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阻断课件.ppt
《母婴阻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婴阻断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染病的母婴阻断,深圳龙翔医院耿丽媛,1,何为传染病的母婴阻断?,目前我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等传染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儿童感染者中,90%以上都是母婴传播。艾滋病、梅毒、乙肝等传染病可通过胎盘或生产时由母亲传染给胎婴儿,是对妇女儿童危害极大的三种母婴传播性疾病。实施母婴阻断,切断母亲到婴儿的传播链,是有效遏制艾滋病、乙肝等传染性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可使传染病母婴传播儿童感染率降低75%。我国政府不断提高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工作的重视程度,基本建立健全了传染病孕产妇宣教、检测、转诊、住院分娩、产后追访为一体的传染病母婴阻断网络体系,有效的提高了传染病孕产妇集中收治率和母婴传播阻断成功
2、率。,2,包括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免费咨询及全程、个性化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对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免费提供艾滋病抗体测定、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给予婴儿人工喂养的奶粉补助;对感染梅毒的孕妇,孕期提供两次免费抗梅毒治疗,对先天梅毒儿给予免费的抗梅毒治疗;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3,传染病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1. 宫内传播(包括种系传播):婴儿在母体内通过胎盘血液循环而感染乙肝病毒 或艾滋病毒、梅毒螺旋体,这种垂直传播方式引 起的感染约占5-15%,母婴阻断失败主要发生在 宫内感染的病例。,4,2、产时传播: 即在分娩时婴儿
3、的皮肤、黏膜擦伤或胎盘剥离时,母亲血液中的病毒通过破裂的胎盘,进入脐带血,而进入新生儿体内。这一过程感染的可能性最大,这种情况也最为多见。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也可以传播传染病,5,3、水平传播: 婴儿与母亲的密切接触、母乳喂养,也可以传播乙肝病毒或艾滋病毒、梅毒螺旋体。,6,阻断传染病母婴传播的措施,孕前检查,做三项传染病的检验检查,及时发现是否患病 或是已经感染病毒,积极治疗后再结婚孕期检查,做三项传染病的检验检查明确是否患病、感染、评估对胎儿的影响,选择治疗或阻断宫内传播的方法,或者终止妊娠,药物治疗,降低传染性产时、产后的隔离疫苗接种,减少感染几率,7,艾滋病病毒母婴阻断,艾滋
4、病母婴阻断的三个步骤医学证明,有效的艾滋病母婴阻断通常可将母婴垂直传播率降到25%。具体措施包括三个步骤,可以有效的阻断艾滋病病毒从母亲传给胎儿或婴儿,称之为艾滋病母婴阻断。1 、宫内阻断 2 、产时阻断 3 、产后水平阻断以及人工喂养。,8,1、宫内阻断。首先用药物阻断,就是抗病毒药物治疗。是最为有效的干预方式。(1)母亲用药。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怀孕3+个月(14周)时开始使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因为母婴感染最易发生在分娩期间,越接近分娩,危险性越激增,而最危险的时刻就是在分娩时。简言之,如果能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降低母亲体内的病毒数量,孩子的感染几率就会降低。(2)新生儿用药。在新生儿出生
5、后,服用抗病毒药物。,9,2、产时阻断。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实施产科干预,进行剖宫产。对于病毒载量1000cp/ml以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未知的孕妇,择期剖宫产可有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3、产后水平阻断,人工喂养。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而言,婴儿出生以后不能由本人哺乳,选择品质优良与安全的母乳替代品、采用人工喂养法以避免产后艾滋病经由母乳传播,是必需的。注意:生产之后,在很长一段之内,在今后若干年的生活中,都要避免妈妈的血液或者是体液再接触到小宝宝。通过多种方式结合预防,能够比较有效地阻断艾滋病病毒在母亲和婴儿之间的传播。如果产后18个月婴儿检查HIV抗体(+),为阳性,则证明母婴阻断失
6、败。,10,梅毒母婴阻断,已妊娠的梅毒妇女如果未经治疗,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因为早期梅毒孕妇体内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强,妊娠后将有50%的胎儿未足月死亡或虽足月但生下来是死婴,称为死胎或死产;另50%生下来皆为患梅毒婴儿。若是早期潜伏梅毒的孕妇,因其临床没有任何表现容易被忽视,其实在孕期内同样具有传染性,怀孕后的后果是20%生下死胎,40%的婴儿患有梅毒,仅40%可能是正常的婴儿。晚期梅毒孕妇生下来的小孩约有20%是死胎,10%为梅毒婴儿,70%可能是正常的婴儿。,11,孕妇常规进行梅毒筛查试验不仅能早发现孕期梅毒,及时终止妊娠,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率。同时进行及时正规的治疗,尤其在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母婴 阻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71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