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ppt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和逆温,地理图形信息获取二等压线图,课时作业,考点二热力环流与等压面,考点三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内容索引,大气受热过程和逆温,大气的受热过程,吸收,反射,散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短波辐射,地面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大气气温的垂直分布,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地点及不同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大于0.6,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温室气体与全球
2、变暖,(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四川盆地:,(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5
3、)逆温的形成及其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辐射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图解,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基础自测,1.中低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随季节而明显变化,厚度最大的季节是夏季。原因是夏季A.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强,对流旺盛B.近地面大气反射作用较强,对流旺盛C.近地面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强,对流旺盛D.近地面大气散射作用较强,对流旺盛,答案,解析夏季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强,温度高,对流旺盛,A正确,B、C、D均错误。故选A。,解析,2.读下列气温垂直分布图,其中最有利于雾霾天气形成的情况是,答案,3.读图,回答下
4、列问题。,答案,(1)从波长长短的角度来说,图甲中,编号为_辐射。(2)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由于大气削弱作用中的_作用。(3)图乙中,B层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_,原因是_,风、云、雨、雪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图乙中的_(填字母)层。,短波,散射,高气温增加,随高度升,臭氧层吸收大量紫外线升温,A,(4)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请结合本节内容谈谈为什么“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答案,答案开发利用新能源能使大气中的CO2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升高趋势减缓。,命题探究,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
5、大气热力原理,解析,答案,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大气热力原理,解析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说明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又根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可进一步判断: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
6、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因此答案选B。,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大气热力原理,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解析,答案,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大气热力原理,解析由图可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日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因此A错;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因此B错;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年积雪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C正确,D错误。,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大气热力
7、原理,答案,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右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34题。,3.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解析根据图例和中国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可以看出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柴达木盆地,D项正确。,解析,结合过程性数据或结果性数据考查大气热力原理,4.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解析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四川盆地内由于秋、冬季节阴雨天少,晴天多,晴
8、朗无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快,使近地面大气降温快,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雾。,答案,解析,逆温的产生及其影响,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右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56题。,5.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答案,解析,逆温的产生及其影响,解析根据逆温上界和强逆温上界的高度的不同可以看出,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项正确。图中显示日出前后
9、逆温强度最大,B项错。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后消失,C项错。读图可知,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项排除。,逆温的产生及其影响,6.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答案,解析,逆温的产生及其影响,解析地面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C项正确。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这些与逆温层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
10、温层上界峰值无关,A、B、D项错。,热力环流与等压面,D,C,A,B,受热上升,冷却下沉,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形成过程,成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热力环流的形成 的“一个关键、两种运动、三个不同”,(1)“一个关键”(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同一性质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不同性质下垫面,考虑热容量差异。,(2)“两种运动”,热力环流的形成 的“一个关键、两种运动、三个不同”,(3)“三个不同”空气升降不同: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同面气压不同: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空间气压不同:近地面和高空气
11、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等压面,等高面,等压面的判读技巧,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陆地升温快;气温升高,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较低,形成高压;故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陆地降温快;气温较低,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形成低压;故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城市风,上升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由郊区流向市区,市区受人为热源多等原因影响,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郊区气温低,气压高。,山谷风,白天山坡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山谷的空气沿山坡向山顶补充,形成谷风,夜间山坡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顺山坡流入山谷,山谷空气被迫抬升,并从上面向山
12、顶上空流去,形成山风,基础自测,右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读图回答下题。,答案,1.关于图中气温和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A.比气温高 B.比气温高C.比气压低 D.与气压相同,解析,解析图中海拔低于,比气温高;根据等压面弯曲方向知,近地面同高度处气压高于处,说明处气流下沉,处气流上升,处气温高于处;处海拔低于处,气压高;据等压面分布知处气压高于处。,2.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回答问题。,答案,(1)高空C比D的气压_(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气压_(高或低)。(2)A比B的温度_(高或低)。(3)A、B、C、D之间的热
13、力环流呈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填“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风(填“海”或“陆”)。(5)A与B相比,日温差大小比较为_。,高,低,高,顺,夜晚,陆,BA,命题探究,根据温度变化确定热力环流及其影响,答案,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题。,解析,1.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根据温度变化确定热力环流及其影响,解析由于城市热岛效应使该城市中心气温比郊区的气温高,空气对流更旺盛,降水的可能
14、性较郊区大,A项正确;城市中心在热岛效应影响下,气温较郊区高,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小;由于城市热力环流的存在,高空气流由市中心流向郊区,大气污染物较易扩散至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市中心导致城市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因此B、C、D项错误。,结合等压面特点考查热力环流原理,2.右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解析由图知P2等压面出现倾斜,38N上空为高压,37.5N上空为低压;近地面两地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37.5N处为高压,38N处形成低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下,甲地吹西南风。,A
15、.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答案,解析,大气的水平运动与等压线,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压线与等压面,等压面,等压面,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高空的风,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由于地转偏向力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当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时,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北半球,近地面的风,近地面的风:斜穿等压线由于地面有摩擦力,摩
16、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既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也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南半球,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定,(1)手势法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来判断,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气流偏转方向。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如图(单位:hPa),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定,(2)作图法判断风向作图法是判断风向的最常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
17、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定,(2)作图法判断风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基础自测,读“2015年5月19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13题。,答案,1.下列四个城市中,此时风力较小的是A.首尔 B.北京 C.上海 D.香港,解析四个城市中香港等压线密度最小,风力较小,所以选择D。,解析,2.此时,首尔的风向可能是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答案,解析在图中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可判断出首尔的风向可能是西南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第一轮 复习 冷热 不均 引起 大气 运动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466079.html