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第六章 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法(下) 基因功能课件.ppt
《fz第六章 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法(下) 基因功能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z第六章 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法(下) 基因功能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法(下)基因功能研究技术,基因表达研究技术基因敲除技术蛋白质及RNA相互作用技术基因芯片及数据分析利用酵母鉴定靶基因功能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6.1 基因表达研究技术,6. 1. 1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以DNA序列测定为基础定量分析全基因组表达模式的技术。任何长度超过9-10个碱基的核苷酸片段都可能代表一种特异性的转录产物。因此,可用特定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离转录产物中具有基因特异性的9-10个碱基序列并制成标签。将10-50个序列标签连接、克隆、测序后,根据其占总标签数的比例即可分析所对
2、应编码基因的表达频率。,常规SAGE方法(short SAGE)基本流程连接子1和连接子2的5端分别加有氨基,以防止5端相连接。,分离提取合成cDNA,用锚定酶AE消化,分3端酶切两份,分别与S类TE标签酶识别位点结合。,标签酶TE酶切,末端补平,连接两份,根据接头1、2设计引物进行PCR,得到双标签,分离纯化串联入载体。,连接10-50个标签进行克隆,测序,分析,LongSAGE技术,传统的SAGE技术用14个碱基的标签代表一个基因并不能覆盖人类基因组内所有的基因序列,因而又发展了LongSAGE技术。LongSAGE标签来自转录物3端一段21bp的序列,可以进行快速分析并与基因组序列数据相
3、匹配。其原理与传统的ShortSAGE方法类似,只是用了不同的S类标签酶(MmeI),并将程序做了相应修改。,6. 1. 2 RNA的选择性剪接技术,RNA的选择性剪接是指用不同的剪接方式从一个mRNA前体中产生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的过程。可分为:平衡剪切;5选择性剪切;3选择性剪切;外显子遗漏型剪切及相互排斥性剪切。 常用RT-PCR法(反转录PCR)研究某个基因是否存在选择性剪切。,RT-PCR:把RNA提取后反转录成cDNA,并以其为模板进行的PCR反应。,平衡剪切,5选择性剪切,3选择性剪切,外显子遗漏型剪切,相互排斥性剪切,一般用RT-PCR法研究一个基因是否存在选择性剪接。选择
4、性剪接使一个基因翻译为多种蛋白质序列。分析人类基因组数据发现60%的基因在表达中可通过选择性剪接产生各种形式的mRNA。,该基因编码一个神经无轴突定向受体,4号外显子有12个变异体,6号外显子有48个变异体,9号外显子有33个变异体,17号外显子有2个变异体。推测该基因共有1248332=38016剪接异构体。,6. 1. 3 原位杂交技术,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ISH) 是用标记的核酸探针,经放射自显影或非放射 检测体系,在组织、细胞、间期核及染色体 上对核酸进行定位和相对定量研究的一种手 段,分为两大类:RNA原位杂交染色体原位杂交,RNA原位杂交:一般用
5、放射性或非放射性(如地高辛、生物素等)标记的特异性探针与被固定 的组织切片反应,若细胞中存在与探针互补的mRNA分子,两者杂交产生双链RNA,就可通过放射性标记或经酶促免疫显色,对该基 因的表达产物做出定性定量分析。,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棉花纤维特异基因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首先对寡核苷酸探针做特殊的修饰和标记, 然后用原位杂交法与靶染色体或DNA上特定的序列结合,再通过与荧光素分子相耦联的单克隆抗体来确定该DNA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6. 1. 4 基因定点突变(site-directed mutagene
6、sis),该方法通过改变基因特定位点核苷酸序列来改变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用于研究某个(些)氨基酸残基对蛋白质的结构、催化活性以及结合配体能力的影响,也可用于改造DNA调控元件特征序列、修饰表达载体、引入新的酶切位点等。迄今尚未建立用于精确预测特定氨基酸变化对整个蛋白结构及活性影响的模型,即使了解一个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也无法了解某个氨基酸残基对其的影响。而基因定点突变为进一步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手段。,70年代初,Smith等建立了体外寡核苷酸介导的DNA 突变技术,提高了突变效率。,目前,主要采用两种PCR方法,重叠延伸技术和大引物诱变法,在基因序列中进行定点 突变。重叠延伸
7、介导的定点诱变机制:,图6-7 重叠延伸介导的定点诱变机制,首先模板DNA分别与引物对1(正向诱变引物FM和反向引物R2)及引物对2(正向引物F2和反向诱变引物RM)退火,通过PCR1和2反应扩增出两种靶基因片段。,然后,在PCR3反应中变性后的FMR2和RMF2片段在重叠区发生退火,按虚线所示进行延伸,形成全长双链DNA。,FMR2,RMF2,首先用正向突变引物(M)和反向引物(R1),扩增模板DNA产生双链大引物(PCR1),与野生型DNA分子混合后退火并使之复性,第二轮PCR中加入正向引物(F2),与PCR1中产生的一条互补链配对,扩增产生带有突变的双链DNA。,6. 2 基因敲除技术,
8、6. 2. 1 基本原理,经典遗传学(Forward genetics)是从一个突变体的表型出发,研究其基因型,进而 找出该基因的编码序列。现代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反向遗传学)首先从基因序列出发,推测其表现型, 进而推导出该基因的功能。,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又称基因打靶:通过外源DNA与染色体DNA之间的同源重组,进行精确的定点修饰和基因改造,具有 专一性强、染色体DNA可与目的片段共同稳定遗传等特点。,基因敲除分为:完全基因敲除条件型基因敲除(又称不完全基因敲除)完全基因敲除:指通过同源重组法完全消除细胞或者动物个体中的靶基因活性;条件型基因敲除:指
9、通过定位重组系统实现特定时间和空间的基因敲除。,关于基因敲除技术,噬菌体的Cre/Loxp系统、Gin/Gix系统、酵母细胞的FLP/FRT系统和R/RS系统是现阶段常用的四种定位重组系统,尤以Cre/Loxp系统应用最为广泛。,1、完全基因敲除:Neo基因有双重作用:形成靶位点的插入突变;作为正向筛选标记。,取代型,插入型,由于基因转移的同源重组自然发生率极低, 动物的重组概率约为10-210-5,植物的概率为10-410-5,即使采用双向选择法也很难保证一次就从众多细胞中筛选出真正发生 了同源重组的胚胎干细胞。所以,得用多种PCR及Southern杂交等多种分子筛选技术验证所获得的确实是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fz第六章 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法下 基因功能课件 fz 第六 分子生物学 基本 研究 基因 功能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80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