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吸收代谢课件.ppt
《消化吸收代谢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吸收代谢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点: 单胃、复胃和小肠的消化难点: 消化液的分泌调节及消化道运动的调节,消化概述,一、消化的概念 消化(digestion):在消化道中把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转变为可吸收和利用状态的全部生理生化过程。二、消化功能的进化 在动物进化的不同阶段,消化功能不断发展和完善。 单细胞动物:消化全在细胞内,靠酶使食物分解,称细胞内消化,随着动物进化,体内器官分化,形成专门的消化道和消化腺(细胞外消化)消化道: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肠腺、 肝脏 由于不同动物的食物性质和生活条件不同,消化道和消化腺的结构和功能也明显改变。,肉食兽(carivore): 消化道短而简单
2、, 肠长/体长 猫:6倍 狗:4倍 杂食兽(omnivore): 介于二者之间 , 肠长/体长 猪:14倍 草食兽(herbivore): 胃庞大,肠长而 复杂 肠长/体长 : 牛:20倍 羊:27倍 马、兔胃简单,大肠长而复杂,消化的个体发育 营养来源: 胎盘 乳 饲料 消化机能: 1. 初乳: 获得免疫抗体 2. 消化酶分泌的变化 酶制剂的研究和开发 3. 胃的运动和肠的吸收 4. 微生物,三、消化方式 物理性消化: 咀嚼、胃肠运动 化学性消化: 消化腺 消化酶 微生物性消化: 微生物 酶 相互协调、共同作用蛋白质: 氨基酸脂肪: 甘油一酯、脂肪酸、甘油糖: 单糖、低级脂肪酸,第一节 消化
3、道的主要功能一、消化道的运动功能 1. 肌肉构成:除口腔、食道前部(或全部)、肛 门附近为横纹肌外,胃肠壁是平滑肌 2.组织学结构:浆膜层、纵肌层、环肌层、黏膜 下层、黏膜层。 3.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 膜电位、慢波电位、动作电位,4. 消化道平滑肌运动的特点: 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伸展性较大 具有一定的紧张性 有自动节律性 对有些刺激敏感性,二、消化道的分泌功能 消化液: 水 无机盐(Na+、K+、H+、HCO3-、Cl- HPO42-) 有机物(水解酶、胆色素、胆盐、胆 固醇、粘蛋白) 血液 消化腺 胃肠道 血液,三、胃肠道的内分泌功能 胃肠道是体内最庞大的内分泌器官,已发现十多种内
4、分泌细胞。这些内分泌细胞具有摄取胺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故称为APUD细胞系统 肽能神经系统 肽类激素 脑肠肽: 神经细胞和胃肠内分泌细胞都能 释放的肽类激素 生长抑素、内啡肽、血管活性肠肽等,1. 胃肠道激素的作用途径: 内分泌、旁分泌、外分泌等。 2.胃肠道激素的作用 调节消化道的分泌和运动 调节其他激素的分泌 调节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四、消化道的保护功能 (一)消化道的细胞保护功能 1. 前列腺素 2. 脑肠肽 (二)胃肠道的免疫功能 1. 肠道淋巴细胞的转移 2. 体液免疫 3. 细胞免疫,五、消化道的血液循环 消化道 脾脏 肝门静脉 肝脏 肝静脉 心房 胰脏,六
5、、消化道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交感N: 抑制胃肠道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副交感N: 兴奋胃肠道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内在神经丛: 1. 调节局部反射 2. 与中枢神经系统联络,、支配消化道的外在植物性神经 副交感神经包括迷走神经(胃、小肠全部、大肠前中段)和盆神经(大肠后段) 交感神经包括内脏神经(胃、小肠全部、大肠前中段)和腹下神经(大肠后段),2、消化道的内在神经丛(壁内神经丛) 肠肌神经丛: 纵肌和环肌间 粘膜下神经丛: 粘膜层和环肌间,3、植物性神经对胃肠功能的调节 副交感的节前和节后释放乙酰胆碱,对运动和分泌起兴奋作用; 交感的节前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节后兴奋,节后在内在神经丛中释放
6、去甲肾上腺素,对运动和分泌起抑制作用。 局部反射调节,(二)体液调节 1.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的长期调节 (见第11章) 2. 胃肠道激素的调节 (见胃肠道的内分泌功能),第二节 摄食的调节(自学),一、摄食方式二、摄食的短期性调节 主要是神经反射调节 下丘脑 饱中枢 摄食中枢 色、香、味 温度、PH 机械、容积、渗透压 血糖 VFA三、摄食的长期性调节 体脂 胰岛素,第三节 口腔的消化,咀嚼、唾液分泌、吞咽一、咀嚼 物理性消化二、唾液,1. 分泌腺和细胞 腮腺 浆液细胞 唾液腺 颌下腺 浆液细胞唾液 舌下腺 粘液细胞 口腔粘膜小腺体 粘液细胞 浆液细胞 不含粘蛋白的稀薄样唾液 粘液细胞 含
7、粘蛋白的粘稠唾液2. 唾液的性状 无色 透明 弱碱性 略带粘性,3. 唾液的功能、润湿饲料,利于咀嚼和吞咽、溶解食物中某些物质,引起味觉、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唾液中的粘蛋白有润滑作用,进入 胃后,增强胃粘膜抗胃酸腐蚀作用 5、脂肪分解酶分解脂肪 6、冲淡、中和和洗去有害物质,杀菌 7、蒸发散热 8、反刍动物: 保持瘤胃酸碱度 参与尿素再循环,4. 唾液分泌的调节 (神经调节) 1. 非条件反射 食物 口腔 感受器 延髓 唾液腺 2. 条件反射 形状、颜色 视、听 神经 唾液腺 气味、声音 嗅 中枢 副交感兴奋 Ach 量大稀薄 交感兴奋 NE 量少粘稠 其它消化部位活动的影响,第四节
8、单胃消化,一 、 胃 液 贲门腺区 粘液C 壁C 盐酸 胃底腺区 主C 消化酶 粘液C 粘液和粘蛋白 幽门腺区 粘液C G细胞 促胃泌素(一)胃液及其分泌 无色、透明、酸性混合液 1. 盐酸 游离性 PH 壁C HCL 结合性,盐酸的作用: a. 提供胃蛋白酶激活所需要的酸性环境 b. 使蛋白质膨胀变性,便于胃蛋白酶消化 c. 在小肠中,促进胰液、胆汁分泌、胆囊 收缩 d. 杀菌作用2. 胃消化酶 主细胞 a. 胃蛋白酶原 HCL 胃蛋白酶 蛋白质 眎、胨 b. 凝乳酶原 HCL凝乳酶 乳中酪蛋白原 酪蛋白 Ca2+ 酪蛋 白钙 乳汁凝固,c. 胃脂肪酶: 乳化脂肪 甘油 + 脂肪酸3. 粘液
9、 可溶性粘液: 粘液细胞分泌 迷走神经 不溶性粘液: 胃表面上皮C分泌 功能: a. 滑润食物,保护胃粘膜免受机械损伤 b. 中和、缓冲胃酸 c. 防御胃蛋白酶对粘膜的消化作用,(二) 胃液分泌的调节 神经 体液1.头期 色、香、味 迷走神经 HCL分泌 视、听、嗅 促胃泌素分泌2 .胃期 a. 食物的硬度、容积 胃壁感受器 局部、壁内神经丛 乙酰胆碱 胃液 b. 扩张 胃幽门 促胃泌素 c. 食物的化学成分 G细胞 促胃泌素,3. 肠期 促进因素: 食糜进入 小肠内促胃泌素 胃液 十二指肠 肠泌酸素 HCL 胃液 抑制因素: HCL 小肠粘膜促胰液素 促胃泌素 脂肪 小肠 促胰液素、抑胃 肽
10、、缩胆囊素 高张溶液,二、胃运动 纵行肌 环行肌 斜行肌 (一)胃运动的基本类型 、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 咀嚼和吞咽 迷走神经 胃底和胃体部肌肉舒张 容纳大量食物 2、紧张性收缩(tonic contraction): 平滑肌持久地处于收缩状态 3 、蠕动:平滑肌收缩与舒张交替进行 4 、胃的排空: 胃 食糜 十二指肠,(二) 胃运动功能: a. 容纳大量食物 b. 食物与消化液混合; c. 推动食物进入十二指肠(三) 胃运动的调节 延髓迷走核 胃运动中枢 内脏神经 迷走神经 Ach 促胃液素 (+) NE 神经紧张肽 (-) 胃的消化性运动 胃的排空,酸性
11、食糜 机械 化学 十二指肠 胃肠反射高张 FA 小肠粘膜促胰液素 促胰酶素 抑胃肽 抑制胃的运动(四) 呕吐(emesis or vomiting) 咽部痒觉 胃过度胀饱 延髓 呕吐 保护作用 有毒物质,第五节 复胃的消化,一、复胃的结构,二、复胃运动(一)前胃运动 1、网胃 第一次收缩:收缩一半即行舒张,粗大 饲料 前庭 第二次收缩:几乎完全收缩,松软食糜 瓣胃 当反刍时,网胃在第一次收缩前还附加一次收缩.,2、瘤胃 A波:瘤胃前庭 沿背囊从前到后 腹囊 从后至前 B波:腹盲囊(背盲囊) 后背囊 、前 背囊 主腹囊3、瓣胃 与网胃协同, 较缓慢有力 网胃收缩 网胃 食物 瓣胃 瓣胃舒张 网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化吸收 代谢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72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