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复合规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复合规律ppt课件.ppt(1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复合规律,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复合表面及界面的化学基础 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复合关系粒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细观力学:根据增强体和基体性能及相互作用来了解复合材料(更多的是单向复合材料)的特性,用近似的模型来模拟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然后根据复合材料组分的性能来预测材料的平均性能。,引言,宏观力学:依据单向复合材料的物理和力学试验所得到的结果来进行分析。即根据单向复合材料的纵向弹性模量E1、横向弹性模量E2、主泊松比12、面内剪切模量G12以及适当的强度平均值,用宏观力学方法来设计或预测复合材料的性能。,两方法均以复合材料的组分特性来确定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强度
2、。,7.1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复合,晶须:长度为1001000m,直径约为110m的单晶体。,一、单向板的力学性能,1、材料力学法分析单向板的弹性性能,简单模型:, 单向板的纵向弹性模量E 1,复合材料、基体和纤维的弹性模量分别为:,当一拉伸载荷沿平行于纤维方向作用在单向板上时:,则有:,当外加应力作用在由纤维横截面积,面积,体平行地承受应力,则有:,设,和,分别为复合材料中的纤维体积含量和,和基体横截,组成的复合材料横截面积A上,纤维和基,基体体积含量,则有:,或,上式为复合材料性能与复合材料组成性能加权和之间的关系,被称为混合定律。,混合定律, 单向板的横向弹性模量E 2,垂直于纤
3、维的横向载荷等同地作用载纤维和基体上,即可以看作纤维与基体的串联模型,两者承受同样的外加应力。,由于变形是在宽度W上产生的,所以复合材料的变形增量为:,或,单向板的主泊松比12,复合材料的主泊松比是指在轴向外加应力时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横向收缩,纵向伸长,纵向应变,横向应变,主泊松比,横向变形增量,为:,单层板的面内剪切模量G12,假定纤维和基体所承受的剪切应力相等,并假定复合材料的剪切特性是线性的,总剪切变量为D。,试样的剪切特性:,若试样宽度为W,则有剪切应变:,若 和 分别为纤维和基体的变形量,则有,而,或,分别为复合材料、纤维基体的,、,、,剪切模量,由于前面分析纵横向模量时,
4、都作了一些假定,分析材料纵向模量E1时,没有考虑基体内由于纤维约束所引起的三轴应力情况。于是Ekvall提出了一个考虑泊松收缩时对E1的修正公式:,2、材料力学法预测E1、E2的修正,分析复合材料的横向弹性模量E2时,没考虑在横向载荷作用下,纤维和基体在纤维纵向所产生的不同约束而引起的双轴效应明显不同。不同的约束是由于两相的应变不同产生的,并且当两相的泊松比不同时,则更加明显,于是Ekvall提出了对E2修正公式:,有人提出了更简单的关系式:,P105(7.24),3、弹性理论法分析单向板的弹性性能,确定复合材料单向板弹性常数的弹性理论方法基于各种模型和能量平衡法。, 能量法确定单向板的弹性常
5、数,的下界的确定:,而,的下界),(,的上界确定:,式中:,当,时,则上界变为:,邻接度(c):纤维之间的接近程度。(Tsai提出),纤维分布的邻接概念,直接法确定单向板的弹性常数,c可由实验确定, Halpin和Tsai利用简化的方法,提出了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预测方程:,而,P107(7.30),纤维在基体内的应变非均匀分布:,Kies利用最简单的纤维按正方形陈列分布模型,在承,受简单拉伸应变,时,在树脂中沿AB线的应变放大,率,为:,对纯树脂条:,拉伸后形变量为:,应变为:,对含纤维的条:,则,厚度为:,(树脂部分),而,树脂应变放大,(含纤维部分),的关系:,与,将上式代入,的表达式中,
6、即得,的关系,与,图7.9示意了,:,4、材料力学法分析单向板的强度性能,单向板的纵向拉伸强度,均匀强度的纤维单向复合板的纵向拉伸强度,均匀强度:同一根纤维上各处强度相等,且每一根纤维间的强度也相等。,分别为复合材料单向板平行于纤维轴,向的拉伸破坏应力、纤维的轴向破坏应力和基体的拉伸破坏应力。,分别为材料破坏前的单层板、纤维和,为与上述对应的,基体各自承受的应力。,应变。,讨论:,1),较低时,当,单向板强度,主要依赖于,在纤维断裂前先发生,基体断裂,于是所有载荷转移到纤维上。,树脂破坏时(和破坏后):,刚破坏时:,纯树脂破坏时:,纯纤维破坏时:,当,很小时,纤维不能承受这些载荷而破坏,故有:
7、,当基体破坏时,向纤维转移的载荷不足以引起纤维的断裂。若载荷转移仍可以实现,单层板上的载荷还可以增加,直至纤维的断裂强度,则:,较大时,当,当,时,,拉伸过程会出现基体的多重开裂。,联立上两式可解得二者得交点处的,(常见情况),2),较低时,当,单层板中纤维断裂(图7.11(d)而附加到基体上的额外载荷不足以使基体开裂,而可以全部承受,此时复合材料的强度为:,较高时,当,纤维断裂时,转移载荷大。,联立上两式可得,,最小体积含量,(临界体积含量,),当,低于,时,,当,降低到一定值时,将出现,由,可求得,对于脆性纤维,其缺陷不仅位置不同,而且在缺陷严重程度上不同。可以预料,在整个应力水平范围内都
8、可能断裂,直到复合材料破坏。(见下图),非等强度纤维单向复合板的纵向拉伸强度,失效长度:从纤维断裂处(纤维应力为零)开始,纤维应力由零增至满应力的特征长度。,失效长度可以通过测量从基体中拉出的各种长度纤维所需应力的试验来确定失效长度为临界长度的一半。,对纤维而言,每根纤维的强度取决于存在缺陷的概率,从而取决于纤维的长度。纤维强度与长度的关系,符合Weibull统计分布:,Daniels提出:对于非常大的N的纤维来,所有纤维束趋于同一强度平均值,长度为L的N束纤维的强度可以用正态分布来描述:,Rosen用纤维束链模拟复合材料:,全部链环的强度为:,把长度为L的单一纤维束和失效长度为的复合材料的强
9、度比较可得:, 复合材料单向板纵向拉伸中的纤维拔出,拉应力与剪应力平衡原理可得:,纤维临界长度,单向板的横向拉伸强度,影响横向拉伸强度的因素:,纤维与基体的性质、界面结合强度、空隙的存在、空隙的分布、纤维与空隙作用引起的内应力与内应变。,(横向强度小于基体强度),纤维对横向强度有负的增强作用(即复合材料横向强度小于基体强度),横向拉伸时,单层板的破坏应变与基体的破坏应变关系不大。,纤维与基体间没有结合强度时:,对于简单的正方形排列模型有:,当树脂对切口不敏感时有:,因为纤维与纤维间的树脂应变放大,该部分树脂应先破坏。,正方形排列园柱形孔洞引起基体拉伸强度的减小,当纤维邻接时:,分析:, 纤维与
10、基体牢固地粘结时,横向拉伸强度依赖于基体强度及界面结合强度,粘结不破坏,树脂内的应力和应变有放大,在纤维之间取得最大值,在,处,,线上取得。,提高横向拉伸强度的措施:,粘结不好时,空隙导致应力集中,造成横向拉伸强度低的其他原因包括树脂的内聚破坏和纤维内聚破坏之前的界面脱粘。,在脆性基体内均匀混入细微的弹性微粒改性体,在增强体基体界面采用过渡层,压缩破坏的模式对复合材料的,和树脂性能特别,单向板的纵向压缩强度,影响因素:,纤维和基体的性质、界面粘结强度、空隙含量、加工条件。,敏感。,剪切模式,拉伸模式,屈曲分析基于能量方法:,较高时,预料发生剪切同相屈曲模式:,P116 7.54,较低时,预料发
11、生拉伸异相屈曲模式,,P116 7.55,实验值与预测值的比较,引起偏差的原因:,纤维成束,空隙的存在,纤维排列不佳,纤维脱粘,基体的粘弹性变形,单向板的横向压缩强度,平面BEDF面上的剪切将使纤维断裂,复合材料的强度受基体或界面的控制,而与纤维本身强度关系不大。,平面ABCD面上的剪切不会引起纤维的断裂。,单向板承受偏轴拉伸时的三种断裂模式:,单向板的偏轴拉伸强度,垂直于纤维的破坏,平行于纤维的破坏,基体或纤维基体的界面的剪切破坏,平行于纤维方向的拉伸应力:,垂直于纤维方向的拉伸应力:,平行于纤维方向的剪切应力:, 最大应力理论,若,最大应力理论:当材料主方向上的应力达到临界值时发生断裂。,
12、三种破坏模式的破坏强度,为:,复合材料的轴(纵)向拉伸强度(,),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强度(,),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当,时,最大应力理论预测的破坏强度,的相对大小。,依赖于, 蔡希尔(Tsai-Hill)准则(最大功理论),P120 (7.63),将,代入,可得 :,P120 (7.64),(,),定义:材料产生单位自由表面所要求的最小能量。,断裂表面能是度量材料断裂韧性或抗裂纹扩展阻力的物理量。,5、单向板断裂韧性的一般概念,断裂表面能(),单位:kJ/m2,断裂阻力(R):,裂纹扩展的能量条件:能量释放率G,必须大于或等于断裂表面能R。,临界情况下:GGc=R,应力强度因子:,对于各
13、相同性材料的的张开型裂纹:,在破坏的临界状态下:, 断裂力学,对于有一小裂纹的薄板承受拉伸载荷的简单情况下:,破坏时有:,裂纹转向条件:,二、面内随机分布长纤维单层板的弹性性能,模量预测:,取向板随取向变化的弹性模量,对于同一,值有:,其中,Akasaka表达式:,对于大多数实际情况,采用下述简化方程:,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强体(或功能体)具有一定长径比的复合系统。,7.2 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复合关系,1、纤维长度的定义,一、短纤维复合材料中纤维的长度分布, 纤维的数均长度, 纤维的重均长度,对于一定直径的纤维,若半径为r,密度为,则有:,令,在讨论注射成型的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纤维取
14、向分布特性时,需要在三维方向上加以描述。,定义方法有二,二、短纤维复合材料中的纤维取向分布,1、纤维的取向分布,由方位角,定义取向,由纤维截面形状和方位角定义,由方位角,定义取向,:可以直接由投影图中得到,:由纤维的投影长度lp和薄片厚度t求得,:椭圆长轴与y轴间的夹角,由薄切片的光学显微投影(照片)上实验测得,2b:纤维直径2r,2a:椭圆长轴长度,由纤维截面形状和方位角定义,2、复合体系在流动过程中的纤维取向,流速分布,高粘度层,流头的流向,流道壁,短纤维注射料在流道内的流动状态,注射时,流道内流动单元的变形与取向,三、纤维端部的应力分布,剪切滞后分析模型,剪切滞后分析模型,Cox用“剪切
15、滞后分析”得:,作用一平行于纤维的应力时,沿纤维的x位置的拉伸应力fx为:,R薄片宽度,拉应力在纤维端部(x0)为0,在纤维的中部为最大。,界面的剪切应力:,沿纤维长度的界面剪切应力分布,它在纤维的端部最大,而在中部几乎减弱至零。,不同纤维长度上的应力分布,三种不同长度的纤维所承受的应力分布图:,不同纤维长度上的应力分布,纤维拉伸屈服应力,界面屈服应力,临界长径比,载荷传递长度,讨论:,复合材料破坏时,纤维应力达不到极限值,故不能充分发挥纤维增强作用。,为了达到纤维的最大应力值,纤维长度必须大于临界纤维长度或达到临界长径比。大于临界长度的纤维端部未充分受载,其长度为 。纤维长度小于 时,,载荷
16、的传递需要良好的界面,纤维的增强效果依赖于界面粘结强度。,除界面强度外,纤维强度是限制增强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短纤维复合材料中,纤维均有端部效应,基体应力通过界面逐渐传递给纤维;当纤维长径比较小时,纤维的增强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载荷传递长度与界面屈服应力密切相关。,Cox根据剪切滞后模型确定:,四、单向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复合,1、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单向短纤维复合材料的纵向弹性性能,当,时,,对短纤维复合材料有:,对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有:,所以:,当,时,,不同复合材料的长度修正因子l计算值,定向短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l,取向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当,时,,纤维的平均应
17、力为:,复合材料承受的最大应力为:,2、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性能,纤维受拉应力作用达到它的拉伸屈曲破坏,应力时基体所受应力,讨论:,当,时,,,,时,,。,,,纵向破坏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时:,复合材料中的纤维达不到其极限强度,基体破坏后,材料即告破坏。,第二种:,时:,当纤维含量较高时,纤维是主承载体,一旦纤维破坏,复合材料即为失效。 当纤维体积含量较低时,纤维断裂后,基体仍能承担载荷,直至基体破坏后,复合材料才失效。,7.3 粒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一、粒子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球形粒子,完全分散于基体中,Guth认为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E只与基体的弹性模量Em及粒子在复合材料中的体积分数
18、Vf有关,而与基体及粒子的其他性能无关。提出了上述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最简单公式:,适用于粒径较大及物料刚性较大的粒子复合材料。,Kerner提出了粒子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表达式:,应用较多,复合材料中的粒子刚性远大于基体刚性时,Kerner公式为:,适用于无机填料聚合物体系。,粒子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影响:,非球形粒子:,粒子的分散程度用增强体的充填系数 来表示。,充填系数即是增强体的最高复合体积分数。,Nielsen提出了非常广泛的弹性常数预测值:,弹性常数,可以是,、,或体积模量,表征粒子的几何形状和基体泊松比对复合材料,有关。,模量的影响,与爱因斯坦常数,表征粒子增强体与基体模量的差异对复合材
19、料,的影响。,反映粒子的聚集状态,即与粒子增强体的最高,有关。,体积分数,Halpin和Tsai从弹性力学角度提出了一个半经验公式:,对于粒子复合材料:,二、粒子复合材料的强度特性,在粒子复合材料中,粒子对其强度的影响有两种情况:,表面惰性的粒子,表面活性的粒子,1、粒子表面呈惰性的复合体系,Nielsen提出导入应力集中函数,建立粒子体积分数与,的关系:,复合材料拉伸强度,PawderBeecher提出了以临界纵横比,为界面的两个估算式:,2、粒子表面呈活性的复合体系,纵横比大的片状复合材料与纤维复合材料有相近的增强效果。,纵横比大的片状复合材料与纤维复合材料有相近的增强效果。,几种热塑性基体及其复合材料的延伸率变化,三、粒子复合材料的延伸率,有效体积分数:,P137式(7.125),超微细粒子,通常r值为,,复合体系的弹性模量与粒子,尺寸基本无关。,,B不能忽视,将对E有较大,影响。,B不能忽视,将对E有较大影响。,B值影响极大。,7.4 复合材料力学复合的其他问题,一、抗冲击特性,二、撕裂强度,三、蠕变特性,四、疲劳特性,五、硬度,六、摩擦系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6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