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目的课件.ppt
《第三章教育目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教育目的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9.11.2022,.,1,第三章 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29.11.2022,.,2,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一、教育目的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三、教育目的的功能,29.11.2022,.,3,一、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内涵(二)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 的质的规定性(三)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29.11.2022,.,4,(一)教育目的之内涵,(1)狭义理解: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 (2)广义理解: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目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
2、目标系列。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29.11.2022,.,5,(二)教育目的的对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1. 教育“为谁培养人?”-“为哪个社会、阶级服务?” 2. 教育“培养谁?”-教育对象“成为哪个社会、阶级的人?” 3. 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教育对象“有哪些方面的素质?”,29.11.2022,.,6,(三)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1. 两者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 2. 教育目的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对人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教育方针还含有“怎么办教育”和“怎么培养人”的问题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基
3、本原则。,29.11.2022,.,7,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一)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二)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三)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的 教育目的,29.11.2022,.,8,(一)价值性教育目的 和操作性教育目的,1. 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观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是指导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价值内核。,29.11.2022,.,9,2. 操作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育目的,即现实要达到的具体教育目标,表示实际教育工作努力争取实现的某些具体目标,一般是由一系列短期、中期、长期的具
4、体教育目标所组成。,29.11.2022,.,10,(二)终极性教育目的 和发展性教育目的,1. 终极性教育目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其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它蕴涵着人的发展要求具有“完人”的性质。,29.11.2022,.,11,2. 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明对人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衔接性的各种要求。,29.11.2022,.,12,(三)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和非正式的教育目的,1. 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是指被社会一定权利机构确定并要求所属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它一般是由国家
5、(或一定地区)作为主体提出,其决策过程要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常常体现在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教育文本或有关法令之中。,29.11.2022,.,13,2. 非正式的教育目的:指蕴涵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中的教育目的,它不是被社会一定权利机构正式确立而存在的,而是借助一定理论主张和社会根基而存在的。,29.11.2022,.,14,三、教育目的的功能,(一)定向功能(二)调控功能 (三)评价功能,29.11.2022,.,15,(一)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教育目的及其所具有的层次性,不仅内含对整体教育活动努力方向的指向性和结果要求,而且还含有对具体教育活动的具体规定性。,29.11.2022,.,16,
6、(二)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1. 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来进行调控:主要体现在对教育价值取向的把握上。 2. 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教育目的总是含有“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标准要求。,29.11.2022,.,17,3. 通过目标的方式来进行调控:一种教育目的的自身衍生出系列的短期、中期或长期的目标,具体调节和控制教育的各种活动。调控的对象:(1)对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调控。(2)对受教育者的调控,具体体现为对学生的外部调控和学生的自我控制。,29.11.2022,.,18,(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也是检查评价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 1. 对价
7、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 2. 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上。,29.11.2022,.,19,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一、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二、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 取向三、教育目的社会价值取向的确立应 注意的问题,29.11.2022,.,20,一、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一)社会依据(二)人的依据,29.11.2022,.,21,(一)社会依据,1. 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 培养现代人是现代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制度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否则,将无益于现代化制度的确立。,29.11.2022,.,22,2.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和
8、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生产、管理越来越走向科学化、知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对劳动者的质量规格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及其产业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作用的日益显著,已经成为制定教育目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直接的因素。,29.11.2022,.,23,(二) 人的依据,教育目的含有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在把教育目的转化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时,就必须以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为依据,这样的目标不仅具有实际可行性,也能对学生身心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29.11.2022,.,24,二、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一)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三)价值取
9、向中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确认(四)如何认识解决教育目的选择中确立人与社会的关系,29.11.2022,.,25,(一)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倡导者:,古希腊的智者派 卢梭、裴斯泰洛齐、 福禄倍尔、 爱伦. 凯,29.11.2022,.,26,(一)人本位的价值取向,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2.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各种人本位的价值取向背景和针对性不同。 不同历史发展
10、时期人本位的价值取向,29.11.2022,.,27,(1)弘扬人性、发展人的个性古希腊智者派(2)人的解放和个体自我意识觉醒,培养独立个人文艺复兴(3)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自然人”,促进人的自然发展(1819世纪自然主义)(4)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的发展人文主义(5)培养人的独立自主性、个性的自由发展20世纪的人本主义,29.11.2022,.,28,3.在对待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具有激进和非激进之分。卢梭是激进的人本位价值取向典型的代表人物。非激进的人本位价值取向不否认人的社会性,不否认人的发展是有其社会需要的。如裴斯
11、泰洛齐是典型代表人物。,29.11.2022,.,29,(二)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倡导者:柏拉图、荀况 、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29.11.2022,.,30,这种观点理论的鼎盛时期是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德和涂尔干等。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29.11.2022,.,31,(三)价值取向中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确认,?
12、,29.11.2022,.,32,(四)如何认识和解决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人与社会的关系,1. 动态、发展性的把握教育目的中人和社会关系。2.就一个社会(国家或民族)整体教育目的而言,在其价值取向上要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3. 在价值实现过程中二者应是互为基点。4.就价值实现的实践着眼点而言,要落在人的发展上。,29.11.2022,.,33,三、教育目的社会价值取向的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一)确立社会价值取向应注意的问题(二)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29.11.2022,.,34,(一)确立社会价值取向应注意的问题,1.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
13、会在长篇调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选择确立教育目的要把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价值取向,避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单向度、片面化。,29.11.2022,.,35,2适应与超越问题 教育要适应现实社会当前要求和需要,因为这是社会继承所必须。超越,即指教育对现实社会当前的超出性,是教育基于现实社会当前的发展趋势或可能,在体现现实社会未来发展要求,满足现实社会未来需要方面所具有的努力状态。教育也要讲究超越,因为没有超越就不会有发展。,29.11.2022,.,36,3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 教育的功利性,即
14、它自身活动所产生的社会物质生产、经济发展及物质利益满足方面的功用性和效益。 教育的人文性,即它自身活动对社会精神生活、文化发展、价值精神建构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这方面的意义体现为教育在社会中的人文价值 。 从社会物质、经济发展和社会精神文化的内在要求来看,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要坚持功利和人文价值取向的有机结合 。 怎样坚持功利和人文价值取向的有机结合?,29.11.2022,.,37,4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 民族性涉及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传递、保持、敬重及维护问题。其根本在于不使自己民族失去独立和自主,从而得以凝聚和发展。 世界性涉及对世界交往与合作的各种文化、规则的认同
15、或接受,进而使自身具有与世界各国进行交往与合作的基础。 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价值取向。 怎样把握和理解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29.11.2022,.,38,(二)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1.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 人的发展与完善,在于社会化个性化二者的和谐与统一。 人的社会化、个性化理解,29.11.2022,.,39,2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 理性是人类战胜蒙昧、摆脱蒙昧,走向文明的巨大力量,因此,在此处所说的理性和非理性仅就人的个体性表现而言,统指人在认识和行为上的不同特点。20世纪以前,理性被作为人的本质性存在而备受推崇,成为教育目的的主要价值取向,在课程设计及内容构建、教学理
16、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无不体现对人的“理性能力”、“理性品质”培养的重视。,29.11.2022,.,40,3.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 科技素质指人认识、作用于自然,从事与物质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素养、品质及能力发展的水平,通常体现为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掌握及运用的能力。 人文素质指通常体现为在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关切中所形成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精神境界及其能力等。 相关链接,29.11.2022,.,41,近代以来,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哲学观的对峙以及科学技术在满足社会功利追求中的巨大作用,加剧了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的分离,人文教育中缺少对科技素质的培养,科学技术教育中缺少对人文素质的
17、观照,使近现代教育目的的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价值取向失衡。不仅造成了当代社会人的素质的明显缺失,而且也无益于帮助社会解决“人文精神失落”问题。,29.11.2022,.,42,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一.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二.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三.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四. 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29.11.2022,.,43,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一)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二)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29.11.2022,.,44,(一)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1. 毛泽东1957年在国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教育 目的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73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