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理念课件.ppt
《教师职业理念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理念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职业理念与能力提升系列讲座教师职业理念 主讲:林永希,1,教育理念是人们行为的先导,在教育领域内各种活动是否符合教育规律,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人们教育理念的影响。 先看一段轶事,一组数据,一篇报道,2,一段轶事 1979年6月中方在考察中,见到美国学校重音体美,轻数理化,在课堂上,学生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挤眉弄眼,谈天说地,或翘二郎腿,或在教室里摇来晃去,如逛街一般。由此得出结论说:“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样预言,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美方在考察中,见到中国的学生在上课时端正坐好,早上七点就起床,去学校时边走边吃早点。中国学生有家庭作
2、业,考试分数高是优秀学生。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比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过20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3,一组数据30多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六十多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和近二百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而中国还没有一所学校培养出这样的人才。,4,一篇报道 2005年文汇报报道:一个月前美国科学院就如何使美国继续发展提出建议。出人意料的是建议中对特定学科领域只字未提,而是建议政府从现在起培养1万名好老师,在每个老师的职业生涯中再培养1000名好学生,这样美国就有救了。,5,一、教育观(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3、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内涵分析: 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3、 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四有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二)素质教育的特征 1.全体性 所谓“全体性”,广义上,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狭义上,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 2基础性 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
4、”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6,3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 4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 5未来性 所谓“未来性”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 6.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素质教育必须交给学生科学知识,另一方面,素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科学规律的指导. 7终身性 由于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贯穿人的一生,因而素质教育具有终身性特征。,7,要清楚:1、应试教育同素质教育完全不同素质教育之素质是指人的全面素质,而不是某一方面的素质,应试教育会对人的知识素质发展产生作用;价值取向不同
5、,应试教育定位在考试成功,而素质教育定位在培养出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上;应试教育同素质教育又完全不同的教育方针前提,应试教育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2、部分人的发展不符合全体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3、沉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严重阻碍,8,(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总的原则: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3、组织好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具体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1)树立系统的教育观 (2)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观 (3)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4)树立学生主体观 2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
6、要环节 (1)要有多样性。 (2)要有时代性。 (3)要有实用性。 (4)要有个性。,9,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1)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2)多角度贯彻启发性原则。 (3)教学科研一体化 4加强素质教育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1)建立科学、全面、系统的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2)改进评价技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3)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10,5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1)加强建设物质文化,美化学校校园环境。 (2)加强建设制度文化,强化学校管理机制。 (3)加强建设课余文化,丰
7、富学校校园生活。 (4)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校园人际环境。,11,二、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位置和作用上的看法。 (一)两种不同的学生观 1教师中心论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 2. 学生中心论 以杜威为代表。杜威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只能作为“自然仆人”去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能多加干涉。,12,(二)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是有发展潜能的人 学生是有发展需要的人;有发展潜力
8、 3、学生是完整的人成人就是成为多向度的人;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的统一体; 4、学生是主体的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需求;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动发展的可能性 5学生是有差异、有个性的人,13,(三)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 1把学生当做学生 2把学生当作朋友 3把学生当做老师 4把学生当做同学 5把学生当作儿童 6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 7. 把学生当做教育资源.,14,案例“一本书的较量” 英语课上,田老师看见黄某拿着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他走到黄某身边,黄某没有发现。“把书给我好吗?”黄某吃了一惊,条件反射地把书扔进自己的抽屉里,埋着头不动了。田老师又说
9、了一遍:“请把书拿出来。”黄某仍然无动于衷。“那老师就自己拿了? ”老师伸手去拿,黄某忙用手轻轻挡在抽屉边,不让靠近。“那我就请班主任刘老师来拿吧。”黄某依旧不动声色。田老师有些紧张,没想到借助班主任的威力也产生不了效果。于是,田老师说:“好吧,我现在就打电话给你爸爸,请他来拿这本书。” 最终,黄某很不情愿地拿出了刚才看的那本课外书。这时,老师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这位老师有没有解决问题?如果你遇到案例中的情况会怎样处理?,15,(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1“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 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
10、面发展。 二是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 (2)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 社会关系的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4)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唯一途径,16,(五)“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 1“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四层基本含义:(1)“以人为本”是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2)“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价值的尊重。(3)“以人为本”
11、要求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4)“以人为本”要求关注人们之间作为人的共性和个性的差异性,17,2“以人为本”:对全面发展思想的发展(1)在教育目标上,以人为本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等根本问题的回答,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想.(2)在教育主体上,坚持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3)在教育方式上,坚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积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4)在教育权利上,坚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文化需求。 (5)在教育评价上,坚持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教育发展的根本标准.,18
12、,案例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在育才中学任校长时,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学生王友欲用砖头砸一个同学。陶行知匆忙走过去喝住,然后,对王友说:“你下午三点钟到我办公室来!”下午三点钟,王友诚惶诚恐地来到他的办公室,准备接受严厉的惩罚。 不料,陶行知竟微笑着迎上前去拉住他的手,亲切地让其坐到自己的身边,并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块糖来。 “让你三点到,你就准时到,说明你很遵守时间,这很好,”陶行知说:“这块糖就是对你的奖励。”王友接住糖,满脸疑惑。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我了解过了,是他欺负女同学你才打他的。”陶行知将第二块糖轻轻地递过去,说:“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也应该奖励。”当王友接住第二块糖时,
13、疑惑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喜悦的光芒。陶行知掏出第三快糖。“你很懂得尊重别人!”陶行知接着说:“当时你打架时,我走过去让你住手你就不打了,我就喜欢你尊重别人这一点,也应该奖励。”王友接住第三块糖后,开始不好意思起来。他眼睛里的喜悦,渐渐被自责、后悔和羞愧所代替,面对这样的校长,他不得不垂下自己的头来。“打人毕竟是不对的,”王友低垂着头,小声表态说:“校长,我错了,我愿意向他道歉!” “好!”陶行知立即从衣袋里又掏出第四块糖,高兴地说:“我就知道你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学生,更应该奖励!” 王友离开陶行知办公室时,眼睛里含满了感动的泪水,而陶行知的脸上,则始终是带着微笑的。 结合以人为
14、本的学生观,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示。,19,分析 启示之一: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不要用粗暴与野蛮的态度当众呵斥、批评,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启示之二: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全盘否定,而是积极地从他身上寻找另外的一些优良的表现和“闪光点”,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公平和善意。 启示之三:教师不要盲目地批评犯错误的学生。在教育前对学生犯错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地调查了解,这就避免了误伤学生和批评的盲目性。 启示之四:针对被教育对象的心理和年龄特点,采用表扬和奖励的手段进行教育。 启示之五:是教育学生要引发学生的自我批评。,20,案例爱,鼓起成功的风帆 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二年级的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职业 理念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70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