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ppt
《B 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 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十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 antibiotics),引 言,-内酰胺类(-Lactam antibiotics)是指化学结构中具有-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内酰胺类(氨曲南)等。,青霉素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发现于1929年;1943年秋,美国人研究盘尼西林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1945年发现了头孢菌素;上世纪六十及七十年代,分别发展了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944年,樊庆笙研制出首批盘尼西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率先生产盘尼西林的七个国家之一,并将其取作“青霉素”,形态上,这种霉株泛青黄色,故为“青”;英文中的
2、词尾“ in” 常译为“素”。 “青霉素”的名字由此诞生,盘尼西林,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1. 化学结构相似:,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为7-氨基头孢烷酸,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 为6-氨基青酶烷酸,2. 有交叉过敏反应,半合成青霉素,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3. 抗菌机理相同,(1) 通过竞争细菌的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 (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抑制细胞壁的 粘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大量的水分涌进细菌 体内,使细菌肿胀、破裂、死亡;(2)促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根据 药物通过第一道穿透屏障的易难度;
3、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与靶位的亲和力不同;可将对-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分为6 种作用类型,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4 . 有六种药物作用类型:,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4 . 有六种药物作用类型:,I 类: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G及青霉素V,容易透过革 兰阳性菌的粘肽层,但不能透过革兰阴性菌的外膜 屏障,属于仅对革兰阳性菌有效而对革兰阴性杆菌 无效的窄谱抗生素; II 类:广谱-内酰胺类如氨苄西林、羧苄西林、阿洛 西林、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及某些头孢菌素,既能 适度透过革兰阳性菌的粘肽层,又能很好的透过 革兰阴性菌的外膜,因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但对革 兰阳性菌的作用不如青霉素G;,一、-
4、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4 . 有六种药物作用类型:, 类:不耐酶的青霉素如青霉素G,能被革兰阳性 球菌细胞外的_内酰胺酶灭活,不能到达PBPS 部位,因此,产酶菌株对其产生明显的耐药性;IV 类:耐革兰阳性菌产生的酶如苯唑西林、氯唑西 林及一、二代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等,对革兰阳 性球菌的产酶菌株有效,但对染色体突变而改变 PBPS结构者无效;,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4 . 有六种药物作用类型:,V 类:耐革兰阴性球菌产生少量的酶如羧苄西林、 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及一、二代头孢菌素对胞 膜外间隙存在少量_内酰胺酶时有效,大量酶 时则被水解失活;VI 类:耐革兰阴性球菌产生大量的酶如第三、四
5、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等,对酶十分 稳定,即使胞膜外间隙存在大量的_内酰胺酶 仍有抗菌作用,但对因染色体突变改变了PBPS 结构的细菌则失去抗菌作用。,(一)产生水解酶(二)酶与药物牢固结合(三)靶位结构改变(四)胞壁外膜通透性改变(五)自溶酶缺少,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5 .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相同,(一)产生水解酶 最常见的机制 金葡菌、大肠杆菌 青霉素酶 青霉素 绿 脓 杆 菌 -内酰胺酶(二)酶与药物牢固结合 牵制机制 广谱青霉素 -内酰胺酶 23代头孢菌素 形成屏障作用 药物滞留膜外 不能与PBPs结合,头孢菌素,+,结合,(三)靶位结构改变 PBP的质:甲氧西林耐药金
6、葡菌 PBP2 高度耐药 PBP的量:增加 低、中度耐药(四)胞壁外膜通透性改变 -内酰胺类 OmpF外膜孔道蛋白 进入菌体 大 肠 杆 菌 OmpF丢失 耐药(五)缺少自溶酶有些细菌缺少自溶酶,如金葡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的耐药,突变,二、青霉素类抗生素(Penicillin Antibiotics),青霉素类抗生素为6-氨基青霉烷酸(6-APA)的衍生物,母核中的_内酰胺环是抗菌活性所必需,已开发众多侧链各异的人工半合成青霉素。 分类 天然青霉素: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即生物合成, 有F、G、K、X 及双氢F 等成分,其中 以青霉素G 性质稳定,抗菌作用强,产 量高,用于临床; 半合成青霉
7、素:用人工合成的不同基团取代天然青霉素 母核上的侧链而获得。,青霉素G,【化学结构】,青霉素主核的化学结构是6-氨基青霉烷酸 (6-APA),其中-内酰胺环是关键结构,此环裂解则失去抗菌活性,主核6-APA可带有各种不同的侧链,而侧链决定了不同青霉素的抗菌及药理特性。青霉素G的R1是一个苄基,故又称为苄青霉素。,青霉素类药物: 青霉素G,为有机酸,其钠盐易溶于水,水溶液不稳定,遇酸、碱、醇、重金属离子、氧化剂及遇热易被破坏, 20放置24h,抗菌活性下降,且生成有抗原性的降解产物。优点:杀菌作用强;毒性低;价格便宜缺点:不耐酸(不能口服);不耐青霉素酶(耐药);抗菌谱窄;易引起过敏性休克。,【
8、理化性质及优点】,【效价】 抗菌效价以国际单位(U)表示: 1 mg=1667 U(钠盐) =1600 U (钾盐),【体内过程】,1. 口服吸收差(10%,因可被胃酸破坏);肌注后吸收快且完全,0.5h达血药浓度峰值,消除T1/2为0.51h。2. 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 3. 以原形经尿排泄,10%经肾小球过滤。90%经肾小管分泌。,但作用时间为3 4小时;为延长作用时间:1、采用不易吸收的长效制剂(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2、合用苯磺舒。,【抗菌作用】,【抗菌谱】主要作用于G+菌: 球菌:金葡、肺炎双、溶链等 杆菌:炭疽、白喉、破伤风等G球菌:脑膜炎双、淋其他: 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梅
9、毒螺旋体) 放线菌,抗菌作用的特点: 1、对G+菌作用强,对G-菌作用弱 细胞壁粘肽含量 细胞壁外层成分 菌体内渗透压 2、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大 3、对哺乳动物和真菌无作用,胞壁粘肽占60,胞壁粘肽占10,【临床应用】,1.首选治疗敏感的G+球菌感染:如溶血性链球菌、敏感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引起的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疖、痈等)。2.首选治疗G球菌感染:如流脑、淋病。3.首选治疗G+杆菌引起的破伤风、白喉和炭疽等(须合用抗毒血清)。,4.首选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等。5. 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和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的首选药。 6.放线菌病 。,合用氨基甙类可获协同治疗效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 内酰胺 抗生素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80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