因运用制度主义的方法对经济周期问题进行解释并作出了一系列
18、的统计工作而著名,他还是著名的“国家经济研究署”(Natioan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即NBER)的创立者; 汉弥尔顿是“制度经济学”这个词的命名者; 克拉克的研究领域在于经济体系中的法律问题,尤其是对劳动关系的研究最为著名。 经过他们的努力,制度主义者不仅成为经济学界的主要力量,而且对政府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个中心:芝加哥大学(凡伯伦正是在此奠定了制度主义的基础;威斯康星大学(康芒斯是这个中心的领袖);哥伦比亚大学(米切尔、克拉克、图格维尔、多夫曼等人聚集此地),(二)贝利、米恩斯为代表的制度学派 20世纪30至40年代的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贝利
19、和米恩斯(G. C. Means)等,代表作是贝利和米恩斯的现代公司和私有产权(1933)。 从社会和企业结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经济问题把经济制度微观化为企业制度,具体化为权利结构。 贝利和米恩斯认为,美国企业大多数股权分散,企业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经理层手中。这就造成了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贝利和米恩斯揭示了现代企业内部结构特征,也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提供了命题。,(三)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 约翰加尔布雷思(Galbraith,John Kenneth,19082006.4.29) 1908年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苏格兰移民的农场主家庭里。 1931年毕业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农学院,
20、获学士学位。 1933年在美国伯克利学习农业经济,获硕士学位,次年又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名为加利福尼亚州的县支出) 1934年,加尔布雷思来到哈佛大学任讲师,讲授农业经济学。在哈佛工作期间,加尔布雷思结识了约瑟夫肯尼迪和约翰肯尼迪兄弟,后来与他们交往甚密。 历任美国物价管理局副局长、战后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团长和美国国务院经济安全政策室主任。加尔布雷思还曾担任过普林斯顿大学的副教授、财富杂志的编辑。 1949年就开始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 19611963年期间出任美国驻印度大使。 1972年当选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去世前一直是哈佛大学保罗M. 沃伯格讲座经济学名誉教授。,加尔布雷思的代表作
21、有: 美国资本主义:抗衡力量的概念(1952年) 1929年大崩盘(1955年) 丰裕社会(1958年) 新工业国(1967年) 经济学与公共目标(1973年) 、 不确定的年代(1976年) 一个永久开明人士的记述(1971年)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探究存在种种弊端的原因,建立了“二元结构”理论模式,并提出了社会改良的政策主张建立“新社会主义”。,1、权力转移论 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会不断发生变化。 在不同的社会和同一社会的不同时期,谁掌握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谁就掌握了权力。 以资本主义社会为例,工业化时期的最重要生产要素是资本,因此权力掌握在资本家手中;而在后工
22、业化时期,资本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的地位被技术(加尔布雷思所指的技术其实包括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在内的专门知识)取而代之,所以社会权力落到了包括科技人员和管理阶层在内的技术型组织成员或技术专家手中。,2、生产者主权论 加尔布雷思从现代公司以实现“稳定”为首要目标这一点出发,提出了“生产者主权”论。 “生产者主权”是一个与“消费者主权”相对立的概念。消费者主权是指在商品市场上消费者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的状况,消费者的购买和消费决策决定着生产者生产什么;而生产者主权则是指生产者决定生产什么产品并控制价格,消费者要根据生产者的意志来进行购买和消费。 加尔布雷思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者
23、设计和生产产品,并控制着产品销售价格,然后通过庞大的广告、通讯网络和推销机构对消费者进行“劝说”;现代大公司还对政府进行游说,以左右政府的采购决策。这就是“生产者主权”论的主要内容。,3、二元体系论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由一千多家大公司所构成的计划体系与数以万计的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所构成的市场体系两部分组成。“权力转移”、“目标变化”以及“生产者主权”现象都发生在计划体系内部;而在市场体系内部,权力仍然掌握在企业主手中,企业还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首要目标,消费者主权仍占据重要地位,生产者依旧听命于市场。 二元体系是导致现代资本主义这样的“丰裕社会”仍然存在贫困、资源配置失调等各种矛盾和社会冲突的根
24、源。 计划体系和市场体系权力是不平等的,导致收入上的不平等。计划体系力量强大,市场体系力量弱小,前者居于强势地位,后者处于弱势地位。 应该减弱计划体系的权力,扩大市场体系的权力;资本主义社会应该把权力均等化和收入均等化作为目标。,4、新社会主义论 加尔布雷思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最终会走向趋同,只要进行社会改革就能够实现“新社会主义”。 加尔布雷思认为,这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趋同是现代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计划终究要取代市场。其具体表现就是管理需求、控制物价;技术阶层终将取代资本家掌管计划体系的权力;国家必将行使调节总需求、物价和工资的职能,并且致力于兴办教育和发展科技。 加尔布雷思
25、认为,通过限制资本主义社会计划体系的权力,提高市场体系的地位,就能够在这两个部门实现权力和收入均等化,从而实现“新社会主义”。 加尔布雷思的新社会主义论看到了现代化大生产的某些一般发展趋势,如计划体系和市场体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过,他为解决这对矛盾所开的处方(如国家负责调节总需求、物价和工资等)只能起到缓解矛盾的作用,达不到根治的目的。,(四)凡勃伦的制度观 制度学派是美国的经济学学派。美国没有经历过古典经济学的阶段,十九世纪末以前,基本上是输入英法的旧经济学。十九世纪末,美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经济学。 凡勃伦在大学读书的时候读书面很广,曾涉略哲学、心理学、自然历史、考古学、生物学等学科,这对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度经济学 制度 经济学 全套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8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