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环境生物化学和化学毒理学课件.ppt
《第五章环境生物化学和化学毒理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环境生物化学和化学毒理学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环境生物化学和化学毒理学,2022/11/29,2,第一节 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一、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膜主要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镶嵌组成的、厚度为75100A的流动变动复杂体。在生物膜中还间以带极性、常含有水的微小孔道,称为膜孔。,2022/11/29,3,二、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1膜孔滤过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物质,可借助膜两侧静水压及渗透压经膜孔滤过。2被动扩散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即顺浓度梯度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扩散速率服从费克定律。,2022/11/29,4,3被动易化扩散有些物质可在高浓度侧与膜上特异性蛋白质载体结合,通过生物膜,至低浓度侧解离出原物质
2、。4主动转运在需消耗一定的代谢能量下,一些物质可在低浓度侧与膜上高浓度特异性蛋白载体结合,通过生物膜,至高浓度侧解离出原物质。,2022/11/29,5,5胞吞和胞饮少数物质与膜上某种蛋白质有特殊亲和力,当其与膜接触后,可改变这部分膜的表面张力,引起膜的外包或内陷而被包围进入膜内,固体物质的这一转运称为胞吞,而液态物质的这一转运称为胞饮。,2022/11/29,6,第二节 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转运,一、吸收吸收是污染物质从机体外,通过各种途径通透体膜进入血液的过程。吸收途径主要是机体的消化管、呼吸道和皮肤。,2022/11/29,7,二、分布,分布是指污染物质被吸收后或其代谢转化物质形成后,由血
3、液转送至机体各组织;与组织成分结合;从组织返回血液;以及再反复等过程。,2022/11/29,8,三、排泄,排泄是污染物质及其代谢物质向机体外的转运过程。排泄器官有肾、肝胆、肠、肺、外分泌腺等,而以肾和肝胆为主。,2022/11/29,9,四、蓄积,物质在体内逐增的现象,称为生物蓄积。蓄积量是吸收、分布、代谢转化和排泄各量的代数和。蓄积时,污染物质的体内分布,常表现为相对集中的方式,主要集中在机体的某些部位。,2022/11/29,10,第三节 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一、生物富集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
4、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富集用生物浓缩系数(BCF)来表示。,2022/11/29,11,从动力学观点来看,水生生物对水中难降解物质的富集速率,是生物对其吸收速率、消除速率及 由生物机体质量增长引起的物质稀释速率的代数和。,式中:ka、ke、kg水生生物吸收、消除、生长的速率常数;cw、cf水及生物体内的瞬时物质浓度。,2022/11/29,12,如果富集过程中生物质量增长不明显,则kg可忽略不计,,通常,水体足够大,水中的物质浓度可视为恒定,则水生生物富集速率方程为,2022/11/29,13,水生生物浓缩系数(cf/cw)随时间延续而增大,先期增大比后期迅速,当t时,生物浓缩系数依次为
5、:,2022/11/29,14,二、生物放大,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生物放大的程度也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2022/11/29,15,三、生物积累,生物积累,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积累也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2022/11/29,16,第四节 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绝大多数的生物转化是在机体的酶参与和控制下进行的。酶是一类由细胞制造和分泌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催化剂。在酶
6、催化下发生转化的物质称为底物或基质,底物所发生的转化称为酶促反应。,2022/11/29,17,一、有机物生物降解的原理有机物的生化降解首先从活性官能团开始。羧基(-COOH)是生物降解的活性反应中心,6个碳原子以下的有机酸在生物降解时总是从羧基开始。长碳链有机酸的生物降解则可能在其他碳原子进行。,2022/11/29,18,其他基团反应顺序为:醛基,酮基,羟基,氨基,硫基,甲基等。其他如:-C(O)-NH2(酰胺),R-COO-R (酯),-SO3H(磺酸基),X-(卤代基),R-O-R(醚)等,它们在降解中可能位于上述基团的或前或后的位置。,2022/11/29,19,(1)饱和烃的氧化降
7、解,饱和烃的氧化降解是有机物生化降解的基本途径,其在好氧条件下借助生物催化经过醇、醛氧化为酸。 R-C-C 2H R-C=C +H2O R-C-C-OH,-2H R-C-C=O +H2O R-C-C(OH)2,-2H R-C-COOH,2022/11/29,20,以苯环为代表,经生物催化氧化,导致芳环断裂。通常苯环通过氧化为酚、二酚、醌等中间产物,最后成为有机酸。,(2)芳环断裂,2022/11/29,21,有机酸的降解发生在碳原子上,每一次反应都将脱下烃基上的两个碳原子。降解作用是在辅酶HSCoA的参与下进行。由于氧化反应使碳链断裂发生在-碳原子上,一般指这类氧化作用为氧化。,(3)有机酸的
8、-氧化,2022/11/29,22,偶数碳原子的有机酸,最终生成许多分子的乙酰辅酶A,参与三羧酸循环,最后生成CO2和H2O。奇数碳原子的有机酸,最后生成一个分子的丙酰辅酶A和乙酰辅酶A。,2022/11/29,23,降解作用是从生成柠檬酸开始,在生物化学中通常称为三羧酸(TCA)循环。例如乙酰辅酶A与草醋酸反应生成柠檬酸:柠檬酸的生成开始进入三羧酸循环中,它们的反应为:,(4)三羧酸循环,2022/11/29,24,柠檬酸 -H2O 顺乌头酸 +H2O 异柠檬酸 -2H 草酰琥珀酸 -CO2 - HSCoA 酮戊二酸 +H2O +H2O +乙酰辅酶A -2H - CO2 草醋酸 -2H 苹果
9、酸 +H2O 富马酸 -2H 琥珀酸三羧酸循环,2022/11/29,25,反应实际上是醋酸分解(以及丙酮酸)得到CO2,反应总的结果为: CH3COOH + 2O2 2CO2 + 2H2O 或者: CH3COCOOH +5/2O2 3CO2 + 2H2O,2022/11/29,26,醋酸及丙酮酸是有机物通过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化学降解的中间产物。实验证实,凡是能够产生与循环中相同化合物的反应就能够参与三羧酸循环。,2022/11/29,27,二、耗氧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1糖类的微生物降解糖类通式为Cx(H2O)y,分成单糖、二糖和多糖三类。微生物降解糖类的基本途径是:(1)多糖水解成单糖:
10、多糖在胞外水解酶催化下水解成二糖和单糖,而后才能被微生物摄取进入细胞内。二糖在细胞内经胞内水解酶催化,继续水解成为单糖。多糖水解成的单糖产物以葡萄糖为主。,2022/11/29,28,2022/11/29,29,(2)单糖酵解成丙酮酸:细胞内单糖不论在有氧氧化或在无氧氧化条件下,都可经过相应的一系列酶促反应形成丙酮酸。(3)丙酮酸转化:在有氧氧化条件下,丙酮酸通过酶促反应转化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生成低级酸、醇及CO2等。,2022/11/29,30,2、脂肪的微生物降解,(1)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在胞外水解酶催化下水解为脂肪酸及甘油。脂肪酸及
11、甘油能被微生物摄入细胞内继续转化。(2)甘油的转化:甘油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被相应的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变成丙酮酸。,2022/11/29,31,(3)脂肪酸的转化:在有氧氧化条件下,饱和脂肪酸通常经过酶促氧化途径变成脂酰辅酶A和乙酰辅酶A。在无氧氧化条件下,脂肪酸通过酶促反应,往往以其转化的中间产物作受氢体而不完全氧化,形成低级的有机酸、醇和二氧化碳等。,2022/11/29,32,3、蛋白质的微生物降解,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氢、氧和氮,有些还含有硫、磷等元素。蛋白质是一类由a-氨基酸通过肽键联结成的大分子化合物。(1)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蛋白质由胞外水解酶催化水解,经多肽至二肽或氨基
12、酸而被微生物摄入细胞内。二肽在细胞内可继续水解形成氨基酸。,2022/11/29,33,(2)氨基酸脱氨脱羧成脂肪酸:氨基酸在细胞内的转化由于不同酶的作用而有多种途径,其中以脱氨脱羧形成脂肪酸为主。蛋白质通过微生物作用,在有氧氧化下可被彻底降解成为二氧化碳、水和氨(或铵离子),而在无氧氧化下通常是酸性发酵,生成简单有机酸、醇和二氧化碳等,降解不彻底。蛋白质中含有硫的氨基酸有半胱氨酸、胱氨酸和蛋氨酸,它们在有氧氧化下还可形成硫酸、在无氧氧化下还有硫化氢产生。,2022/11/29,34,4甲烷发酵,在无氧氧化条件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可借助产酸菌的作用降解成简单的有机酸、醇等化合物。如果条件允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环境 生物化学 化学 毒理学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74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