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与设备机械加工工艺编制课题一课件.ppt
《机械制造技术与设备机械加工工艺编制课题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与设备机械加工工艺编制课题一课件.ppt(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一轴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图1-1所示为某企业实际生产的,年产量达350件的传动轴零件图,请编制该零件的工艺,填写工艺文件。,要完成该零件的加工,在车间接受任务后,首先由工艺人员审查零件图、分析零件结构和要求;选择或根据给定的零件材料,确定毛坯以及分析应采用哪些热处理方式、各种表面的加工方法;根据企业生产人员技术水平、设备和装备状况,选择加工设备、工装和确定零件精度检验手段及相关检测工具;查阅有关技术手册和相关资料,编制加工工艺文件,然后操作人员按照工艺文件的加工顺序及要求,完成零件的加工。可以说工艺文件是指导加工的重要技术文件,所编制的工艺文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零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
2、效率。,1-1机械加工工艺认识,一、机器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1.生产过程 所谓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变为成品之间各个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机器的生产过程包含: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完成产品投入生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制造等。2)毛坯的制造。3)零件的各种加工过程。4)产品的包装过程。5)原材料、半成品和工具的供应、运输、保管以及产品的发运等。,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很多工序组成的,工序包含若干个安装、工位、工步和进给。(1)工序所谓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划分工
3、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变动和工作是否连续。(2)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安装。在一道工序中,工件可能被装夹一次或多次才能完成加工。,(3)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4)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内容称为工步。划分工步的依据是加工表面和工具是否变化。(5)进给在一个工步内,若被加工表面需切去的金属层很厚,可分几次切削,每切削一次为一次进给。一个工步可以包括一次或数次进给。,二、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征1.生产纲领 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内
4、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计划期常定为1年,因此生产纲领常称为年产量。,零件生产纲领要计入备品和废品的数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N零件的年产量,单位为件/年;Q产品的年产量,单位为台/年;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单位为件/台;备品的百分率;废品的百分率。2.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是指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类型。生产类型和生产纲领的关系见表1-1。,3.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 生产类型不同,产品和零件的制造工艺、所用设备及工艺装备、采取的技术措施、达到的技术经济效果等也不同。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见表1-2。,三、工艺文
5、件 将工艺文件的内容,填入一定格式的卡片,即成为生产准备和施工依据的工艺文件。常用的工艺文件的格式有下列几种: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这种卡片以工序为单位,简要地列出整个零件加工所经过的工艺路线(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等)。它是制订其他工艺文件的基础,也是生产准备、编排作业计划和组织生产的依据。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见表1-3。,2.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是以工序为单位,详细地说明整个工艺过程的一种工艺文件。它是用来指导工人生产和帮助车间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掌握整个零件加工过程的一种主要技术文件,是广泛用于成批生产的零件和重要零件的小批生产中。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内容包括零件的材料
6、、重量、毛坯种类、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采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等。机械加工工艺卡片格式见表1-4。,3.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是根据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为一道工序制订的,它更详细地说明整个零件各个工序的要求,是用来具体指导工人操作的工艺文件。在这种卡片上要画工序简图,说明该工序每一工步的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所用的设备及工艺装备。一般用于大批大量生产的零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格式见表1-5。,四、编制工艺规程的原则及方法1.编制工艺规程的原则(1)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则: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2)注意的问题: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效益要高,良好
7、的劳动环境。2.编制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在编制工艺规程时,首先要收集以下原始资料。(1)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图。,(2)质量验收标准。(3)生产纲领。(4)毛坯资料。(5)本厂的生产技术条件。(6)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五、编制工艺规程的步骤(1)分析零件。(2)选择毛坯的制造方法。(3)拟订工艺路线,选择定位基准。(4)确定各工序尺寸及公差。(5)确定各工序的工艺装备。(6)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7)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8)填写工艺文件。,1-2零件分析,零件的工艺性分析主要是指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零件的结构和零件的结构工艺性。1.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主
8、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直径尺寸精度和几何形状精度轴上支承轴径和配合轴径是轴的重要表面,其直径尺寸精度通常为IT5IT9级,形状精度(圆度、圆柱度)控制在直径公差之内,形状精度要求较高时,应在零件图样上另行规定其公差,如图1-1所示。,(2)相互位置精度轴类零件中的配合轴颈(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对于支承轴颈的同轴度是相互位置精度的普遍要求。普通精度的轴,配合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径向圆跳动一般为0.010.03mm,高精度轴为0.0010.005mm。 此外,相互位置精度还有内外圆柱面间的同轴度、轴向定位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要求等。(3)表面粗糙度根据机器精密程度的高低、运转速度的大小不同,轴类零件表
9、面粗糙度要求也不相同。支承轴颈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一般为0.160.63m,配合轴颈Ra值为0.632.5m。,2.零件的结构分析 轴类零件是机器中常见的零件,也是重要的零件,其主要功用是支承传动零部件(如齿轮、带轮等)和传递转矩。 零件的结构分析主要是弄清零件由什么表面构成,各表面的尺寸大小如何。如图1-1所示,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加工表面通常有内外圆柱面、圆锥面,以及螺纹、键槽、横向沟、沟槽等。根据轴上表面类型和结构特征的不同,轴可分为多种形式,如光轴、空心轴、半轴、阶梯轴、花键轴、十字轴、偏心轴、曲轴、凸轮轴和齿轮轴等。,3.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主
10、要分析零件结构的合理性,看零件在结构上是否符合机械加工要求。,1-3材料、毛坯及热处理方式选择,一、轴类零件的材料 机械加工中常用到铁碳合金材料,铁碳合金是以铁为基础的合金,也是钢和铸铁的统称,它是现代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合金。钢和铸铁虽然是多组元的复杂合金,但铁和碳是它的两个最基本的组元。,(一)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纯铁具有良好的塑性,但强度、硬度较低,很少用它制造机械零件。在纯铁中加入少量的碳,组织和性能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其原因是铁和碳相互结合,形成了不同的合金组织。在固态铁碳合金中,铁和碳的基本结合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碳溶于铁的晶格中形成固溶体,另一种是铁和碳形成金属化合物。此外,也可以由
11、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组合成机械混合物。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和珠光体等。,1.铁素体 碳溶于-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用符号F表示。它仍保持-Fe的体心立方晶格,其原子排列如图1-2所示。由于体心立方晶格原子间的空隙较小,所以碳在-Fe中的溶解度也较小,在727时为0.0218;在室温时约为0.0008%。铁素体的性能与纯铁相似,即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较低的强度和硬度。,2.奥氏体 碳溶于-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符号A表示。它仍保持-Fe的面心立方晶格,其原子排列如图1-3所示。奥氏体的碳溶解能力比铁素体要大,在1148时溶解度最大达2.11;温度降
12、低,溶解度也降低,在727时溶解度为0.77。奥氏体一般存在于727以上的高温范围内,具有较低的硬度和良好的塑性,易于锻压成形。,3.渗碳体 渗碳体是铁和碳形成的一种间隙化合物,其分子式为Fe3C,可以符号Cm表示。渗碳体的碳的质量分数为6.69%,它是一个高碳相,熔点约为1227。其硬度极高,脆性很大,而塑性和冲击韧性几乎等于零。因此渗碳体不能单独使用,在钢中总是和铁素体混在一起,是钢中的主要强化相,渗碳体的数量、形状、大小和分布状况对钢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大。 渗碳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形成铁和石墨状态的自由碳:,这一分解过程对铸铁具有重要意义。4.珠光体 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
13、物,用符号P表示。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和渗碳体各自保持着自己原来的晶格类型。 珠光体的平均碳的质量分数为0.77。由于它是硬的渗碳体和软的铁素体两相组成的混合物,所以它的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它的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具有一定塑性。,在铁碳合金的几种基本组织中,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都是单相组织,称为铁碳合金的基本相。而珠光体则是由基本相组成的机械混合物,表1-6列出了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的力学性能。,(二)轴类零件的常用材料 一般轴类零件的材料常用45钢;中等精度而转速较高的轴类零件可选用40Cr等合金结构钢;精度较高的轴可选用轴承钢GCr15和弹簧钢65Mn等;高速、重载等条件下工作的
14、轴可以选用20CrMnTi、20Cr、38CrMoAl、42CrMo等。,二、轴类零件的毛坯选择 轴类零件的毛坯常用的有棒料、锻件和铸件三种。光轴和直径相差不大的阶梯轴毛坯一般以棒料为主。外圆直径相差较大的轴或重要的轴(如主轴)宜选用锻件毛坯,既节省材料、减小切削加工的劳动量,又改善其力学性能。结构复杂的大型轴类零件(如曲轴)可采用铸件毛坯。,三、轴类零件的热处理(一)钢的热处理基础图1-4热处理工艺曲线 钢的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方法。热处理方法虽然很多,但任何一种热处理工艺过程都可在温度时间坐标系中用曲线图形来表示,如图1
15、-4所示。此曲线称为热处理工艺曲线。,通过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充分挖掘钢材的强度潜力,改善零件的使用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此外,热处理还可改善毛坯件的工艺性能,为后续工序作好组织准备,以利于各种冷、热加工。据统计,现代机床工业中有6070的零件要进行热处理;而在刀具、量具、模具等的制造中,则100的需进行热处理。因此,热处理在机械制造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加热和冷却方法不同,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大致分类如下:热处理分为普通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两大类,其中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4种方法;表面热处理又分成表面淬火(感应加热、火焰加热、激光加热)和化学热处
16、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和其他)。,热处理之所以能使钢的性能发生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了组织与结构变化的结果。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钢的热处理,首先需进行加热,大多数机械零件的热处理都需要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其全部或部分转变为均匀的奥氏体,以便采用适当的冷却方式,获得所需要的组织。 在铁碳合金状态图中,A1、A3、Acm是钢在极其缓慢加热和冷却时的临界温度。,但在实际的加热和冷却条件下,钢的组织转变总有“滞后”现象,即此时的临界温度与状态图所示平衡临界温度有一定的偏离,通常在加热(冷却)时要高于(低于)状态图所示临界温度。为了区别起见,通常把加热时的临界温度分别用Ac1
17、、Ac3、Accm表示;冷却时的各临界温度用Ar1、Ar3、Arcm表示,如图1-5所示在加热和冷却时Fe-Fe3C状态图上各临界点的位置。,由铁碳合金状态图可知,任何成分的碳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1以上,都会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热处理时进行Ac1温度以上加热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奥氏体,通常把这一组织转变过程称为奥氏体化。,退火和正火经常作为预先热处理工序,安排在锻造或铸造之后、机械(粗)加工之前,旨在消除前道工序造成的某些缺陷,为随后的切削加工和最终热处理作好准备。对一些普通铸件、焊接件以及一些性能要求不高的工件,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1.退火 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
18、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钢的退火。根据钢的成分、退火工艺与目的不同,退火常分为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1)完全退火完全退火的工艺是把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随之缓慢冷却。,由于完全退火加热温度在Ac3以上,实现了亚共析钢的完全奥氏体化,缓慢冷却是保证奥氏体在珠光体转变区的上半部完成组织转变,如图1-6所示。因此,完全退火后的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即铁素体+珠光体。由于钢在完全退火时,其内部组织经历了一次完全重结晶过程故又称为重结晶退火。重结晶使晶粒细化和均匀化,从而使中碳以上的钢软化以利于后续加工,且充分消除了内应力。 一般情况下,退火工件随
19、炉冷却,即可满足所要求的冷却速度。,实际操作时,可随炉缓冷至500600以下后再在空气中冷却,也可埋在干砂、石灰中冷却。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钢的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件。其目的是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与组织缺陷、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等。,表1-7为碳的质量分数为0.3的铸钢件进行完全退火后与原始铸态的性能比较。可见,铁素体晶粒尺寸在退火后大为减小,故强度、塑性均明显提高。,过共析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因为加热到Accm以上温度再缓慢冷却时,二次渗碳体会以网状沿奥氏体晶界析出,使钢的冲击韧度显著降低。,(2)等温退火等温退火是把钢件或毛坯加热到高于Ac3(或Ac1)温
20、度,保持适当时间后,较快地冷却到珠光体温度区间的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型组织,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退火工艺。与完全退火有着相似的目的,但等温退火可以有效地缩短退火时间,提高生产率;且因工件内外处于同一温度下发生组织转变,故可获得均匀的组织和性能。,图1-6所示为高速钢的完全退火与等温退火工艺比较。完全退火需要1520h以上,而等温退火所需时间则大为缩短。(3)球化退火球化退火主要用于共析或过共析成分钢的刀具、量具、模具等。其目的在于球化渗碳体(或碳化物),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淬火作好组织准备。图1-7碳的质量分数为1.0%钢的球化退火工艺曲线一般球化退火的工艺是把钢加
21、热到Ac1以上102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600以下再出炉空冷。其工艺特点是低温短时加热和缓慢的冷却。,2.正火 正火是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实质上是退火的一个特例。二者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过冷度较大,故正火组织中珠光体量增多,且珠光体的层间距变小,通常获得索氏体组织。,由于正火和退火后钢的组织上存在上述差异,故反映在性能上也有所不同。表1-8为碳的质量分数为0.45钢退火与正火状态力学性能比较。由表可见,钢经正火后的强度、硬度、冲击韧度都较退火后为高,且塑性也并不降低。正火与退火相
22、比,不仅力学性能高,而且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能量耗费少,故在可能条件下,应优先考虑采用正火处理。,目前正火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普通结构零件的最终热处理。2)改善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的可加工性。图1-8所示为各种碳钢退火和正火后的大致硬度值,其中阴影线部分为可加工性较好的硬度范围。,由图可见,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退火硬度一般都在160HBW以下,可加工性不良。,3)作为中碳结构钢制作的较重要零件的预先热处理。由于中碳结构钢正火后,可使一些不正常组织转变为正常组织,消除了热加工所造成的某些组织缺陷,且其硬度一般仍在160230HBW范围内,故不仅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而且还能减少工件淬火时
23、的变形与开裂,提高淬火质量。所以,正火常作为较重要零件的预先热处理。,能有开裂危险时,正火也往往代替淬火、回火处理,而作为这类零件的最终热处理。现将上面讨论的各种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与工艺曲线,示意地绘于图1-9中。钢的淬火与回火是紧密衔接的两个工艺过程,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热处理效果。,5)对一些大型的或形状较复杂的零件,淬火可,4)消除过共析钢中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作好组织准备。这是因为正火冷却速度比较快,二次渗碳体来不及沿奥氏体晶界呈网状析出。,3.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之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快速冷却的热处理方法,称为淬
24、火。,淬火一般以获得马氏体组织为目的。但是,马氏体不是热处理所要求的最终组织。钢件淬火后必须配以适当的回火,淬火马氏体在不同回火温度下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使钢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以满足各类工模具和零件的使用性能要求。,淬火工艺主要包括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保温时间和淬火介质等方面的内容。(1)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碳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可根据铁碳相图来选定,如图1-10所示。,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一般应选择在Ac3以上3050。这是为了得到细晶粒奥氏体,以便淬火冷却后获得细小的马氏体组织。如果加热温度过高,则会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化,淬火后马氏体组织亦粗大,使钢的性能严重脆化。但淬火温度过低,则淬火组织
25、中会出现铁素体,造成钢的硬度不足。,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选择在Ac1以上3050,淬火后可得到均匀细小的马氏体和球状渗碳体组织。由于渗碳体的硬度比马氏体还高,它的存在不但不降低钢的硬度,而且能增加钢的耐磨性。所以加热温度在Ac1以上是适宜的。若加热温度选择在Accm以上,不仅使奥氏体晶粒粗化,淬火后得到粗针马氏体组织,增加脆性,且残余奥氏体量也多,降低钢材的硬度和耐磨性。由于加热温度高,还会引起钢的氧化、脱碳,增大了淬火应力,增加了工件的变形开裂倾向,因此是不适宜的。,(2)保温时间保温的目的是使钢件热透,使室温组织转变为奥氏体。其时间长短主要根据钢的成分、加热介质和零件尺寸参照热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制造 技术 设备 机械 加工 工艺 编制 课题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76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