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税收筹划课件.ppt
《经典税收筹划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税收筹划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税收筹划策略、方法与案例(第三版),.,2,掌握对个人所得税进行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对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常见所得项目的税收筹划方法。,本章的目的就是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帮助广大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在税收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合理减轻税收负担。,提示,教学目的与要求,.,3,教学要点,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及基本计算方法,各月工资收入不均衡时的税收筹划,充分利用各项所得中的费用列支,劳务报酬所得中的个人所得税筹划,个人所得捐赠的税收筹划,合理选择兼职收入形式,职工集资利息与工资的统筹安排,高工资者可以通过注册公司实现税收筹划,个人转让房产的
2、税收筹划,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身份认定中的税收筹划,.,4,应纳税额=(应税收入-费用扣除)*税率-速算扣除数,各种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收入,2000元或4800元,25,100,250,0,500,2000,5000,5%,10%,15%,20%,9.1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及基本计算方法,9.1.1工资、薪金所得,.,5,应纳税额=(全年收入总额 成本、费用、损失) *税率-速算扣除数,9.1.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6,应纳税额=(全年收入总额 - 必要费用) *税率-速算扣除数,经营利润工资、薪金,每月800元,税率表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相同,9.1.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
3、经营、承租经营所得,.,7,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 - 必要费用) *税率-速算扣除数,4000元以下: 每次800元4000元以上: 收入的20%,9.1.4劳务报酬所得,.,8,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 -必要费用)税率,4000元以下: 每次800元4000元以上: 收入的20%,20%*(1-30%)=14%,9.1.5稿酬所得,.,9,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 - 必要费用)税率,4000元以下: 每次800元4000元以上: 收入的20%,20%,9.1.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10,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 税率,9.1.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20%的比例税率,.,11,应纳税额=(每
4、次收入额 - 必要费用)税率,4000元以下: 每次800元4000元以上: 收入的20%,20%,9.1.8财产租赁所得,.,12,应纳税额=(收入总额 - 财产原值 合理费用)税率,卖出财产时,按规定支付的有关费用,20%,1.财产原始凭证2.税务机关核定,9.1.9财产转让所得,.,13,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 税率,20%,9.1.10偶然所得,9.1.11其他所得,.,14,应税项目及计算方法(1),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及基本计算方法,.,15,应税项目及计算方法(2),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及基本计算方法,.,16,应税项目及计算方法(3),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及基本计算方
5、法,.,17,例:某医药设备公司实行效益工资制,每月的工资额按照基本工资加提成的方式发放。公司在每月发工资时为员工代扣个人所得税。某销售人员李先生在2014纳税年度里,112月工资(含基本工资和提成)情况,以及公司为其代扣个人所得税情况见下表:,9.2各月工资收入不均衡时的税收筹划,.,18,李先生全年收入为62 3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合计6 320元,该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设计税收筹划方案:全年应纳税所得额=62 300-350012=20 300(元)最佳月应纳税所得额标准=20 30024=845.83(元)最佳年终奖金标准=203002412=10 150(元)可见,最佳的税收筹划
6、方案是,每月工资为4 345.83元(845.83+3 500),年终奖金为10 150元。,一是每月工资应纳税额,即:每月工资应纳税额=845.833%25.37(元)二是年终奖金应纳税额,即:年终奖金应纳税额=101503%304.5(元)全年应纳税额=25.3712+304.5=608.94(元)最终结果是:全年应纳税额比原来降低了4 134.06元(4 743-608.94),超过原应纳税额的87.16%(4 134.064 743)。,.,19,三险一金,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单位福利,超比例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注意,非货币福利有关“凭证
7、”,注意,争取由对方支付有关的交通、食宿等费用,以降低自己的应纳税所得额,协议将房屋的维修费用、水电费用、物业管理费等费用由承租方负担,协议由对方支付有关的交易费用或税金,要求对方报销一定的资料费等费用,也可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财产转让所得,稿酬所得,9.3充分利用各项所得中的费用列支,.,20,例:马教授经常应邀到外地讲学,并获得一定的劳务报酬收入。某月,一外地机构又邀请马教授前去讲学。对方提出,本次马教授讲学的报酬为6 000元,交通、食宿等费用由马教授自理。经估算,这些费用约为2 000元。,按照以上情况,马教授应就6 000元的劳务报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为:应纳税额=6 0
8、00(1-20%)20%=960(元),如果以上的2 000元费用由对方支付,那么马教授的全部收入就只有4 000元,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应纳税额=4 000(1-20%)20%=640(元),与筹划前相比,马教授的税收负担降低了320元,占原应纳税额的1/3。,.,21,如果合并为一次纳税,例:演员王某与一演出经纪公司签订一项合约,由该经纪公司安排王某分别在2010年9月30日和10月5日参加两场晚会的演出,每场演出支付劳务费20000元,共计40000元。,应纳税所得额=40000(1-20%)=32000元个人所得税=2000020%+(32000-20000)30%=7 600元,如
9、果分为两次纳税,应纳个人所得税=20000(1-20%)20%2=6400元,只有一次性收入: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规定,9.4.1尽量将劳务报酬所得分次、分项计算,9.4劳务报酬所得中的个人所得税筹划,.,22,纳税人如果同时取得不同项目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分别减除费用,分别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否则会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例:大学英语教师张某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人提供劳务并取得劳务报酬所得。2010年2月,张老师参加了一个国际学术会议的同声翻译工作,取得5 000元收入,另外还应邀为另一家高校作大学英语六级串讲,收入2 000元。,如果合并为一
10、次纳税,应纳税所得额=(5 000+2 000)(1-20%)=5 6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5 60020%=1 120(元),如果张老师将以上两项收入分别计算,翻译劳务=5 000(1-20%)20%=800(元) 讲学劳务=(2 000-800)20%=240(元)2006年11月总共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为1 040元(800+240)。,9.4.2将不同劳务报酬项目分别计算,.,23,社会团体,规定,捐赠,国家机关,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农村义务教育,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全额扣除,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全额扣除,非关联科研机构、高校,9.5个人所得捐赠的税收筹划,9.5.1个人
11、收入捐赠的免税规定,.,24,例:赵先生是某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其所在公司每月都在发放工资、薪金前为职工代扣个人所得税。该地区每月允许对工资、薪金所得扣除3 500元的费用。2014年2月,赵先生取得税后的工资所得10 000元,而后通过有关国家机关向社会公益项目捐款5 000元。,第一步,应将赵先生的10 000元税后所得换算为税前所得 税前应纳税所得额=(10 000-3 500-555)(1-20%)=7 431.25(元),第二步,应计算赵先生的捐赠可以在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限额,即: 税前扣除限额= 7 431.25 30%=2 229.38(元),第三步,计算赵先生2014年2月实际应
12、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 7 431.25 - 2 229.38 =5 201.87(元) 应纳所得税税额=5 201.87 20%-555=485.37(元),第四步,已代扣个人所得税=7 431.25 -6 500=931.25(元),第五步,可获退税额=931.25-485.37=445.88(元),9.5.2已经被代扣税款的所得用于捐赠,可申请退税,.,25,例:李先生2014年1月通过民政部门进行了5 000元的捐赠。当月李先生只有12 000元的工资收入。按照规定,李先生的该项捐赠属于公益救济性捐赠,在申报应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
13、扣除捐赠支出前的应纳税所得额=12 000-3 500=8 500(元)捐赠支出税前扣除限额=8 50030%=2 550(元)扣除捐赠支出后的应纳税所得额=8 500-2 550=5 95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5 95020%-555=635(元)本例中,李先生虽然捐赠了5 000元,但按照当月的扣除限额,只能够在税前扣除2 550元,差额2 450元仍应纳税。,李先生将捐赠分为两步进行,2014年1月捐赠2 500元,2月捐赠2 500元。,假设李先生2月份仍旧取得1万元工资收入,则:1月份实际捐赠2 500元2 550元税前扣除限额,可以全部在税前扣除;1月份应纳税所得额=12 000
14、-3 500-2 500=6 000(元)1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6 00020%-555=645(元)同理,2月份李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也应为645元,因此,李先生12月共缴纳个人所得税为:12月纳税额合计=645+645=1 290(元),9.5.3捐赠超过扣除限额时可以分期捐赠,而进行筹划操作之前,李先生2月份的工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2月份应纳税所得额=12 000-3 500=8 500(元)2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8 50020%-555=1145(元)12月纳税合计=635+1 145=1 780李先生12月份应纳税额从1 780元降低到1 290元,减少了490元,.,26,例:孟
15、女士2014年1月通过中国中国境内的民政部门进行了3 000元的捐赠。当月孟女士有5 000元的工资收入,还有10 000元的彩票中奖所得(不适用免税规定)。按照规定,孟女士的该项捐赠属于公益救济性捐赠,在申报应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由于中奖所得已经被代扣了20%的个人所得税,孟女士选择从工资中捐赠3 000元。,孟女士可以分两步进行税收筹划:第一,分别计算工资薪金收入与彩票中奖所得的捐赠支出税前扣除限额。第二,当实际捐赠额大于扣除限额时,考虑使用分期捐赠等方法,力争更多的税前扣除;当实际捐赠额小于扣除限额时,选择充分利用哪一项所得的扣除限额,即:,假设
16、实际捐赠额=I 第一步:工薪收入捐赠的税前扣除限额=A 中奖所得的税前扣除限额=B第二步:如果IA+B,则需继续运用分期捐赠等方法进行税收筹划。如果IA+B,则全部捐赠可以在税前扣除,但需要具体选择捐赠额在各项所得中如何分配:是在工资收入中扣除A,在中奖所得中扣除I-A,还是在中奖所得中扣除B,在工资收入中扣除I-B。,9.5.4所得项目与扣除限额的统筹规划,.,27,筹划剖析(1)首先计算工资薪金收入的税前扣除限额。扣除捐赠支出前的应纳税所得额=5 000-3 500=1 500(元)捐赠支出税前扣除限额=1 50030%=450(元)(2)其次计算彩票中奖所得的税前扣除限额。按照我国现行税
17、收制度规定,公民个人的彩票中奖所得属于偶然所得,应就全部所得,按照20%的税率纳税。扣除捐赠支出前的应纳税所得额=10 000元捐赠支出税前扣除限额=10 00030%=3 000(元)(3)捐赠支出孟女士捐赠支出全部税前允许扣除额=450+3 000=3 450(元)3 450元3 000元实际捐赠额,所有捐赠可以全部在税前扣除。(4)孟女士可以有两种方法,将捐赠额在两项所得之间进行分配:一是充分利用工资、薪金所得中的扣除限额,即从工资中捐赠450元,其余2 550元从偶然所得中捐赠。这时:工资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1 500-450=1 050(元)工资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1 0503%=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 税收 筹划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76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