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何去何从课件.ppt
《机械通气何去何从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通气何去何从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机械通气-何去 何从,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吴铁军,.,2,不同的历史,医学的历史:中医远古的科学。西医在哈拉帕时期(公元前3300年)的印度河流域有了医学和牙医学的一些知识。 在古埃及人们使用莎草纸记录了许多医学文献,而古巴比伦文明的医学记载则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机械通气历史:自1864年第一台“铁肺”现在多功能呼吸机(140年历史)汽车历史:1886年1月29日被认为是汽车的诞生日航天历史:1957年10月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3,机械通气140年进展,呼吸机制造技术的进展(集科技发展于一身)机械通气理论的不断更新和进展(与呼吸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相
2、适应,有关理论不断淘汰、更新、全新)机械通气适应症的不断拓宽(从单纯呼吸衰竭的治疗到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机械通气中监测手段的进展 呼吸机固有的监测(压力、容量、顺应性、阻力、呼吸 功等) 呼吸机以外的监测(从生命体征到血气、SPO2、血流动力学、氧供-氧耗等)而进展本身代表不完善,问题多多,.,4,从“铁肺”到机械通气,.,5,1864年,AlfredFJones研制第一台铁肺1927年,哈佛大学Philip Drinker和LAShaw对铁肺的设计作出重要改进1940年代末期,改进后的铁肺第一次进入波斯顿一家儿童医院,对脊髓灰质炎并发呼吸麻痹的患儿进行通气支持,铁肺,.,6,铁肺的缺陷,1
3、.肺通气不足,肺不张2.呼吸道缺乏管理3.护理和贴身治疗有困难4.铁肺体积大而笨重5.呼吸麻痹者病死率高6.铁肺内维持低于大气压的“负压状态”,是对呼吸生理学的一种误解,.,7,铁肺退出历史舞台?,1952年,哥本哈根HCLassen和BIbsen首次气 管切开,施行“正压通气”,以提供有效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 24小时内,为75名病人进行持续通气,他们动员250名医学生用手捏气囊,260名护士参加床边护理,共消耗250筒氧气)他们提出呼吸道管理基本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防止氧分压过高等,病死率从80%降至25% 铁肺从此退出历史舞台?,.,8,无创通气和负压通气再受重视,负压通气机
4、如胸甲式及胸腹雨披式等呼吸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在一定范围内试用于临床,在神经肌肉疾患所致的呼吸衰竭的治疗及协助脱机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无创通气和负压通气更符合自然及生理状况,它代表了呼吸机的发展趋势和方向,.,9,1955年,CGEngstrom研制持续性通气的机械装置欧洲及北美很多医学院教学医院相继成立呼吸ICU;50年代末期,丹麦麻醉医师HHBendixen和HenrikPontoppidan在麻省总院创建呼吸ICU;加拿大ArthurScott医师在Ontario,ReubenCherniak在Manitoba,相继建立了呼吸ICUICU成为跨学科协作平台,多科的资深专家积极参与。他
5、们把呼吸生理和病理生理学应用于临床,呼吸道管理和正压通气成为规范化的机械通气治疗,病死率明显下降机械通气被列入ICU生命支持的重要组成部份,从“铁肺”到机械通气,.,10,机械通气的缺陷,1.正压通气,不符合自然生理状态下的负压呼吸,造成胸内正压,影响回心血量及心博出量,产生气压伤2.正压通气需密闭气道,实施气管插管,给患者带来恐惧和不适,影响语言和进食,并增加感染机会,如VAP,.,11,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意义,1.实现了机械通气的“早期应用” 2.减少人工气道的并发症3.在单纯氧疗与有创通气之间,提供了“过渡性”的辅助通气选择4.作为一种短时或间歇的辅助通气方法扩展了机械通气的应用领域
6、5. 形成了有创与无创通气相互配合的机械通气新时代,提高了呼吸衰竭救治的成功率,.,12,无创机械通气的优缺点,.,13,无创通气的适应症, COPD急性加重期有创通气拔管之序贯治疗拒绝插管的呼吸衰竭急、慢性心功能不全胸部外伤围手术期的通气支持ALI -ARDS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免疫功能受损合并呼吸衰竭重症肺炎,低通气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器官移植术后的通气支持宫内窘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胸廓畸形肺减容术后的通气支持有创通气拔管失败,.,14,无创通气的禁忌症,绝对禁忌症心跳呼吸停止自主呼吸微弱、昏迷误吸可能性高合并其它器官功能衰竭面部创伤/术后/畸形不合作,相对禁忌症气道分泌物多/排痰障碍
7、严重感染极度紧张严重低氧血症PaO245mmHg严重酸中毒pH7.20近期上腹部手术后严重肥胖上气道机械性阻塞未经胸腔闭式引流的气胸或纵膈气肿严重肺大疱未经治疗的鼻出血未经气道通畅的大咯血急性鼻窦炎及中耳炎气管食管瘘鼓膜穿孔.,.,15,机械通气理念的变迁主要基于呼吸生理的认识和疾病状态下病理生理的改变以及监测技术的进步,.,16,通气模式的发展,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PRVCV)适应性辅助通气(ASV)适应性压力通气(APV)容量支持(VS)容积保障压力支持通气模式(VAPSV)压力释放通气模式(PRV)反比通气模式(IRV)神经调节通气辅助模式 (NAVA),.,17,通气理论的发展,
8、PEEP小潮气量与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肺复张通气俯卧位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下机械通气机械通气与CRRT机械通气与ECMO,.,18,PEEP(呼气末正压),机制:可增加功能残气量,使肺泡在呼气末不易陷闭,提高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促进肺间质及肺泡水肿的消退,从而改善肺的顺应性和肺泡通气。因此在治疗ARDS、非心源性肺水肿、肺出血时起重要作用。 注意事项:1.严重循环功能衰竭、低血容量、肺气肿、气胸、支气管胸膜瘘等是应用PEEP的禁忌症2.高水平的PEEP可使颅内压增高,有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慎用3.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心排血量、平均气道压的变化4.增加或减低PEEP都应逐步进行,以免引起循环功能和气
9、道压力的较大波动5.防止呼吸机管道漏气而影响PEEP的效果 最佳PEEP,.,19,如何选择合适PEEP,根据压力-容积曲线(P-V curve) 在下拐点以左肺容积低,肺内压也低,肺泡多呈萎陷状,复张要克服较大的表面张力(因表面张力和半径成反比),曲线呈现较平坦; 当肺内压继续增加,在下拐点临界点附近,较多肺泡几乎同时复张开放,从而维持一定呼气末肺容积水平,此时的维持压即PEEP;复张后的肺泡在继续膨胀时,因其表面张力较小,所需的压力也较小,在曲线上显示斜率增大; 而当肺内压继续上升超过上拐点时,肺泡受肺本身结构的限制,肺容积已不能随压力增高而继续快速增加,顺应性曲线又转为平坦,所以应维持潮
10、气量或气道峰压低于上拐点压水平 根据超声、食道压选择,.,20,曲线和上下拐点的临床意义,不论自然呼吸还是机械通气,都应只在上下拐点的压力和相应容量间进行。下拐点压以下或在下拐点左右的呼吸会因肺泡萎陷或时开时闭而不利于气体交换,不同膨胀程度肺泡间发生的剪切力也易致肺结构损伤;上拐点之上的通气因多次、长期的肺结构过度牵张而致伤,不但呼吸功大,气体交换效率也因死腔通气大、肺血流重新分布等因素反而下降。因此,无论下拐点以下或上拐点以上的通气都不能有效支持气体交换,而且是继发肺损伤的来源。,.,21,小潮气量与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婴儿肺”概念:70年代认为ARDS肺的损伤是均匀弥漫性的 ,机械通气
11、目标是“纠正血气分析至正常范围”80-90年代 CT断层测定结果:ARDS肺组织损伤是不均匀的,严重ARDS其残留的正常肺组织只相当于一名婴幼儿的肺组织,即“婴儿肺”概念。机械通气的策略是采用小潮气量及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否则易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正常肺,ARDS肺,.,22,小潮气量与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目前小潮气量通气一般为47mlkg,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症称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所谓允许是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5.3310.7kPa,同时pH7.20是可接受的。如潮气量逐渐减少,使二氧化碳分压逐步升高通过代偿机制调节,患者常能耐受。当pH值低于7.20时,可适当补充碳酸氢钠
12、纠正。实施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反映了ARDS通气策略的重大调整。优点是小潮气量可防止肺泡容积过大及跨壁压过高,防止气压伤。但高碳酸血症可引起酸中毒、脑及外周血管扩张,因此,近期发生的脑血管意外、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患者为禁忌证。另外清醒患者多不耐受,需使用镇静、肌松剂,使临床处理复杂化。目前较正常稍偏低的潮气量为较多危重病医学医师所接受。,.,23,ARDS时小潮气量通气的病理基础,肺含水量增加,可达80, 重量显著增加显著充血、水肿,肝样变肺不张、间质和肺泡水肿中性粒细胞在肺毛细血管内 淤滞透明膜形成血管内凝血病理改变的特点:不均一性,.,24,病变的非均一性,重力依赖区域的肺不张,正常肺区,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 通气 何去何从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76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