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氧化还原滴定法课件.ppt
《第八章氧化还原滴定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氧化还原滴定法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八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八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8.1 氧化还原平衡8.2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8.3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8.4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8.5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8.6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8.7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教学要求:,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分类;熟悉标准电位和条件电位,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向及其影响因素;反应进行次序和进行程度的判据;了解滴定四阶段溶液电位的计算,掌握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及指示剂的选择;掌握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通过自学了解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及滴定前的预处理。,绪 论,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
2、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实质: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氧化反应机理比较复杂反应速率一般较慢反应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影响较大副反应的影响氧化还原滴定中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分类:掌握:碘量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了解:溴酸钾法、硫酸铈法应用:广泛,直接或间接测定无机物、有机物,8.1 氧化还原平衡一. 条件电势,氧化还原反应 Ox1 + Red2 = Red1+Ox2由电对电势EOx/Red大小判断反应的方向,电对电势,能斯特方程,aOx+ne=bRed,描述电对电势与氧化还原态的分析浓度的关系,条件电势:特定条件下,cOx=cRed= 1molL-1 或浓度比为1时电对的实际电势,用E 反
3、应了离子强度及各种副反应影响的总结果,与介质条件和温度有关。,aOx =Ox Ox =cOx Ox /Ox aRed=Red Red =cRed Red /Red,E (条件电势),二. 影响条件电势的因素,离子强度 酸效应 络合效应 沉淀,a 离子强度,由于各种副反应对电位的影响远比离子强度的影响大、同时离子强度的影响又难以校正一般忽略不计忽略离子强度影响,b 酸效应,H+或OH- 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中,影响氧化还原态物质的分布情况,并直接出现在能斯特方程中,影响电势值。,c 生成络合物,氧化态形成的络合物更稳定,使电势降低,还原性增加,反之则电势升高,氧化性增加,d 生成沉淀,氧化态生成沉淀
4、,使电势降低,还原性增加还原态生成沉淀,则电势升高,氧化性增加,讨论:(1)条件电位与标准电位的关系如同条件稳定常数K与稳定常数K之间的关系。(2)条件电势反映了离子强度与各种副反应的影响的总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3)各种条件下的条件电势都是由实验测定的。附录中列出了部分电对在不同介质中的条件电势。(4)当缺乏相同条件下的条件电势时,可采用条件相近的条件电势数据。如没有相应的条件电势数据,则采用标准电势。,三.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平衡常数K,n2Ox1+n1Red2=n2Red1+n1Ox2,Ox1 + n1e = Red1 E1= E1 + Ox2 + n2e = Red2 E2=
5、 E2 +,平衡时: E1 = E2,E1 、E2 为氧化剂、还原剂电对的条件电位,n为两电对转移电子数的最小公倍数。,对于下面滴定反应,欲使反应的完全度达99.9以上,E至少为多少?,lgK = lg, lg103n1 103n2 3(n1 + n2 ),n2Ox1+n1Red2=n2Red1+n1Ox2,n1=n2=1 n=1, lg K 6, E 0.36 Vn1=1,n2=2 n=2, lg K 9, E 0.27 Vn1=n2=2 n=2, lg K 6, E 0.18 V,讨论:反应类型不同,对平衡常数的要求不同 E 越大 K越大实际上:只要 E 1E 2 0.4该反应的完全程度均
6、能满足滴定分析的要求:反映了氧化还原滴定的可行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较复杂,通常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考虑反应速率-现实性,反应条件 滴定条件,8.2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O2+4H+4e =2H2O E=1.23 VMnO4-+8H+5e = Mn2+ + 4H2O E=1.51 VCe4+ + e = Ce3+ E=1.61 VSn4+ +2e=Sn2+ E=0.15 V,KMnO4水溶液,Sn2+水溶液,Ce4+水溶液,为什么这些水溶液可以稳定存在?,一.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反应物浓度:一般来说,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度愈快。,例:Cr2O7- + 6I- +14H+ 2Cr 3
7、+ + 3I2 + H2O,(二) 温度 升高温度一般可加快反应速度,通常溶液的温度每增高10,反应速度可增大2至3倍。 2MnO4- + 5C2O42- + 16H+ = 2Mn2+ + 10CO2 + 8H2O 小于75时,反应速度慢;在75至85之间适中;当大于85时,H2C2O4分解。,二、催化作用和诱导作用,(一)催化作用,Mn(VII)+Mn(II)Mn(VI)+Mn(III),Mn(II),2Mn(IV) (中间产物),Mn(II),2Mn(III)(中间产物),自身催化或自动催化:,(二)诱导作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反应的进行,能够诱发和促进另一种反应的现象称为诱导作用,诱
8、导反应,受诱反应,作用体,受诱体,诱导体,诱导反应在滴定分析中往往是有害的(例如高锰酸钾滴定铁不能在盐酸溶液中进行),但它并不总是消极因素,诱导反应和催化反应的区别,诱导反应和催化反应是不同的。在催化反应中,催化剂参加反应后,又回到原来的组成;而诱导反应中,诱导体参加反应后,变为其它物质。诱导反应与副反应也不相同,副反应的反应速度不受主反应的影响,而诱导反应则能促使主反应的加速进行。,1、氧化还原平衡,2、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本节学习重点,8.3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电对电势随滴定剂加入而不断改变: EVT曲线,理论计算:可逆体系实验方法(一般),滴定前,Fe3+未知,不好计算sp前, Ce
9、4+未知, E=EFe3+/Fe2+=0.68+0.059lgcFe3+/cFe2+sp后, Fe2+未知, E=ECe4+/Ce3+=1.44+0.059lgcCe4+/cCe3+,1mol/LH2SO4介质中0.1000mol/L Ce4+滴定同浓度的Fe2+,滴定过程中,达平衡时有:,E=EFe3+/Fe2+=ECe4+/Ce3+,E Ce4+/Ce3+= 1.44V E Fe3+/Fe2+=0.68V,sp, Ce4+未知,Fe2+未知 Esp=EFe3+/Fe2+=E Fe3+/Fe2+0.059lgcFe3+/cFe2+ Esp=ECe4+/Ce3+=E Ce4+/Ce3+0.05
10、9lgcCe4+/cCe3+,突跃,-0.1% E=EFe3+/Fe2+0.059 3,0.1% E=ECe4+/Ce3+ -0.059 3,Ce4+滴定Fe2+的滴定曲线,突跃范围(通式):,化学计量点(通式),n2Ox1+n1Red2=n2Red1+n1Ox2,滴定突跃大小的影响因素,根据条件电位判断滴定突跃范围(电位范围),8.4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一) 自身指示剂 KMnO4 210-6molL-1 呈粉红色 (二)专属指示剂 淀粉 与110-5molL-1I2 生成深蓝色化合物 碘量法专属指示剂,(三) 氧化还原指示剂(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弱氧化剂或弱还原剂,且氧化态和还原态
11、有不同的颜色,InOx + ne = InRed,E=E + 0.059/n log cInox/cInred,变色点时:,与酸碱指示剂类似,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范围:,氧化还原指示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不同颜色。滴定中,化学计量点附近的电位突跃使指示剂由一种形态转变成另一种形态,同时伴随颜色改变。例: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H,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指示剂变色范围部分或全部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指示剂的条件电位尽量与化学计量点电位相一致,8.5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目的:将被测物预先处理成便于滴定的形式分类:预氧化处理,预还原处理,对预氧化剂和预还原剂的要求定量氧化或还原预测组分 反应速率快具有一定的
12、选择性 例钛铁矿中Fe的测定, 不能用Zn作还原剂,用Sn2+过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易除去 例 H2O2, (NH4)2S2O8 加热分解,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SP以前采用被滴定物的电极电位进行计算体系电位SP以后采用滴定剂的电极电位进行计算体系电位计量点时采用两电对的电极电位联立求解体系电位对称电对体系的滴定突跃点时的体系电位和计量点时的体系电位公式,本节学习重点,二、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是一类本身具有氧化还原性的有机试剂,其氧化型和还原型具有不同的颜色。,氧化还原指示剂、自身指示剂、专属指示剂,三、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8.6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注意要点,应用范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氧化 还原 滴定法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7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