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德国教育课件.ppt
《20世纪的德国教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的德国教育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世纪德国教育思想及实践,背景,社会局势:20世纪世界爆发两次大规模战争,各国的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整体局势动荡不安,对各国教育都有很大冲击,经济:受工业革命影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发展,在20世纪中后期爆发经济危机等,对工人的数量、素质要求都有所提高,职业教育地位提高。,政治:出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二战后更是形成两极对峙的冷战局面,不同意识形态下教育思想和制度也出现不同,文化:教育革新运动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对各国教育本身有很大影响,20世纪德国教育思想及其实践,魏玛共和国时期(1919-1933),德意志帝国(1870-1918),纳粹德国时期
2、(1933-1945),联邦德国的教育改革(1949-1990),民主德国的教育改革(1949-1990),统一后德国的教育改革,关于20世纪德国教育思想及实践的思考,德意志帝国时期,三轨制,国民学校,中间学校,文科学校,三轨制下的德意志学校,等级性和阶级性,Company Logo,海量PPT模板免费下载,德意志帝国时期,减少文科中学古典语言的分量 增加自然科学和现代语言的课程,出现两类学术性中学 实科中学 文实中学,20世纪 德国加快教育改革步伐,1901 召开教育工作者大会并进行教育改革,宣布文科中学、实科中学和文实中学的地位相等,对现行各中学的课程进行了调整 但仍重视文科中学及其课程的
3、地位,19世纪末一位法国学者谈到:“在科学的各个领域,德国毫不例外居领先地位。德国一国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已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各国的总和。这是不争的事实。德国在科学上的优势可以和英国在贸易和海上的优势相媲美。”,一位德国教授在1900年说到:“在宗教或是艺术等其他领域,其他民族或许胜过我们,但德国精神在本世纪的科学领域凯歌高奏,胜过其他国家。科学是我们的荣耀。”,为20世纪德国高等教育所唱的赞歌,威廉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始者 著名的教育改革者、语言学者及外交官重要思想:现代的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合”,教学与研究同时在大学内进行,而且提倡学术自由,大学完全以知识学术为最终目的,并非培养务实型人才。,柏林自
4、由大学校训德语:Wahrheit-Gerechtigkeit-Freiheit中文:事实-正义-自由,柏林大学是德意志现代文明的摇篮。它颠覆了传统大学模式,倡导“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它树立了现代大学的完美典范,人们尊称它为“现代大学之母”。 -摘自百度百科,辉煌的柏林大学,另有新意的寂寞与自由,大学应甘于寂寞一、独立于一切国家的组织形式二、大学应独立于社会经济生活。三、寂寞是从事学问的重要条件。,大学拥有的自由外部的自由 强调国家应当尊重科学活动的特性将其对大学的干预尽量限制,并且不试图将大学的活动纳入政府的行为系统内部的自由 教师和学生,综上所述 大学的寂寞和自由意味着不为政治
5、、经济利益所左右,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在管理和学术上保持自由。,见大学应甘于寂寞而有感于清华真维斯楼,事件回顾 2011年5月23日下午5点左右,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工人将金色的“真维斯楼”四字钉在了楼门西侧的外墙上。而四字之下,有一块金色的牌子,上面写着:“真维斯作为休闲服市场的领军企业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一份量。”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李希光老师:“真维斯楼”是“真理维护者居于斯楼”。,BACK,网友回应: 班尼路同意,他们将冠名哲学系大楼,意为“班班读尼采,人人走大路”; 鸿星尔克冠名图书馆, 意为“鸿鹄飞星,尔辈克己”双汇:红专双馨,汇为清华品格 校团委楼三鹿:三分天下,鹿死谁手,还看清华人
6、文 清华人文学院,文人应该有文人的品格,百年学府也应该有历经百年的铮铮傲骨。从品格形象的角度出发,清华是不该出现“真维斯楼”的。但是,纵观这几年高校竞争的态势,大学老师形于外的言行举止,大学生喧嚣的利益观,又分明能感觉到:在强烈的市场化浪潮冲击下,文人品格、学术高洁都在一点点被侵蚀。回归德国柏林大学理念中,大学还是应该以学术为主,以对科学的钻研和真理的追求为主,与社会甚至政治利益保持一定的距离,耐得住寂寞,还校园一片净土,文化之斯文。 此处仅以清华真维斯楼为例 谈个人部分观点, 并不代表对所有冠名楼之观点,如有冒犯,敬请谅解。,不差钱的清华 清华作为985计划的重点关照对象,每年可拿到数十亿的
7、特殊拨款,据不完全统计清华百年校庆前后,得到了数十亿的捐赠,以捐赠人命名的楼就有30栋,千万级别的各类捐赠不低于50笔。,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时期教育思想,魏玛共和时期,魏玛宪法,确定了指导思想 明确教育权归各州所有 主张废除具有等级性的双轨制 统一公立学校 儿童教育 困难学生经费补助 私立学校的发展 宗教教育的地位等作了规定 1920年初设立对所有儿童进行国民教育的国民学校,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中间学校和高级中学,1920年德国全国教育会议,内务部长科赫提出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培养民族思想,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培养集体精神,加强集体的力量,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容忍的精神等。 并提出相应措施:建
8、立和扩充统一学校,保证德国教育事业的统一性;改革学校教育,使与学校关系密切的团体和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参与学校的管理。 还讨论了学校系统组织、师资培训和教育方法等问题,推动了这一时期德国教育的改革,对以后德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魏玛共和时期各级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青少年福利:青少年福利法青年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四年制统一初等学校制度废除了帝国时期的双规学制实施八年义务教育后的教育 即职业教育,取消了中学预备学校阶段新增德意志学校和上层建筑学校,坚持大学自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培养 :彻底改革小学教师培训的方案,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指导思想,出现了强调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
9、的倾向,为以后纳粹时期的德国教育演变为法西斯统治的工具提供了条件,背景,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在德国实行法西斯专政,德国社会和教育被纳入法西斯化轨道,成为纳粹实施法西斯专政的工具。,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爆发,各阶级矛盾激化,人民群众希望建立新政府。,希特勒指出德国需要的是“残暴的、专横的、无谓的和冷酷无情的一代青年。他们需忍受痛苦,他们的身上不应该有软弱和柔情”。他甚至主张教育学应该是严酷的教育学,这样的教育学不应当有智育,而应当是青年具有强健的体魄,学会控制和服从。,青年教育,纳粹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教育基本还是初等、中等、高等三个阶段。但无论哪个阶段的教育,无不受到法西斯
10、思想的严重侵蚀和控制。,学校教育全面倒退,纳粹政府发表改革文件,认为国家应设立统一的八年制国民学校,分为前后各四年的两个阶段,培养共同的民族意识。,中等教育:压缩中学学习年限和统一中学课程,学校类型减少至三种,课程除基本课程外,主要增加了有关德国教育方面的内容。如德语,德国历史等。,大学处于压缩和政治化时期,大学生人数急剧减少,纳粹政府要求学校主要招收为纳粹德国服务的学生。主要课程:体育、种族学、法律学、政治学等,其中体育课还设立了“军事奖学金”,初等教育,特别强调环境教育,体育和德语教育,中等教育,主要目的: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高等教育,沙文主义(英文:chauvinism)原指极端的、
11、不合理的、过分的爱国主义(因此也是一种民族主义)。如今的含义也囊括其他领域,主要指盲目热爱自己所处的团体,并经常对其他团体怀有恶意和仇恨。沙文主义者一般都是过于对自己所在的国家、团体、民族感到骄傲,因此看不起其他的国家、民族和团体,是一种有偏见的情绪。,什么是沙文主义,BACK,仅3334年一年就有15%的大学教授被开除。34年之后,不断地还有人离开大学。有的学者直接就被关进了集中营,最后就死在集中营里。大部分人流亡到了国外。他们流亡到所有可以去的国家,英国、法国、日本、北欧各国等等。后来,大部分人到了美国。除了教授以外,还有大量的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也离开了学校。美国有一个统计,从33年3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 世纪 德国 教育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8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