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学治疗课件.pptx
《肿瘤化学治疗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化学治疗课件.pptx(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肿瘤化学治疗Cancer chemotherapy,纲要,化疗概述,概念:肿瘤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指的是用化学药物治疗肿瘤,以达到治愈或好转,或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目的一种方法。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化疗优点:全身治疗缺点:局部治疗疗效远不如手术放疗。,化疗概述,近代肿瘤化疗学始于20世纪40年代。50年代通过动物筛选化疗药物发现了5FU、6TG、6MP、MTX、CTX等,化疗学有了发展。60年代认识到肿瘤细胞动力学及化疗药药代动力学的重要性。大部分目前所用的抗癌药已发现,有急淋、HD、睾丸癌等可化疗治愈。70年代形成肿瘤内科学,更多肿瘤有了比较成熟的化疗方案。,化疗发展史,80年代研究
2、以生物反应修饰剂等药物来提高化疗疗效,探索抗药性产生的原因,5%肿瘤患者可治愈。90年代新抗癌药进入临床,多药耐药基因发现,生物治疗,基因治疗辅助治疗改善等,疗效进一步提高。21世纪靶向药物、纳米技术等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化疗发展史,可以根治的肿瘤(治愈率30%) 绒癌 睾丸肿瘤 何杰金淋巴瘤 淋巴瘤 横纹肌肉瘤 儿童急性白血病 神经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可延长生存时间(治愈率30%) 急粒 成人急淋 小细胞肺癌 胃癌 骨肉瘤姑息疗效 乳腺癌 膀胱癌 前列腺癌 子宫内膜癌 肾癌 黑色素瘤 头颈部癌 多发骨髓瘤 慢粒慢淋,肿瘤内科治疗水平,综和治疗可提高疗效术后放化疗 乳癌 睾丸癌 大肠癌
3、 软组织肿瘤先化疗后手术 骨肉瘤 乳癌(3期) 肺癌(3A) 卵巢癌不能手术的先化疗后手术 小细胞肺癌 睾丸癌 卵巢癌放化疗同时进行 尤文氏瘤 肺癌,肿瘤内科治疗水平,化疗原理,细胞增殖周期与化疗作用,化疗最敏感时相为G1期末及S期,最不敏感时相为G1期及G2期;搏莱霉素除外,G2期敏感,S期不敏感。,细胞增殖周期与化疗作用,肿瘤增殖比率:增殖细胞群在肿瘤群中的百分率。生长迅速的肿瘤期增殖比率大,对抗肿瘤药物也比较敏感。倍增时间:肿瘤细胞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在肿瘤初期,肿瘤细胞群的生长呈指数式,即倍增时间短,随着肿瘤体积的增长,倍增时间逐渐延长。肿瘤负何。,化疗目的,化学治疗目的根治性化疗,根
4、治性化疗,适用于化疗可能治愈的肿瘤选用公认的标准化疗方案足疗程,足剂量不要随意延长化疗间隔,辅助性化疗,根治手术后用于消灭亚临床微小转移灶,是根治性治疗的一部分。术后尽早开始化疗应用标准方案乳腺癌,成骨肉瘤,结肠癌,儿童实体瘤等,新辅助化疗,手术或放射治疗前的化疗增加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损伤,消除亚临床转移灶,了解肿瘤对化疗的反应应用标准方案适于部分头颈癌,非小细胞肺癌,骨肉瘤,姑息性化疗,晚期癌症病人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提高生存质量非根治性治疗,注意权衡化疗利弊非小细胞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肾癌,恶黑,胰腺癌等,研究性化疗,开发新的细胞毒药物药提高剂量生物反应调节剂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基
5、因治疗,化疗药物,化疗药物,细胞毒药物,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抗肿瘤药物烷化剂,氮芥类: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瘤可宁),苯丙氨酸氮芥(美发兰)亚硝脲类:CCNU,BCNU,Me-CCNU烷基磺酸钠;马利兰三嗪类:氮烯咪胺乙烯亚胺类:噻替派,抗肿瘤药物烷化剂,具有或通过有活性的反应基团与核酸、蛋白质和小分子中富电子基团形成共价键,引起单股或双股DNA断裂,影响DNA的转录和修复,细胞死亡,基因突变或致癌。作用于已形成的核酸,对增殖和非增殖细胞都有很强的毒性引起深而长的造血系统毒性是其特点。还可引起不育症,致癌。,抗肿瘤药物抗代谢类,叶酸拮抗剂:甲氨碟呤嘧啶类:5-氟脲嘧啶,呋喃
6、氟脲嘧啶,嘧福禄,氟铁龙胞苷类:阿糖胞苷,健择嘌呤类:6-巯基嘌呤,6-硫鸟嘌呤,抗肿瘤药物抗代谢类,和正常代谢物竞争合成过程中或调节部位的主要酶,取代DNA或RNA合成所需的前体物质主要干扰核酸的合成,对非增殖细胞作用很小,S期细胞作用最大。对干细胞无作用,骨髓抑制短而轻,致癌作用轻。,抗肿瘤药物抗肿瘤抗生素,蒽环类: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吡喃阿霉素,阿克拉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蒽琨环嵌入DNA碱基中,DNA单链或双链,产生自由基。对细胞周期都有作用,最强是S期和G2期。静脉给药,半衰期24-48小时,肝脏代谢,胆道排泄。,抗肿瘤药物抗肿瘤抗生素,蒽环类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是心脏毒性,阿霉素
7、累计剂量 达到550/M2时,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1-4%。常用监测方法是心血池扫描或心脏B超 适应症;广谱抗肿瘤药物,用于白血病和 NHL、乳癌、SCLC等。,抗肿瘤药物抗肿瘤抗生素,其它:更生霉素,博莱霉素,丝裂霉素博莱霉素可以引起肺纤维化 丝裂霉素引起严重骨髓抑制,抗肿瘤药物植物碱类,长春花碱类:长春花碱,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酰胺,失碳长春花碱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使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静脉注射, 半衰期20-30小时,胆道排泄。常见毒性:神经毒性和骨髓毒性, 适应症:ALL,睾丸肿瘤,NSCLC等,抗肿瘤药物植物碱类,鬼臼类:鬼臼乙叉甙,鬼臼噻吩甙通过干扰拓扑异构酶II,使DNA断裂,有丝
8、分裂停止在中期多为静脉给药,口服吸收差异很大,40-50%由肾脏排出。主要毒性是骨髓抑制,快速滴注可引起一过性低血压。适应症:广谱抗肿瘤药物,睾丸肿瘤,SCLC,难治性NHL,抗肿瘤药物植物碱类,紫杉类:紫杉醇,紫杉特尔紫杉类 阻止微管蛋白解聚,干扰有丝分裂。药物代谢:静脉给药,半衰期7小时,副作用:骨髓抑制较轻,常见神经毒性,助溶剂引起过敏,需要预防性处理适应症:新型抗肿瘤药物,NSCLC,乳腺癌,卵巢癌,抗肿瘤药物植物碱类,喜树碱类:CPT-11,Topotecan拓扑异构酶I 抑制剂DNA合成和复制药物代谢:细胞内活化,99%经尿排泄, 药半衰期为30-75分钟副作用:CPT-11引起乙
9、酰胆碱综合征,迟发性腹泻,恶心,呕吐适应症: CPT-11-肠癌; Topotecan-卵巢癌,抗肿瘤药物杂类,铂类:顺铂,卡铂,乐铂,草酸铂作用机制与烷化剂相同,顺铂带有双功能活性基团,与DNA交叉连接,干扰DNA的修复和转录。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G1期作用最强。静脉给药,也可以胸腹腔给药。与蛋白结合,活性(游离性)药物清除很快,由肾脏排除。利尿措施有利药物排泄。,抗肿瘤药物植物碱类,铂类副作用:PDD剂量限制性毒性为肾脏损伤,主要是肾小管损伤。大剂量使用时需要高渗盐水和利尿措施。还有耳毒性和周围神经毒性;呕吐较重,但骨髓抑制较轻。适应症:常用广谱抗肿瘤药物,许多联合化疗方案的重要组成药物
10、。,抗肿瘤药物激素类,雌激素受体拮抗剂:TAM,法乐通芳香化酶抑制剂:兰特隆,瑞宁得,来曲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同类物:戈舍瑞林,亮丙瑞林孕激素类:甲羟孕酮,甲地孕酮雌激素类:雌激素,靶向治疗,多激酶抑制剂,Llovet ASCO 2007,38,KIT/Flt-3/RET,Endothelial cell or pericyte,VEGFR-2,PDGFR-,Tumor cell,Wilhelm SM, et al. Cancer Res 2004;64:7099109,Ras,信号通路示意图,多酶抑制剂:索拉非尼,Cancer Res 2006; 66: (24). December 15,
11、 200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靶向药物,小分子化合物抗肿瘤机制,吉非替尼(易瑞沙),苯胺喹唑唑,吉非替尼(易瑞沙),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厄洛替尼(特罗凯),苯胺喹唑唑,厄洛替尼(特罗凯),多种实体肿瘤,抗EGRF单抗抗肿瘤机制,西妥昔单抗(爱必妥),IgG1单克隆抗体,IMC-225,尼妥珠单抗(泰欣生),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尼妥珠单抗,晚期鼻咽癌,抗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单抗(Avastin),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沙利度胺(反应停),地塞米松,恶性黑色素瘤,卡波西肉瘤,急性髓性白血病,恩度(YH-16),非小细胞肺癌,舒尼替尼(Sutent),酪氨酸激
12、酶受体抑制剂,舒尼替尼,胃肠间质瘤和晚期肾癌,拉帕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拉帕替尼,伊马替尼(格列卫),伊马替尼(格列卫),靶点:c-Abl、Bcr-Abl、PDGFR以及KIT受体,胃肠间质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其他靶向治疗药物,CCI779s,阻断P13K/AKT-mTOR信号通路,特异地抑制肿瘤生长,其他靶向治疗药物,硼替佐米(万珂),26S蛋白酶体的可逆抑制剂,对肝癌细胞具有细胞毒性,靶向药物疗效比较,用于HCC治疗的靶向药物,给药途径,传统给药途径,给药途径,新技术方法,新技术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概念:指将各种来源的正常造血干细胞在患者接受超剂量化(放)疗后,通过静脉输注移植入受体
13、内,以替代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细胞,从而使患者正常的造血及免疫功能得以重建。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体内各种血细胞的唯一来源,它主要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种类,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本步骤,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国内进展,隔离肢体灌注,1958年由Creech and Krementz 首次应用;其使用剂量可达到全身化疗使用剂量的20倍;属于辅助化疗,不能有效提高生存率,隔离肢体灌注(ILP)概述,通过手术分离患肢动、静脉,将其与体循环阻断并连接到体外循环系统,从而建立患肢的局部血液循环。在加热的同时
14、,使化疗药物在患肢内循环,并使药物在循环中充分氧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隔离肢体灌注原理,1992澳大利亚悉尼黑色素瘤中心的Thompson将ILP技术简化转变为一种微创方法,克服了ILP的缺点,称为隔离肢体分离(ILI)原理:通过介入手段皮下放置动、静脉导管,将其与体循环阻断,建立局部患肢的血液循环,将化疗药物输入局部循环内并进行加热,是一种在乏氧情况下建立的低流量化疗药物灌注。其局部浓度也高,同时避免全身严重副作用且无需手术,疗效与隔离肢体灌注相似。,隔离肢体灌注改良,ILP与ILI比较,优点:由于采用局部化疗与体循环分离从而使得局部浓度能够更高,通常为全身化疗的20倍避免了全身化疗引起的
15、副反应适应症:可用于无法切除的黑色素瘤及肢体肉瘤临床疗效显著:美法仑治疗黑色素瘤总有效率7580;完全缓解率4050;部分缓解率20305年生存率50中位无复发期约1.4年,隔离肢体灌注总结,靶向转运载体,1965 AD Bamgham首次发现类似生物膜的多层小囊泡,命名位脂质体(liposome)1971年Ryman首次提出将其作为药物载体,以降低药物毒副反应,提高药物靶向性。靶向药物载体系统的一种新剂型,纳米级微粒,由磷脂、胆固醇组成,结构上有类似生物膜双分子层,具有二亲性,可以作为亲脂性药物载体,也可作为水溶性药物载体。,脂质体,脂质体分类,按结构分类,脂质体分类,按功能分类,国内已上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肿瘤 化学 治疗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7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