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课件.ppt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技术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讲 张博,2015.12,第一部分 机电一体化技术简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过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关键性技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主要内容,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的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是微电子技术向机械工业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新概念,是各相关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形式。关于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这个名词的起源,说法很多。早在1971,日本机械设计杂志副刊就提出了“Mechatronics”这一名词,1976年以广告为主的日本杂志Mechatronics Design News开始使用,其中的“Mechatroni
2、cs”是由“Mechanics”的前半部和“Electronics”的后半部组合而成。翻译为机电一体化或机械电子学。,一、Mechatronics的基本含义,“机电一体化”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相互交叉、融合的产物。,机械技术(机械学机构学),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微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为第二阶段。 “蓬勃发展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为第三阶段。 “智能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 “萌芽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史,1、六十年代,日本通产省为扩大机械功能,在机械上采用电气和电子技术,曾结
3、合数控机床做过不少实验,但末能获得成功。,2、七十年代,微电子技术成熟,微机商品化,大规模集成电路问世,构成微机的基本单元CPU、ROM、RAM和接口电路已经模块化,自己制造计算机成为可能。机电一体化得以现实。,3、1971年,日刊工业新闻社发行机电一体化入门和机电一体化月刊,专门刊载机电一体化新产品。,4、1976年,机电一体化正式命名 “” (Mechatronics、机电一体化)。,5、1971到1978年日本政府颁发“机电法”和“机信法”,对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6、八十年代,在“机信法”指导下,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7、九十年代,集成度提高,价格下降,机
4、电一体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全盛时期开始。,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在日本多种多样。但最具有指导性的定义是日本机械振兴协会经济研究所提出的。,1、日本关于Mechatronics的定义,“机电一体化这个词乃是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与控制功能上引进了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设备以及软件等有机结合而成的系统的总称”。,美国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和应用的最早的国家。如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1952)、第一个工业机器人(1962)。,2、美国关于现代机械系统的定义,“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用于完成包括机械力、运动和能量流等动力学任务的机械和(或)机电
5、部件相互联系的系统”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一个专家组于1984年 在给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报告中,提出了现 代机械系统的定义。,3、我国对机电一体化的理解,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产品的统称,还将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包括在内。,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产品中的机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并将机械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等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的系统总称。,二、机电一体化系
6、统,1、定义:,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工程系统,它是由相互关联的、若干种类的元素(机械、流体、电、磁、光、热、声等)组成的,具有特定目标的有机整体。,整体性(集合性)、关联性、目的性和相对性。,1)属性,系统,控制,物质能量信息,物质能量信息,(人),工业三大要素,具有所需特性,2)系统目的功能,三大目的功能,变换功能:加工、处理,传递功能:移动、输送,储存功能:保持、积蓄、记录,(变换、传递、储存),2、功能构成原理,1)系统框图,系统(特性),输入x,外部环境,直接输出y,间接输出,2)系统结构框图,大系统,系统1,分系统1(单元),单元1(部件),元件1,系统k,分系统h,单元m
7、,元件n,主功能(变换、传递、保存),动力功能,控制功能,输入,输出,结构功能,干扰,排放物,能量输入,信息输入,信息输出,物质能量信息,物质能量信息,3)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构成原理图,检测功能,CNC机床内部功能构成实例,结论:有五种内部功能。,主 功 能:实现系统目的功能直接必需的功能,主要是对物质、 能量、信息或其相互结合进行变换、传递和存储。,动力功能:向系统提供动力、让系统得以运转的功能。,检测功能:获取系统内、外部信息的功能。,控制功能: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使系统正常运转,实施目的 功能。,构造功能:使构成系统的子系统及元、部件维持所定的时间和 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所必须的功能。,4)
8、系统数学模型,y=(x1、x2、xn,1、2、n,t),y系统目的或输出;,xi输入;,i环境或约束条件。,机械本体,3、系统组成,动力部分,测试传感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执行机构,接口,驱动部分,1)机械本体,是所有功能元素的机械支持结构,包括机身、框架、机械连接、机械运动部件等。,2)动力部分,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使系统正常运行。,3)测试传感部分,在系统运行中对系统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变成可识别信号,传输到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4)执行机构,接收控制系统的控制信息和指令,完成要求的动作。,5)驱动部分,在控制信息作
9、用下,提供动力并实现功率匹配,驱动各执行机构完成各种动作和功能。,6)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和外部输入命令进行集中、存储、分析、加工,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按要求实现有序地运行。,7)接口,系统中各单元和环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连接界面,是外部设备和数控装置之间的桥梁。,内脏,手脚,五官,骨骼,大脑,机电一体化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产品,一、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1)产业机械:用于生产的电子控制机械。,1、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用途分类,(2)信息机械:用于信息处理、存储的电子机械产品 。,(3
10、)民生机械:用于生活领域的电子机械产品或机械电子产品。,2、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分类,(1)在原有机械本体上采用微电子控制装置的产品。,(2)用电子装置局部取代机械控制装置。,(3)用电子装置取代原来执行信息处理功能的机构。,(4)用电子装置取代了机械的主功能的产品。,(5)信息设备和电子装置有机结合的信息电子设备。,(6)检测装置、电子装置和机构有机结合的检测用电子机械设备。,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及特点,1、主要构成,1)机械系统,4)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3)传感与检测系统,5)执行机构,2)动力系统,2、特点,1)安全性、可靠性高,2)生产能力与工作质量高,3)使用性能好,4)有复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电 一体化 技术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76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