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规划技术大纲课件.ppt
《抗旱规划技术大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旱规划技术大纲课件.ppt(2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旱规划技术大纲,绪论 几个基本概念,干旱:因降水减少,或入境水量不足,造成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正常用水及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供水短缺现象。旱情:干旱的表现形式和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干旱历时、影响范围、受旱程度和发展趋势等。干旱灾害(旱灾):由于降水减少、水工程供水不足引起的用水短缺,并对生活、生产和生态造成危害的事件。(国家抗旱条例第二条),抗旱:组织社会力量,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合理开发、调配、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预防和减少因水资源短缺对城乡居民生活、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的各种活动。(安徽省抗旱条例第二条)国家抗旱条例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预防和减轻
2、干旱灾害的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这就从法律法规上将防旱归结到抗旱的范畴,实际抗旱工作也是这样实践的。,抗旱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除了采取工程手段抗旱外,还有行政、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防旱与抗旱密不可分。没有防旱,抗旱就很难开展。抗旱工作需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常规手段与应急手段相结合。从概念上看,水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灌溉、供水等都与防旱抗旱密切相关,不过被分解到不同的部门而已。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就是抗旱规划的定位问题。抗旱规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抗旱规划就是与防洪规划相对应的防旱(抗旱)规划,俗称大规划,狭义的抗旱规划就是基于应急需要的抗旱规划,俗称小规划。,本次水利部在全国范
3、围部署抗旱规划编制,主要定位在小规划。国家抗旱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抗旱规划应当主要包括抗旱组织体系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抗旱应急设施建设、抗旱物资储备、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旱情监测网络建设以及保障措施等。水利部下发的抗旱规划工作大纲要求:到2020年抗旱工程建设方案,主要包括已建抗旱水源工程配套设施挖潜、改造和新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等;抗旱非工程措施建设方案,包括政策法规、组织机构、旱情监测预警、抗旱指挥调度、抗旱预案制度、抗旱投入机制、抗旱服务组织、抗旱物资储备、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宣传培训等。,抗旱规划技术大纲将规划重点概括为4个方面: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监测预警系统、抗旱
4、指挥调度系统、抗旱减灾管理系统。对于没有列入重点的,如已建抗旱工程配套设施挖潜、改造,对提高我省抗旱减灾能力十分重要,各地在编制过程中,要与相关规划进行衔接,已有规划完善的可直接引用,对不完善或需要提高标准的,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规划。随着抗旱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实践的创新,个人认为今后还将编制大规划。,抗旱规划与抗旱预案的关系,抗旱规划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发生干旱时,需要建设和完善抗旱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的总和。抗旱预案是基于当前工程和非工程现状,发生不同等级旱情需要采取的行政、工程、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的总和。抗旱预案是立足当前(没有基准年)需要采取的工作措施,抗旱规划对未来一定时期进行谋划
5、。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抗旱预案中需要采取的应急措施、临时措施需要通过抗旱规划的实施成为正常的抗旱措施。也就是通过规划的实施尽可能减少临时措施、应急措施。抗旱预案具有现实意义,抗旱规划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的基本内涵,国家防总提出的防汛抗旱“两个转变”之一就是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全面抗旱的实质:一是扩大抗旱领域。从农业扩展到各行各业,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生产、生活扩展到生态。二是抗旱手段的多元化。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解决水的问题,包括法律、行政、经济、工程、技术等手段。三是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编制抗旱规划是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举措。,总 则,基本情况调查与评估
6、,2,1,规 划 布 局,3,规划实施保障措施,10,抗旱规划技术大纲总体框架,旱情监测预警系统,发生中度干旱时,城乡生活、工业生产用水有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不遭受大的影响发生严重干旱时,城乡生活用水有保障,工农业生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发生特大干旱时,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有保障,尽量保证重点部门、单位和企业用水各市、县根据上述目标,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具体目标和相应的控制指标,1、规划目标,第一部分:技术大纲总则,为便于干旱灾害的评价,统一三个通用指标:城乡饮用水保证率:衡量城乡居民饮用水的保证程度因旱粮食损失率:衡量农业旱灾损失情况旱灾损失率:衡量经济损失情况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应当进行综合
7、考虑。,系统调查干旱历史资料、抗旱工程情况、抗旱减灾管理体系现状等,主要任务,分析干旱特点和发展趋势,综合评估现状抗旱能力、分析抗旱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形势,逐步形成和完善我省抗旱减灾体系,全面提升我省抗旱能力和水平,提出到2020年抗旱规划总体方案,主要包括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旱情监测预警规划;抗旱指挥调度系统建设规划;政策法规、抗旱投入机制、抗旱服务组织等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提出抗旱规划方案近期实施意见,2、规划任务,抗旱情况调查与水资源供需分析,抗旱能力评价,抗旱现状分析,投资估算与实施意见,规 划 布 局,抗旱工程,抗旱管理,干旱受灾,规划实施效益及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实施
8、保障措施,水资源供需,抗旱形势分析,规划主要技术路线,3、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全省17个地级市、 108个县(市、区)。以城区为主的区,可以不单独编制,但必须纳入到所在地级市的抗旱规划。,4、规划水平年及统计单元,规划水平年:以2007年为现状基准年,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基本资料统计单元: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统计单元,5、有关定义界定,频率75% 的年份对应于中度干旱年频率90% 95% 的年份对应于严重干旱年频率大于等于97% 的年份对应于特大干旱年,(1)典型干旱年,应尽量利用水资源综合规划相关成果,也可根据当地历史干旱资料,通过对降水、径流、土壤墒情、水库蓄水以及旱灾损失等相关信息
9、的分析,通过分析确定三种典型干旱年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典型年的年数对于特大干旱年,也可直接采用1949年以来旱情和灾情最为严重的干旱年作为典型年,典型干旱年的确定:,为便于汇总,我省选择1978年为特大干旱典型年,2000年为严重干旱典型年,1997年为中度干旱典型年。各统计单元按照统一规定的典型干旱年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去年底发布,今年3月29日实施的部颁标准旱情等级标准。标准提出了单一旱情指标及等级、区域旱情指标及等级,旱情频率的确定方法和技术要求。各市、县可以在专业书店购买,也可以到网上查询。 目前作为部颁标准,正在申报国家标准。 旱情等级和旱灾等级
10、两者有着严格的区别。旱灾是在发生旱情后采取抗旱措施后仍然造成损失的结果。比如前一阶段淮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旱情十分严重,由于人努力、天帮忙,造成的损失很小。 大纲的后面提供了旱灾等级划分标准,大家可以参考。,(2)资料系列,基本统计单元采用19902007年旱情和旱灾损失资料系列城市要求收集20002007年的干旱缺水资料系列有条件的应尽可能延长资料系列,便于干旱规律分析,(3)城市和城镇,本规划所指城市是指国家批准的建制市(包括17个地级市和5个县级市)的城区范围,城区范围可根据各城市具体情况自行确定。在确定过程中,要考虑到2010年前的城市预期发展。 后面多次提到的城镇是指城市、县城所在地
11、的建制镇、人口集中的集镇。特别是供水保障率不高的定远、含山、绩溪、祁门等县城以及独立于城市之外的潘集区、徽州区、黄山区所在地要一并纳入城镇的范畴。,本规划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是指在遇到中度、严重或特大干旱时,为解决常规水源工程无法保证受旱地区城乡居民饮水,以及重点工业、农业和生态核心区基本用水而建设的水源工程及配套工程。,(4)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6、投资估算,投资估算以2007年末价格水平为准,1、收集相关规划和成果,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流域、区域和城市水资源规划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淮北地区井灌规
12、划泵站技术改造规划农业区划成果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规划,工作要求,2、做好与相关专业规划的协调衔接,与抗旱有关的规划成果:根据需要可以直接引用,或作适当修正后引用并做出说明与水资源规划相关成果:引用时要注意基准年不一致存在的差异与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成果:规划成果可以引用,同时需要评价已有水源地在发生严重以上干旱期间的作用和供水能力,如果现有水源地在发生严重或特大干旱时不能充分保证饮用水需求,就需要在本次抗旱规划中对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进行规划,3、加强对规划基础资料的管理 做好基础资料的调研和核查工作,对所采用的基础性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复核和分析,保证基本资料的真实性与合理性,4、规划
13、的组织与协调 应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合作,注重规划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保证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5、确保规划的进度和质量 按照技术大纲要求开展工作,及时对各阶段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检查,保证工作进度,确保成果质量,6、编制进度安排,2009年4月,各市、县完成抗旱基本情况调查、分析和评估工作2009年5月完成规划的初步成果2009年7月底前提交规划的最终成果,7、提交的具体规划成果,市、县抗旱规划文本和电子稿市、县易旱季节分布图市、县旱灾易发地区分布图市、县主要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分布图市、县主要抗旱调水工程规划图,第二部分 基本情况调查与评估,附表21中粮食作物主要
14、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包括棉花、油料(油菜、花生)、糖料、麻类、蔬菜、烟叶等。,受旱面积指因供水不足使作物正常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造成作物长势不良的面积。受旱不一定受灾。 受灾面积指因旱造成作物减产1成以上的面积;成灾面积指减产3成以上面积,绝收面积指减产8成以上面积。 四者为包含关系,即受旱面积包括受灾面积,受灾面积包括成灾面积,成灾面积包括绝收面积。 大纲中的面积单位为千公顷,各地也可以采用万亩,但在最终规划报告中要换算成千公顷。1千公顷等于1.5万亩。,(一)基本要求,1、本次调查以收集和利用现有资料为主,参考采用相关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以及相关规划成果。建议各市
15、县利用好统计局的2008年统计年鉴(2007年统计数据)2、旱情和旱灾基础资料收集。收集和整理县级行政区19902007年的农业、牧业和城镇旱情和旱灾损失资料,作为旱情及旱灾规律与特点分析的依据(附表2-1)3、城市干旱和抗旱资料调查。重点收集20002007年的干旱缺水资料,作为现状城市旱情分析的基础(附表2-2),4、经济社会指标现状调查。收集整理县级以上行政区及建制城市2007年的经济数据和供用水情况,为农业和城市旱情及旱灾分析提供背景资料 (附表2-3) 5、供水基础设施现状调查。调查蓄、引、提、调水工程、地下水源工程、其他水源工程的数量、规模及供水能力,摸清与抗旱密切相关的供水基础设
16、施现状以及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情况和应急供水能力等(附表2-4),6、抗旱投入和抗旱效益资料调查。收集整理19902007年抗旱投入和抗旱效益资料,分析评价抗旱减灾效果(附表2-5)7、抗旱减灾保障体系现状调查。了解与抗旱有关的组织机构、政策法规、服务组织、物资储备、旱情监测和抗旱指挥调度系统等方面的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 (附表2-6)8、城市备用水源工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城市应对严重或特大干旱的能力(附表2-7),9、2007年实际用水情况调查。分析供水和用水结构(附表2-8)10、不同水平年水资源供需状况分析。充分利用水资源规划相关成果,对2007年和2020年在不同典型干旱年(中度干
17、旱年、严重干旱年、特大干旱年)景下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分析(附表2-9),(二)干旱灾害基本情况调查评价P6,附表2-1 省(自治区、直辖市)19902007年旱情及旱灾损失调查表填表说明(附件P1) 调查目的:收集和整理县级行政区19902007年的农业和城镇旱情和旱灾损失资料,结合规划区的地理、气候、水文条件、水资源利用、水利工程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相关数据,分析旱情及旱灾发生特点,编制省、市、县易旱季节分布图和旱灾易发地区分布图。 资料来源:统计年鉴、防办统计报表,附表2-1 省(自治区、直辖市)19902007年旱情及旱灾损失调查表填表说明 第1栏:地(市)名称,以地级行政区汇总
18、并作合理性分析 第2栏:县(区、市)名称,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统计单元 第3栏:资料系列为19902007年 旱情及旱灾资料尽可能延长到19502007年,第4栏:地区生产总值指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等于各产业增加值之和。按“当年价”填写,单位:万元 第5栏:播种面积指实际播种有农作物的土地面积,单位:千公顷 第6栏:粮食产量包含谷物、豆类和薯类,单位:万公斤 第46栏的数据在当地统计年鉴上查找,第7栏:“旱情发生时间”按旱情开始至结束的时间填写,如旱情从3月开始至5月结束,同年7月又开始至8月结束,可填写“35”,“78” 第8栏:受旱面积是指因供水不足使作物正常生
19、长受到明显抑制,造成作物长势不良的面积;同一块耕地多季作物受旱,只计一次,单位:千公顷,受旱不一定受灾。,第9栏:受灾面积是指农作物产量因受旱而比正常年份减少10%以上的面积,单位:千公顷 第10栏:成灾面积是指农作物产量因受旱而比正常年份减少30%以上的面积,单位:千公顷 第11栏:绝收面积是指农作物产量因受旱而比正常年份减少80%以上的面积,单位:千公顷注意受旱面积包括受灾面积,受灾面积包括成灾面积,成灾面积包括绝收面积。可以采用万亩为单位,这样更直观,但在规划报告中一定要说明清楚。,第1213栏: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是指因干旱造成临时性的人、畜饮用水困难,单位:人口:万人;大牲畜:万头 第1
20、4栏:因旱粮食损失量是指受旱当年的粮食产量与前3年粮食产量的平均值相比后的减少量,单位:万公斤 第15栏: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包括粮食因旱减产值、经济作物减产值和林、渔业、牲畜等经济损失值,单位:万元,第715栏为农业旱情旱灾,查阅当地防办统计报表 第1619栏为城镇旱情旱灾,查阅当地防办统计报表 城镇干旱指由于干旱造成城镇供水水源不足(河流、水库、湖泊来水、蓄水少,地下水位下降等),导致城镇实际供水量低于正常用水量,城镇正常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第16栏:城镇年实际供水量是指该统计年度内城镇实际供水总量,单位:万立方米 第17栏:城镇因旱减少供水量是指因干旱缺水导致城镇供水低于正常供水量
21、的水量差值,按当年受旱时期实际日供水量与正常年同期实际日供水量的差值计算。正常年同期实际日供水量可近似用前3年同期实际日供水量平均值计算,第18栏:城镇影响人口是指受旱时期内受定时、定量、减压等限水措施影响的人口总数,单位:万人 第19栏:影响工业增加值指受旱时期城镇因干旱缺水造成的工业增加值减少量,可用因旱减少供水量与工业用水定额乘积来测算,单位:万元,第2022栏:草地受旱面积不填 第2324栏:受灾畜牧是指因旱缺水的畜牧数量,按照大牲畜折算,大牲畜包括牛、马、驴、骡和骆驼等,单位:万头 第25栏:牧业直接经济损失不填,旱情发生时间系列:附表2-1中第7栏,尽可能延长该系列,1950200
22、7年 旱灾损失系列:附表2-1中第15栏、第19栏和第25栏之和,尽可能延长该系列,19502007年 旱灾等级系列:对历年旱灾损失进行旱灾等级划分,可得到历年旱灾等级系列,为绘制旱灾易发地区分布图作准备。,附表2-2 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07年城市干旱及抗旱基本情况调查表填表说明(附件P2) 调查目的:重点收集20002007年的城市干旱缺水资料,作为现状城市旱情分析的基础 资料来源:城市年鉴,水务局、供水部门统计报表 第1栏:城市名称 第2栏:20002007年,2、城市基本情况和旱情调查附表2-2,第34栏:城市人口是指城市城区全部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和居住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23、自来水供水人口指城区所有使用公共和自备水源供水的人口,单位:万人 第58栏:地区生产总值按照总值、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分别列出,按“当年价”填报,单位:万元,第910栏:蓄水工程、引提水工程供水量是指统计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的水库、江河湖泊引提水工程的年度实际供水量,单位:万立方米 第11栏:调水工程供水量是指跨水资源一级区和独立水系的实际调水水量,单位:万立方米,第12栏:城市地下水源工程供水量是指城市的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年度实际供水量(含公共和自备水源),即自来水厂的开采量和工矿企业自备井的开采量总和,单位:万立方米 第13栏:其他水源工程供水量包括集雨工程、污水处理再利用、微咸水
24、利用、海水利用等用于生产、城市公共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实际水量,单位:万立方米,第14栏:城市供水水源工程供水量包括公共水源工程和和企业自备水源工程的供水量,单位:万立方米 第1519栏:城市实际用水量分为居民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补水三大类。城市生产用水量按工业用水、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用水统计。其中工业用水指一般工业用水和火(核)电用水。第三产业用水指服务业、商饮业、货运邮电业等的用水。城市生态用水量是指城市河湖、园林、绿化等的补水量。单位:万立方米,第2022栏:城市干旱指由于干旱造成城市供水水源不足(河流、水库、湖泊来水、蓄水少,地下水位下降等),导致城市实际供水量低于正常用水量,城市正常生
25、活、生产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表中“因旱减少供水量”、“影响人口”、“影响工业增加值”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同附表2-1中“城镇”栏内相应的栏目。对于无旱年,这三栏可不填。,(三)抗旱基本情况调查P10,1、经济社会指标现状调查(附表2-3)2、供水基础设施现状调查(附表2-4)3、抗旱投入与抗旱效益调查(附表2-5)4、抗旱减灾保障体系现状调查(附表2-6)5、城市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现状调查(附表2-7),1、经济社会指标现状调查附表2-3(1),附表2-3 省(自治区、直辖市)2007年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调查表填表说明(附件P2) 调查目的:收集整理县级以上行政区及建制城市2007年的经济数据和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旱 规划 技术 大纲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70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