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模板合成法(仿生合成)课件.ppt
《第七章模板合成法(仿生合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模板合成法(仿生合成)课件.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第七章 模板合成法(仿生合成),1,2,2,2,引言模板合成法:利用基质材料结构中的空隙或外表面 作为模板进行合成。仿生合成:模仿生物矿化过程中无机物在有机物调 制下形成过程的无机材料合成方法。,“纳米笼”效应,3,本章内容:表面活性剂基本概念胶束理论软模板法合成原理与应用硬模板法合成原理与应用,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基本概念,4,一、溶液的表面张力( ) 引起液体表面收缩的单位长度上的力1.1 产生原因: 液体表面层分子与内部分子的受力不一样,液体,f0,5,纯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 越大,对于气液界面有: (金属键) (离子键) (极性键) (非极性键), (Fe , s , 1
2、673K)= 1.80 N m-1 (金属键) (NaCl , s , 298K)= 0.227 N m-1 (离子键) (H2O , l , 293K)= 0.07275 N m-1 (极性分子) (C6H14 , l , 293K)= 0.0284 N m-1 (非极性分子),1.2 在恒温恒压下,纯液体表面张力是一恒定值,6,7,1.3 对于溶液,溶质的加入将改变溶液的表面张力,二、溶液表面张力的类型,2.1 第类曲线特点: 随浓度 c 增加而增加溶质:无机盐、不挥发性的酸、碱、含多OH的有机物,8,2.2 第类曲线特点: 随浓度 c 增加而下降,开始下降快一些,逐渐减慢。溶质:非离子型
3、极性有机物,醇、酸、醛、酮、醚、酯类等。,9,2.3 第类曲线特点:初始低浓度时, 随浓度增加急剧下降,但 到一定浓度后几乎不再变化。溶质:表面活性剂有8个以上碳的有机酸盐、有机胺盐、磺酸盐、苯磺酸盐等。,10,11,3.2 溶液表面吸附: 溶液表面层的组成与本体溶液组成不同的现象,3.1 表面吸附 一种物质自动浓集到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 有吸附能力的物质称为吸附剂 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三、溶液的表面吸附,3.3 负吸附:溶质在表面层的浓度小于溶液本体浓度 溶质的加入引起溶剂的表面张力升高,12,表面层中溶质分子比溶剂分子所受到的指向溶液内部的引力要大,3.4 正吸附:溶质在表面层的浓
4、度大于溶液本体浓度 溶质的加入引起溶剂的表面张力降低,13,表面层中溶剂分子比溶质分子所受到的指向溶液内部的引力要大,14,1. 负吸附表面张力增大2. 正吸附表面张力减小,,如矿泉水,井水,无机盐溶液等,溶质为可溶性有机化合物:醇、醛、酸、酯,溶质为表面活性剂,15,表面活性物质:能使溶剂(主要指水)的表面张力降低 的物质,表面活性剂:在低浓度下就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 张力的物质,表面非活性物质:使水的表面张力增加的物质,表面活性:表面活性物质有使溶剂表面张力降低的能 力,这种性质称为表面活性,四、表面活性剂,4.1 基本概念,16,亲水基团:-OH、-COOH、-COO-、-SO3-憎水基团
5、:烷基、苯基。,亲水部分,亲油部分,4.2 表面活性剂结构上的双亲性特点,17,五、表面活性剂种类,离子型,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型,按亲水基分类,溶于水后亲水基是否解离解离成何种离子来分类,18,RCOONa+羧酸盐,R-OSO3Na+硫酸酯盐,R-SO3Na+磺酸盐,R-OPO3Na2+磷酸酯盐,盐类型,酯盐类型,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解离后,起活性作用的是阴离子基团,(一) 离子型,19,R-NH2HCl伯胺盐型,CH3 |R-N+-CH3Cl-季胺盐型 | CH3,R-(NC5H5)+Cl 吡啶盐型,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解离后,起活性作用的是阳离子基团,CH3
6、 | C16H33-N+-CH3Br | CH3 十六烷基溴化铵,20,氨基酸型,分子结构上同时具有带正负电荷的亲水基团,随介质的pH可成阳或阴离子型。,3、两性表面活性剂,21,在水溶液中不解离,不带电。 结构组成:亲水基团 (甘油、聚乙二醇、山梨醇);亲油基团(长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醇、烷基或芳基);,(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2,22,22,六、 胶束的基本概念(胶团),6.1 定义: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自发形成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的有序聚集体( 正相胶束),23,23,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6.2 临界胶束浓度 ( CMC ),单
7、位:摩尔浓度(mol/dm3)或百分浓度CMC越小说明该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能力越强,24,24,24,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大,C CMC,C CMC溶液表面定向排列已经饱和,表面张力达到最小值。,C CMC溶液中的分子的憎水基相互吸引,分子自发聚集,形成球状、层状胶束,将憎水基埋在胶束内部,6.3 胶束形成的过程,C CMC分子在溶液表面定向排列,表面张力迅速降低,开始形成小胶束,25,6.4 胶束自发形成的原因,疏水基团逃离水相的两种方式,C CMC形成单分子表面吸附层,C CMC形成胶束,能量因素:,饱和吸附,26,五、胶束的结构,离子型胶束示意图,27,27,27,六、胶束的形状,胶束可呈现
8、棒状、层状或球状等多种形状,球形胶束,棒状胶束,28,28,28,29,1)具有单链憎水基和较大极性基的分子或离子 容易形成球状胶束;2)具有单链憎水基和较小极性基的分子或离子 容易形成棒状胶束。3)对于离子型活性剂,加入反离子将促使棒状胶 束形成;4)具有较小极性基的分子或离子容易形成层状 胶束。,6.1 影响胶束形态的因素,30,V c :憎水基的体积lc :憎水基最大伸展链长a0 :亲水基截面积,6.2 临界排列参数P,31,表面活性剂临界堆积因子Pc 与聚集体形状的关系,32,6.3 反胶束,亲水基朝内形成内核,憎水基朝外构成外层,与正常胶束相反。,结构特征:,33,七、胶束的大小,聚
9、集数:缔合成一个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平均数,34,(1)同系物中,随疏水基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聚 集数增加(2)非离子型表活,随亲水基团数目的增加,聚 集数降低(2)加入无机盐使离子型活性剂胶束聚集数上升(3)温度升高使非离子活性剂的聚集数明显升高 对离子型活性剂的聚集数影响不大,影响聚集数的因素,35,八、增溶作用,当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或超过CMC时,原来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物质(有机物)的溶解度显著增加,36,(a)增溶于疏水内核中(b)增溶于胶束的定向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 形成“栅栏”结构(c)增溶物“吸附”于胶束的表面(d)增溶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的亲水基 的“外壳”中,8
10、.1 胶束的增溶方式,37,8.2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特性(Mcbain假说),在CMC以上浓度发生所得系统是均相系统溶质以整体进入胶束,38,38,一、液相沉淀反应中颗粒的形成阶段:第一阶段是晶核形成阶段第二阶段是晶核生长阶段模板法:干预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过程,决定颗粒 结构、尺寸及其分布,38,第二节 模板合成法,39,39,39,二、 模板合成法原理:利用基质材料结构中的空隙或外表面作为模板进行合成。 优点:调控尺寸、形状、分散性、周期性,40,40,三、软模板合成法原理 由表面活性剂构成的胶团或反相胶团作为模板,40,3.1 软模板法工艺流程表面活性剂胶团(空腔) 物质(离子) 空腔内反应
11、 洗涤或煅烧 Nanomaterials,41,41,3.2 软模板类型各种有序聚合物: 液晶、胶团、微乳状液、囊泡、 高分子的自组织结构、生物大分子等。,41,42,42,42,【例】六方相中孔分子筛形成机理,表面活性剂首先在溶液中形成棒状胶束规则地排列成为六角结构的液晶相,无机硅聚阴离子沉积在六角棒状胶束的周围,形成 以液晶相为模板的有机-无机复合物。,43,43,【例】软模板控制聚苯胺的形貌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结构指导剂,通过过硫酸铵引发苯胺聚合制备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亚微米管,43,44,44,塌陷(A)和未塌陷(B)的聚苯胺亚微米管的SEM照片。,44,4
12、5,45,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结构指导剂、盐酸作掺杂剂、过硫酸铵作氧化剂制备网状聚苯胺纳米纤维。,45,46,46,(1) 模拟生物矿化; 生物矿化:生物体内形成矿物的过程。生物体产生的有机物对无机物的形成具有模板作用(2)软模板的形态具有多样性;(3)容易构筑,不需要复杂的设备;(4)稳定性较差,模板效率不够高。,46,3.4 软模板法特点:,47,47,四、 硬模板法利用材料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为模板,填充到模板的单体进行化学或电化学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时间,除去模板后可以得到纳米材料。分子筛,多孔氧化铝膜,聚合物纤维,纳米碳管,47,48,4.1 硬模板法特点:,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模板 成法 仿生 合成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73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