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三节对外汉语文化学基础课件.ppt
《第四章第二三节对外汉语文化学基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第二三节对外汉语文化学基础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一),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要真正掌握一种第二语言,单学语言本身还不够,必 须同时学习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第二,对外汉语教学要培养的交际能力实际上是跨文化的交 际能力,需要以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指导语言教学。第三,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一般都要求更多地了 解中国社会和文化,甚至要学习专业性的文化知识。,一、语言与文化 1.文化的定义与分类,(1)文化的定义爱德华泰勒(英): “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原始文化1871)奥格本、亨根斯等人(美):“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包括
2、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罗森塔尔尤金(苏):“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比较狭隘的意义来讲,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2)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表层文化,物质文化人类创造的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种种物质文明,如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各种产品、器具以及建筑、服饰等,属于整个文化的物质基础,是表层文化。,中层文化,行为文化也称习俗文化,是人们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社会风俗习惯和行为标准,包括礼俗、民俗、风俗、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可以看作
3、是制度文化的一部分。制度文化是由观念文化所决定的社会规范体系,指各种典章规范,如社会制度、国家制度、教育、婚姻和家庭制度等。,深层文化,观念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宗教情感、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以及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属文化精神内核,是深层文化。,文化冰山模式(Iceberg Model of Culture),大文化C 小文化c,大文化(C)指经济、政治、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以及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在书本上能学习到,在汉语教学中通常处于中、高级阶段。小文化(c)指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等。在书本上
4、不常看到,在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出现较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2.文化的特征,(1)文化是人类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2)文化具有民族性(3)文化(包括亚文化)具有社会性(4)文化具有系统性(5)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之上的(6)文化是发展变化的,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1)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 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2)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 要载体。(3)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是一个整体。要真正理解或研究一种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符号的语言;而要习得和运用一种目的语,必须
5、同时学习该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对目的语的文化了解越多,越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文化是语言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学习第二语言,必须学习第二文化。,二、语言与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1.跨文化交际的特点(1)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2)交际原则与价值观念(3)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4)交际过程中的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5)交际的结果:文化的互相影响。,2.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1)蜜月阶段(2)挫折阶段(3)调整阶段(4)适应阶段,文化的冲突与适应的四个阶段,(1) 观光期(蜜月期,2-3个月) 刚刚接触到第二文化或进入第二文化的环境,对
6、看到、听到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惊讶、有趣,处于兴奋、激动、满足的状态,一切都觉得美好。,(2)挫折期(4-5个月) “文化震荡症”(“文化休克”): 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不接触当地人和当地文化;对当地文化产生敌意,甚至发泄不满、采取不理智的行动;因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而离开这一文化环境,回到自己的国家。,(3)逐渐适应期(调整阶段,4-5个月后)开始时,有无家可归之感。语言水平有所提高,开始交朋友,孤独感和失落感有所缓解,是学习语言最好的时期。对第二文化的看法既不像蜜月阶段那样浪漫、不切实际,也不像挫折阶段那样反
7、感、不满,对该文化的了解在逐步加深。文化关键期假说现实中,语言与文化掌握并不同时发生。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应该是语言与文化的掌握同时产生的学习。,(4)接受或完全复原期(半年以后)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对生活环境渐渐感到习惯,对第二文化也在逐步适应,能基本上采取比较客观的态度,甚至对其中的一部分已能接受。不能接受的部分也能要求自己理智地对待。,3.对文化的态度,(1)尊重不同的文化 (2)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 (3)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 (4)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 (5)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1)尊重不同的文化,这是对待任何一种文化应有的最基本的态度。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社会性,各民
8、族的文化尤其是主流文化,都反映该民族的历史和特点,是其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与该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为社会所需要的。,(2)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对跨文化交际所面对的文化、新的生活环境中整日接触的异文化、正在学习的目的语文化,仅从态度上尊重还不够。因为这是必须接触和运用的文化,需要进一步主动理解该文化。经过理解和适应,往往对这种文化产生更大的兴趣,甚至更热爱这种文化。另一方面,如果确实无法理解或适应,就有可能放弃这种目的语的学习。,Poter和Samovar文化差异标尺,在他们看来,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最大分歧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9、3)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即使是自己喜爱的文化,在接触和学习过程中,文化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文化冲突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每一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又有其合理性。因此需要采取开放宽容的态度,用求同存异的原则化解文化冲突。孙庆中(2019)“在文化相对封闭的情况下,人们的基本文化态度具有唯我性,即以我为中心,我文化具有优于他文化的绝对优越性,他文化则是一种边缘文化。而如今全球化的文化观则消除了我文化的绝对优越性,把异文化当作与本土文化具有同等地位和价值的实体加以考察”。,(4)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在要不要接受以及如何接受目的语文化的问题上,有四种态度:一是完全拒绝的态度 认为母语文化一切都好,外
10、来文化一无是处。这种态度常常是造成文化冲突的原因之一。在民族文化交流中,最忌讳种族优越感或文化沙文主义。 二是完全同化的态度 对自己的母文化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而主张对目的语文化全盘接受。,三是既完全保留母文化,又全盘接受目的语文化,成为“双文化型”或者叫做“边缘人”。也就是在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行为准则等方面同时具有两种文化体系,同时成为两种文化群体中的成员,并对不同的文化群体分别运用不同的文化。 最后一种是:立足母语文化优秀传统和本质特征的同时,汲取目的语文化的长处,不断发展、创造本民旅的新文化,可以称为“外为我用”型这是对待母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态度的最高境界。,(4)外为我用,发
11、展本国文化,(5)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 选择文化依附,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所谓文化依附,是指人们言行所代表和体现的是哪一种文化。第二语言学习者为了掌握目的语,需要了解和学习目的语文化知识;第二语言教师为了帮助学习者掌握目的语,也需要介绍目的语文化知识。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原则上师生都需要依附目的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有助于交际的成功,也有可能出现依附于某一方文化的现象。一般说来应依附于所用语言的文化。主动依附的一方,往往是对对方文化有较多了解的一方。更多情况下,为了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双方都应采取向对方文化靠拢的原则。,(5)从跨文
12、化交际的需要出发, 选择文化依附,4、交际文化80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学者张占一等人,从第二语言教学培养交际能力的实际出发,按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提出区分“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观点。知识文化:是指跨文化交际中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交际文化:是指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知识文化常以“知识”或“内容”的形式参与交际。“知识”的多少也会影响到交际的进行。但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一般不会产生误解。事实上同一种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也可能有知识差距。交际文化则是指两种语言间规约性的文化差异,是以制约信息模式的形式
13、来参与交际的,可能在交际中引起误解或偏差。,吕必松指出: “所谓语言交际文化,就是这种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因素。这种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之中。” 语言中的这类文化因素对语言和语言交际有规范作用,但是本族人往往不容易觉察,只有通过对不同民族的语言和语言交际的对比研究才能揭示出来。吕必松突出了交际文化的规约性和隐含性,指出了交际文化内容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特别强调交际文化与语言系统的关系。,文化的分类,大文化 小文化实用性文化成就文化 行为文化专门性文化 普
14、及性文化知识性文化 交际性文化不了解前者可以交际,不了解后者会影响交际,意义:加深了人们对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认识,突出了交际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为第二语言教学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化中区分轻重缓急、确定主要教学内容特别是教学重点建立了一个标准,对语言教学有实际意义。,中国人:你不坐会儿了?外国人:好,我在做一会。 中国人:你再吃点外国人:(使劲吃/不知所措) “你什么时候请我们吃糖啊?”问一对夫妻“你们什么时候请我们吃蛋啊?”,还有哪些?,Hello/ Hi!功课、红尘、缘分Majang披萨饼、情人节功夫熊猫风水,英语传入汉语的行为方式佛教传入汉语的世界观汉语传入英语的生活语言与娱乐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第二 三节 对外汉语 文化学 基础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74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