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别墅分析课件.ppt
《流水别墅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水别墅分析课件.ppt(1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师作品分析流水别墅,赖特于1867年出生在美国威斯新州,他在大学中原来学习土木工程,后来转而从事建筑设计。他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开始在芝加哥从事建筑活动,曾在当时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的建筑事务所中工作过。 劳埃德弗兰克赖特是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通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赖特认为住宅不仅要合理安排卧室,起居室,餐橱,浴厕和书房使之便利日常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强家庭的内聚力,他的这一认识使他在新的住宅设计中把火炉置于住宅的核心
2、位置,使它成为必不可少但又十分自然的场所。赖特的观念和方法影响了他的建筑。 赖特的建筑作品充满着天然气息和艺术魅力,其秘诀就在于他对材料的独特见解。 赖特对“简洁”的看法是受到了日本的影响,他十分赞赏日本宗教关于“净”的戒条,即净心和净身,视多余为罪恶,明显地对日本传统建筑发生过影响,主张在艺术上消除无意义的东西而使一切事物变得十分地自然有机,反朴归真。赖特的主要作品有:东京帝国饭店、流水别墅、约翰逊蜡烛公司总部、西塔里埃森、古根汉姆美术馆、普赖斯大厦、唯一教堂、佛罗里达南方学院教堂等。,赖特 美国现代主义先驱,原风格,草原风格 草原式住宅(Prairie Style)是赖特于1900年前后设
3、计的一系列住宅,这类住宅大多坐落在郊外平坦的草地上,周围是树林,用地宽阔,环境优美。 建筑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布局、形体、以至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然环境的配合,形成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闲情逸致及田园诗意般的典雅风格。平面呈十字形,增加室内外的联系。外墙做连续成排的门窗,打破旧式住宅的封闭性。建筑外观高低错落,坡屋顶悬挑很远,在墙上投下大片暗影。形成以横线条为主的构图,舒展安定,既具有美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又突破了传统建筑的封闭性,很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 草原式风格追求表里一致性,建筑外形尽量反映出内部空间关系,注意建筑自身比例与材料的运用,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
4、,造型效果犹如植物覆盖于地面一样。建筑往往利用垂直方向的烟囱将高高低低的水平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层层叠叠的水平方向阳台与花台及舒展而又深深的挑檐统一起来。它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尽量表现材料的自然本色,重点装饰部分的花纹大多图案化的植物图形或由直线组成的几何图形。 其中伊利诺州的威立茨住宅和罗比住宅等是草原式住宅的代表。,流水别墅概况,地理位置 1963年建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郊区熊溪河畔。别墅主人为匹兹堡百货公司老板德国移民考夫曼,故又称考夫曼住宅。空间运用 流水别墅共三层,面积约为380平方米。每一层都如同一个钢筋混凝土的托盘,支承在墙和柱墩之匕,一边与山石连结,另外几边悬伸在空中,各层托
5、盘大小和形状都不相同,向不同方向远 远近近伸入周围的山林环境。别墅各层有的地方围以石墙,有的地方是大玻璃窗,有的地方封闭如石洞,有的地方开敞轩亮。以二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别墅外形强调块体组合,使建筑带有明显的雕塑感。两层巨大的阳台高低错落,一层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阳台之间,溪水由阳台下怡然流出。建筑与溪水、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就像是从地下生长出来的。,流水别墅概况,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叉、互相交融、浑然一体。起居室层高不过2.5米,天花中心的方形吸顶,槽灯尺度却十分夸张,壁炉前
6、保留的天然巨石,处身其间,会感到洞天山堂的气氛。推开室内玻璃活动罩,经悬挂楼梯拾级而下,循声问源,可临瀑布,这种境界早已超越了业主最初的想象。 流水别墅具有活生生的、超越时间的质地。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坐落在流水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别墅内的壁炉是以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别墅更为完美,在这里自然与人类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整个建筑悬在溪流和小瀑布之上,别墅最成功之处就是以一种疏密有致有虚有实的体形与所在环境的山召、林卞、流水紧密交融,建筑物与大自然互相渗透,汇成一体,互相衬映,相得益彰别墅的外部造型同历史上一切别墅都极不相同。总体
7、上以几道横向栏墙与几条竖向石墙形成横竖交错的构图,栏墙鲜亮光洁,石墙粗扩幽暗,水平与垂直的对比添上颜色与质感的对比,再加上光影的变化,使整座建筑显得既沉稳厚重又轻盈飞逸。,流水别墅具有活生生的、超越时间的质地。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坐落在流水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别墅内的壁炉是以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别墅更为完美,在这里自然与人类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整个建筑悬在溪流和小瀑布之上,别墅最成功之处就是以一种疏密有致有虚有实的体形与所在环境的山召、林卞、流水紧密交融,建筑物与大自然互相渗透,汇成一体,互相衬映,相得益彰别墅的外部造型同历
8、史上一切别墅都极不相同。总体上以几道横向栏墙与几条竖向石墙形成横竖交错的构图,栏墙鲜亮光洁,石墙粗扩幽暗,水平与垂直的对比添上颜色与质感的对比,再加上光影的变化,使整座建筑显得既沉稳厚重又轻盈飞逸。,形态特征 从流水别墅的外观。我们可以读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要桥、便道、车道、阳台及棚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越过谷而向周围凸伸,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种诡异的空间秩序紧紧地集结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转回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无从预料整个建筑看起来象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但是它更象是盘旋在大地之上。这是一幢包含最高层次的建筑,也就是说,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
9、们意识之中以其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新体验。 材料运用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旷的岩石,岩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竖直性,产生一种明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看来有如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旷的岩石,岩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竖直性,产生一种明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看来有如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例外的是地坪使用使用的岩石,似乎出奇的沉重,尤以悬挑的阳台为最。然而当你站在人工石面阳台上,而为自然石面的壁支柱所包围时对于内部空间或许会有更深一
10、层的体会。因为室内空间透过巨大的水平阳台而延伸,衔接了巨大的室外空间崖隘。赖特对于国际形式主义空谈机能主义的态度,浓缩地表现在由起居室通到下方溪流的楼梯。这个著名的楼梯,关联着建筑与大地,是内、外部空间不可缺少的媒介,且总会使人们禁不住地一再流连其间。流水别墅可以说是一种以正反相对的力量在做妙的均衡中组构而成的建筑。也可以说是水平或倾斜穿杆或近几年推移的空间手法,交错融合的稀世之作。,建筑与环境整个建筑群与四周的山脉、峡谷相连。两个主要平台上厚而圆的胸墙则强调了混凝土可塑的荷重感,在视觉上,这种荷重感被光线及平台外罩的杏黄色油漆削弱了。 展现了建筑体形在景观中的隐喻的角色。垂直墙体和粗砌的毛石
11、支撑着挑台和混凝土板,看起来像切开了它们似的。 1、质感的凸现 别墅内景之一。赖特给这所住宅取“流水别墅”这一名字是要描述建筑与用地之间的统一和动态的联系。 强调流水别墅在自然中的隐居所的角色使得人们将它和别墅建筑及风景如画般设计的悠久传统相联系。屋内,悬在溪流上方的起居室地面铺着上了厚蜡的石板,光线照进来时,就像涟漪在河床上起伏。 不管是序列空间的展示还是建筑与场地复杂的整体关系,都使摄影师回避从任何单一的摄影角度把握建筑的个性特征,而采用最好的方式通过细部来阐释整体。 整个设计理念的表达揭示出流水别墅绝大部分空间的围合“如同它本应赋予的完美形象。” 2、人与自然的契合 在这里,并不只是用围
12、合空间来限定建筑形式,形成空间体验,更重要的是这些空间介于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走道、桥、平台以及台阶。 别墅内景之二。 感觉把握光线、质感、材料以及被石头和水乃至高处的树林所限定的空间的通透感。 流动的溪水及瀑布是建筑的一部分,永不停息。这是一个简单而深刻的事实,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建筑像流水别墅这样完全且不可否认地依赖时间的历程。 3、建筑与景观相互交融 触觉、嗅觉及听觉总是成为一个感受建筑及其布置的整体因素。 房间的对角则留有玻璃封闭的小窗,以免小溪的水声及水气渗入房间,通过它及悬挂的楼梯,使居住者从隐喻落到实际,以一种真正的运动感知方式经历与流水别墅的建筑的交流。,总平面图 “流水别墅
13、”背靠陡崖,生长在小瀑布之上的巨石之间,水泥的大阳台叠摞在一起,它们宽窄厚薄长短各不相同,参差穿插着,好像从别墅中争先恐后地跃出,悬浮在瀑布之上。那些悬挑的大阳台是别墅的高潮。在最下面一层、也是最大和最令人心惊胆颤的大阳台上有一个楼梯口,从这里拾级而下,正好接临在小瀑布的上方,溪流带着潮润的清风和淙淙的音响飘入别墅,这是赖特永远令人赞叹的神来之笔。平滑方正的大阳台与纵向的粗石砌成的厚墙穿插交错,宛如蒙德里安高度抽象的绘画作品,在复杂微妙的变化中达到一种诗意的视觉平衡。室内也保持了天然野趣,一些被保留下来的岩石好像是从地面下破土而出,成为壁炉前的天然装饰,一览无余的带形窗使室内与四周浓密的树林相
14、互交融。自然的音容从别墅的每一个角落渗透进来,而别墅又好像是从溪流之上滋生出来的,这一戏剧化的奇妙构想是赖特的浪漫主义宣言。,流线分析在整个建筑内外及其布局与陈设之间,不同凡响的室内使人犹如进入一个梦境,通往巨大的起居室空间之过程,正如经常出现在赖特作品的特色一样,必然先通一段狭小而昏暗的有顶盖的门廊,然后进入反方向上的主楼梯透过那些粗犷而透孔的石壁,右手边是直交通的空间,而左手便可进入起居的二层踏步,赖特对自然光线的巧妙掌握,使内部空间仿佛充满了盎然生机,光线流动于起居的东,南,西三侧,最明亮的部分光线从天窗泻下,一直通往建筑物下方溪流崖隘的楼梯,东、西、北侧几呈围合状的室,则相形之下较为暗
15、,岩石陈的地板上。隐约出现它们的倒影,流布在起居室空间之中。从北侧及山崖是反射进来的光线和反射在楼梯的光线显得朦胧柔美。,14,(1)基面 G:建筑形体所在的地平面,(H投影面)。 (2)画面 P:透视图所在的平面,(V投影面)。 (3)基线 GL:画面与基面的交线,(相当于OX投影轴)。 (4)视点 E:投影中心,相当于人的眼睛。,(5)站点 e:视点 E在基面上的正投 影,相当于人站 的位置。,15,点的透视规律之二:,点的透视与该点的基透视同在一条垂直于基线GL的竖线上。,16,(3)位于画面P上的点(例如B),它的透视B与本身重合;它的基透视b也与基面投影b重合,并且落在基线GL上。,
16、图1-3 点的透视规律,17,点的透视规律之三,在画面上的点,它的透视与本身重合;它的基透视也与基面投影重合,并且落在基线上。,18,三、直线的透视规律(与画面五种位置透视)(1)与画面相交的基面平行线(即水平线)的灭点必在视平线上,它与画面的交点M到基线的距离反映该水平线到基面的距离,如图。其中MF称直线AB的全透视; AB为直线AB的透视;那么mF就称直线AB基透视的全长透视。,图1-4 与画面相交的基面 平行线的透视特征,19,直线的透视规律之一,与画面相交的与基面平行的直线的灭点必在视平线上。,灭点与迹点的连线为其全长透视。,20,(2)与画面垂直的基面平行线的灭点与主点Vc重合,其他
17、性质与上述的画面相交线相同(图5)。,图1-5 与画面垂直的基面 平行线透视特征,21,直线的透视规律之二,与画面垂直的基面平行线的灭点与主点Vc重合,22,(3) 与画面相交的一般位置直线有两种情况:前低后高直线的灭点F1在视平线上的上方,称为天际点;,(a)EF1BA Efba F1为天际点,23,前高后低直线的灭点Fd在视平线下方,简称地下点。,但它们基透视的灭点仍在视平线上。,(b)EFdCD Efcd(基透视)Fd为地下点,24,与画面相交的一般位置直线有两种情况:,直线的透视规律之三,前高后低(上斜变线)和前低后高(下斜变线)的斜线透视,其灭点分别在视平线上方和下方。,25,(5)
18、位于画面上的竖直线的透视与本身重合,即反映直线本身的实长,称为真高线。如图7中的竖直线CD.,图1-7 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和在画面上的竖直线的透视特征,26,直线的透视规律之五,位于画面上的竖直线的透视与本身重合。,27,第二节 平面图形的透视特征及画法入门一、平面图形的透视特征,在一般情况下平面图形的透视特征仍为平面图形(但当平面通过视点时,其透视将积聚成一直线)。,28,如图所示,设有一矩形ABCD位于基面上(图中用投影abcd标记),显然,分别作出矩形的直线AB,BC,的透视AB,BC,之后,由这些直线透视组成的轮廓,就是该平面图形的透视。,由这些直线透视组成的轮廓,就是该平面图形的透视。
19、,29,在这个透视图中原来相互平行的轮廓不再相互平行,原来长度相等的图线也不再相等,而产生了“近大远小” 的变化。,30,二、平面图形的透视画法入门下图表示利用站点出发的视线绘制透视图的基 本方法(通称视线法)。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先,因此,这里也用建筑物的正投影图绘制透视图。具体作图步骤如下:,用正投影图表达出建筑物的形状和大小,然后再根据正投影图画出建筑物的透视图,以审视其外观设计质量。,31,图8 平面图形的透视特征及其画法,32,(1)选定一张图纸即画面P,根据给定的条件或要求在适当的位置画出基线GL和视平线HL如右图的上半部所示。(2)在画面P的下方画出基面G上的所有投影。,33
20、,(a),(3)过e点作ef1ad、ef2ab分别与GL相交于f1、f2,过f1、f2作投影连线分别与画面P上的视平线HL,(b),相交得两个灭点F1、F2(可参阅图a)。,34,(4) 由于点a在基面G的GL上,所以点A也在画面GL上;在画面P上连接AF1和AF2得矩形直角边AD和AB的全长透视。,35,一、一点透视 当画面垂直于基面,建筑形体有一主立面平行于画面而视点位于画面的前方时,所得的透视因为只在宽度方向上有一个灭点,所以称之为一点透视,也称平行透视。,图11,一点透视,36,一点透视的特点是建筑形体主立面不变形,作图相对简便。这种图在室内设计中获得广泛应用,也适用于表现只有一个主立
21、面形状较复杂的建筑形体。,图1-11 二点透视,37,图1-12 二点透视,(a),当画面垂直于基面,方形景物两相邻主立面与画面倾斜成某种角度而视点位于画面的前方时,所得到的透视图因为在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上各有一个灭点,所以称之为二点透视,也称成角透视,,二、二点透视,38,二点透视的特点是建筑形体的两个主立面都得到表现,作图相对复杂。但由于表现效果好,故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这种透视在高度方向上的轮廓线始终是竖立的。,图1-12 二点透视,39,三、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类似上述两种情况。但画面倾斜于基面。如图13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形体的长、宽、高三个方向都有灭点,所以称之为三点透视
22、。它常用来表达较高的建筑物。,图13 三点透视,40,此外,无论是那一类透视,当所选取视点的高度远远高于建筑形体时,在这种情况下画面上的图像就会显示出“俯视”的效果,通称“鸟瞰图”,在建筑群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常采用鸟瞰图。,41,第二章 平视时方形景物的平行透视(一点透视),42,各种物体,不管它们的形状结构多么复杂,都可归,纳在一个和数个正平行六面体内。它们都具有长、宽、高三组主要方向的轮廓线,这些轮廓线与画面可能平行,也可能不平行。,第一节 平行透视的形成、特点和透视规律一、平行透视的形成和特点,43,以立方体为例,如果立方体有两组主向轮廓线与画面平行,叫做平行透视。或者说方形物体,存在着与
23、画面平行的面,所产生的的透视现象都叫做平行透视。,44,二、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 (一)平行透视只有一个主向灭点主点。,45,(四) 正平行六面体不包含主点、视平线和主垂线时,如图中的J、K、L、M等正平行六面体都能看到三个面。这种透视最能反映平行六面体的特点。,46,有人认为一个正六面体的透视如果是三个面,就不是平行透视而必然是成角透视。这种看法是由于对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形成及特征没有明确的概念而产生的误解。区别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关键是平行六面体有没有与画面平行的面。,47,正六面体的主向轮廓线在平行透视中有两组是原线无灭点,只有一组水平边是变线。因此只有一个灭点。而正平行六面体在成角透视
24、时,三组主向轮廓中只有一组直立边线是原线,无灭点;其余两组水平边线都是变线,因此有两个灭点。这才是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根本区别。,48,至于一个正六面体能看到几个面则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因为正六面体在成角透视时,也有可能见到一个面、二个面或三个面。,49,下图是一个包含主点S的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只能看到一个面。如果我们把这个立方体分割成八个小的立方体,则可以看出这八个小立方体有两个只能看到一个面,有四个可以看到两个面,另外两个却能看到三个面。并且这些小立方体都有一组(个)保持原正方形的原状面,都只有一个灭点,因此这些小立方体自然也都是平行透视。,一个面,一个面,50,(五)正平行六面体的高低不
25、同时,距离视平线愈远的水平面的透视愈宽;反之愈窄。与视平线同高时(水平面)缩窄为一条直线。直角水平变线愈靠近视平线的(水平面)透视愈窄。,51,(六)正平行六面体左右位置不同时,距离主垂线愈远侧立面愈宽,靠主垂线愈近的侧立面愈窄。如果侧立面与主垂线重合则缩窄为一条直线。直角水平面离主垂线愈近愈斜,愈远愈平。,52,第二节 平行透视的基本画法一、利用站点和主点(视线法)作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为了充分利用图纸的面积,图a把立方体的俯视图(平面图)放在上方,视平线 hh与画面线pp重合,这是一种常用的布图方式。,53,从图a中可以看出左侧的立方体紧靠画面,右侧的立方体距画面有一段距离。, 注意两个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流水 别墅 分析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71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