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原发于骶骨的肿瘤并不少见,病变种类较多,影像学上常呈现类似表现,须作鉴别诊断。又目前随着诊断方法的增加,如常规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以及穿刺活检等等检查,如何正确选择也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收集了自1992年至今工作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骨原发性骨肿瘤共33例,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并就上述的各种检查方法在诊断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临床资料,本组33例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发病年龄为16-7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0.6岁,主要临床的症状为局部肿胀或出现肿块,骶尾部疼痛或出现周围放射痛,个别病例出现大小便受影响或障碍。,33例原发性骶骨肿瘤病种与例数表,病种 例数
2、 病种 例数脊素瘤 13滑膜肉瘤 1,骨巨细胞瘤 11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1,单发骨髓瘤 3 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骨母细胞瘤 1 恶性 淋巴瘤 1,神经鞘膜瘤 1,影像学表现,除1例骶骨骨母细胞瘤仅只做常规X线检查外,其余32例中有常规X线、CT与MRI检查者11例,有常规X线与CT检查者10例,有常规X线与MRI检查者11 例。影像学上表现:1)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为主要特征者有24例。2)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同时伴弥漫性骨质浸润为特征者有3例。3)具有特征的骨质破坏者有2例。4)以软组织肿块为主伴溶骨性或浸润性骨质破坏者有3例。5)弥漫性浸润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要特征者1例。,讨
3、论,脊索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较少发生转移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生于残余的脊索组织。骶尾椎是脊索瘤最好发部位占50%-60%。好发中老年,男与女之比为2:1左右,本组13例,发病年龄为34-74岁,平均57.3岁,男与女之比为8:5。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可清也可不清。多为不完整的骨壳与软组织肿块,肿块内可有不完整的骨性间隔,也可有骨片或钙化斑(占50%左右)。CT检查对显示骨质破坏,边缘骨质硬化情况以及软组织肿块内钙化征象比较清楚。CT增强扫描可见肿瘤不均匀强化。MRL检查T1W肿瘤信号不均,多为低等混合信号,如肿瘤伴有出血则呈现高信号。T2W多为高信号,如其内出现斑点状低信号提
4、示有钙化灶,注射后肿瘤轻度强化,诊断并不困难。,骶骨脊索瘤,Case1,男性 74岁,骶骨脊索瘤,骶骨脊索瘤,骶骨脊索瘤,骶骨脊索瘤,骶骨脊索瘤,骶骨脊索瘤,骶骨脊索瘤,骶骨脊索瘤,Case2,男性 50岁,骶骨脊索瘤,骶骨脊索瘤,Case3,男性 53岁,骶骨脊索瘤,骶骨脊索瘤,骶骨脊索瘤,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具侵袭性的良性骨肿瘤,发生脊柱的骨巨细胞瘤约占7%左右,所以骶骨巨细胞瘤临床上并不少见。本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常发病于40岁以内。本组11例,发病年龄为18-35岁。平均发病年龄为27岁。这在诊断中是重要的鉴别点。影像学上本病变常发生于骶骨上部,呈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或皂泡样骨质改变,
5、病变可穿破骨皮质侵入软组织形成肿块,常呈侵袭生长达骶骼关节至髂骨关节面。CT检查可显示巨大分叶状组织肿块达盆腔内,肿块密度不均,可有坏死与液化区,肿瘤内可以见到皂泡样骨质破坏区,增强扫描肿瘤非液性坏死区组织可见强化。MRI检查T1W肿瘤呈低或等中等信号,T1W与T2W均呈高信号。肿瘤呈分叶状突向盆腔内,注射后瘤体中等度强化。诊断亦不困难。,Case1,女性 24岁,骶骨巨细胞瘤,骶骨巨细胞瘤,骶骨巨细胞瘤,骶骨巨细胞瘤,骶骨巨细胞瘤,Case2男,26,腰腿痛半月。,骶骨巨细胞瘤,骶骨巨细胞瘤,骶骨巨细胞瘤,骶骨巨细胞瘤,骶骨巨细胞瘤,Case3,男性 35岁,骶骨巨细胞瘤,骶骨巨细胞瘤,骶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骶骨 肿瘤 影像 诊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78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