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典园林课件.ppt
《日本古典园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古典园林课件.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日本古典园林,.,2,目录,一 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1 大和时代2 飞鸟时代3 奈良时代4 平安时代5 镰仓时代二 日本园林风格类型1 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平庭 三 日本园林造园要素1 池泉2 瀑布3 水流4 岛5 桥6 石道四 案例分析,6 南北朝时代7 室町时代8 桃山时代9 江户时代,5 茶庭,踏脚石台阶石砌、挡土墙石组白砂植栽,地被假山围墙、篱笆门、扉建筑物手水钵石灯笼,.,3,一. 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大和时代 飞鸟时代 奈良时代 平安时代 镰仓时代 南北朝时代 室町时代 桃山时代 江户时代,.,4,日本古典园林,日本古典园林简史时间列表,.,5,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按中国
2、史记记载,日本远古时代(约公元1世纪)曾有100多个小国家,东汉元年57年,日本派使者向东汉王朝称臣,公元107年、147年、239年多次遣使朝贡,之后10年几乎年年来朝。至公元3世纪,其中之一的大和民族在广袤的大和平原上兴起,经过多年征战,在公元5世纪,终于统一日本,建立大和国。统一后的大和国亦不断派出使者,向中国学习文化,园林艺术就是其中一项。日本最早史书古事记(712年)与成书的日本书记(720年)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虽然细节不清,但亦可寻到一丝踪迹,如掖上池心宫、矶城瑞宫、泊濑列城宫等。这时期园林为皇家园林,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
3、种动植物。穿池起苑,池内放养鲤鱼,苑内奔走禽兽,天皇在苑内走狗试马,玩足田猎。史记履中三年(公元403年)条下载:“天皇在余盘市的矶池中,造两只游船,携皇后妃子,浮泛其中。”显宗元年(公元485年)条下载:“举行曲水宴。”武烈八年(公元506年)条载:“皇居内穿凿水池,构筑苑园,饲养禽兽。”从类型上看,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也带有该期的自然山水园风格,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大和时代的园林(公元300-592年) 作品:掖上池心宫、矶城瑞宫、泊濑列城宫等,.,6,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飞鸟时代的园林(公元595-710年) 作品:藤原宫内庭
4、、飞鸟岛宫庭院、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宅园等,此期园林亦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所有古园今已不再,但是园林史料还是清楚地记载了这一时代的园林,有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宅园等。推古三十四年(公元626年)条下载:“苏我马子死,飞鸟川边苏我家南庭中有水池和小岛,时人称苏我马子为岛大臣。”这是日本园林史上的第一个私家园林,园林依旧是池泉园。昭和十年(1936年)和昭和四十六年(1972年)两度发掘了藤原宫及内庭,发现在太极殿东有东殿,东殿东西向,南北接以回廊,殿东园林区域,园中有一池一屋。池为曲折形水池,南北约65米、东西约40米,最狭处为15米,池边采用洲滨缓坡入水的形式,这是中国园
5、林所没有的,就此也说明了,日本在飞鸟时代就开始模仿本国景观,不知不觉地走向个性化道路。从造园水平上看,此期造园远胜于大和时代。从技术源流上看,来源于中国,经朝鲜传入。从内容上看,依旧是以池为中心,增设岛屿、桥梁建筑,环池的滨楼是借景之所,也是池泉园的标志之一。从文化上看,在池中设岛,与怀风藻中所述的蓬莱神山是一致的,表明日本园林景观收到中国神仙思想的影响;在水边建造佛寺及须弥山都表明佛教开始渗入园林。从类型上看,不仅皇家有园林,私家园林也出现了;不仅在城内有园林,在城外的离宫之制亦初见端倪。从传承上看,池泉式和曲水流觞与前朝一脉相承。从手法上看,该时代首创了洲滨的做法,成为后世的宗祖;橘子和灵
6、龟作为吉祥和长寿的象征而登堂入室。,.,7,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8,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奈良时代的园林(公元711-794年) 作品:平城宫南苑、西池宫、松林苑、井手别业等,奈良时代定都与奈良的平城京,该朝历时不过84年,相当于中国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到唐德宗李适贞元十年。此期日本全面吸收中国文化,整个平城京城就是仿照当时中国的帝都长安而建,史载园林有平城宫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和城北苑等。这时期还建有平城京以外的郊野离宫,如称德天皇(718-770年)在西大寺后院的离宫。城外私家园还有橘诸兄(684-757年)的井手别业、长屋王(684-729年)的佐保殿和藤原丰成的紫香
7、别业等。考古发掘的平城宫东庭园让人们更加详细地了解奈良时代不到百年的皇家园林作为和所达到的成就。东西60米、南北70米的范围,园北高南低,凿一条细长曲水,北方从菰川引水,先入一个石组围城的沉淀池,从木管暗道流出,再经300:1的坡度向南流去。曲流做法上还是如前朝,池底为小卵石,池壁为大卵石,池中还有种植水生植物的石砌植坛。从造园数量上看,奈良时代建园超过前朝。从喜好上看,还是热衷于曲水建制。从做法上看,神山之岛和出水洲滨并未改变。从私园上看,朝廷贵族是建园的主力军。,.,9,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平安时代的园林(公元794-1185年) 作品:神泉苑、冷然苑、淳和院、朱雀院、嵯峨院和云林苑
8、等,平安时代是以平城京(即京都)为都城的伟大时代,历18位天皇398年,相当于中国唐朝中期、五代、两宋、辽、金等10个朝代。从与大唐关系及文化特征上看,平安时代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弘仁贞观丝带(唐风时期),后期为藤原时期(国风时期)。弘仁贞观时代由贵族官吏形成宫廷文化,全面吸收中国文化,故又称为唐风文化。废除遣唐使以后近300年称国风文化,在继承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唐风文化,形成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特征。在模仿日本本国皇家园林的过程中,于国风时代贵族创造了寝殿造园林。国风时期的人物代表是藤原氏,寝殿造园林主要是藤原氏一族的宅邸庭园。从面积上看,私家园林比皇家园林小,形式依旧是中轴式,轴线
9、为南北向。园中设大池,池中设中岛,岛南北用桥通,池北有广庭,广庭之北为园林主题建筑寝殿。寝殿平面形式与唐风时期不同,不再是左右对称,而是较自由的非对称。池南为堆山,引水分两路,一路从廊下过,一路从假山中形成瀑布流入池中,池岸点缀石组,园中植梅、松、枫和柳等植物,园游以周游为主。,.,10,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寝殿式庭园,.,11,在佛教进一步巩固地位的过程中,平安末期(12世纪70年代)源空开创净土宗。佛家按寝殿造园林格局演化为净土园林,流行于寺院园林之中。园林格局依旧是中轴式、中池式和中岛式,建筑的对称性明显保留先来。另外,净土庭园中一定种植有荷花。审美意趣上看,文学应是原动力和最高标
10、准,其中以白居易的诗文最受欢迎。白氏文集在平安初期传入日本,一时洛阳纸贵,上层阶级人人能通。白居易的池上篇及序对园林的影响不仅在格局上,更重要的是在审美上。平安时代后期(11世纪)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造园书籍作庭记,作者橘俊纲。总之,平安时代的园林总体上受唐文化影响十分深刻,中轴、对称、中池、中岛等概念都是唐代皇家园林的特征,由唐风庭园发展为寝殿造庭园和净土庭园是平安时代的最大特征,这反应日本园林发展的两种倾向民族化倾向和宗教化倾向。,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平安时代的园林(公元794-1185年) 作品:神泉苑、法成寺、法胜寺、朱雀院和平等院等,寝殿式庭园,净土庭园,.,12,一.日本古典园
11、林造园历史,EG:净土园林(平等院凤凰堂),平等院创建的时期正是佛教的净土思想在日本社会大力发展的时候。最早平等院是贵族藤原赖通道长的别墅,在这一年他将其变成了净土的极乐世界,改名为平等院。它也成为净土教艺术的优秀代表之一。 作为佛教寺院庭园的“净土庭园”是平安时期出现的。按照佛教净土曼陀罗中的描写,“净土庭园”自南门进入后,首先有一个很大的湖,湖中自由有岛,亦有桥相连两岸,通过桥可以到达本堂。湖中一定种植莲花,因为它正是“极乐净土”的象征。,位于日本京都府宇治市宇治莲华的凤凰堂,建造于公元1053年,其结构及主要材料为木结构,是一座日本平安时代净土教派的佛堂。凤凰堂为平等院中的一组建筑,是1
12、1世纪最有权势的贵族藤原赖道建成的阿弥陀堂。此堂三面环水,它因屋顶饰以凤凰,建筑本身以中堂为中心,左右两侧建长翼廊,中堂背面伸出尾廊,整体造型,形似展翅欲飞的凤凰,后世称凤凰堂。,.,13,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平等院凤凰堂,平等院凤凰堂平面布局示意图,平等院的净土教庭园布局非常简单,就是在池泉中心位置设计一个小岛,在岛上修建了一座阿弥陀佛堂,并在该佛堂内供奉一尊阿弥陀佛像。佛堂的建筑平面布局以一个大堂为中心,两侧和后面配有柱廊。凤凰堂坐西朝东,寓意着西方极乐世界,通过人们从池泉的东侧向西侧的阿弥陀佛堂朝拜,来表示一种对于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憧憬与向往。,一展石灯独立于凤凰堂前,画面的右侧就
13、是凤凰堂。中心岛的护岸采用铺设鹅卵石的造园手法,而池泉的护岸则采用苔藓,借以表示彼岸与现世的区别。池泉四周的植物多以松树为主。,.,14,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15,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佛教对日本园林影响特别深刻的是净土思想,大无量寿经中描绘的净土世界是: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若甘露,黄金池有白银沙之底,水晶之池有琉璃沙之底,琉璃之池有琥珀沙之底,琥珀之池有珊瑚沙之底,.,16,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佛家弟子的藤原赖通,在设计时就把平等院当成佛教王国来设计,把佛教世界的香雪海、须弥山、金城理论建筑和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17,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18,
14、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阿弥陀如来的莲座亦不同于一般,具有八角九重的复杂样式。佛像后面饰以飞天后背,本尊和后背都是雕刻师定朝完成的,.,19,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20,镰仓时代是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虽然镰仓为政治中心,但文化中心和皇权中心还是在京都。镰仓时代,园林作品多,遗存也多,整个朝代的武家政治和动荡社会使人们试图远离尘世的不安,遁入佛家世界。寺院园林大盛,依旧维持前朝的净土园林格局,后期流行的禅宗思想,使一大部分寺院改换门庭,归入禅林。这一时期,在武家政治之下,建筑上引进南宋的天竺样,而后又形成新和样。园林上倒没有引进太多的中国的东西,而是沿着自己的佛化道路前
15、进。因此,园林的设计思想也是寝殿造园林的延续,寺观园林也是净土园林的延续。该园林最重要的意义是枯山水的实践。园林布局中追求主观象征意义抽象表现山水,构筑所谓的“残山剩水”。枯山水与真山水(指池泉部分)同时并存于同一园林中。真山水是主体,枯山水是点缀,所以也被称为前期枯山水。此时的梦窗竦石被称为日本造园史上最著名的造园大师,被尊陈为梦窗国师。他不仅是一位高僧,而且是一位出色的造园家、文人和茶人,他追求通过枯山水来表达禅的真谛,被认为是枯山水园林的先驱。镰仓时代禅宗园林兴起,其间最为活跃的是当时知识阶层的兼职僧侣职务的准造园家,人称“立石僧”。,镰仓时代的园林(公元1185-1333年) 作品:京
16、都大德寺、龙安寺和金阁寺等,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21,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EG:京都大德寺,大德寺创建于公元1319年,位于今日本京都市北区,是洛北最大的寺院,也是禅宗文化中心之一。大德寺内尚有大仙院、养源院、瑞峰院和高桐院四个寺院散在其间。其中大仙院的庭院是此期枯山水庭园的代表作,景致优雅。,.,22,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大德寺大仙院,古岳禅师在16世纪设计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东北庭,通过巧妙地运用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这里的主石,或直立如屏风,或交错如门扇,或层叠如台阶,其理石技艺精湛,当观者远眺时,分明能感觉到“水”在高耸的峭壁间流淌,在低浅
17、的桥下奔流。,.,23,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在书院的院子里,做了两尊大石头,取名为“中山石”,以两尊石头为中心,布置成了“峡谷”,“峡谷”间用白砂形成“瀑布”,“瀑布”倾斜下来后用碎石铺成了“大海”,大海里又巧妙的用石头摆成了“船舶”,“仙人岛”,“石桥”这样抽象的景观。,.,24,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25,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26,南北朝时代庄园制度进一步瓦解,乡间武士阶层抬头,同时,各地守护大名纷纷扩大自己势力范围,建立独立王国,大名之间激烈征战。人们在不安和惊慌中寄托于佛教世界,寺院及其园林与前朝比有过而无不及地受到各个阶层共识的欢迎。这一时期园林最重要的是枯山
18、水的实践。池泉部分的经典命名常常有禅宗意味,喜用禅语,枯山水部分用石组表达,主要用坐禅石表明与禅宗的的关系,而西芳寺庭园则用多种青苔喻大千世界。,南北朝时代的园林(公元1333-1392年) 作品:西芳寺庭园,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27,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EG:西芳寺庭园,西芳寺庭园中岛,西芳寺庭园夜泊石,西芳寺庭园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庭园为枯山水式园林,下段则为池泉回游式庭园,满园生长有100多种苔藓植物。因此,西芳寺又称为“苔寺”。,.,28,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西芳寺庭园平面图,.,29,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从西芳寺庭园潭北亭看苑园和黄金池,西芳寺庭园参道的地
19、被和苑路,.,30,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有些学者认为,室町时代从1333年始计,但大部分学者还是从南北朝结束时算起,即1393-1573年,其年代相当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岛明神宗万历元年。经13代将军共180年。室町时代政体与镰仓时代一样,为武家政治,实际上是足利尊氏与各地守护大名的联合政权。武家喜欢建造和欣赏园林更盛于南北朝,足利尊氏后续的几代将军都是园林的热衷者。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在北山殿建造了金阁寺庭园,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东山殿建造了银阁寺庭园。都是周游与回游相结合的园林,发挥了池泉园的长处。室町时代,园林风尚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造园主人上看,武家和僧家造园远远超过皇家。从类型上看,
20、前朝产生的枯山水在此朝得到广泛的应用,独立枯山水出现;室町末期,茶道与庭园结合,初次走入园林,成为茶庭的开始;书院建造在武家园林中崭露头角,为即将来劲的书院造庭园揭开序幕。从手法上看,园林日本化成熟,表现几方面:轴线式消失,中心式为主,以水池为中心成为时尚;枯山水独立成园;枯山水立石组群的岩岛式、主胁石成为定局。从传承上看,枯山水与池泉并存式,或池泉为主,只设一组枯瀑布石组的园林多种形式都存在,表明枯山水风格形成,而且独立出来,特别是枯山水本身式样由前期的受两宋山水画影响到日本国岛屿模仿和富士山模仿都是日本化的表现。从景观形态上看,池泉园的临水楼阁和巨大立石显出武者风范。从游览方式上看,周游渐
21、渐被回游取代,园路、铺石成为此朝景区划分与景点联系的主要手段。从人物上看,这一朝代涌出的造园家如善阿弥祖孙三人、狩野元信、子健、雪舟等杨、古岳宗亘等都是禅学深、画技高的人物。从理论上看,增圆僧正写了山水并野形式图,该书与作庭记一起被称为日本最古的庭院书。另外,中院康平和藤原为明合著了嵯峨流庭古法秘传之书。,室町时代的园林(公元1333-1573年) 作品:龙安寺庭园、大仙院庭园,.,31,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EG:龙安寺庭园,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石以二、三
22、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看是白砂、绿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而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掀起呼应。,.,32,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龙安寺方丈庭园,龙安寺原为贵族的别墅,后来改为寺院,而方丈庭园修建于室町时代的1499年。方丈庭园以其简洁而独特的布局形式而文明,真正没有山水只有形态的枯山水庭园。整座庭院的设计非常简单,但是不论是山石的形状,还是石组的摆放方式,都非常的耐人寻味,五组的聚集和分散、远近以及
23、起伏的布置方式,所表现出的意境,由于欣赏的人的信仰和思想以及身份地位的不同都会给出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所以对于这个庭园至今流传着很多不同版本的解释。,15块山石的布置形式及其巧妙之处,被日本造园领域认为是枯山水庭园的最高峰。另外,庭园外围的矮墙在庭园的整体构图中起到了很好的限定和背景的作用,而且其体量和色彩与庭园的风格也非常协调,足以看出设计者的用心。,.,33,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方丈寺全景 石庭中摆放的五组石组从最左侧即庭园东侧开始分别是由5、2、3、2、3块山石组成。虽然五组石组是分散摆的,但是通过白砂积聚周围,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庭园的围墙不论是高矮、尺度还是色彩都与庭院的气氛相得益
24、彰,组成一组非常完整的景观世界。围墙外垂入石庭内的樱花树与石组周围的苔藓都为庭园带来四季变化的气息。,位于庭园最西侧的一组石组 这组石组由三块山石组成,两块小体量的山石摆放在大体量山石的斜向两侧,方向指向方丈大殿,并被埋在苔藓里。这组石组有人认为是一组表示龟岛的石组。,.,34,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位于方丈庭中央的石组 大量的石组犹如趴伏在白砂之上,并且其上刻有人的名字,后人推测为设计者的名字,所以这块山石也被称为铭刻石。,位于庭园内侧的两组石组 这两组石组在摆放山石的时候都将大体量的山石放在外侧,形成二者反向而居的态度。,.,35,一.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最东侧的五块山石组成的石组
25、大体量的山石是整个庭院中最大的一块,有人认为代表蓬莱山岛。最外侧的两块山石被埋在白砂当中,剩下的两块小山石摆放在大山石的两侧,体量与其他的四组山石取得呼应,同时又与其他四组石组具有非常好的平衡关系。,.,36,在室町时代的后期,日本经过长期的战乱,成就了另一批武将在军事上的霸业。丰臣秀吉在1592年消灭了各地军阀,结束了室町时代中后期近百年的战争,完成了日本的统一,他开创了桃山时代。它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而不是以宗教为中心的时代。于是,人情味进入了建筑和园林中。在建筑上完成了前代形成的书造园,在园林上进一步完善书院造园林。在室町末产生的茶庭在这一时代得到发展,小堀远州生于桃山时代,其园林活动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日本 古典 园林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71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